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记忆里的热豆腐

轻奢

<p class="ql-block">  在时间老人的蜕变中,故乡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只能保存在记忆深处,成为一个符号。只有靠努力在脑海中打捞筛造后才能重新播放出来……</p><p class="ql-block"> 许多时候,只有靠孤独后的自己,细细从记忆深处一点点打捞相关的往事和情节,从中将其串联起来,才能清析。今年从西安回商洛在路过黑龙口镇的路边看见卖热豆腐的招牌,看到遗弃在房后的拐磨子,煮过豆腐的大铁锅,压过豆腐的桌子……透过时光在脑海中剪辑成一幅古朴的场景,颤悠悠地展现在回忆的长河中,企图从记忆深处再打捞一遍做豆腐的故事,捡黄豆、晒黄豆,泡黄豆、磨成浆、在灶房的锅里煮、点、压、定形……从中瞭望着那时候老家村子里的人间烟火和味道……</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每年年底家家都要做豆腐。还有就是有结婚或盖新房子的时都得做几方豆腐。记得,人们先把攒了一年的黄豆从化肥袋里倒出来在簸箕里捡,去除瘪的和有虫眼的,然后放在盆中加水浸泡,第二天上石磨磨。磨的时候一手扶着磨杠扛到肚子上推,另一只手拿着勺子把泡过的黄豆和水交替加入磨眼中,一粒粒的黄豆漫漫变成乳白色的浆,顺着磨沿一层层滑落,磨出的粗浆用纱布过滤,然后烧开一锅水煮,翻滚的豆浆,香甜四溢。这时候就是最关键的点豆腐,点豆腐是个技术活儿,将准备好的酸菜浆水一勺一勺转着撒到豆腐浆中。点过的豆浆过一段时间后就神奇地变稠,再用瓢舀到铺好纱布的豆腐架上,再在上面压上大石头。经过一夜,豆腐里的水就压出来了,方方正正一方豆腐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 之前豆浆过滤后的余渣,叫豆腐渣,放点葱炒着吃油油的,香香的也非常好吃。关于豆腐的顺口溜很多,说豆腐全身都是宝,家家户户少不了。也想起老人说的一句话,天下什么最苦,“种田读书磨豆腐”。</p><p class="ql-block"> 从前老家做豆腐的场景,带着些石磨和烟火的朴实气息及味道,早已经成为历史,成了记忆中的一道风景,但初心不忘。如今村里人已很少自己做豆腐了,每当想起那时候才做出来热豆腐的味道,却还是那么清晰,是那么的香淳,现在回味起来,有种特别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其实写文章就像原来老家做豆腐那样,将收藏在心底的黄豆,晒岀来,捡一捡,磨一磨,过滤过滤,煮一煮,点一点,压上一压,挤出中间水分……只剩下一段在记忆之中没有生命但有情景的词汇,默读后给人一种深情绵延的回味,回味那些热豆腐一般滚烫洁白软嫩润滑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