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鸭绿江

增广贤文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序</b><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span></p> <p class="ql-block">每当听到歌曲《我的祖国》,我就想起了家乡丹东,想起了丹东那条媲美多瑙河的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是一支歌,吟唱着游鱼出听的《春江花月夜》;</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是一幅画,描绘着只此青绿的《千里江山图》;</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是一首诗,抒发着家乡儿女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是一部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让我们划一叶扁舟走进鸭绿江,去倾听她的累珠妙曲,欣赏她的水墨丹青,品读她的凤采鸾章,传承她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b>一、江名探考</b></p><p class="ql-block">关于鸭绿江名称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的一群仙女厌倦了天宫里的枯燥生活,驾着彩云来到了长白山。 她们在天池里洗浴嬉戏,鲜绿的彩裙把天池的水染得溢翠流青,流进江里后江水便呈现出鸭绿色,故此得名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据史书记载,鸭绿江古称浿水,是指位于国界的江河。《史记.朝鲜列传》:“汉兴,为其(朝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p> <p class="ql-block">《汉书·地理志》改称浿水为马訾水:"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p><p class="ql-block">马訾水是“盖马訾水”的简称。盖马,长白山古称;訾水,奔放之河。盐难水,今浑江;西安平,今辽宁宽甸西南。</p><p class="ql-block">注意这里的马訾水入盐难水,不是马訾水流入盐难水,而是盐难水注入马訾水,否则就会把支流当成干流了。</p> <p class="ql-block">唐中叶以后马訾水改称鸭渌水。《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言:“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 ,色若鸭头,号鸭渌水。”</p> <p class="ql-block">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首次将鸭渌水改称鸭绿江:“马訾水一名鸭绿江,水源出东北靺鞨白山,水色似鸭头,故俗名之。”</p> <p class="ql-block">自杜佑《通典》后至宋元明清历代,大量的诗文都通称鸭绿江,马訾水之名再无出现。</p><p class="ql-block">宋代陆游诗 “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p><p class="ql-block">辽代萧观音诗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p><p class="ql-block">金代完颜璹诗 “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 。</p><p class="ql-block">明代韩上桂诗“鸭绿江波浑似酒,犒师何用更投醪” 。</p><p class="ql-block">清代计六奇散文 《毛文龙鸭绿江之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依据杜佑《通典》的说法,认为鸭绿江名字的含义是因为鸭绿江水晶莹碧绿,犹如雄鸭头部莹绿的羽毛,其实这是一种美丽的误解。</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鸭渌水还是鸭绿江,都是来自满族先民的语言“yaluula”(鸭绿乌拉),意思是边界之江。作为专用名词,鸭绿江的“绿”念作“路”,并没有绿的意思,只是一种音译而已。</p> <p class="ql-block">不过把“yaluula”音译为鸭绿江也确实十分贴切,鸭绿江真的就像雄鸭头羽一样,在晴空下泛着莹绿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曾是中国内河,流域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两千多年以前,满族先人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古、靺鞨就在此生活。辽金时期更有大批女真人部族沿江居住,并以“yalu”一词作为该部族称谓,史称“鸭绿江部”。</p> <p class="ql-block">明初,李氏朝鲜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扩张领土,至1443年在鸭绿江中上游设置“西北四郡”,控制了鸭绿江东岸地区,鸭绿江才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与传统界河不同。鸭绿江水系复杂,江上岛屿沙洲众多,江汊四流,这种特殊的地理格局,决定了鸭绿江不能遵循以主航道划界的传统规则,只能以岸为界,江面为双方共用,两国船只可以自由航行。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以主航道为界的界河。</p> <p class="ql-block"> <b>二、迷踪寻源</b></p><p class="ql-block">鸭绿江发源何地扑朔迷离,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很多人以为鸭绿江源自长白山天池,但是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鸭绿江并不像松花江源头那样直接从天池垭口溢出,她与天池之间还有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还有人依据“河源唯远,河源唯长”的说法,认为鸭绿江的源头是朝鲜境内的虚川江,这是错把支流当成干流了。</p> <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奉旨勘查长白山,历时4个月的实地勘查之后,撰写了《长白山江岗志略》等官方报告,首次为长白山天池周围十六峰命名,其中第七峰“三峰比立,石峙琳琅,影印天池,其秀色可掬,仿佛海上三山,留在人间”,故命名为三奇峰。</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的源头就是三奇峰。</p><p class="ql-block">三奇峰在长白山天池东南约20公里,海拔2670米,据传峰顶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五彩奇石,鲜美光亮,令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三奇峰原属中国,后划给朝鲜。</p><p class="ql-block">朝鲜金日成曾在长白山一带进行过抗日武装斗争,在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任一营营长。朝鲜建国后,金日成多次向中国恳请在长白山建立“朝鲜革命圣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从两国友谊的大局出发,于1962年与朝鲜政府签订非公开《中朝边界条约》,将中国国界线在长白山天池地段后退三十公里,把长白山最高峰白头峰连同三奇峰、孤隼峰三座山峰,以及天池55%水面让给了朝鲜。朝鲜在签约的第二天,便把白头峰更名为将军峰。</p> <p class="ql-block">如同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一样,鸭绿江源头在三奇峰只是一股浅浅的山水,汩汩流动在峰下沟壑砾石之间,如不仔细勘察几乎很难发现。三奇峰山水往南行约十余公里进入鸭绿江大峡谷,方才形成涓涓细流,蜿蜒穿行于峡谷之间,昔称暖江。</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大峡谷长10余公里,深170米,原是一条大断裂破碎带,经过风化和雨水的冲刷,裂缝形成了深沟,两侧悬崖峭壁,中间岩锋石剑林立,壮丽奇观。</p> <p class="ql-block">暖江沿鸭绿江大峡谷折向东南,沿途有大大小小的山泉溪水河流源源汇入,直到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南的大双岔口,有朝鲜境内的虚川江汇入,河道加宽,水量增加,始称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穿过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岭,流经葱翠起伏的丘陵地带,继而进入坦荡的河口平原,鸭绿江一路奔流不息,最终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气势雄伟的大江,宛如一条腾飞的青龙跃入浩瀚的黄海。</p> <p class="ql-block">作为自然景观的鸭绿江与黄海分界线,在丹东市振安区浪头镇至东港市前阳镇之间的一段水域,它是鸭绿江与黄海相遇时在水面形成的淡水和咸水交接带。从海上俯瞰,浅淡的江水和深邃的海水泾渭分明,随着潮汐的涨落而进退起伏,状如游蛇。</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界意义的江海分界线是从朝鲜的小多狮岛最南端,以直线经朝鲜薪岛北端,到我国大东沟以南突出部,长度为22249.2米。</p> <p class="ql-block">在《中朝边界条约》中,通过确定三处地理坐标点来划分鸭绿江口江海分界线。1号和2号分界碑分别在朝鲜境内的小多狮岛和薪岛。3号江海分界碑在我国境内,位于东港市大东港区,是我国18400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起点。</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界条约》对鸭绿江的岛屿归属也作出明确的划分,在总共205个岛屿中,中国分得78个,朝方分得127个,其中包括靠近中国一侧的薪岛和绸缎岛。</p><p class="ql-block">图片上远处是绸缎岛,</p> <p class="ql-block">薪岛和绸缎岛是鸭绿江入海口最大的两个岛屿,对于扼守鸭绿江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朝鲜在岛上设立了薪岛郡。</p> <p class="ql-block">由于泥沙的逐年淤积,两座岛屿目前已经基本连成一片,并逐渐向我国一侧延伸。</p> <p class="ql-block">丹东港</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国在鸭绿江口大力整治绸缎岛与中国领土之间日益变窄的鸭绿江西水道,在东港靠近南海水域进行填海工程,并在绸缎岛对面建设丹东港。这对于掌控鸭绿江口,发展地区经济和捍卫领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b>三、千里江流</b></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源远流长,从源头到入海口长达795公里,习惯上分为上江、中江和下江。</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上江自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至吉林临江市界。</p><p class="ql-block">此段多高山峡谷,森林茂密,岸坡陡峭,水流湍急,河谷宽度约50-100米,最窄处不足20米。朝鲜境内有虚川江、长津江等支流汇入。</p> <p class="ql-block">虚川江是朝鲜北部的河流,发源于赴战岭山脉,北流穿过盖马高原中部,在惠山西南4公里处汇入鸭绿江,长210.7公里,是鸭绿江水系在朝鲜境内较大的支流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津江发源于朝鲜狼林山脉黄草岭,流入长津湖,再流入狼林湖,最后流入鸭绿江,总长度为261公里。抗美援朝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就发生在长津江上游的长津湖。</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中江自临江至集安市。</p><p class="ql-block">我国境内有浑江,朝鲜境内有秃鲁江、忠满江等河流汇入。水量增加,坡度变缓,江宽200—2000米。</p> <p class="ql-block">秃鲁江是鸭绿江在朝鲜一侧的最大支流,起源于狼林山脉西部,全长238.5公里,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隔江相望。</p> <p class="ql-block">浑江是鸭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自吉林省白山市北部的哈尔雅范山,全长445公里,流域面积15044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浑江最早的名称叫盐难水,辽代称沸流水,明朝称婆猪江,到清朝称佟佳江、混江等,后借音改成浑江。这个名字改得不太好,浑江非但不浑浊,反倒是清明透亮,应该改为清江才是。由此我们也更加赞叹“鸭绿江”的译名之妙,既保留了“yaluula”的发音,又反映了鸭绿江的特色。如果译成“亚露江”或“雅路江”什么的,那就乏味多了。</p> <p class="ql-block">浑江在流入鸭绿江之前,在集安市大路镇古马岭拐一个几乎360度的大转弯,形成了辽东第一湾——浑江大弯,秀美奇特,有如九曲黄河般雄浑壮观。</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p> <p class="ql-block">浑江口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江。</p><p class="ql-block">浑江在古马岭大转弯之后,在辽宁宽甸县振江镇的浑江村汇入了鸭绿江。这个汇合处称为浑江口,两条江水在这里犹如二龙聚首,托起了鸭绿江这颗东方明珠。</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能够更清晰地看清两江汇合,图中左下是浑江,远处是鸭绿江,对岸是朝鲜。</p><p class="ql-block">两江汇合后,鸭绿江进入辽宁地界,流经宽甸、丹东、东港,流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740平方公里。我国境内有蒲石河、叆河继续汇入,江面愈加开阔,丹东附近最宽处有5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叆河是鸭绿江在辽宁流域的最大支流,也是丹东境内水系覆盖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宽甸县西北摩天岭,全长189公里,流域面积6037平方公里,流经宽甸县、凤城市和丹东市振安区,在振安区九连城汇入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叆河之叆,满语含义为云盛,意思是天上的云多。云携水而来,洒落大地,聚流成河,所以名曰叆河。叆河是丹东的母亲河,如果说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那么叆河就孕育了丹东。</p> <p class="ql-block">叆河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叆河风景区位于凤城市境内,距凤城市区10公里。风景区内有欧式城堡、浪漫沙滩、风情渡口,美丽的天鹅湖湖光粼粼,天鹅戏水,白鹭掠飞,宛如童话世界一般。</p> <p class="ql-block">蒲石河为鸭绿江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宽甸县城以北约23公里的四方顶子,全长121.8公里,流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在鸭绿江的太平湾汇入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蒲石河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位于丹东凤城市赛马镇,是凤城市唯一保存下来的原始森林所在地,凤城市第一高峰和尚帽子山就位于公园内。蒲石河森林公园之美贵在原始自然,园内奇峰峻秀,怪石嶙峋,流涧飞瀑,潭深泉涌,熊奔狍突,彩蝶纷飞,构成了一幅森林旅游的秀丽画卷,是休闲度假、探险猎奇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四、江桥沧桑</p><p class="ql-block">桥是一条江河的灵魂。每座桥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蕴含着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与那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桥梁相比,鸭绿江桥少了几分浪漫,更多的是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创伤。</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上共建有八座制式大桥,除2010年建造的鸭绿江新桥外,其他七座桥梁均建于二十世纪上半叶,是日本军国主义侵朝侵华的历史见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鸭绿江桥遭到美军的狂轰滥炸,两座桥被拦腰炸断,其他五座桥也损毁严重。</p> <p class="ql-block">第一座 鸭绿江一桥(断桥)</p><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一桥是鸭绿江上八桥中第一座桥,位于丹东市江岸路鸭绿江畔,始建于1909年。当时日本已经侵占了朝鲜,为了加大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日本未经清政府同意,便于1905年5月在朝鲜新义州一侧开始了基础施工,边施工边与中国清政府交涉,威逼中方同意建桥。1909年(宣统元年)7月,鸭绿江一桥中方一侧开工建设,1911年10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一桥总长944.2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超高船舶通行,是世界上首座平行旋转的铁路开闭桥。</p> <p class="ql-block">1943年4月日本在一桥上游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桥,鸭绿江一桥被改为公路桥。从正面看去,当年作为铁路桥的一桥上面的铁轨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鸭绿江一桥作为中方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因而成为美军重点轰炸的目标。1950年11月8日至21日,美军出动轰炸机600余架次,对该桥进行了密集轰炸,朝方一侧的8孔桥梁全部沉入江中,成为如今人们看到的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胜利后,朝方将一桥所属的铁桥残骸拆除。而中方所属的残桥带着累累弹痕,完整地保存下来。桥头上“鸭绿江断桥”五个大字,由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p> <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鸭绿江断桥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的桥头矗立着大型青铜雕塑《为了和平》,共塑造了26位志愿军英雄人物形象,这26个人物是以真实的战斗英雄为原形设计的。后面从第一排开始依次是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等,在杨春增和杨育才后面是群雕里唯一一位女性“战地救护英雄”刘秀珍。</p> <p class="ql-block">雕塑的中心是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1950年10月19日黄昏,彭德怀带领军事秘书杨凤安,警卫员郭洪光、黄有焕,乘坐一辆苏式吉普车驶上鸭绿江公路大桥,超越正在大桥上急行军的第40军先头部队120 师,一骑绝尘率先进入朝鲜新义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彭德怀左边的是毛岸英,右边是蔡正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蔡正国是志愿军50军代理军长,1953年4月12日遭遇美军空袭不幸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之一。这位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将军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参加过第三次反围剿,走过万里长征,亲历过平型关战役,指挥过塔山阻击战,朝鲜战场上完虐英军精锐27旅,却在抗美援朝即将停战的前夕倒下了。毛泽东惊闻噩耗后脸色一阵发白,扼腕叹息道:“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折我一员骁将!”</span></p> <p class="ql-block">蔡正国牺牲时他的小儿子蔡小东出生才47天,父子尚未谋面。蔡小东自幼在丹东长大,小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18岁那年才得知蔡正国是自己的生身父亲。2006年9月17日在断桥雕塑落成典礼上,蔡小东第一次与父亲“相见”,他用手一寸寸地触摸着父亲的塑像,泣不成声。</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 鸭绿江二桥</p><p class="ql-block">一般通称鸭绿江大桥,是鸭绿江上的标志性建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全境,为了加快掠夺东北资源,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修建安奉复线铁路的同时,由当时的日本汽车株式会社和日本建设株式会社联合修建了此桥,1943年交付使用。大桥长946米,共12孔。朝方6孔是平弦连续桥梁,中方6孔为吊弦连续桥梁,可同时行驶上下行一对列车。</p> <p class="ql-block">由于一桥被炸断,汽车无法通过鸭绿江,为保障抗美援朝的人员物资运输畅通,后来把二桥的复线铁路拆去一股改成公路,变成铁路公路两用桥。</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对鸭绿江二桥也实施了多次轰炸。由于一桥被炸断后,守桥高炮部队加强了火力反击,加之志愿军空军和苏联空军的空中拦截,美军飞机不敢再低空精确轰炸,二桥才得以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图为当时安东铁路工务段干部职工突击抢修被炸鸭绿江桥。</p> <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根据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大桥(二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p> <p class="ql-block">朝方称朝中友谊桥。</p> <p class="ql-block">上桥行至569.9米处第六号桥墩,是中朝两国在大桥的分界点,立有嵌刻中朝两国文字的界石,跨过界石即为进入朝鲜境内,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步跨”。</p> <p class="ql-block">中朝友谊桥作为边境国门不对游人开放,笔者曾有机会登上此桥。桥上到处可见当年遗留的弹孔,越往桥中间越密集。据丹东边防检查站查数统计,共有大大小小的弹孔2037个。</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 长甸下河口公路桥</p><p class="ql-block">提起鸭绿江断桥,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丹东市内的著名景点断桥,其实鸭绿江上还有一座有名的断桥,即长甸河口公路桥。该桥位于丹东市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桥对面是朝鲜清城郡,所以也叫清城桥,是鸭绿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p><p class="ql-block">长甸河口公路桥是日本指令伪满傀儡政府和朝鲜当局联合‬建造的,1941年由日本组织中国劳工修建,全桥总长709.12米,桥面宽6米,设计21孔,于1942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3日,新婚不久的毛岸英经由此桥过江前往朝鲜,留下了在祖国的最后足迹。同年11月25日,毛岸英不幸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年仅28岁。</p><p class="ql-block">为了缅怀毛岸英烈士,宽甸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所毛岸英学校和毛岸英纪念馆。丹东市委、市政府在长甸河口公路桥桥头开辟了毛岸英广场,广场上的毛岸英铜像一身戎装,手握腰间手枪,目光坚毅,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29日至30日,美军两次出动80余架次飞机轮番轰炸河口地区,河口公路桥被炸断成了永远的断桥。</p><p class="ql-block">2013年河口断桥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现在长甸河口鸭绿江断桥已开辟为旅游景点,桥上40面战旗猎猎飘扬,分别写有当年从这里过江的40支志愿军部队番号。</p> <p class="ql-block">第四座 长甸上河口铁路桥 </p><p class="ql-block">上河口铁路桥对面是朝鲜清水郡,所以也称“清水铁路桥”,是日本为水丰电站工程运料而建的专线桥,1938年9月兴建,1940年4月建成。</p> <p class="ql-block">河口断桥被炸毁后,由于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就启动了上游的上河口铁路桥。抗美援朝期间经过河口铁路桥过江的车皮达21723辆,占全部铁路运输量的11.8%。反映铁路抗美援朝的电影《铁道卫士》,就是依据长甸河口抗美援朝铁路运输的真实故事改编的。</p><p class="ql-block">图为河口铁路隧道口的志愿军将士群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0年11月,美军出动轰炸机连续6天对河口铁路桥狂轰滥炸,12号桥墩被炸伤,桥身扭裂,桥基炸裂损毁。1951年该桥再次被炸,但经抢修仍能通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2年4月13日,一架美军F-86喷气式战斗机侵入长甸河口上空,被驻军高炮第五O六团击落,坠毁于长甸河口西北9公里的黄花沟。这是美机第一次被击落于中国境内。</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五座 集安鸭绿江铁路大桥</p><p class="ql-block">集安大桥原名辑安大桥,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东15公里处,是从集安通往朝鲜滿浦的国境铁路大桥,也是日本出于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而建造的,1937年始建,1939年7月竣工。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北的部分日军就是从这座桥撤退回国的,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日军731细菌部队。</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以为志愿军入朝参战最先是从丹东鸭绿江桥跨过鸭绿江的,其实“抗美援朝第一渡”并不在丹东,而是集安铁路大桥。 1950年10月16日晚18时,志愿军42军一部从集安大桥最先秘密过江,成为第一支入朝作战的部队,比全军统一过江时间1950年10月19日提前了三天。</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期间,由集安大桥进入战争前线的有42万大军和17.2万随军担架队员以及15万车的物资,运回伤员18.2万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集安大桥的桥头碉堡,为日本人建造集安大桥时所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飞机对这座大桥进行频繁轰炸,我高炮部队利用桥头堡对敌机进行反击,保证了大桥的安全畅通,至今碉堡的外墙上仍残留着很多弹痕。</span></p> <p class="ql-block">第六座 临江鸭绿江铁路大桥</p><p class="ql-block">位于临江市区内,始建于1932年,1935年竣工,是我国对朝三大铁路桥之一。桥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496米,宽6.5米,共18个孔,17个桥墩。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有35万人马从这座桥上跨过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美军出动数十架次飞机侵入临江上空,对临江大桥和附近的火车站狂轰滥炸,大桥靠近朝鲜一端的第二桥孔处被炸毁。</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中朝双方重新将此桥修复畅通,此后多年来未再进行维护和修缮,加上长期风化,桥面已有多处下陷。现已被吉林省交通厅鉴定为危桥。</p> <p class="ql-block">第七座 中朝长惠国际大桥</p><p class="ql-block">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鸭绿江之上,连接吉林长白县与朝鲜惠山市,是鸭绿江上游第一桥,由日本人于1936年修建。大桥建成后多次被洪水冲毁和美军飞机炸毁。</p><p class="ql-block">1985年,中朝双方协议各自承担一半的设计修建任务,中方由国家投资124万元修筑了钢筋混凝土大桥。大桥全长148米,宽9米,于当年10月23日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第八座 中朝鸭绿江新桥</p><p class="ql-block">新鸭绿江大桥位于丹东市浪头镇丹东新区,2010年12月动工修建,2015年建成,桥长6公里,宽33米,双向四车道,投资额达22.2亿元人民币,由中国承担全部建设费用。</p><p class="ql-block">新鸭绿江大桥采用斜拉索形式,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精髓。桥体雄伟壮观,恢宏气派,宛如一条银色的蛟龙横卧大江,展现着新时代鸭绿江的迷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建造鸭绿江新桥的目标是取代旧鸭绿江铁路桥(中朝友谊桥),与正在修建的“东边道”铁路相连接,进而连接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中朝鸭绿江新桥的建造将为东北亚五国即中、朝、韩、日、俄乃至欧洲,搭建一个最方便快捷的铁路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八座制式桥外,鸭绿江上还架设过数座便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0年10月11日抗美援朝大战前夕,彭德怀在邓华、洪学智等陪同下,前往鸭绿江边视察过江地点。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他预见到一旦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将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困难,所以指示部队要在鸭绿江上多架设便桥,确保部队和军需物资安全顺利过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鸭绿江便桥有据可考的有八处,其中位于丹东的有三处,长甸河口有三处,集安和临江各一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鸭绿江畔丹东志愿军公园的志愿军过江纪念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丹东市区第一座便桥是东尖头铁道便线桥,位于丹东东尖头大沙河与鸭绿江会合处,距鸭绿江一桥3.1公里。此桥为列桩式铁路桥,架设于1950年底,1954年7月拆除。在拆除此桥时木桩基被截断于水下,所以铁轨和钢梁框架拆除后,水面上未留下痕迹。</p> <p class="ql-block">1986年上游的太平湾水电站建成后,电站闸门关闭时下游水位变浅,使得东尖头铁道便线桥遗址得以露出。</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也是铁路便桥,在丹东鸭绿江大桥上游7公里处,与丹东金山湾车站接轨,沿楼房、马家堡在燕窝村过江,通过朝鲜五木里直达新义州。这是一个木结构列柱桥,全长500米,宽6米,共有20座木桩结构桥墩,每座桥墩由30根圆木立柱组成,桥建的很低,落潮时稍高出水面,涨潮时则没于水中,有较强的隐蔽性。</p><p class="ql-block">1954年7月此桥被拆除,当时只拆掉了铁轨和桥面板,遗留木桩墩于江中,这是鸭绿江水面上唯一能够看到的便桥遗迹,2005年被丹东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是公路便桥,位于九连城镇马市村。此桥长约350米,石块堆桥墩。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桥面被拆除,桥墩隐没于江水中。</p><p class="ql-block">该桥遗址2014年被列入辽宁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志愿军64军曾经由此桥过江,随军记者黎民摄下了那张著名的《跨过鸭绿江》照片。照片上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白雪茫茫的鸭绿江上,画面开阔壮观,气势恢宏,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宽甸长甸河口的三处便桥在《鸭绿江航行图》有明确标示,第一座位于长(河)岛西南约1.5公里,桥墩湮没水下,东南段小部分水低位时露出水面,深度为干出0.4至1.5米。</p><p class="ql-block">第二座位于上河口,两端有个别残墩露出水面,水深干出1.6米,东端水花明显,近航道两侧墩上水深为0.2米至0.6米。</p><p class="ql-block">第三座位于小东洋河口下游约800米,右岸水下有零星木桩,近航道最小深度干出0.5米,附近设有红色浮标一个,左岸暗墩最小深度干出0.9米。</p> <p class="ql-block">此外在吉林集安和临江也各有一处便桥。</p> <p class="ql-block">集安便桥在集安城南三公里处,是鸭绿江上架设最早的便桥。这是一座“水下桥”,桥面淹没于水面40至50厘米,使敌人在空中侦察时难以发现。架桥部队还在“水下桥”附近架设了假浮桥吸引敌人的火力,以致美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搞清楚,为什么渡口内的桥梁明明已经被“炸断”,志愿军的部队和物资仍然能够源源不断的顺利过江。</p> <p class="ql-block">临江便桥位于临江大桥附近,具体位置不详,能确定的是这座便桥与辑安便桥一样,同为志愿军工兵第4团突击架设,是一座木质的低水桥。</p> <p class="ql-block">除上述便桥外,还在宽甸上河口村下游一公里处架设过浮桥。浮桥由多艘船只排列,用绳索连接起来,在船面上铺满桥板并加以固定。为保护桥梁不被破坏,采取傍晚架设凌晨拆除的方法,晚上架通保障部队通行,白天则将器材疏散隐蔽起来。架通一次浮桥约需一至两个小时时间。</p> <p class="ql-block"> <b>五、碧水之殇</b></p><p class="ql-block">滔滔鸭绿江流淌千年,见证了无数次的朝代兴衰,政权更迭。到了近现代更是经历了甲午海战、鸭绿江江防之战、日俄战争等多次战争,承载了太多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入海口不远处有一座岛屿,因其形状像一只奔跃的梅花鹿被称为大鹿岛。大鹿岛在辽东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在明末崇祯年间,辽东总兵毛文龙曾在岛上驻守,抵抗后金入侵,如今岛上依然保存有“毛文龙碑”。</p> <p class="ql-block">1894年7月25日,在大鹿岛附近的海面上,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清朝的北洋水师,由此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因甲午海战战场位于鸭绿江入海口的大东沟海面,这场海战又被称为鸭绿江海战、大东沟海战。</p> <p class="ql-block">如今岛上村民依然记得祖辈流传下来的口述史:“开战当天,整个大鹿岛都弥漫在硝烟之中,炮声震得大鹿岛都在抖。” “当时时值秋季,正是岛上抠地瓜的时候,由于海战距离大鹿岛太近了,有炮弹片直接就落到了地瓜地里。”</p> <p class="ql-block">海战中北洋水师致远舰船体多处受伤,弹药即将耗尽。危急关头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亲自驾驶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之同归于尽,不幸被“吉野”号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义不独生,拒绝相救,与245名官兵壮烈殉国。</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是他45岁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邓世昌殉国的消息一出,举国悲痛,光绪皇帝挥泪写下祭文与碑文各一篇,赐邓世昌“壮节”封号,入祀京师昭忠祠,世称“邓壮节公”。</p> <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大连庄河一潜水员在一次打捞甲午沉船财物时,在致远舰指挥舱里发现一具遗骨,认定是管带邓世昌的遗骨,将其背出沉船,埋葬在大鹿岛的哑巴营。</p> <p class="ql-block">1988年东港市政府重修邓世昌墓,为了能让先贤时时眺望当年杀敌的海战战场,将墓地迁到现在的位置——面朝大海的大鹿岛南山的北坡。重修后邓世昌墓掩映在一片青松翠柏之中,后面是辽宁籍作家王充闾先生书写的“甲午英烈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在邓世昌墓左侧,是“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当年大海战后,大鹿岛的渔民捞起海面漂浮的13具北洋将士遗体,集中掩埋在大鹿岛东山上,后来随邓世昌墓一起迁移到新址,1988年被当时东沟县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邓世昌,东港市政府在大鹿岛上建造了一尊邓世昌塑像,我去大鹿岛观光时曾专门前往拜谒。仰望苍茫暮色中的邓世昌塑像,仿佛耳边还在回响着当年的隆隆炮声,不禁感叹今天的和平盛世来之何艰。</p> <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沉入海底121年的致远舰残骸被打捞出水面。考古工作者在船舱发现了一件带有铭文的瓷盘,瓷盘上面写有英文THEIMPERIALCHINESENAVY(中国皇家海军)和CHIHYüAN(致远)的字样,中间则是篆字“致”和“远”,组成了一个中心舰徽,这无疑就是致远舰的“身份证”。看到这件破碎的瓷盘,在场的人不禁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为了铭记这场海战,1995年国家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丹东市政府把大鹿岛列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东港市将一条主要市区道路命名为“甲午大街”。</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国唯一一艘国防动员舰命名“世昌号”,以表达对邓世昌的崇高敬意,这是中国海军唯一一艘以北洋将领命名的舰船。</p> <p class="ql-block">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服役,为了纪念发生在辽宁海域的中国海军第一战甲午海战,<span style="font-size:18px;">命名为辽宁号,</span>警示世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辽宁舰舷号16,也是为了纪念甲午海战英勇牺牲的先烈,将1-15舷号留给了全军覆没的北洋水师七镇八远15艘战舰,向世界昭示中国海军从此扬帆起航,走向深蓝。</p> <p class="ql-block">日本在甲午海战之后又发动了一场陆战,即鸭绿江江防之战。1894年10月24日,日军从朝鲜泅水渡过鸭绿江,在安东(现丹东)九连城登陆。双方在九连城附近的虎山展开鏖战,守边清军因孤军无援而败。26日日军入据九连城,攻陷安东。</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后虽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辽东半岛得以赎回,但追加了3000万两的还辽费。为此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共获得白银2.3亿两,相当于其四年的财政总收入,由此日本国力大增,为其跻身世界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1900年庚子事变后八国联军侵华,沙皇俄国趁机强占中国东北,在鸭绿江沿岸修筑工事,意欲长期占领。为了与俄国争抢中国东北,1904年日本宣布与俄绝交,捕俄舰于仁川,突袭旅顺口俄国舰队,由此爆发了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p> <p class="ql-block">1904年4月18日,日军第一军3万人分三路强渡鸭绿江,历史上第二次侵入九连城。日俄双方在虎山一带展开厮杀,九连城最终被日军占领,俄军败退至吉林四平一带。后又经过几次战役,到1905年8月俄军最后战败。</p> <p class="ql-block">战败后的俄国与日本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将“关东州”的租借权转让给了日本。日本随后向东北驻扎了约一百二十万军队,大肆掠夺我国东北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1906年,日本为“纪念”九连城战役于九连城镇东山修建了“鸭绿江战绩碑”。1916年石碑被“日本满洲战线保存会”移建鸭绿江边保存至今,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留下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1908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合办了“鸭绿江采木公司”,疯狂掠夺长白山木材,每年的采伐量都在50万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100万立方米。当时每年5-10月,鸭绿江上木排首尾相连,24小时不停歇的运输着木材。</p> <p class="ql-block">扎好的木排从高处望去如同巨大的孔雀开屏,看上去十分漂亮,但是放木排却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古老职业。鸭绿江河床由块石和盘岩构成,汀多哨险峡奇,沿途要经过100多个险滩哨口,稍有闪失便会人排俱毁。</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闯关东》中朱传武在江中放木排的情景,就是取材于历史上鸭绿江放木排。</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上游漂来的木材都到当时的安东县(丹东)集中,再销往国内和朝鲜、东南亚等地区。当时的安东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木材集散地,从市区内的大沙河到浪头一带,沿江几十里木排遍布,木垛如山,被称为中国的木都。由此而兴起的木材加工业与丝绸业、榨油业并称为安东的三大支柱产业。</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事变第二天日本军队便侵占安东和凤城,继而占领了东北全境,扶植傀儡皇帝溥仪上台,成立了伪满洲国,对东北人民实施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p> <p class="ql-block">1943年5月4日溥仪曾“巡幸”安东,先后视察了今鸭绿江造纸厂、青城子铅矿、锦江山公园、水丰发电站和化纤公司等处。</p><p class="ql-block">这是为溥仪“巡幸”安东专门建造的东行宫,位于鸭绿江边的丹东市浪头港西侧。经丹东市人民政府批准,东行宫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丹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仓惶逃至吉林通化鸭绿江边的大栗子沟,于8月17日宣读“退位诏书”,结束了他可耻的傀儡“皇帝”生涯,伪满洲国从此淹没在滚滚鸭绿江中。</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