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旁边对象的呼噜声此起彼伏,睡在四年前结婚买的大红被子里,窗帘缝里透露出一丝丝光亮暗示着天还麻麻亮,虽然是周末,但睡意已全无了。一本《一句顶一万句》在昨天晚上阅毕,脑袋里不断浮现出故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杨百顺为中心的,他的爹、他的兄弟;他的妻子吴香香、女儿巧玲;他的先后师傅剃头匠老裴、杀猪匠老曾、牧师老詹;他的朋友喊丧人罗长礼、柳、崔、……还有意犹未尽的故事情节:杨百顺成了吴摩西,吴摩西又成了罗长礼;巧玲成了改心,改心成了曹青娥;罗长礼生下罗安江、曹青娥生下牛爱国;吴摩西的老婆跟人跑了,开始走上假寻老婆的路,他的外孙牛爱国也走了他的老路,假寻老婆……很久很久没有读过后劲这么足的文学作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一开始买这本书是冲着书的名字去的——“一句顶一万句”很有吸引力。中国的文字本就博大精深,很有考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这句话又尤为敏感,因为语文教学通常就是抓住一篇课文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对文字背后的意思进行理解、判断、想象、发散等,让学生体会到一句话背后可以有无数句话,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深意。而一查资料才知道这句话是文革初期,林彪发表的关于个人崇拜主义的一句话。他说“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毛主席的话一定要坚信不疑,坚决照办……”那作者刘震云又为这句话赋予了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故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寻——突破障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不得不说刘震云这个“结构大师”的名号确实不是白来的,一开始,想要完全投入到故事中还真挺难,人物太多太杂,围绕一个主角牵扯出家人、朋友、朋友的家人、同学、同学的家人、老师、老师的家人、邻居、邻居的家人、顾客、顾客的家人、仇人、仇人的家人……前十章就出现了上上下下几十号人物,囫囵吞枣地读还真容易把人劝退。但是读着读着,发现虽然人写的多,作者却一个也没有一带而过,每一个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是那么鲜活,每一处人物关系都交代得那么清楚。而越是牵扯广泛,越能把读者带入当时河南延津那个小社会里去,和人物共患难,同悲喜,读起来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上一次阅读到这么酣畅淋漓的作品还是三四年前的《百年孤独》和《平凡的世界》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寻——追求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当已然沉浸到故事中去以后,所有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理解起来就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我没有忘记最初带着怎样的期待翻开了这本书。于是开始细品文字,寻找答案。是的,每一次的阅读我都在捕捉,捕捉人物对话里的精辟语言,捕捉旁白的深刻总结。于是书摘里就有了“啥事想明白了,也就不忧愁了。”、“爱眨巴眼的人都藏着坏心思。”、“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也就是掰扯了自己。”、“一个人在你眼前想你,比挨打受骂还叫人心里发毛。”、“生活不是过从前,而是过以后。”等等金玉良言,这类似的话确实一句顶一万句。所以我一边阅读一边发现,一边发现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摘抄,我以为这就算我寻到本书以“一句顶一万句”命题的意义了。这个想法和思路一直持续到昨天晚上看完,合上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寻——生活打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不对啊,一本书如果我只能零零碎碎的抓住某些句子,而不能联系整本书,思考立意,这肯定是片面的,浅表的假阅读。这可能是近些年专业学习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进阶。于是,我逼迫自己脑袋再次复现梳理各个人物,各个情节。这些人经历了什么?结局如何?为什么作者要赋予这些人这样的命运?他们的经历有什么相同之处吗?终于,让我找到一个突破口,发现不管是主人公吴摩西、曹青娥、牛爱国,还是犯过错的吴香香、庞丽娜、老裴等等,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说的着”的人,哪怕是违背原则,哪怕这个人不是自己的枕边人。看来人人都是生而孤独,这种无尽的孤独感,会贯穿在每个人的生命轨迹中。但有人懂得,有人陪伴,心灵有寄托,灵魂有安慰,再晦暗的日子也会有希望。所以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如何,都需要寻一个“说的着”的人。就像书中刘震云说的“一个人指的上的意思,不是说他能帮衬你多少,而是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找他出出主意”。寻到这,我想“一句顶一万句”才算有了刘震云专门赋予它的意义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天亮了。这几天断崖式降温,凛冽的寒风呼呼拍打着窗户,冷空气从门缝里偷偷慎入,让我不禁一个冷颤。一看,旁边的对象还侧着头酣睡,只是呼吸声比刚刚弱了不少。亲亲吻了一下他那清晰又漂亮的下颌线,翻身起来准备为我这个“说得着”的人做一次早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2023年12月1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