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游第七站:伊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孺子牛

<p class="ql-block">  9月16曰,一觉醒来,已是七点,打开窗帘一看,天还蒙蒙亮,伊宁城里仍然一片寂静,偶尔有几辆车从我们宾馆门前的大街上通过,传来几声汽鸣,似乎告诉我们新的一日开始了。按计划今天到伊梨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这是我们北疆之旅第七站,从我们居住的宾馆(东方铭都洒店)到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只有六七公里,开车不用半个小时。大家吃好早餐,即退房离开宾馆,乘车直奔景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到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一座巨大的彩色拱门,特别引人注目。我们三辆小车先后在拱门右边停下,然后下车步行进入彩门,沿着大街往城里走。路边排着好多马车,不停地招呼我们:“坐马车”、“坐马车”……。据说这就是这里的“的士”, 也叫“马的”,是喀赞其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大家都不坐马车,而是选择慢慢走慢慢看,领略百年老城的独特风情。路两边的居民院子里手工作坊一家接着一家,有木工、铁艺、制箱、做鞋、皮制品等,也有沙画、刺绣、民族乐器等,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走进喀赞其,好像走进蓝色的世界,蓝屋、蓝墙、蓝门、蓝窗、蓝栏杆、蓝秋千等等,整个区域都是蓝蓝的,无处不蓝,无房不蓝,真可谓“蓝色小镇”。喀赞其居民家家户户树木葱茏,繁花似锦,点缀着这一片蓝,让这蓝色显得柔和、灵秀、洁净、与幽深。据说这里的街巷和庭院都有一百多年,现仍然保持着原来融合汉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的伊犁庭院,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多民族聚居建筑群,享有“中国民居博物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喀赞其,它的意思是指“以铸锅为业的人”,现在虽然看不到大范围的铸锅场所和从业人员,但这里仍然蓬勃发展,繁荣兴旺。当你踏入这片热土,可以与串街走巷的马车擦肩而过,可以近距离观察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可以品味热乎乎刚出炉的馕和一堆堆按公斤卖的水果,感受到独特的民俗文化、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自己仿佛回到了过去,穿越到了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世界。无论是文化探索还是自然放松,喀赞其都能给你带来独特而难忘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之美,惊艳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