贝聿铭的世外桃源——日本美秀美术馆

haining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从新闻报道中知晓,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深山里,找到了心中的世外桃源,并毅然以七十开外的高龄,亲自操刀设计了震惊世界的建筑——日本美秀美术馆。该建筑落成那年,就被《时代周刊》排名为世界十大建筑之一,就连美术馆入口处的吊桥都获得过工程、结构等六项世界大奖。我喜欢贝大师的作品,有机会就要亲身体验一下。以往看大师的杰作,都会获得强烈的多元导向——庭院可游览,建筑可观赏,内部可阅读,还可以使精神亢奋,情绪高扬。一座建筑称得上好的最基本标准,就是要让大家有真实的感受,有易于记忆的空间,并可获得新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由京都搭乘JR琵琶湖线,花時二十分钟到石山站,然后坐上开往美秀美术馆的大巴。一路上高大的松树和红枫争奇斗艳,远处的山岭忽隐忽现,不知不觉走了一个多小时。在美术馆的山脚下改作步行,入门的廊道有点长,还带着一点点向上的坡度,路两边种植的樱花,间隔着松树和红枫。由于树木高大,三三两两的游人步行其间显得十分渺小。突然大家被眼前出现的隧道惊到了,洞口既无装饰,也不造作,更没声音,只有从隧道银色的内壁,反射出柔弱的灯光,抬头望去,光线越往上越虚无,似乎还带点混沌。人们如同被带入洪荒的宇宙,从秋意浓浓的松林与红枫间,直接迈入了一个空空如也的天地。这就是贝大师首先给参观者的礼物——万物皆空灵!</p><p class="ql-block"> 在幽暗的隧道中前行了约一百多米,空灵渐渐褪去,布满晨光的出口呈现出来。半圆形的洞壁罩住了蓝天、白云、绿树和山峦,所有空间上的压迫感瞬时解除。我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咚咚,咚咚,这就是贝大师给参观者的第二份礼物——有光的地方就有世界!</p><p class="ql-block"> 瞬间开朗的山腰上,矗立着深灰色的四面体,一座经简化后的日本传统庙宇式屋顶,它与周围山峦的结合相得益彰。灰色的金属结构和同色系的玻璃幕墙,让这个现代建筑显得既轻盈又传统。在一座山里,一道沟上,一片云中的美秀美术馆,没有显出丝毫的突兀。拾级而上,在美术馆门口极目远眺,啊!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这是贝大师给参观者的第三份礼物——自然皆美!</p><p class="ql-block"> 走进美术馆的圆形玻璃大门,映入眼帘的地面和墙壁都是满铺的米色石灰岩,我轻轻用手抚摸,感觉它和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四周的装饰用料是一样的。石灰岩呈现出如同大地一样的内涵,为参观者提供了坚实稳固的心理支持。屋顶上方的太阳,穿过钢结构的几何图形,投射下来的光影无比灵动,象世间万物活跃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整个空间是那么的通透、美丽和充满想象!此时回头一看,发现入口处的玻璃自动移门关闭时,透过玻璃看外景,呈现出来的是三幅中国屏风式的图案。外景被套在“屏风”的画框里,美轮美奂。这就是贝大师给参观者的第四份礼物——光影如生活!</p><p class="ql-block"> 美术馆的整个建筑约17000平方米,80%都建于山地之下,建筑分为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在地上一层的每一个角落仰首望去,钢结构天顶的错综复杂和各种角度三角型的组合,成了美术馆留给人们的重要记忆。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和染色混凝土做成的自然光通路,舍弃了电光源,使整个室内室外的空间融为一体,让参观者觉得无比愉悦,自然光成了设计的灵魂。贝大师认为,如果没有了光影,建筑就会失去动感和趣味,空间便会显得苍白无力。</p><p class="ql-block"> 自然光使建筑隐去了自身,更突出了美术馆中的唯美艺术品,并将它们推入参观者眼中。贝大师为好几件在地下一层展出的重要作品,设计了自然光的直接导入。站在展品前,宏大而朴素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充满自然气息的空间里,艺术直击灵魂,美感与情绪自然地融汇在了一起。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我们深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这是贝大师给参观者的第五份礼物——艺术如人生!</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坐着美术馆提供的电瓶车,行驶在铺满落叶的回程路上,或许精神空间已经变得更为鲜艳和亮丽。我遥想着在星空中有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老人,正在得意地看着每一位参观者,愉快地接受了他给予的礼物和祝福满意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