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西华山钨矿子弟学校文艺宣传队已以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那时,学校文艺队拥有较为先进的文艺乐器设施,队员们能歌善舞,节目丰富多样,积极参加大余县举办的各种文艺汇演。</p> <p class="ql-block"> 1974年,西华山子弟学校矿中参加大余县举办的“五四”文艺汇演,演出后8位少女合影留念,她们笑容灿烂,充满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从左到右:张慧华、胡石香、赵明芳、王香英、黄冠华、周小彦、刘少玲和王红。</span></p> <p class="ql-block"> 曾经豆蔻年华,笑奤如花的少女,转眼50年过去了,如今已步入暮年,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张慧华女士的父亲原西华山钨矿副矿长,黄冠华女士毕业后在西华山广播站当播音员、王香英女士毕业后分配在一所学校任英语老师。</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到了1976年,矿小参加大余县“六一”汇演后同样留下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图为演出前在矿中彩排节目″长征组歌"。(西华山照相馆摄)</span></p> <p class="ql-block"> 同年元旦,这天天气寒冷,雪花飞舞,西华山钨矿子弟学校矿中文艺宣传队不惧严寒,冒着冰天雪地,裹着军大衣步行二十多公里,来到西华山钨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两个下放点:吉村公社(现吉村镇)和内良公社(现内良乡),为离开西华山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矿山子弟慰问演出,从流行的校园歌曲到经典红歌,每一首歌曲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台下观众看得津津乐道,沉醉在悠扬的旋律里,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p><p class="ql-block"> 这些珍贵老照片不仅定格了西华山子弟学校文艺队的精彩瞬间,更见证了那个火红年代的青春记忆。如今,回想西华山子弟学校文艺队,老矿山人心中依然充满温暖和感动。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图片延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图为西华山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留影。(图片我本善良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 1964年10月26日,西华山第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下放到内良公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西华山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安家落户全家合影。(图片施千里老师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两张照片展现了西华山笫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场景,到了七十年代末,西华山钨矿下放知青陆续从农村回到矿山,结束了知青生涯。如重点医学院毕业的陈医生下放内良十几年,一九七八年回到西华山后安排在职工医院工作,知青岁月成为他难忘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