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揽胜(六):大同博物馆

九九归一

<p class="ql-block"> (2023.08.29–30)</p> <p class="ql-block">  大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境内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明末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评价大同:</span>“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实京师之藩屏。”</p><p class="ql-block"> 大同历史悠久,<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秦汉称云中,北魏叫平城,隋朝</span>在隋开皇年间,为防止突厥进攻,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建大同城,意为天下大同;唐末,随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大同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九大古都之一,</span>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是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span>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p><p class="ql-block"> 大同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北方的边陲重地,是胡汉文化交融的地方,具有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推广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计才得以突围。此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和亲之约,也就有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王昭君也是经过平城出塞到达大漠。</p><p class="ql-block">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魏登国元年(386),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在内蒙古盛乐(今和林格尔)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于平城(今大同市内)。在此经历六帝七世,直到太和十八年(494)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造宫城”,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流传甚广的花本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北魏军中。</p><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割让幽云十六州(中国北方以幽州和云州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和山西大同地区)给契丹,从此,云州(大同)归辽国管辖。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云州被升为西京大同府,成为辽国五京之一,成为辽国京师的陪都。辽人仿照鲜卑族人立五帝丈六金像的做法,“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在云州建筑规模宏大、祖佛一体的华严寺。1122年被金国攻占,大同仍然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金西京最终被蒙古军队攻克,元初沿袭了辽金时期大同作为西京的建制,至1288年才由西京路改为大同路。</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同,作为北魏首都(95年)、北魏陪都(41年)、辽国陪都(78年)、金国陪都(103年),共计约三百余年。</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宋时宋太宗攻取辽朝占据的幽云十六州未果,致使终宋一朝,因北部边防无险可据,先是抗辽后是抗金再是抗元,并最终被元所灭。杨家将、佘太君、岳飞和文天祥等抗击辽金元,精忠报国的故事就发生在宋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元朝初年仍把大同作为陪都。公元</span>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为主帅,攻占元朝都城大都,至此燕云十六州被汉族政权收回,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并在北方设立九个边防重镇,称为九边,大同成为九大军事重镇之一。朱元璋把十三子朱桂封此镇边,称代王。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明洪武五年(1372)徐达在辽、金、元土城的基础上,把大同扩建成新的砖城。</p> <p class="ql-block">大同地缘形胜(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大同历史地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北魏地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大同历史地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辽国地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金国地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大同历史地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幽云十六州。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割让幽云十六州(中国北方以幽州和云州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和山西大同地区)给契丹,从此,云州(大同)归辽国管辖。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并入明朝版图。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分封,第四子朱棣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十三子朱桂封代王,镇守大同;十九子朱橞封谷王,镇守宣府。成为“九边重镇”的重要组成部分。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辽京元明清在燕京(今北京)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九边,又称九镇、明朝九边,是明朝为抵御蒙古及女真势力在长城沿线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太原镇)、延绥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陕西镇)、甘肃镇,嘉靖二十一(1542年)后随着防务加重,明朝又在九边母体上析置众多新镇,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p> <p class="ql-block">明朝藩王分布。其中有十三塞王以及九大塞王,位于大同的代王是其中之一。</p> 🌺🌺🌺 <p class="ql-block">  大同市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外观汲取火山龙壁和云冈石窟等自然人文元素,凝结成相互盘旋的双“S”造型,宛如行将腾飞的巨龙寓意胡汉交融。</p> <p class="ql-block">大同博物馆外观</p> <p class="ql-block">与博物馆相邻的大同剧院</p> <p class="ql-block">与博物馆相邻的大同美术馆</p> ———-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壁画——北魏贵胄出行图,高约15.5米宽约50米</p> 🌺🌺🌺 <p class="ql-block">  常设展览以大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主线。开辟“代地沧桑”、“北魏平城”、“辽金西京”和“明清重镇”四个历史陈列,以及“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两个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一、代地沧桑</p><p class="ql-block"> 大同历史的文明序曲,即发生和演绎于“大同湖”和“桑干河”的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  洪荒年代,大同盆地是一座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在湖滨打制石刀石球,渔猎繁衍。大约3万年前,湖萎缩殆尽,桑干河形成,大同历史的序曲逐渐铺陈开了。</p><p class="ql-block"> 商周时期,大同地区被泛称为“狄”。春秋时期,有“赤狄”、“白狄”和“长狄”之分,见于文献的代国,即“白狄”在此地所建。公元前411年,赵献侯在今大同县境内兴建“平邑”,此乃大同建城之始。其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破楼烦、林胡,开疆扩土,在原代地东部设置代郡,西部扩增雁门郡和云中郡。这里始终是赵国的北疆重地,也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融合的缓冲地带。</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这里依然是天下名郡,并且筑长城以防备匈奴。长城沿线,烽火连绵,大同常常首当其冲。两汉时期,一方面加强边郡建设,立县兴城,在马邑屯集大军;另一方面实行“和亲”政策,分化瓦解敌人。</p> ———- <p class="ql-block">二、魏都平城</p><p class="ql-block"> 平城明堂遗址和方山永固陵,记录着鲜卑人封建化的足迹;“真容巨壮”的云冈石窟,标志着西来佛教本土化的开端;宋绍祖和司马金龙墓的文物,见证着南北朝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陶俑阵。精选了司马金龙墓出土的238件陶俑</p> ————- <p class="ql-block">三、辽金西京</p><p class="ql-block"> 辽金大同,陪都重地,经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相继经营,大同成为中国第二次民族大融合重要舞台,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京风貌。</p> ———— <p class="ql-block">四、明清重镇</p><p class="ql-block"> 明清重镇大同,经历过烽火连天、刀兵相接的惨烈战争,也参与了铸剑为犁、商贸交通的和睦往来,见证了富甲海内、汇通天下的晋商崛起。</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遗存</p> <p class="ql-block"> 在大同古城清远街 (大西街)路南有一座旅店 (大西街46号,原名东胜店),门前悬一醒目的木匾,上刻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琵琶老店”。</p><p class="ql-block"> 相传汉代昭君出塞,路经平城,曾在此店小住。晚上明月当头,她想到明日就要离开汉土,一腔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命人取出随身琵琶,焚香弹曲。据说通晓音律的民间艺人将曲谱记录下来,演变成为后来的大同民间戏曲 “耍孩儿腔”。第二天昭君将她弹的琵琶赠与店家作为留念,遂动身出塞。大同人为了纪念这位和平使者,遂将东胜店改为 “琵琶老店”。</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懿宗显通年间(860-873)大同军节度使段文楚,将一块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笔书写的“琵琶老店”四字牌匾,悬挂在该店门上,从此琵琶老店远近驰名,迎来八方客,生意达四海。此匾真迹藏于博物馆。</p> ———— <p class="ql-block">五、梵语清音</p><p class="ql-block"> 一尊尊或雕于寺观、或藏于民间的雕塑艺术珍品成为大同历史脉搏及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它们用或博大雄健、或简约流畅的民族性格将大同悠远的文明雕凿成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石雕佛坐像(辽金,华严寺海会殿遗存)</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