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8日,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授牌暨甘肃省2023年“四名工程”培养对象研修班开班式在兰州新区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举行。何其有幸,生逢盛世,何其有幸,忝列"名"门。惶恐多于幸福,责任大于激动,快乐与鞭策同在,荣光与压力共存,这便是我在开班仪式上最原始的心理写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接下来五天的紧张培训中,我以重做一名小学生的心态,从专家教授、理论导师、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讲座与叙事中努力汲取养分。在高山仰止中暗自萌生修炼"大先生"的冲动,默默聚拢奋斗再出发的力量。在羡慕崇拜中悄然丈量与"陇原名校长"的真实距离,静静加注办好"四有"(有内涵、有品味、有质量、有影响)好学校的动能。</span></p> <p class="ql-block">9号晚上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的视频讲座,生动阐释了教育家精神最核心的内涵,那就是情怀与智慧。他说,人,本质上是精神的存在。精神是人的脊梁,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与责任感。教师本质上是精神工作者,必须要有丰富的精神追求。陈先生走遍了西部贫困地区,得出的结论是贫困地区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阅读和思考。所以要在广泛的阅读中实现增知、启智、修身、变容,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看与听、做与练,更重要的是思与觉,教的秘决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因此,思维教学应追求问题化、探究式、挑战性。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素养真正落地。陈立群校长一语中的,为我们的成长树立了标杆,为学生的成长点明了路径。我想,我们学校当下最应该着力的就是开展海量阅读,建设书香校园;最应该改革的就是填鸭式课堂,努力创设教学目标问题化、学习方式探究型、思维训练高密度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0号早上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用幽默机智的语言、夸张搞笑的互动、轰炸式信息输入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刘教授动情的讲述犹如醍醐灌顶,让我顿悟到了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教育家精神的首位。多少年来我们都在倡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实际上是培养了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面对严重的爱国主义危机和西方文化的蚕食,我们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培根铸魂而教,努力培养大写的人,拥抱大时代,承担大责任,追求大境界。另外刘教授在讲解中提到的良构问题与劣构问题、工程思维、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现象学习法、视频分析法、循证教育、课理研究……众多的概念都是第一次听说,还需假以时日,慢慢消化。</span></p> <p class="ql-block">11号早上陕师大龙宝新教授。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活力四射的演讲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他从一名中师毕业的乡村小学教师逐步奋斗成为博士毕业的大学教授,励志而传奇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名师成长的教科书。他讲名师成长之路径,不是单纯的理论诠释,而是用窦桂梅、陶行知等人的具体案例,激发了大家成为名师名校长的无限热情。他用“三类教师像草一样的活着、二类教师像藤一样的活着、一类教师像树一样的活着”生动勾画出了当下教师的生存状态。最后他用名师的理想范型和标准为名师画了像,并托出成为名师的四大秘籍:良好的愿景、调整心态、脚踏实地的学习与实践、有事业心。50岁的龙教授那种对教育的赤诚、热爱、担当、奉献的情怀,对事业讲追求、对父母讲孝道、对自己讲勤奋的点点滴滴犹如阳光射进我的心田,让我的自私、懒惰、麻木、虚荣快速逃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号下午杭州上城区教育学院教授易良斌以他厚积薄发的理论素养和令人咋舌的丰硕成果给我们分享了易良斌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他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机制与平台、建设目标、组织管理、基本原则、培养模式、考核认定、研修策略、研修路径、网站建设等方面手把手交给我们操作性很强的实招、硬招、妙招。他带领2000多名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伟大实践以及由此给学生带来的无穷福祉让我肃然起敬,顶礼膜拜。</span></p> <p class="ql-block">班主任王孝军教授更是将严管与厚爱融为一体,他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耐心为学员走向卓越不断赋能,课程密码解锁、世界咖啡汇谈、滚积雪球、多向互动、教育叙事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组织班级灵活有趣,布置作业不打折扣,服务学员犹如家人,是一位可亲可敬可爱可学的"操心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培养的八位"国"字号的名校长名师(张艳平、田兰莉、马健、张妤涛、武云霞、卜易军、陈志刚、王文品)分别从自身成长经历出发,讲述了化茧成蝶的人生传奇和教育故事。听他们的讲述,就如品一杯甘醇的陈年老酒,越品越有位。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师毕业,从农村小学干起,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坚守三尺讲台,深耕生本课堂,在奉献与创新中一步一个脚印,从大专、本科到硕士;从农村到城市;从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名师;从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到副校长、校长;从写论文、做课题到出专著,从"也学牡丹开"的苔花、"守望麦田"的笃定到"破茧成蝶"的升华、从"香自苦寒来"的精彩绽放到"花开满园才是春"的辐射带动,逐渐向"大先生"无限接近。在他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万丈光芒,更看到了品德、品行、品位,还看到了汗水、泪水、血水,不仅看到了属于他们的幸福高光时刻,也听到了他们奋斗的初心、责任和爱心,触摸到了他们的睿智、勇敢和谦逊。他们都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和遇到的贵人。他们把"一生只为一件事来"做到了极致,把澄澈的爱,全部献给了最美的生命!为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和全省教育界大伽同学习,互交流,共成长,也是一件蛮幸福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座右铭,办好学校,培优教师,育强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23.12.12</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