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山怀古

使者

<p class="ql-block">南阳市有九架毗邻市区的孤山,是在三亿多年前,由神奇的秦岭造山运动,催生横贯东西伏牛山隆起的同时,其余脉部分延伸衍生而形成。</p><p class="ql-block">九架孤山从地平线突兀而立,互不相联。分别是遮山、羊山、磨山、塔子山、紫山、独山、蒲山、丰山、隐山。平均海拔310米,最高的是独山,海拔367.8米,最低是丰山,海拔225米。这是大自然赋予南阳盆地里的九颗璀璨名珠,点缀着淯水风情,绵延着南阳悠长的历史文脉。</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九架山分布犹如“U”型圈椅,市区稳坐在群山的怀抱里。东边的母亲河淯流锦带,哺育着宛城儿女。西边的山岗蜿蜒起伏,诸葛亮曾在卧龙岗隐居躬耕,乃卧虎藏龙之宝地。山有灵气,水也传情。这九架孤山,每一座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记录着南阳岁月里的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北郊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山体为地台型浅海相石灰岩,是南阳市著名的九架孤山之一。丰山乃上古神山,位于白河之畔。丰山虽小,由于而它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却是载入《山海经》的一座名山。</p><p class="ql-block">《山海经·中次十一经》中写道:“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其国有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p><p class="ql-block">文中讲述了,丰山住着“雍和”、“耕父”二位神仙。若谁看见了他们,就预示着天下将要发生灾难;“耕父”居山脚下耕耘,经常游走在“清泠渊”。山边淯水回旋处,有一个深潭;丰山里面有九耳大钟,每当到秋冬下霜季节,山体自身就会发出钟鸣声音。古人认为, “霜鸣九钟”乃天子之象,自然形成的九耳大钟,象征神圣九鼎,给主人以护佑陪伴。</p><p class="ql-block">另外,《汉书》、《吕氏春秋》、《水经注》等古书典籍,都有关于南阳丰山的记载。</p><p class="ql-block">东汉科学家张衡,是丰山附近的石桥人。他通晓天文地理,被后世尊为“科圣”。张衡从先贤遗留在当地的典籍中,了解掌握到关于丰山的神秘传说。在《南都赋》一文中,对这些题材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描写。同时,从他那饱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亦能体会到张衡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情。</p><p class="ql-block">唐代,曾以丰山霜钟为题试士命赋,大学者乔覃撰写的《霜钟赋》,被载入北宋四大部书文学类典籍《文苑英华》。</p> <p class="ql-block">丰山从远古走来,人文灿烂,拥有数千年文明和文化。早在上古时期,这里就是人们观象祭祀台。</p><p class="ql-block">盛唐时代,佛教文化昌盛。人们大兴土木,扩建庙宇。在崖壁上开凿石窟,雕琢佛龛,摩崖石刻,佛像庄严。人文景观,融入秀丽的自然风景。丰山植被茂盛,芳草萋萋,古木参天。寺院庙宇,香烟袅袅。白云悠悠,峰峦叠翠。</p><p class="ql-block">丰山南麓,千年古柏,树状如爬山之龟,被世人称之为龟柏。此处建有奶奶庙、戏楼。庙前用岩石雕刻麒麟送子,石刻细腻传神。附近立有石碑数座,尤其是“耕父”碑体,高大精致。</p><p class="ql-block">丰山东麓,崖壁上有两块醒目巨字石刻,分别是“清冷泉”、“清冷渊”。字体五尺见方,笔力苍劲,书写流畅。清流绕山,淯阳河在此转弯。清冷泉之水,从这里注入深潭。</p><p class="ql-block">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鱼翔浅底,欢快的游来游去;岸边与小洲上的花草,绿茵成片。景色之美,尽在山水间。</p><p class="ql-block">古时出行,水路为先。繁忙的水旱码头,接驳着陆路通道。百艇接樯,桅杆林立,商贾云集。河中千帆争渡,扬起点点白帆。至五十年代,仍然能够从市区乘船抵达丰山。</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雅士,慕名到此探访,吟诗题词,写下许多不朽诗篇。</p><p class="ql-block">浪漫诗人李白曾五次游南阳,登丰山寻古。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李白漫游来到南阳,写下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游清冷泉》。“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空歌望明月,曲尽长松声”。诗人站在丰山之巅,望着落日余晖,感慨万千。诗中隐含着游子,绵远深长而又难以为怀的情思。这也是诗仙李白,到此览胜的历史印迹。</p><p class="ql-block">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者金人元好问,也数次登临丰山。他在《丰山怀古》诗中写道:“丰山一何高,古屋苍烟重。开门望吴楚,鸟去天无穷”。诗人融情于景,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读起来使人对这里,山水的爱恋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白云苍狗,世事难料。丰山从清朝末年,开始走向衰落 。由于年久失修,山上的庙宇古建,被无情的岁月冲刷蚕食。香火败微,房舍坍塌残破,后来逐渐变一片断壁残垣。丰山成为一个被人们遗忘角落,绝世芳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荒芜的场景,让人感觉凄凉萧索。</p> <p class="ql-block">在后人编纂地方史志时,丰山被写入南阳重点历史文化景观。《南阳县志》记载,“丰山霜钟”是南阳八景之一。县志里记述:丰山内有九耳钟,每年秋红霜降期间,东北风乍起,风吹丰山,发出轰鸣之声,嗡嗡作响。这便是古之相传的“丰山霜钟”。但为什么会“霜钟自鸣”,从古到今,没有人能够说明它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当地人为获取石料,大规模开山炸石时,丰山豁然洞开。原来丰山外实内空,实为一个巨大的溶洞,里面自然形成四个大厅。它属于北方稀有的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以及重力崩塌、堆积等因素影响所形成。丰山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山体宛若一个庞大的古代吹奏乐器“埙”。不可思议的是在丰山东北面,由老天造化出数个牛眼似,深不见底的洞孔。每年后秋里刮起东北风,大风吹入山洞,气流在洞内产生共振,发出和鸣声,犹如钟鸣。它与人吹奏陶埙,道理相同。</p><p class="ql-block">可惜“霜钟自鸣”这一自然奇观,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谜,在其谜底揭开的同时,山体也被毁灭。旷世奇山,毁于一旦,不可复得。</p><p class="ql-block">丰山被毁的残酷现实,令人扼腕叹息。这是无知的人祸,是历史的极大悲哀,是人们心灵里一道永远难以抚平的伤痕。每当想起此事,就撕心裂肺,心潮起伏难平,非常难以接受和面对。</p><p class="ql-block">丰山失去了往日容颜,剩下的是满目疮痍,一片碎石和山坑泪痕 。现代人只能从《山海经》等史料和丰山凌乱的碎石中,搜寻只鳞片爪、断尾须根。</p><p class="ql-block">丰山一去不复返,叩问沧桑大地,问茫茫苍天,丰山遗址公园何时能建,请留住丰山在人们心灵里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今日丰山,繁华落尽,码头已矣。残留的一棵千年的龟柏,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梦幻。</p><p class="ql-block">丰山古柏在修运河时,被往北移十二米后,仍然枝繁叶茂。它虽然饱经风霜,但非常倔犟坚强。古柏的树干挺拔苍劲,鳞纹交错,青翠的叶子掩映着硬朗的枝条,尽显古朴之美。它好像在告诉人们,丰山是故乡,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需要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龟柏用生命见证历史,眺望着远方,关注着丰山文化的传承和未来发展。</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丰山石狮,伫立在复建后简易的道观门前,凝眸着星转斗移,它看惯了秋月春风,亲眼目睹了世间沧桑的变迁,经历过喜悦和伤感。</p><p class="ql-block">它痛心的沉思着,过去岁月里丰山浓厚文化、自然奇观;它郁闷怒视着,那些求一时之利,挖山炸石之人;它无奈的看着,丰山文化在眼前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丰山之魂,只留在丹青史书里。</p><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源头于南阳。源源不断的渠水流向北京, 寄托着南阳人民一片深情。修建南水北调工程时,丰山又一次断臂割腕,运河干渠穿山而过,为世纪工程,默默奉献。</p><p class="ql-block">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还能够看到丰山西北部剩余山根,以及东南面南水北调倒虹吸设施附近,依然保存着丰山文化像征性遗产,一对石狮和一棵龟柏。它们与残留的那部分山体,被中间运河分割,犹如相隔一道银河,只能相望不能相见。</p><p class="ql-block">如今丰山早已停止开采,并且退耕还林,保护力度逐步加强。遥看南水北调,一泓清水在丰山的山根流过,两岸绿荫成行。</p><p class="ql-block">诚然,恢复丰山美景,尚需进一步努力和时间。但人们一直强烈期待,尽快建立丰山文化遗址公园,留住丰山的根,安放丰山文化之魂。让这里的绿水青山重现在白河岸边,我们怀着迫切的心情,翘首以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