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周边很不安宁,西南与印度有武装冲突,南方越南方向有美军燃起的战火,东南沿海有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压力,北方还有苏联的虎视眈眈。为了应对这个不利的环境,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p> <p class="ql-block"> △三线最早来自毛泽东的思考,他认为应该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后方,即一线、二线和三线。而三线建设,就是在后方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核心的大规模国防建设。三线地区的大致座标为,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线以西。</p> <p class="ql-block"> △三线建设包括科技设施建设、国防工业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业建设,在基础工业建设中,钢铁工业是重中之重。由于攀西一带有丰富的铁煤资源,中央决定在攀枝花新建一个大型钢铁基地,用毛泽东的原话就是"钉子钉在攀枝花"。图为当年周恩来呈送毛泽东批复的有关三线建设钢产量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1965年邓小平在攀枝花视察工作时决定把攀钢建设在弄弄坪。很多人认为弄弄坪地名是源于周恩来说攀枝花没有平地,弄弄就平了嘛,其实在地质学家刘之祥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一份攀西地质戡探报告中就有了弄弄坪这个地名。</p> <p class="ql-block"> △为了建设攀钢,中央在1965年2月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考虑到保密要求,当时把攀枝花特区称为"渡口市",直至1987年才改回攀枝花之名。可见攀枝花完全是由建设攀钢而兴起的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攀钢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全国特大型钒钛钢铁企业、世界第二的产钒企业,主要生产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钛精矿、钒制品等等。图为攀钢一瞥。</p> <p class="ql-block"> △攀枝花市是围绕着攀钢建设的,又受金沙江河谷的地形限制,城市市区分成三大块,分别是东区、西区和仁和区。图为东区横跨金沙江的炳草岗大桥,桥左为炳草岗,桥右为弄弄坪。</p> <p class="ql-block"> △东区,炳草岗大街。</p> <p class="ql-block"> △东区,渡口大桥。</p> <p class="ql-block"> △东区,体育馆,开往盐边、红果、红格、漁门的农村客运班车在这里发车。</p> <p class="ql-block"> △东区,攀枝花公园。</p> <p class="ql-block"> △仁和区,迤沙拉大道,迤沙拉有什么含义,后面会讲到。</p> <p class="ql-block"> △仁和区,攀枝花南站。</p> <p class="ql-block"> △仁和区,三线建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三线博物馆里面的雕塑和劳模手印墙。</p> <p class="ql-block"> △仁和区,金沙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西区,人民政府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西区,攀枝花第二人民医院。</p> <p class="ql-block"> △西区,玉泉广场,这一小块平地,对攀枝花这座山城来说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攀枝花是四川最小的地级市,只辖有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和二县(盐边县、米易县)。在盐边县和米易县交界处,有著名的二滩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地处雅砻江下游,距雅砻江金沙江交汇口三十多公里,是雅砻江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中的第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320万千瓦,1991年9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工,2000年完工,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水电站。在二滩水电站的建设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共有43个国家、600多名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参与,</span>二滩水电站的设计单位虽说是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而提供业主咨询的是AGN挪威咨询团,参与二滩水电站大坝施工的外国公司有意大利英波基洛公司、法国杜梅茨公司、法国吉梯姆公司,洞室施工则由德国霍尔兹曼公司,德国霍尔梯夫公司负责。由于中方技术人员在二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真经,此后中国<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水电建设中再没有见到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身影。图为二滩水电站全景。(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二滩水电站建在上游金龙沟至下游三滩沟之间的狭窄河谷内,电站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左岸地下厂房系统,右岸泄洪隧洞系统等组成。图为二滩双曲拱坝,坝高240米,坝顶弧长约775米,当年是中国建成的最高水坝,高度在世界同类型坝中居第三位。(翻拍自二滩观景台展出图片)</p> <p class="ql-block"> △二滩水电站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图为二滩湖。奔腾而来的雅砻江水在大坝内形成了一个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相当于十八个杭州西湖。</p> <p class="ql-block"> △在仁和区平地镇,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村落,叫迤沙拉。迤沙拉是彝语读音,意思是水漏下去存不住的地方,居民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称俚濮人,明朝洪武年间,曾有来自苏皖的将士在此驻兵屯垦,与彝女婚配后入女方族裔,所以在迤沙拉这个彝族村寨却保留着许多苏皖一带的建筑、服饰、生活等方面的习俗。迤沙拉现在有不少头衔,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中国最美古村落、四川十大最具保护价值村落等等。</p> <p class="ql-block"> △迤沙拉是南方丝绸之路拉乍古渡的重要驿站,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吩咐彝族首领在此建立村寨守关,这样的话,迤沙拉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随拍的迤沙拉的村容村貌。如今村里有六百多住户,居民中的大姓主要是起、纳、毛、张。</p> <p class="ql-block"> △起家巷,住的多是起姓居民,起姓人号称起家车轮子,意思是起家人灵活,想问题做事情时脑子像车轮一样转得快。</p> <p class="ql-block"> △纳家巷,居民多是纳姓人,纳姓号称纳家包谷子,意思是他们善于从事农业耕作。</p> <p class="ql-block"> △毛家巷,居民多为毛姓,毛姓在当地号称毛家笔杆子,是指毛家人文笔好,有文化,村子里遇事需动笔的时候,都是由毛家人代劳。据说此地毛氏与湖南韶山毛氏乃同祖同宗。</p> <p class="ql-block"> △张家巷,居民多为张姓,张姓人号称张家酒坛子,意思是张家人掌握着高超的酿酒技艺,极善酿酒。</p> <p class="ql-block"> △迤沙拉村史馆,展出的是该村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谈经古乐。谈经古乐又称作"洞音"、"儒门洞经"、"谈经调子",迤沙拉的谈经古乐不是纯粹的洞经音乐,它既有洞经音乐的模式,也有宫庭音乐的悠然婉转,还有江南水乡小调的韵味,它是江南文化与当地彝族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歌中的《过山赶马调》主要唱马帮生活;《募兵调》唱的是古代募兵打仗的故事,分为"募兵"、"赶兵"、"送行"、"征战"、"回家"五个章节,故事情节十分完整,是少见的民间文学精品;《青棚调》是长篇民俗说唱,分为"选地脉"、"建房"、"说亲"、"收仓"四个章节,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从看风水选址建房,到娶亲成家,再到家业兴旺,五谷丰登的过程,充分表达了迤沙拉人民对安居乐业的美好向往;《十二属调》、《十二月采花调》、《鲁班调》、《寡妇调》、《哭郎调》、《劝赌调》等,均以十二月节令围绕歌谣的主题反复吟咏,属典型的民间说唱。</p> <p class="ql-block"> △迤沙拉的餐饮文化中首推俚濮九大碗。俚濮人的特色菜系中有三十六种菜品变化,但针对不同的事由桌上一般只摆九种不同的菜品,办喜事丧事、过大年、祭祀与其他宴席的菜品摆法都是有特殊要求的,如办喜事时,桌上摆的九大碗菜品是香碗、扣碗、膀碗、鸡蒸碗、整鱼碗、飘汤碗、豆腐碗、酥肉碗、肝生碗,桌上还必须摆放一个八人合用的大酒碗。长街宴则是一种祈福的宴席,在一年一度的长街宴中,人们手握一双筷子,从"龙头"席沿街吃到"龙尾"席,互相予以祝福。松毛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彝家的团年饭,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亲朋好友们都要在铺满新鲜松枝叶的地上吃饭,共同祈愿有一个丰收的来年。</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迤沙拉东北方向的金沙江南岸,一处约五公里长的悬崖峭壁上,蕴藏着一种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的奇特石头,这种石头就像是彝人所说的苴却石(苴,在当地读 zuo ,与左同音),苴却石在硬度、致密度、温润度、特殊见面及石品花纹等方面,均为绝好砚材。用苴却石做成的砚台在北宋时就是名砚,时称泸石砚。苴却砚层理丰富,色彩艳丽,或有石眼,或带黄、绿、褐膘、玉带膘等颜色,被誉为"中国彩砚"。</p> <p class="ql-block"> △迤沙拉村全景。</p> <p class="ql-block"> △攀枝花是木棉花,也叫英雄花,当年,三线建设者们在荒凉的崇山峻岭中建造出一个崭新的钢城,他们无愧于英雄的称号;如今,新时代的攀枝花人亦会勇立潮头,书写后续的辉煌。 </p><p class="ql-block"> 愿这篇散乱的流水账能给读者描绘出攀枝花的轮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