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湖之旅

淡泊明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8日,河源市老年书画家(部分)一行23人,前往革命老区连平县大湖镇一日行;得到中国共产党连平县大湖镇委员会、大湖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镇委派出干部和讲解员,领着我们到红色旧址村湖西、盘石、湖东、五禾、油村的何新屋和楼下屋进行了参观和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湖镇原名大湖田,由于辖区东南面是丘陵地区,西面、北面为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自然形成一片椭圆形的盆地,盆地东面有一个经久不旱的“天井湖”,周围土地平坦、肥沃,盆地中间有两个川流不息的汶井(地下泉)湖,且有一条河流环穿而过,远观恰似一个大湖泊,故称为大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湖镇地处连平县境东南部,东邻绣缎镇,南接东源县黄沙镇,西依三角镇、忠信镇,北与和平县相连,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圣地",也是中共连平县革命斗争时期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p><p class="ql-block">(先后分辖了的绣缎、三角两镇也属原大湖革命老区范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人拟“歌颂老区大湖”诗一首,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黎美发先生所书,(代表来参观学习的此行赠给大湖镇政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旧址纪念馆,位于大湖镇湖西村下屋原回龙庵遗址处,距湖西古道2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2月下旬,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和建设,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大湖党组织的领导根据后东特委指示,在湖西回龙庵小学背面的矮山岗上召开党的会议,成立了“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由张仁安任工委书记,曾方如任组织委员,李新民任宣传委员,黄华明任青年委员。工委就党的组织建设等问题做了研究部署,做了大量工作,打开了连平县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通过占领教育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新生力量,扩展党的组织;通过举办党训班,增强党员素质,并先后建立了回龙庵、五果村地下交通站;建立了忠信、大湖两个区委;还选派了一批党员参加东纵举办的党干班。连平县工委的成立使连平的党的组织和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因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连平县工委于1941年冬撤销,改为特派员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中共和平县工委派共产党员周宝时到湖东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同期,龙川县共产党员张其初奉东江特委指派,到大湖、忠信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领导地下活动。当时,张其初委派共产党员陈学源进入湖东小学任教,暗中从事地下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宝时、陈学源发展了当地进步青年曾方如(又名曾卓华)加入党组织。1940年6月,曾方如、吴泓生、黄慕平共同在湖东小学建立了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此前,连平县第一个党小组在盘石村弘毅小学成立),标志着连平县党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党组织在连平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救亡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九连山下蓬勃兴起。1945年,连平地方党组织帮助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下称东三支)成功进军九连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冬,东三支奉命北上九连山开辟根据地,而大湖是东三支进军九连山的第一个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振汉(1932一1948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宁中区古塘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民国37年(1948年)春,在中共地下党员带领下到达连平县连和游击区。经短期训练后分配到珠江队任文化教员,战时参战,平时教课。同年8月,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成立。11月初,支队司令部准备组织朱所在的三团攻占大湖,切断敌人在连平、和平和河源三县之间的联系。战前,三团各连进行战斗动员,朱第一个报名参加团部组织的“钢铁决死队”,把决心书和入党申请书交给连指导员。在动员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党以真理教育我,我将为真理而战斗!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我决心献出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迴龙庵明新小学堂前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果来人讲学堂,当年烽火满山乡;</p><p class="ql-block">启蒙革命书声响,东纵九连飞战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解说员讲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雄故事数家珍,往日军民鱼水亲;</p><p class="ql-block">浅析深长详讲解,才华禀赋大湖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五禾村人,数了一下在照片内自己听到过的名字就有:</p><p class="ql-block">排长 曾贞初又名曾娘炳,曾文元 曾宏光 曾宏林 黄高化 黄来兴 … 据之前曾宏光同志说过,五禾村也有十多位钢铁连战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健生是广东连平县人,21岁的时候、在广东参加了空军,他从1937年开始,执行了26次轰炸日军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寇投降后,目睹汪伪政权的腐败无能,他策划了一个机组驾驶飞机起义。何健生与另外七人起义后,他们驾驶飞机飞往了延安。何健生飞去延安后,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用,他还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筹办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连平塔岭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成钢铁不容磨,塔岭英雄特别多;</p><p class="ql-block">百战全忠埋故土,镶名大义建共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该纪念馆已成为连平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节选曾启农同志的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平上石板滩村的革命斗争 </p><p class="ql-block"> --一群村民构建的英雄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连平县大湖镇西面的一个自然村,名叫上石板滩,也叫上屋,又叫庆湖镇,建于清代。在上世纪40年代,他们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p><p class="ql-block">在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上石板滩村民支持前线抗日的热情很高。1940年,村民曾文如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后又参加了东江纵队、粤赣边游击队,不仅直接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而且回村宣传、动员村民积极支援前线抗日活动。村民纷纷捐粮、捐钱、捐物,尽一份救国之心。1945年夏,一支溃退尚未投降的驻粤日军北上要路过大湖地区,上石板滩村民惨遭鬼子的洗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底,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中共连平地下党组织发动大湖地区的农会组织、妇女组织、民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这些组织与部队相互呼应,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上石板滩村在曾文如的发动下,曾启德、曾李仁等5人参加了游击队,曾松发、曾李炎等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曾娘湖参加了党的地下运输队,曾玉史等20多名村民参加了民兵组织。民兵和村民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接待和保护过往游击队员或领导来村歇脚、就餐、住宿;帮助游击队运送弹药、粮食和物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12月中旬,九连游击队200多名指战员在郑群的直接指挥下,攻打三角阳隆和的官僚地主集团反动武装,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终于大获全胜,歼敌1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物资。九连山游击队总部财务长曾启德回到上石板滩村,对村民兵组织下达搬运战利品的任务,并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出动30多人,连夜将一大批战利品运送到游击队总部,受到总部领导的表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群村民构建的英雄血泪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解放战争期间,上石板滩村因有几名同志参加游击和革命工作,国民党反动政府把这个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无数次派兵到村企图捉拿游击队的亲属。村里每当获得情报后,就组织全村人往大山中疏散躲藏,那时,村民叫这为“走白狗”。每次“走白狗”,村民们待在山中,风餐露宿,经霜沐雨,被折腾得苦不堪言。有的村民因此病倒、病死。游击队总部财务长曾启德不到5岁的弟弟被送到100里外的外婆家避难,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他的父亲曾宏琛在一次“走白狗”时,跑到三丫水,因山深路滑,一脚踏空,掉落山沟深潭差点被淹死,所幸被人救起,但却一病不起,不得不冒险回家养病,后来被大湖伪乡公所抓走。尽管受尽折磨,但他不折不挠,拒不供认与儿子有关联的人和事。他的身体彻底被摧垮,待到命悬一线时,才放他出狱,回到家不久就不幸去世了。游击队干部曾文如的爱人朱仁妹、曾启德的母亲叶林英等三名妇女,在一次“走白狗”时没有及时走脱,被敌人抓住,五花大绑拴在窗户梗上。另一名妇女因不是游击队员家属当场就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林英是和平县人,她急中生智说自己是来探亲戚的,敌人听她讲的不是本地话,信以为真,也就把她放了。她佯装要去屋外面的厕所解手,敌人应允了,她乘机从淡水沥(沟)一溜烟逃到山上去了。待地主狗腿子赶来,说她就是曾启德母亲,敌人十分懊恼,回过神来想去追赶,但她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朱仁妹被地主狗腿子指认,她挣扎漫骂狗腿子,敌人用枪托往她的臀部猛击了三下,被抓到忠信区公所坐水牢半年多,但她顶住折磨,没有出卖任何人。在坐牢期间,她那出生不满三个月的女儿无人照顾,家人只好忍痛送给他人抚养。党的地下运输队队员曾娘湖,被保甲长出卖而被捕,他坚贞不屈,誓死如归,不久就在白云楼伪乡公所附近的草坪中被枪杀而英勇就义。民兵曾玉史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时,他的遗复子曾志全在娘肚子里才两个来月。还有一个游击队员曾贞才,在连平内莞蓝州战斗中作战英勇,但不幸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上石板滩村的曾文如同志,曾任连平县惠化区区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县长等主要职务,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曾启德同志,曾任县政府财政科(局)长,他克己奉公,任劳任怨,为发展生产,寻找财源,管财理财,常常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工作,最后积劳成疾于1952年病逝,年仅28岁。有诗赞他曰:</p><p class="ql-block">白色九州灾难深,硝烟四起政荒淫。</p><p class="ql-block">蒸民投笔从戒去,救国舍生忘死拼。</p><p class="ql-block">夺取政权当勇士,卸除金甲做忠臣。</p><p class="ql-block">江山刚稳英年逝,寿短功高懿永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石板滩村民不忘光荣的革命斗争史,以先辈的光辉事迹教育后代,激励他们爱党爱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建设美好的家园作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村中有14人参加解放军,其中有两人荣立三等功。参加地方工作的,有20人当上了厅、处、科、股级干部,其中,有两人获得了河源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如今,上石板滩村旧貌换新颜,由原来的40多户,发展到了80多户;由原来的170多人,发展到了600多人。村民的生活日新月异,绝大多数村民住上了小洋楼,正在向富裕小康迈进。</p><p class="ql-block">注:此文是根据上石板滩村90多岁的原女民兵叶林英生前口述、和现还健在的原女民兵92岁的朱仁妹、90岁的朱婵妹和86岁的民兵曾贞业口述,并查阅中共连平县有关革命斗争史资料进行核对整理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曾启农,现年83岁,部队转业干部,任至河源市民政局局长退休。</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己登刊于2016年4月24日《河源日报》专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严尚民“严家长”名称由来与三口塘的革命情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严尚民,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笫一任书记,广东惠阳县澳头乡沙田下村人。原名奎荣,1935年9月赴日留学,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成立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严尚民任书记,魏南金、钟俊贤为常委,曾志云委员;后增加郑群、黄中强为委员,统一领导九连地区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连平县大湖区湖西村三口塘屋背靠巍峨的九连山要脉,1947年春,严尚民与工委主要领导人住在三口塘屋一个相对独立的门户,便利秘密对接情报互换。因户主严亚银与与其同姓,严尚民称严亚银为大姐。严亚银本想称书记为弟,这样称呼感到不恰当,便称他为“严家长”。此后,三口塘的老乡都这样叫严尚民书记为“严家长”,既亲切又方便工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写的严亚银,就是湖西村原支部书记曾衍志的祖母,内容出自节选现河源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曾志伟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月恒先生因事未来,由源城区原人大副主任江桂海同志向大湖镇委员曾冬梅同志赠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月恒等人书画集赠大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青墨韵美连珠,古朴山川入画图;</p><p class="ql-block">先绪铮铮民受福,新航冉冉小康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东源县宣教系统原党委副书记(四级调研员)钟毅文同志向曾冬梅委员赠送会员书画作品册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源城区文化局原副局长古炯民先生向曾冬梅委员赠送其个人作品集和国画一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杰地灵的革命老区村盘石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8年春节期间,东江纵队九连部分老战士在省人大办公楼门口的合影,其中有8位是大湖及盘石村的同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雄钢铁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雨腥风粤赣边,山河气壮写诗篇;</p><p class="ql-block">东江怒吼燃烽火,慑敌尖兵钢铁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大湖镇盘石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盘石村涌现了曾坤延、曾坤宜、曾光奎、曾石旺、曾焕泰、曾文远、曾扬善、曾仁资、曾木兰、曾汉华等数十名抗战老兵和东纵老游击队员,曾简瑞称,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盘石村共有抗战老兵、九连山游击队战士或东江纵队老战士200多人,其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6人、烈属户及堡垒户42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和最早参加农会组织的村民共有32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评为“战斗英雄”的钢铁连排长曾超常同志,革命烈士,盘石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曾英参加东江纵队时红小鬼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木兰曾英</p><p class="ql-block">罄竹难书民女权,九连烽火淬英贤;</p><p class="ql-block">木兰激起从军去,革命赢来红满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广州日报》曾焕阳的报道)</p><p class="ql-block"> 今年重阳节前夕,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原支部书记曾宏忠(移民局退休干部)和盘石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曾俊辉等一起专程赴广州市区,看望和慰问了现年88岁的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东江纵队(九连区)老游击队员、离休干部曾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英同志13岁那年,她与当地有着相同命运的少女何长娣、何兰、阿黄仔等人偷偷出走投奔部队,从此走上了红色革命道路。她投奔部队时,当时因年幼险些无缘参加部队工作,幸及梁威林、严尚民、梁山等首长慧眼挽留,才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曾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政策研究室、华南分局办公厅、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工作,1991年3月,曾英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离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湖白云楼感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尽沧桑染白云,重门广宇育兰孫;</p><p class="ql-block">一隅起屋千秋固,古色红霞盘石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云楼,建于清末,为曾氏兆祥公兴建的方形楼角式围屋,位于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距大湖圩镇西北向约3公里处,距盘石古驿道约1公里。坐西北朝东南,瓦顶硬山式,砖木结构。楼四面砌筑有6个三层楼角,高约10米。与楼角相连的外围楼房均为二层半,二楼顶设骑楼与楼角相连通,设有晾望孔和射击孔,屋外筑高护墙,结构严谨,坚固异常,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大门为外拱内方形,凹肚式,石门框,青砖砌拱。拱顶上灰塑行书“磐石云屏”四字,门额行书"白云楼”三字。石门框上两个角雕饰鳌鱼各一条,寓意子孙科甲连连,独占鳌头。门脚雕饰小狮。外墙壁嵌有方形圆孔石窗,用于眺望和射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党史记载,1926年至1940年期间,和平县及连平县进步青年张觉青、朱梦觉、曾新贵、曾沉初,共产党员严惠玲(女)、黄忠,外地党员陈景文(五华人)、李新民(梅县人)先后到磐石弘毅小学,在附近开展平民夜学活动,秘密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其中,附近的白云楼因结构严谨,坚固异常,易守难攻,在时值战乱时也作为平民夜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当时白云楼屋主曾宋钦,是开明的绅士殷户,多年来一直秘密的为地下党提供平民夜学活动教学场所,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1947年夏,此起彼伏大湖农民分田分地士改运动,人民武装鸿雁队的崛起,严惩了当地几个首恶反动头目,引起了国民党政府当局的不安。于1948年3月连平、和平国民党县政府警队派遣160 多名警力强行进驻白云楼,镇压大湖地区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云楼的6个楼阁,都被派上了用场,浑身武装的人员,各用一挺机枪警戒,监视远处的行人和车马。白云楼正门和侧门布置了日夜值班的流动哨,盘查过往行人。楼上楼下四周明处暗处都挖有枪眼、炮孔,既可扫射外面的部队,又可抵挡进犯之火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云楼的一个炮眼旁,有人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有战斗就会有人牺牲,但是我们在战斗时却想到了人民的利益,想到了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光荣的。”1949年1月中旬,根据中共九连地委的指示,刚成立不久的连和县人民政府决定围歼白云楼。1949年1月27日晚,连和县人民政府县长骆维强、副县长邓基,集合东二支三团的桂林队、火花队、柘陂武工队及中共大湖工作委员会的全体人员约200多人,星夜包围白云楼。但白云楼的坚固,不能硬攻,只能攻心为上。我方通过向敌方发放敦促投降书、喊话、炮击等政治、军事手段,迫使守敌终于投降,交出武器清单和仓库钥匙。此战缴获枪支子弹 ,物资一大批。谢岳臣逃到四角岭下草丛时,被埋伏的战士缴获了3支保命枪后释放。白云楼守敌的投降,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湖的最后覆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夏季开始,白云楼进行全面维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云楼为河源市连平县现存楼角式建筑中最具规模和特色,且保存较为完整,同时又是革命战斗遗址,对研究、保存客家建筑及革命斗争史有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级政府己斥资进行较大范围的维修,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盘石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12年(民国元年)的山区完全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为弘毅小学,1968年更名为盘石小学。盘石小学是大湖镇较有影响力的小学之一,是一所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学校。1926年和平进步青年张觉青、朱梦觉来到盘石村教书,把盘石小学命名为弘毅小学。一面以教师的公开合法身份从事教学,一面通过教学在青年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秘密地在师生中传阅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以及《新青年》、《向导》、《孙中山论三民主义》等进步书刊,同时开办平民夜校,传播革命真理,播下了革命火种。当时,进步青年曾鸿梅、曾克南在下塘仔屋(即弘毅小学旧址)办起了平民夜校,称为“大湖坝同志会”,学员达40多人,校训是:有强壮的体魄才有高深的学问,有高深的学问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1940年7月--1943年底在弘毅小学发展参党的有曾坤延等22名本地党员,外地党员有黄鸿超等11名。一批共产党人从弘毅小学走出去深入社会,唤醒民众,出生入死,流血牺牲,创造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光荣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男儿当兵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是湖田苦少年,家规八字训心间;</p><p class="ql-block">村前急倏军歌响,出土扛枪走万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写的是盘石村老下正屋曾国泰同志一家三兄弟的当年情景,曾国泰是东三支队钢铁连机枪班长,重机枪手;二弟曾标,少年时被国民党抓壮丁成了国军,参加远征军入缅,奋勇抗日、后升为连长。抗战胜利日寇投降后,曾标不愿与共产党为敌,设法脱离了国民党,从缅逃回云南躲避阵营追捉,半年后走回家乡,投奔人民军队参加解放战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三弟水泰,共产党员,守护家园,孝老父母,勤耕苦种养育一家老少,让兄长俩在战场上无后顾之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连平县笫一个党小组、党支部成立在湖东小学内,该校创建于192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6年底,进步青年邱汉雄来到大湖湖东小学开展革命思想的传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邱汉雄向群众通俗宣传“人人有地耕,人人有饭吃”的共产党政治主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启发了劳动人民革命觉悟,激发了连平人民起来革命的热情,引发了连平人民的阶级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9月,中共东江特委青委书记饶璜湘根据特委书记指示,到湖东小学检查和指导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冠首诗“湖东中心支部万岁”</p><p class="ql-block">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是建国首任连平县副县长曾献章为1980年会交流时所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连山连绵不断,横跨岭南九个县,和平、连平的两座主峰风吹蝴蝶和黄牛石,是河源域内有名的千米高山。在清雍正年间编纂的《连平州志》里是这么介绍的:“离城(连平)东三十里,联亘万山,环通九县:龙南、定南、和平、河源、长宁、英德、龙门、从化、翁源,名曰九连。”</p><p class="ql-block">  一提到九连山,便会想到“山深林密、易守难攻”等词。自古以来,许多强盗、土匪便看中了这一点,占据九连山作巢穴,因此,“夙称大巢,世为粤患”,好些厉害的“大盗”如陈关口、赵十满、张庚子、陈万等长时间盘踞蔓延,清廷费了四省兵马,才把他们“剿”平。</p><p class="ql-block">  在红色革命时期,九连山因其地理位置重要,且和平、连平两县群众拥护共产党,也曾被革命部队开辟为根据地。其中较有名的,是民国三十四(1945)年冬,东纵第三支队奉命北上九连山开辟根据地,成立“九连山区人民自卫总队”,坚持斗争8个多月,直至东纵北撤。</p><p class="ql-block">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共有1500人为九连地区的解放事业牺牲了宝贵生命(郑群《九连地区武装斗争的主要经验和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1995年2月9日,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给和平县庆祝三支队进军九连山50周年纪念大会题词道:“抗日战争胜利后,东纵第三支队进军九连山(对外番号为“九连山区人民自卫总队”),与地方党结合一起,开辟根据地,反对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坚持自卫斗争,是正确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所取得的胜利。要弘扬第三支队不怕艰难险阻、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为九连山地区的改革开放大业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东纵三支队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挺进九连山的。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的武装力量迅速发展,东江纵队成立了第六、七支队,此后,北江支队、西北支队、珠江纵队、中区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和韩江纵队也相继成立了。</p><p class="ql-block"> 但抗战胜利之后,内战硝烟四起,国民党意欲全歼东江纵队。1945年6月,中共中央向广东临委发出要建立进退有据的战略根据地的指示,7月,中央军委又对广东提出要建立有群众基础的粤北、湘南、赣南山区根据地,使部队有山地依靠,将华南的斗争坚持下去。9月10日,中共中央根据当时情势,提出采取分散坚持,保存干部、保存部队的方针,</p><p class="ql-block"> 广东区党委立即行动,于9月16日召开干部会议,结合广东实际情况,为了反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决定在军事方面,除海南岛外,全省划分为11个军事活动区,部队进行分散活动,并决定在东纵司令部之下分设江南、江北、粤北、东进四个指挥部,实行分区指挥。其中建立以和平、连平两县为主要基地的“九连山军事活动区”的任务,由第三支队去执行。</p><p class="ql-block">  建立“九连山军事活动区”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这将与粤北地区的其他兄弟部队构成犄角之势,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在九连山的广阔地带开展游击战争,以吸引、牵制和分散国民党军进攻东江惠、东、宝地区的兵力。</p><p class="ql-block">士气高涨的东纵三支队,接受了进军九连山的艰巨任务。</p><p class="ql-block">  为何说这次任务很艰巨?是因为民国时期交通尚不发达,且刚刚结束抗战,“坚壁清野”时破坏的公路,基本上还没恢复过来,从惠阳的镇隆到和平县有300余公里路程,即使顺利行军,也要十余天时间,更何况一路上还有国民党部队的层层封锁,随时要作好沿途打仗的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支队领导认为必须从政治、思想、物质和军事上作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与地方党迅速取得联系,同时还要保持高涨的士气,不能有盲目行动、侥幸取胜的思想,如此才能出师制胜。</p><p class="ql-block">  因此,东三支从惠阳移师博罗,向江北指挥部和博罗县委了解情况后,组织专业侦察小组,深入国民党统治区去实地侦察敌情,综合分析得出“时在河源以南一带,除地方县警队外,无正规军驻守。河源以北的灯塔有敌军一个营”的结论,但连平、和平情况一时无法弄清。</p><p class="ql-block"> 10月15日,支队转移到博罗县东北边靠近河源的何家田,召开大队以上干部会议,分析敌情,共商作战方案。随后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对进军九连山的形势、任务和行军计划都作了具体部署,并将进军的最终目的地和与地方同志联系的地点和方法,告知连以上干部掌握。另外,还将所带款项,分散交由各大队干部负责保管一些,并要求带足粮食,每人都要背一条米袋,以备万一在进军途中与支队失去联系,仍可独立自主挺进九连山。</p><p class="ql-block">  10月19日,支队政委曾源向全支队指战员作了动员,士气高涨。10月21日,三支队在支队长彭沃、政委曾源、政治处主任陈一民、副支队长翟信的率领下,从博罗县的何家田挥戈北上,开始出征九连山。</p><p class="ql-block">从博罗到九连山沿途打仗。 1945年10月24日,东三支趁夜间在河源县的回龙镇顺利渡过新丰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6日,向河源以北的南湖进发。</p><p class="ql-block">  突然,枪声响了。在离南湖圩不远处,有一股灯塔国民党驻军封锁住东三支的去路,火力密集。枪声一响,支队长彭沃即命令担任前卫任务的二大队(大队长张新,政委曾志云,又名吴提祥)冲向前面,占领右翼山头,命令一大队(大队长邓发、政委王彪)占领左翼山头,展开还击。三大队(大队长黄耀龙、政委江欧明)则在支队部后边架起重机枪超越射击。</p><p class="ql-block"> 对这次出征九连山地区的过程,九连山区工作委员会书记的曾源在纪念东纵成立55周年暨第三支队进军九连山53周年之时撰文回忆的。</p><p class="ql-block">  在南湖圩打的这一仗,是他们遭遇的第一场伏击战。因东三支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展开兵力,构成强大火力网,以优势兵力压倒敌人,国民党部队很快便被击溃败退。</p><p class="ql-block"> 曾源在回忆录中评价,在进军途中第一次遇敌,就迅速击溃敌人,充分显示了三支队不愧为东江纵队主力支队的战斗风采,也显示了支队长彭沃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高超的指挥艺术。</p><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晚饭后,东三支从高坑出发,在白礤凹又与国民党军一个排哨相遇,作为前卫,二大队前往冲垮敌阵,掩护支队部和一、三大队向牛皮嶂转移。灯塔国民党军一个营对二大队紧跟追击,二大队在灯塔西南、牛皮嶂以北一带山地与之激战一天。入夜,越过敌封锁线向大湖前进。在混战中,二大队与支队部失去联系。</p><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夜间,支队部率一、三大队抵达连平西南边境的中洞。翌日午后,驻忠信国民党军派出一股部队,从中洞后边山地向东三支进击。一大队迅速抢占山头,以火力压住敌人,掩护支队和三大队撤离中洞。</p><p class="ql-block"> 东三支的前进目标是大湖,支队部便率三大队向东转移,渡过忠信河,绕过忠信镇,经石园、三角等地直指大湖前进,黄昏时,抵达大湖金斗龙隐蔽休息做饭。</p><p class="ql-block"> 大湖,是东三支进军九连山的第一个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江纵队北辙前活动地区手绘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湖湖东小学,原是连平县地下党的一个重要据点,校长曾卓华(曾方如)曾是连平县工委的组织委员,教师黄道冠(黄华明)是连平、和平县工委宣传部长,还有黄百炼、曾宪(献)章等,他们都以教师职业作掩护从事地下党的工作。找到他们,就是找到了地方党的组织,就可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九连山。可以说,抵达大湖与地方党取得联系,是取得进军九连山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黄华明、黄百炼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10月30日,张觉青只身一人来到大湖湖东小学找地下党组织,说部队今夜到达中洞,明晚抵达大湖,要求做好迎接部队的准备。为了安全和保密,当晚,张觉青被安排去油村朱保田家隐蔽。</p><p class="ql-block">  东三支的参谋林风时,则率短枪组秘密夜探湖东小学,与曾方如等联系。夜11时许,林风时陪同他们来到支队部。地方上的同志介绍了连平、和平等地的情况后,即研究今后的交通联络和情报工作,并决定留陈一民带几名助手隐蔽在湖东小学负责联系第二大队和伤病员。进军的最终目的地是和平县热水。</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将湖东的党员组成三个小组,分三路于晚饭后前往迎接部队。当夜,部队分两路进抵大湖,一路从罗经岑经大湖坝到金斗龙,另一路直达湖东小学旁的一屋村的禾坪。安置了三、四位伤员隐蔽,陈一民同志及警卫员被安排在湖东小学隐蔽,以联络后续部队。次日晚,王彪率部队前来会合,派曾宪(献)章、黄百炼护送陈一民去金斗龙与王彪会合。随即找一农民作向导,向青州进发。陈一民临行前交托一信,叮嘱转送后东特委,该信由地下党派专人送往后东特委。不日,黄华明即进入九连山三支队总部。当夜12时许,大湖地方党派出向导,带领支队部、警卫连和三大队星夜挺进热水。</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凌晨,东三支三大队胜利抵达九连山下的热水新洞。这时,陈一民和邓发、王彪率领的第一大队,张新和、曾志云(吴提祥)率领的第二大队也先后抵达。</p><p class="ql-block">  东江纵队的红旗插上了九连山。10月3日,东三支从惠阳镇隆出发,至11月1日到达,用了1个月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成功到达九连山后,支队部驻在裴大佛的家里。裴大佛是热水农会的积极分子,他去热水找到并邀请区委正副书记罗之(罗镜清)、王守中和党员干部王森喜到家商量工作。东三支要求他们立即动员党员和群众,大力做好交通联络和供应工作,支援部队作战。</p><p class="ql-block">  但国民党部队并未放松对东三支的监视,他们有一个营跟踪追击,进驻热水,大战迫在眉睫。</p><p class="ql-block">  东三支立即从新洞转移到九连山腹地野猪窝。在“野猪窝会议”上,他们成立了中共九连山区工作委员会,曾源任书记,彭沃、陈一民、翟信、黄华明(黄道冠)为委员,统一领导九连山地区军队和地方工作。</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级指示,采用一个部队两个番号的方法进行活动,对外用“九连山区人民自卫总队”的番号,对内仍保持东江纵队第三支队番号不变,支队的建制序列与干部的职务分工也不变。</p><p class="ql-block">  “九连山区人民自卫总队”由曾竟华(曾源)任总队长,张振南(彭沃)任政委,陈泽平(陈一民)任政治处主任,王吉昌(翟信)任副总队长。以总队名义发出《告九连山区同胞书》,发布斗争纲领,号召全区人民武装起来,坚持自卫斗争,反对内战。</p><p class="ql-block">  按照党中央分散活动的指示,部队被分为若干路,迅速转移到九连山的外围地带,建立多个军事活动区,每个活动区配置一个中队以上的兵力,以便互相策应,构成外线作战态势,配合内线,打击国民党军的进攻。</p><p class="ql-block">打退国民党军两次“围剿”</p><p class="ql-block">  12月中旬,国民党军利用152师调防之机,加上原驻灯塔、忠信及连平等地的两个团,以及和平、连平、定南、全南、龙南等县的县警队、保安团等四五千人,由副师长郑荫桐指挥,于12月21日,从连平县的忠信、大湖、上坪,和平县的青州、热水、浰源,江西省的全南和龙南县的杨村等地向九连山展开多路进攻。</p><p class="ql-block"> 东三支迅速采取应对办法,他们除留少数小分队在九连山内以麻雀战方法迷惑、吸引、牵制、打击敌人外,主力部队早已转移到外围地带活动。国民党军用了10天的时间,提心吊胆,翻山越岭,爬进九连山腹地的暗径、辣菜坑、担竿滩等地,未见东三支主力的踪影,扑了一个空,于是将九连山内各地民房及“工合”造纸社等抢掠一空并烧毁。12月30日,郑荫桐率一五二师从热水、浰源往江西调防。</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国民党军调集六十五军一六0师、八七师、一五四师以及保安团、县警队等,对始兴、南雄、连平、和平展开新的进攻。国民党军对九连山区兵力部署是灯塔、连平各一个团,和平一个营,忠信、热水、浰源各两个连,采用“驻剿”、“搜剿”、“保甲联防”、“清乡封锁”等方法,对东三支进行长期围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东三支北撒。</p><p class="ql-block"> 曾源认为,国民党军这两次大进攻的失败,是因为他们以为东三支都隐蔽在九连山内,一心想把东三支围困在大山腹地聚歼。但东三支因敌强我弱,其主要兵力早已转移到外线,进行分散活动,且又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使敌人被动地穷于应付。在北撤前的8个月时间里,支队部与各地区部队之间,交通联络畅通,情报讯息不断,任凭敌军围困封锁,东三支却始终坚守九连山。</p><p class="ql-block">撤离九连山</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后达成停战协定。</p><p class="ql-block">  4月8日,粤北指挥部来电,要求东三支抓紧时间作好集中北撤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级指示,东三支挑选了以曾志云和王彪为主要领导的骨干64名,配备武器装备和留给款项,隐蔽留驻在九连山,等待时机,恢复武装斗争。1947年,恢复了武装斗争后,这60多人成为建立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的重要骨干,发动群众进行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吸引大量群众参军,为后来的“五战五捷”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党的大力支援下,东三支分散在各地活动的部队,陆续回到热水集中,仍按支队原来三个大队、一个警卫连的序列恢复建制。</p><p class="ql-block">  5月中句,奉粤北指挥部命令,支队从热水出发,经浰源向翁源方向转移。18日,东三支与国民党进行了一场乌柏坝之战,这是东三支撤出九连山之前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最后一次战斗。</p><p class="ql-block">  6月9日,东三支抵达翁源坝子,与粤北指挥部及其他兄弟部队会合。6月29日,南下抵达大鹏湾沙鱼涌,与东纵各路部队胜利会师。当晚7时,东三队登上第三船,翌晨,启航北撤山东烟台。</p><p class="ql-block">(根据《河源日报》记者凌丽整理的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饶璜湘经过考察后认为湖东小学建立党支部的条件己经成熟,便召集全体党员开会,传达特委的指示,主持成立了“中共湖东小学支部”,张仁安任党委书记,党支部当时隶属中共龙川中心县委。这是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献章在湖东小学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生革命是忠臣,五果湖东一样亲;</p><p class="ql-block">特委密缄韶地急,孤身泼涉去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录《五果村史 》第60页-61页</p><p class="ql-block">1943年冬,特委派刘宗(河源黄村人)专送一紧急情报来到五果村五果小学联络站找曾献章;由于曾献章此时是在湖东小学任教务主任,于是又来到湖东小学,要曾献章将情报送达韶关翁源县,某校有一党员教师,因有人告密,叫他必须立即撤离。曾献章接任务后,即由大湖出发,走了一宿山路;漫漫长夜,天又黑又冷,寒风透骨;山高路陡林密,路况不熟,拄着拐杖,摸黑爬山越岭;不怕虎啸狼吼夜鸟鸣叫,冒着生命危险,急行百余里;于第二天凌晨将任务完成后再往回赶百余里山路回到湖东小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连山游击队总部就设在一岭之隔、距湖东小学十余里山路的青州斋公背,严尚民任书记,魏南金、钟俊贤、曾志云为委员,下辖连和、和东、河东、河西四个分工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咏古村大湖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田发轫富诗书,先祖南来始宋时;</p><p class="ql-block">毕竟前贤翰院出,新山遍种李桃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氏大湖寨始祖于南宋末期从江西庐陵吉阳乡迁到这里落居,时名为“柏树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700余年, 大湖寨古围屋以连平最古老、最具规模的古寨围著称。古寨围坐南朝北,全寨建筑平面呈半月形,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与寨前1.3万平方米的池塘合成一个2.7万平方米的“太极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寨北面外围设三个寨门分别为上门、中心门、下门。寨内有祠堂、书房、典当、住房等建筑,寨围东侧和寨背有7个大小不等的天然小山冈,最大的面积约300平方米,与大湖寨形成“七星伴月”形布局,使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寨内共有36座大小不一的祠堂,有72条小巷,合成了天罡地煞的108之合数,这一设计给古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目前,大湖寨大部分保存完整,大门、祠堂、住房、小巷、围墙等还保留原貌。老祠堂规模宏大,横梁竖柱雕琢精美,壁画、题书众多,明清时的建筑风格突出,且具有唐宋遗风,是一部解读客家古建筑文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湖寨有三个寨门,皆始建于明代,坐南朝北,屋顶悬山式,砖木结构,砖砌拱门。上门门额书“东鲁世家”及彩绘八仙、狮子滚绣球、《西厢记.甘露寺王生退贼图》等精美壁画,门两侧书楹联“东鲁经传府,南丰修史家”,封檐板浮雕花鸟图案。中心门门额浮塑“湖心中立”四字,左右开两个圆孔,当地人俗称龙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门门额嵌瓷刻“太史第”(清嘉庆十三年,寨人曾冠英考取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故名。),门侧两边有楹联,刻文“衍居家声远,湖田世泽长”。大湖寨内有八处公祠,供奉着自家祖先身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宗圣公祠、桂月公祠和三省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湖寨巷陌相连,房舍栉比,雕梁、壁画均十分精美,窗棂图案丰富,还有设计巧妙的趟拢门、石雕精细的各式柱础。寨内除了祠堂、书房、居舍,还有一个建于清代的当铺,这在我市现存的古建筑中并不多见。由此可以推测,昔日的大湖寨曾喧哗热闹,非常繁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宗圣公祠又称上门祠,屋顶瓦面坡度高陡,有宋代建筑遗风。门额挂浮刻行书“归厚门”木匾,墙头彩绘人物典故故事与麒麟图案。祠堂内墙上浮雕倒挂蝙蝠图,意喻“福”到,中厅瓦顶灰塑花鸟脊,主梁浮雕双凤朝阳图案。公祠内设有神龛,龛额挂刻文“宗圣公裔”、“源远流长”、“追远可风”木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历史材料与现在的大湖寨居住史是有所偏差的,可当一份寻查、引证、研究的参考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在1997年春,曾氏大湖田顗公房系正值续修族谱时,经介绍探得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武水乡黄莲村宗亲有大湖田一支古谱收藏,时间是康熙辛卯岁(公元1711年)编写的、五果村后人曾金洪和曾振强前往摘录复印回来,此页为大湖田顗公系支谱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果村老区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觉村前功永存,堡垒支部美名纯;</p><p class="ql-block">盐粮衣药捐游击,八石悠幽乾与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1952年4月下旬,大湖乡从忠信区划分出,增设为第五区,五果村与角禾村、马鞍塘村、大陂水村、陂头村等五个自然村合并,改为“五禾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根据1980年前后期间、村中大部分前辈当事人的回忆,以及汇编连平县党史资料(县党史办叶星主任等整理记录),经连平县组织部负责档案工作的曾慈忠同志重新抄写的详实史料,于2015年整理成手写体《五果村史》一套2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录《五果村史》 第71页:</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在后东特委指示下,五果村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曾玉泉、副书记曾燕南,共五名党员。支部成立后,以隐蔽的方式前往黄沙墟、绣缎墟、石马墟、忠信墟等地散发和张贴革命传单和标语,揭发敌人暴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以及东北、华北等地歼敌捷报等。动员五果村群众筹粮等款,为接济东纵北撤后继续隐蔽在九连山坚持斗争的五十八人的部队;军民一家,共渡难艰,为恐固这抗日的大后方、根据地的大本营,作出了自已最大的努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果村兵工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里山沟自觉乡,遥闻粤赣炮声扬;</p><p class="ql-block">村中秘建兵工厂,赶制枪支送战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自觉乡即自觉村,是骆维强、邓基等同志为五果村改名的,其意指五果村人民的革命自觉性,此村名一直沿用至60年代初;诗句曾刊在《河源晚报》和前辑美篇“英风大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录《五果村史》(第71-72页)</p><p class="ql-block"> 同年十二月,隐蔽在深山老林的这支部队,需要做棉衣,党员曾玉泉、曾水(瑞)森、进步青年曾信兴亲赴忠信街定货加工,给部队解决了部分冬衣。五果村党支部为保护东纵留在九连山坚持武装斗争的种子,为巩固九连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努力,使东纵第三支部这面红旗牢牢地插在九连山上。</p><p class="ql-block">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五果村党支部请来熟悉可靠的能工巧匠,在洛形屋背后偏僻的学宫,办起了我地下党的第一个兵工厂,也是唯一的一个兵工厂。手工打造出七九步枪、曲尺(手枪)等一批枪支,武装自已的队伍。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p><p class="ql-block">1947年春,五果村党支部(联络站)护送过吴毅、杨庆、邓基、陈瑞等一批领导同志到九连山。3月,九连地区恢复了武装斗争。9月,根据上级指示,发展曾信兴、曾金才、曾宏针(忠)、曾石南、曾南求、曾娘火、曾千明、曾王荣、曾娘森、曾育祥、曾文佑、曾娘坤等十二人参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录《五果村史》(第73页)</p><p class="ql-block">并利用自己的兵工厂己经造出有一批枪支的有利条件,成立了拥有五十支七九步枪的民兵队伍;曲尺等短枪则交给了游击队成立的短枪队使用,由党员曾金才、曾南求任正副队长。</p><p class="ql-block">这支民兵队伍成立后,曾多次与部队一起并肩战斗;在给九连山革命根据地运送粮食、军需品;打土豪分田地、维持治安、保卫根据地;巡逻放哨,围剿残匪等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上级有任务,队伍就拉得出,能打敢拼;五果村成了对敌武装斗争的前哨站。</p><p class="ql-block">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一部分民兵加入了部队(保送有志青年参加部队),随军南下,为解放惠州、广州、海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如民兵队长曾金才,参加了四野部队,复员后安排在南海(佛山)公安局工作;曾汉忠参加了骑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果村史》讲的是村民积极投身抗日、解放战争的无私奉献和奋勇无畏,讲的是乡风民俗与善报恶果、天南地北的福荫祸根、人情世故的礼尚往来、家族兴衰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果村史》笫61-62页</p><p class="ql-block"> 1945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曾玉泉、曾瑞森二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果村此时己有五位中共党员。</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东江纵队第三支队由博罗罗浮山挺进九连山,于10月30日黄昏陆续到达大湖,当曾源、彭沃、陈一民等支队领导随同部队到达湖东小学时,受到大湖地下党曾献章等地方领导人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 五果小学情报联络站开辟建立起来的五禾村这一块革命根据地与刚开辟的九连山革命根据地及连和区、大湖区、河西区,连成整体,并为以后配合东三支在九连山开展武装斗争,起到了纽带及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玉泉,(1926年8月-1997年4月)</p><p class="ql-block">兄弟四人,其为长兄。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鳌岭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47年春任五果村党支部书记,在其带领下,党支部被上级授予“红色堡垒支部”;参加筹建了连平县最早的“五果村农民协会”,组织群众和民兵支前,捐粮送物,支援部队解放广州、解放海南;亲身参加塔岭和大田等战斗。</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连平县公安局治安股长、县纪检会副书记、《农民报》主编,忠信、大湖等区委书记、农村部、宣传部长、县委办主任、惠化公社、县革委会副主任、连平县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1982年首任连平籍干部任本县中共连平县委书记职。1984年8月,任惠阳地区农林水分党委书记、兼市政协常委、常委副主席等职至离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果村史》第62页</p><p class="ql-block"> 五果小学交通联络站在1946年春,掩护过连平县党的特派员、大湖地下党曾卓华同志因党员身份暴露,住在五果村),继续指导连平县党的工作,领导大湖地下党和人民群众,对敌进行各种斗争。并与刘瑞庭、曾献章一起,在五果村开展禁毒、禁种鸦片烟(罂粟)及破除封建迷信的斗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果村史》第63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同年6月,曾卓华同志与其他已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一道,随东纵北撒山东烟台;并按上级指示,将连平县党的工作及大湖地下党的工作,移交给曾献章负责(任中共连平县副特派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瑞森,(1924年4月-1981年5月)。</p><p class="ql-block">生于五果村老屋贫苦农家,早年受革命思想影响,毅然参加了由曾生为首的粤赣边区东江纵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入于枪林弹雨战火纷飞中。攻打和平县城伪据点,保卫连平县城新阵地;与曾坤延、欧阳珍的部队一起,击败了前来五果村围捕曾献章、曾玉泉等人的反动联防队。</p><p class="ql-block">1947年-1949年间,历任大湖乡党总支部组织委员,并兼任五果村农民协会副会长。大田战斗结束后,九连山游击队司令部进驻在五果村,瑞森同志勇挑重担,为部队筹集了充足的军需物资和粮食,使部队如回到自巳的家一样。</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曾任忠信、大湖区人民政府财会股长,1951年任县公安局监狱处长,1956年在粤北公安处任职,不久调珠海拱北边检站任签证站长;次年调省公安厅十三处任处长;后调广西合浦搞社教、再后调湛江市任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朝鲜战争爆发后,五果村曾木顺、曾慈仁、曾育祥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分赴上甘岭等各大战场,他们都是经过解放战争,视死如归的勇杀猛冲,抢占高地,曾木顺在一次战斗危情中用死尸掩盖了几个河源籍的伤员,使战友都逃过了敌人的刺刀,让战友死里翻生。</p><p class="ql-block"> 那场战斗结束之后,首长和战士们纷纷给他请功,将立功喜报和慰问品送回了家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刀枪入库下农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前屋背稻连坵,战后躬耕日月悠;</p><p class="ql-block">一笑功名随逝水,扒田换酒不言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禾村在1947年冬起已经得到解放,由共产党的完全领导,是连平全县最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村庄,没有之一!全中国没有解放之前,他们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只要粤赣边区子弟兵有需要,要人出人要粮出粮、要枪出枪,一旦游击队有求,都会全村一心,尽量捐献满足需要并担送到驻地。前后共捐有2千多担粮食之多,还有大批衣服、药物和食盐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果村,曾姓人家,连平县之东南边陲;与东源船塘镇小水村只隔着一条小河,鸡犬之声可闻。山多田广,林茂果丰;先祖萃取圣人书中“学问思辩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作为后昆人生历程,谨行方成正果,所以取名五果。</p><p class="ql-block"> 发源山东,武城派以曾子曾参为始一世祖,乃孔子大弟子,世人尊“孔颜曾孟”为四圣。东汉年间,曾据公不仕新莽,举族南迁江西庐陵,历经千载。</p><p class="ql-block"> 据族谱记载,南宋年间,曾顗公考取功名赴任梁化,解印后偕弟颢公归至大湖田,卜居柏树塘(今大湖寨上门);历五世,至新护公生三子,长子和三子分别迁绣缎盘龙镇(牛牯龙)和福吉岭;次子文兴公始迁五果村(老屋村),只居一代,文兴公次子曾昶公分居洛形屋田心围;昶公之孫万顷公始肇居今洛形围龙屋。</p><p class="ql-block"> 立踩(柴)龙习俗,后在沙湾深山建有一座“天音娘娘”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果小学旧址</p><p class="ql-block">五果小学,是曾献章同志倡议筹办于1941年2月。也是为了建立沟通广东特委机关老隆(龙川)-连平-河源-和平-新丰-翁源(韶关)的地下党交通站;</p><p class="ql-block">曾献章在湖西迴龙庵明新小学同时任教,实为秘密坚守我党的情报联络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后,“张先生”刘瑞庭工作任务完成离开五禾,上级调来曾庆棠同志(老地下党员、绣缎镇人)来负责教学好几年,庆棠同志另用后,就由黄海信同志(五禾陂头村人)接任教学,五果小学自建校以来都是全免费教育的,黄海信老师也与生产队员无异,由其陂头小队(生产队)派工分。</p><p class="ql-block">自曾献章以来、数任教师都视学生如己出,尽心培养。因学校只有一位教师,就没有开食堂,这老师是轮流到村民家中吃饭的,是名符其实的吃百家饭、知百家事、操百家心的人!</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前后,村里购置了包括小喇叭在内的一些文艺演出设备,黄海信老师又把它利用了起来,每天晚上等群众吃过饭之后,就在洛形屋大口用扩音的小喇叭大声地开讲,报告学校学生的情况、讲国家新闻、乡村大小事、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这在当时,乡村里风气本来也不差,经过威望很高的海信老师一段时间、且风雨不改的讲播,村人的精神面貌更好,更积极,成为了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抗战、解放战争,在粤东北之连、和、河三县交界处,一个当时约三百余人、却拥有33名像山中青松般挺拔的中共党员(占全村总人口十分之一)的一个“红色堡垒支部”村。</p><p class="ql-block">至1986年春节,中共连平县委组织部在大湖区委办公楼召开的“春节慰问建国前参党的农村老党员”座谈会上,赴会人员共24人,而五果村就占了18名!他们不愧是现代版的“十八罗汉”!</p><p class="ql-block"> 图中人曾信兴,现年97岁,生于1927年,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斗争工作中曾被反动联防队抓捕过二次!</p><p class="ql-block">1983年忠信公社党委会主任一职离休干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仁烈,现年91岁,少年时开始参加过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工作,连平县离休干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禾村下门屋,建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是一户五兄弟居住的人家。眼耳无杂;前三后二、前大后小通往外面的门户都可关闩严实。革命斗争时期,张若萍、曾献章、邓基、骆维强、郑群、饶璜湘、杨庆、吴毅和陈瑞等等一大批地下党员都到过此屋活动,因此有多次被反动派盯睄、六次围剿五果村中下门屋也险被焚烧。</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间,九连山游击队黄志猷带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开往河西区,途经五果村进行休整、五果村两屋群众捐粮捐物补给这支部队。据老革命同志曾信兴和曾仁烈和之前听过房主兄弟老四(曾为游击队做过挑夫)曾朝元、游击队党员曾王荣、曾宏光、曾扬波、曾易兰等等的口讲,部队行进在老屋打石坑与敌人打了一场从傍晚到天亮、非常激烈的遭遇战,在距离战场约2公里的五果小学和下门屋救治伤员,也把五果小学和下门屋人家的门板拆来做担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者的话: 少小的时候最爱听老前辈曾献章等等同志讲勇敢的游击队打仗故事,久生敬意。早在1996-98年之前,五果村老游击队员曾宏光叔公每见到我时就要我为他们(普通农民兵)做点什么的,如发起建立“五果村农民协会旧址”事,要把他们的革命事迹记住!他也和众多连平儿女、农家子弟兵一样,读书不多,事理俱懂;打仗、流血是那年曾经,耕田、流汗才是毕生的工作。他明知我只属一普通村民,可一直相信我的为人处事,是从小到大受到一些革命老同志和我的父亲的思想影响,有点“好理闲事”,他见我参与修葺祖祠的时候办事清正,全力以赴顺利完工,此事获过群众好评;叔公因此来我家数次、说带我去找郑群等等老领导,我就起好了个草图,地址设在挨着五果小学后边;那时候小村集体经济社只是一空壳没有资金,村民耕地种作收入不多,外出的人少、能挣大钱的人更不多,刚捐款修了祠堂,又全靠捐款建“旧址”恐行不通,这桩事就无奈退缩了下来…,过完年就跑往外乡务工谋生去了,这退缩、时不时还有人提起,一转眼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新屋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油村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何氏十三世祖廷任公遗孀叶祖妣携四子同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始建时为二重抱坪式围屋,后扩建至五重半圆形围屋,再后扩建至九围,并筑围墙围成方形。在屋四角建四个三层高楼角,开东南西北中五门,形成占地面积约16000多平方米的方形楼角式大围屋。现存三进四围,其余大部分已崩塌或拆建。坐西北朝东南。现存建筑总面阔69米,总进深75米,建筑占地面积517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新屋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客家半圆型围龙古建筑群,九连山地区革命斗争史红色文化的摇篮,粤赣古驿道沿线的重要历史遗存。2018年12月何新屋契约被省文保部门评选为南粤古驿道十大重大发现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革命历史</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何新屋是远近闻名的烈士光荣之家。在游击战争时期,何新屋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重要联络点之一,为中共地下党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帮助,为游击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8年3月底,在三角农会何恩寿总会长及何王寿副总会长的带领下,何新屋村民兵们进行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何新屋阻击战(现存有何新屋战斗旧址),战斗异常激烈,何新屋民兵何娘珍、何娘健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何新屋籍游击队员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大湖三角地区献出了宝贵生命,共有13位革命先辈在这些战争中光荣牺牲,充分彰显了何新屋籍游击队员们大智大勇、英勇奋战的精神气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契约文化</p><p class="ql-block"> 何新屋是粤赣古驿道沿线的重要历史遗存。2018年9月,乘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何新屋举办的东风,省市县支持资金对何新屋进行排险加固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在一处墙缝里发现了大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及民国年间的土地契约,共计207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契约文书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情况,又承载了中国厚重的社会历史,为研究古代土地演变提供了充足的文博论证依据。2018年10月21日,在何新屋举行广东省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六站)赛场及开幕式,并取得圆满成功。同日,由省住建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两名校强强联合的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产学研实践基地正式落户何新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 广东省书法家会员、河源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黎美发书写、本人拟的四句一幅,赠送何新屋,由何德优先生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河源市区来的一班书画同道、爱好者在围龙屋巷留下合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乡镇干部在岗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竭力乡情唱党歌,诚惶疫后梦烦多;</p><p class="ql-block">大湖两委忧心灼,默默无声疗积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新屋现场挥毫准备辞旧迎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位老同志参与了即席挥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政策资金投入方面,2018年省委宣传部下达红色遗址保护利用资金约500万元,由县委宣传部为项目业主对何新屋进行修缮保护,主要对现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主体进行修缮保护,现已完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湖油村何氏楼下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江望族本乡仪,孝勇良规远近宜;</p><p class="ql-block">楼下龙狮春舞醒,何家福地见繁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湖楼下屋革命人物</p><p class="ql-block">1947年参加游击队的有何建棠,1925年生,一九四八年在九连与国民党军战斗中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金海,1926年生,1945年在忠信中学时由吴泓生介绍入共产党,四七年参加九连山游击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英,1926年生,1946年入党,1947年参加九连山游击队。还有何子林,何长娣(女),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击队里小女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雨腥风困少年,跟随队伍踏硝烟;</p><p class="ql-block">乡亲游击忘生死,赤胆红心壮九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绣缎镇(1978年从大湖公社分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拥有狮子脑战斗遗址、大田战斗遗址、塔岭烈士墓园,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角镇 (1995年3月从大湖镇分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有“攻打阳隆和战斗旧址”。</p><p class="ql-block"> 阳江村余屋还是东江纵队行军作战时经常驻扎的“堡垒村”,十六勇士与国民党枪战血拼到底,直至村屋被敌人焚烧,子弹打光撒离时仅两名战士安全撤退、十四勇士被敌军围捕,宁死不屈,在忠信黄岭英勇就义,余屋十四位战士成为烈士!1958年埋骨移灵于绣缎,建立了“大湖三角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在红色大湖浴血奋战过的(部分)游击队领导同志简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刘瑞廷,(化名张若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与彭湃发动的海丰农民运动;1940年冬被家乡一花名叫“刘猴”的人背叛,向反动当局告密出卖,并见四处张贴捉拿告示。刘瑞廷愤然寻机处决了刘猴,转年春后,通过地下党组织联系曾献章,秘密来到五果小学,以.“张先生”的身份任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群 (1921年-2021年),广东五华县人,1938年入党。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笫五、六届副主席,广东省统战部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骆维强 (1917年-1981年),和平东水人。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粤赣边笫二支队六团政委,中共和东分工委书记。1981年于北京逝世,根据他生前遗愿,将他的骨灰洒在他战斗过的连和两县交界的九连山担竿滩河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钟俊贤(1919~1994年)</p><p class="ql-block">又名学贤,广东五华县岐岭镇王化村人。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三多齐支部书记、中共五华县第一区区委书记,中共五华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组织干事、组织部长等职。1946年后,组织武装人员,在九连地区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历任中共后东地区特派员,中共九连地区工委常委、工委书记、地委书记,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员、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届连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部分组成人员,前排中为中共连平县委书记、县长邓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中强 《钢铁连之歌》作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源黄村镇水秀塘村人。1939年入党,九连山游击区群众运动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文武兼备卓有才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的黄中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四位主要领导成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领导人物,个个铁骨铮铮、正气凛然;对党对人民耿耿忠心,大义深明。总是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处处想着群众,事事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不辱党性,不营私利,总是与劳动人民同甘苦。恪守誓言,为伟大的新中国发展大业至死不渝,奋斗了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歌颂老区大湖 (新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贤壮烈己成眠,塔岭丰碑钢铁连;</p><p class="ql-block">往昔大湖红雨急,资情雁客柳营前…</p><p class="ql-block">乡园义勇雄风在,岁月长征浩气坚;</p><p class="ql-block">使命光荣持永久,老区崛起续佳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红色大湖之旅,大家对所到之处、所见所闻的先烈事迹由衷赞叹、十分感动,留下良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革命老区大湖镇有湖西、盘石、湖东、五禾、油村、罗经、活水和库区共8个行政村,也包括绣缎镇、三角镇的所有行政村在内…,这里处处可见革命史迹、村村都有英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原因,只走了大湖的五个行政村;十分感谢大湖镇委领导的一直陪同、年轻讲解员深入浅析丰富详实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感谢盘石村老支部书记曾宏忠同志的先行对接沟通,湖西村老支部书记曾𧗠志同志的全程陪伴,以及湖东村主任曾勇辉、五禾村曾春雄(老区大湖三镇教育基金会)会长、对五果村革命斗争旧址声情并茂的讲解、洛形屋经济社长曾梅青、曾明初、何新屋村的何德优、楼下村何炳辉等乡亲们的热情、亲切的接待。此行来自河源市区的退休干部、书画同道、有源城区原副区长江桂海、东源县宣传部原副部长钟毅文、有耄耋之年的源城区教育局原办公室主任张志伟、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源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黎美发、河源市老年书画协会办公室主任季广裕及理事等等致以最诚挚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共同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此祝红色大湖蒸蒸日上,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活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篇的内容来源,有该纪念馆展示的图文资料、有连平文史大湖讲解员资料、有五果村(革命斗争)史、有连平党史资料汇编、有《河源日报》专栏资料、还有武城曾氏(顗公系)族谱的记载;以及河源市民政局原局长曾启农、河源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志伟、《广州日报》驻河源主任记者曾焕阳、湖西村原支部书记曾衍志、盘石村原支部书记曾宏忠、油村何新屋理事何德优和楼下屋乡贤书法老师何伟先生等等共同提供的资料编辑而成;五禾村下门屋的内容是本人之前所听老前辈们口述中的眼耳往事、还有美篇的题图诗句也是本人所拟。其余史料内容均出自曾慈忠同志(已故)从县党史办叶星主任材料中抄写的有关的“五果村史”内容中节选来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辑这一美篇,本来是从一次短程游览引起的,原意是像之前的那篇《双田畲族村釆风记》一样,专写诗情画意的一日见闻。没料想到写红色大湖故事越写越多,乡亲大家积极提供的资料来源越来越多,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人物事迹写也不尽!</p><p class="ql-block"> 事业参天树,诚信乃沃土。人无信则危,国无法则亡;章炳麟说过: 道德沦丧是真诚亡国灭种的基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介乡民野老,涉史涉政诚惶诚恐、已经超出个人的事务范围,料之不及,本来初衷就以文娱的笔触写一次游觅故事,抒情寄诗,供大家消磨闲余时间,纯属编者写作日记行为。</p><p class="ql-block"> 内容于见出处,不管怎样,既然汇集出来了,就让大家阅看或斧斧吧!</p><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河源市前来的老干部、书画同道对红色大湖的热切,借助于他们成就了我的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美篇较长,本人学疏识浅,对文字造诣不深,但赤诚之心可见,可以收藏后慢慢读细细看,或指谬补漏,斧正失误;谢谢阅看!</p> 大湖小故事 曾志明编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采用“阳光下的一天”网络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