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一一青头潜鸭

黎明

<p class="ql-block">今年冬季,在月季公园发现了一只青头潜鸭,上网一查才知道它是一只极危动物,全世界总计不足500只,被国家定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迁徙性鸟类。雄性头部和颈部为黑色,有绿色光泽,上体为黑褐色,尾下和翼下覆羽为白色。雌性头部和颈部为黑褐色,腹部以白色羽毛为主,两翅、腰和尾上尾下覆羽与雄性基本相同。</p><p class="ql-block">青头潜鸭曾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鸟类,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过度猎杀等原因,青头潜鸭的数量急剧下降。2019年,青头潜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极危(CR)保护等级。2021年,青头潜鸭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青头潜鸭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初级飞羽羽端和外侧暗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内侧近灰色,以后4枚灰白色,第5枚开始整个初级飞羽全为灰白色,仅端部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端部暗褐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镜和暗褐色后缘,三级飞羽暗褐色,并具绿色光泽;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下体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胸部暗栗色,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全为白色。</p><p class="ql-block">雌鸟头和颈黑褐色,头侧、颈侧棕褐色,眼先与嘴基之间有一栗红色近似圆形斑,眼褐色或淡黄色。前颈和喉也为褐色,稍杂以白色斑点;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上体暗褐色,背和两肩羽缘较淡;两翅、腰和尾上尾下覆羽与雄鸟相同。胸淡棕褐色,具淡色羽缘;腹白色,下腹杂以褐色斑;两胁褐色,具白色端斑。</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泽地带。不喜欢水流湍急的河流。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水边水生植物丛中或附近水面上。</p><p class="ql-block">青头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飞行。</p><p class="ql-block">秋季和冬季也集成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有时也与凤头潜鸭或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飞也甚灵活。受惊时能立刻从水面冲起。主要以各种水草的根、叶、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甲壳类、蛙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但也能在水边浅水处直接伸头摄食。</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为5-7月。也有少数迟至8月初。营巢于水边地上草丛中或水边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巢用干草构成。每窝产卵6-9枚。卵为淡黄色或淡褐色,大小为27-40毫米×50-55毫米。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前往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7天。雏鸟♀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大约经过150多天的雏鸟期生活后即能飞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