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魏师说书》第三天

听雨

<p class="ql-block">&nbsp;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今天继续学习《答魏师说书》,清晨读原文,听博仁老师导读,听彭胡老师责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意”与“良知”当分别明白。凡应物起念处,皆谓之“意”。意则有是有非,能知得意之是与非者,则谓之“良知”。依得良知,即无有不是矣。</p><p class="ql-block"> 阳明先生说,意与良知要分辨清楚,凡是应物起念的,这个念即是意,意有是有非,有对有错,有善有恶,能够知道意的是非、对错、善恶的,才是良知。依良知而行永远都是对的,没有了不是不对和不善。</p><p class="ql-block"> 学习到意与良知,我们就会想到阳明先生经典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里有善有恶意之动,就告诉我们所有的善恶都来自于我们的意,而这个意呢,是应物所起的念,这个意是我们人生过往经验的一个知识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应物起的善恶标准,来自于我们以往人生的经验和经历,而我们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概念都是后天学习而来的。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意识、经验积累,而不是良知的发用。</p><p class="ql-block"> 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起心动念才是根本,要觉察本意方为我们的良知。用良知之心去看待万事万物,会发现哪里还有对和错呢?一切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是因与果的一个写照,没有什么是接受不了的。良知就是那个道,包罗万象,没有评判,没有好坏善恶之分,所以让我们持续的在心上用功,启动内心的良知,让良知来做我们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学习到这里让我想起坐月子期间自己掉头发很厉害,但匆忙中自己并没有觉知,洗手台上都是断发,公公收拾卫生时就很不满意我梳洗完不收拾断发,就让婆婆告诉我,这时我留意后才知道自己脱发严重,心里就很委屈,如果是在自己家,妈妈看到我脱发是不是会心疼,会给我找对治的方法,可公婆看到的就是我没有收拾好卫生。现在想想就是自己的起心动念错了,没有看到自己的不注意细节给公婆造成的麻烦,还去找理由埋怨公婆不如父母关心自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感恩阳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博仁老师的精准解读,感恩彭胡老师点评责善,感恩志愿者老师的担当付出,感恩同学们一起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是听雨,国学爱好者,虚空先生的学生,空余时间又参加了致良知平台学习阳明心学。同时我也是日记星球的星宝宝15810听雨,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87期蜕变之旅,这是记录原创日记的第224天,就想每天分享自己的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对国学感兴趣的家人一起学习,共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