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读历史~阎锡山故居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认识中国现代史,则需认识山西;认识山西,则需认识阎锡山,所以山西游一定要到阎锡山故居。</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故居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四十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始建于1913年,历24年在1937年完工。是山西省重点保护单位。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官邸来了解曾经阎氏一族的辉煌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  2019.11.11.中午我们进入河边镇,走近阎锡山故居,远远的就望见大道中一座高大的牌坊耸立,正面题写“阎锡山故里”五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走进牌坊回头望去,上面写有“文山毓秀”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跟中国民族的命运走向曾经联系在一起,对于这段历史,阎锡山是一位不得不研究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到阎锡山故居转一转,或许能多少了解了一点印象中不曾有过的阎锡山。</p> <p class="ql-block">  从大门进入后,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一进三院的东花园,是一座四面都建有厅堂的大院落。</p> <p class="ql-block">  显眼的是门里的一个大影壁,是李一氓先生题的,红底金字“阎锡山故居”五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壁影背面,是孙中山先生书赠阎锡山的“博爱”二字手迹。 阎锡山早年在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认识孙中山,武昌起义,山西首先响应,因此参加辛亥革命成为阎锡山人生最光彩一页。孙中山1912年来山西考察时对阎锡山高度评价他对辛亥革命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四周的房屋则是典型的晚清时期宫殿式建筑,斗拱飞梁,雕梁画柱。非常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绕过影壁就是阎府的东花园一进三院。</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院中厅中间的过道来到二院。</p> <p class="ql-block">  三院大楼高而且大,站在三楼顶端可远眺全村。</p> <p class="ql-block">  阎府第二个高层建筑~得一楼,下面有个通道从地道下去出来就见西面一座圆圆的是水塔。</p> <p class="ql-block">  都督府~1911年阎锡山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七起义成功后.被推举为山西都督,1913年修建此府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土中带洋,门脸颇有西洋风味,或称中西合璧。在这些建筑上还雕饰当地传统风格的文字图案,如东屋门楣上砖雕四字的“君子养源”的牌额,门前对联较为传统“莫將烟酒视两友,多置诗书教子孙”。是一座颇有民国特色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阎锡山继母陈秀卿居室</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阎锡山原配夫人徐竹青居室。门前对联“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可见感情一斑。</p> <p class="ql-block">  车马院~西面是车房,陈列着几辆马车,想当年这些车辆出行,排场跟今天的奔驰宝马好有一比。</p> <p class="ql-block">  南墙挂着马具,东面是马厩。</p> <p class="ql-block">  游览阎锡山故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外壁上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p><p class="ql-block"> 此石刻为:“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位置,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石碑写的通俗易懂,以前的人喜欢把名言警句、铁律要言,座右铭等等刻在石碑上,希望永志不忘。</p><p class="ql-block"> 此石刻为:“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些石刻能保存下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文革时期为了避免破坏,用泥巴把这些字迹全都糊起来抹平了,并用红油漆在上面写满了领袖语录,才奇迹般的留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  出了东花园,对面就是西花园,建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  入门也是一个大影壁,上面是阎锡山手书:谋事力成。</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的阎府家宴。</p> <p class="ql-block">  西花园规模小。</p> <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有南楼两层,为典型的北方窗檐式建筑,顶层有两座六角小亭,后被毁一座,仅存这座是阎府建筑群中唯一的一座亭。</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阎锡山日常起居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  上到楼顶,登高望远,远山近院,豁然开朗,尽收眼底。远处是文山,阎府背靠文山,前临沱水,自然是一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站在阎锡山故居大门口,纵观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近代建筑群,它不仅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进入到现代,这座故居以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展示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摄影:作者</p><p class="ql-block">文字:部分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