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溪口镇,是中国近代风云人物——蒋介石的老家,由于特别的历史地位,蒋介石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溪口的许多旅游景区都与蒋介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溪口的旅游景点,内容丰富,人文景观、自然景色都具特色,形成了建筑群体,并带动了溪口整个旅游业的发展。5月26日,我和老伴随旅行社去溪口旅游,参观了蒋介石的几处故居,回来后,写了篇游记,同学效民兄将我的游记登载在他的“六0后公众号”上,并说;蒋先生下野后隐居“妙高台”,还有风景秀丽的三隐潭,问我是否有下篇,我告诉他:只参观了蒋氏故居,其他地方未去。这出使我再次去溪口游览雪窦山、妙高台的愿望。11月8日,旅行社正好安排了去溪口蒋氏故居,包括雪窦山、妙高台的线路,这次我是冲着雪窦山景区去的。 雪窦山,距离溪口镇约11公里,是四明山脉在奉化七十峰中最享盛名的一座山峰,也是东南名胜。四山环抱,九峰参差,东西两洞之水汇聚,再曲折以至千丈凹处,喷注垂泻,状如飞雪,“雪窦”由此得名,素称“东浙游胜之最”,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主峰黄泥浆岗海拔976米,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四明第一山”,是中国佛教六大名山之一的弥勒菩萨的道场。标志性景点包括千丈岩、雪窦寺、三隐潭、徐凫岩、妙高台以及全球最高的铜质坐姿弥勒佛造像。 <p class="ql-block">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为“天下禅寺十刹之一”。据志乘记载,晋时有尼结庐山顶,因山以瀑胜,称之为“瀑布院”,是为梵刹开创之始。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移建山麓,以后寺址历代延续,一直没有迁移。唐宣宗大中末年(859年),寺院第一次被毁于列火,咸通八年(867年),信士张立修复,创名“瀑布观音院”。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御赐“资圣禅寺”匾额。宋仁宗梦游是山,于景祐四年(1037年)遣使赏赐沉香木雕假山、白金、龙袍、龙茶等物,遂号“应梦道场”。</p> 近现代以来,蒋介石家族也与雪窦寺结下佛缘,传说溪口蒋氏的第二代始祖蒋宗霸是布袋和尚的嫡传弟子,跟随布袋和尚云游四方,雪窦寺自然是日常驻足之处。蒋介石的祖父斯千虔诚信佛,中年后,笃志修行。蒋介石生母王彩玉一生茹素礼佛,熟读经书,经常步行到雪窦寺烧香礼拜。蒋介石在老家溪口镇居住时也时常挽扶其母前往敬香。王彩玉晚年皈依雪窦寺方丈果如和尚,卒后在寺内悬像供奉。蒋介石回乡常在寺内瞻拜憩留。1927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回到家乡溪口,前往雪窦寺求签问卜。见面后,太虚大师当即为蒋介石算命。一番问答后,太虚大师说:“飞龙返渊,腾骧在望”。<br> 听了这八个字后,蒋介石瞬间脸色苍白,他不明其意,继续追问。<br> 说了这八个字后,老僧又向蒋介石行了一个合掌礼,笑道:“不用担心!恭喜总司令,逢凶化吉了。灾难已将过去,后福无量,长则两年,短则一年,必然祸消福来!总司令贵不可言。大顺!大顺!”<br> 雪山老僧这一番话,把愁眉不展的蒋介石说得是喜笑颜开,喜道:“愿如法师所说,我当重修寺院,再塑金身。” 蒋介石移居雪窦寺,在寺里住了10天。期间,他领略禅机,聆听教诲,把阳明学和佛学作一番研究。还应方丈之邀,为雪窦寺山门题了 “四明第一山”五个大字,制匾挂于门首,并请寺中主持为元配夫人毛福梅讲解《心经》,在寺内辟静室供毛氏诵经修行。蒋经国、蒋纬国兄弟从小也常来雪窦寺。雪窦寺曾一度成为蒋家的家朝。 <p class="ql-block"> 雪窦寺,历经五毁五建,“文革”期间遭拆毁,仅存东厢房。我们现在看到的雪窦寺,为1986年4月重新修复的建筑,其规模宏大,梵宫深邃。雪窦寺新建弥勒殿位于大雄宝殿和山门之间,采用砖木结构的寺院传统建筑格局,殿顶覆盖琉璃瓦,殿正中供奉笑颜常开的弥勒菩萨像,四周还列樟木千佛,表“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之意,这是作为弥勒道场的雪窦寺与众不同的主要标志。整个寺庙依中轴线自外而进,依次为山门、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乳峰泉、法堂,依山而筑,层层递高。</p> 露天弥勒大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是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弥勒大佛造像。总高56、74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壮观壮丽,气场非凡。我花了20元,登上了莲花台,远眺雪窦寺全景,近可恭抱佛脚,看着那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弥勒佛,亲近佛身,放平心态,做个“知足者常乐”之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