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电大

林润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12月9日下午,在世界瓷都德化顺美陶瓷博物馆里,一场生动活泼的同学聚会正在举行,这是我们88届电大毕业3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顺美集团总经理、同学会会长郑圻增同学重视下,在黄华彬、陈移瑜、聂芳华等同学的精心策划下,同学们欢聚一堂,五年一聚首的相聚情缘延续升华。住在福州、泉州、厦门、晋江等外地的同学特地赶回了德化,戴文俊、徐华芬、林惠坤、郭婉华、还有一下子叫不出名的……,一个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脸上,刻写着沧桑岁月与青春芳华的叠加。大家谈笑风生,一起回忆电大学习生涯,畅谈人生奋斗感言,互嘱余生珍惜保重!同学们各献才艺,有的诵文,有的拉琴,有的唱歌,有的吹撒克斯,有的弹奏起由碗罐编组而成的乐器,清脆优雅的乐曲,充分体现了我们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班同学们的多才多艺的风采。同学们感叹:青春不散,相逢是缘,期待五年后再相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读电大,此乃形势所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活跃,人才的匮乏,矛盾突显。当时,大学生“凤毛麟角”,大多数人不愿意到山区县工作,中专生都由国家统一分配。人才的短缺,促使教育工作开始得到了国家重视,一是加大对在职人员的文化教育培训,党校、电大、自学考试等开放式办学方式方兴未艾。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由时任省长、后升任为省委书记的陈明义担任校长,可见其重视之程度。二是国家对文革时期毕业的初高中生文凭不予承认,必须再进行学习补考。我于1976年参加工作,心想有一碗饭吃也就够了,根本不想再去读什么大学。现在要求重新补考初高中知识难度很大,“逼上梁山”,只好向单位领导申请读党校,领导不同意我脱产读党校,因我的会计工作没人可接。无奈只好报考业余学习的电大,经过入学考试,终被录取,成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85级汉语言文学班的一员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认真学,一生受益匪浅。开学后,福建电大德化工作站负责人梁江龙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当时的电大办得“一本正经”,老师认真备课,学生认真学习,考试没有作弊的空间。王玉本、陈建瑞、陈玉卉、徐艺真等老师都曾经为我们授课,而且都讲得非常好,让我记忆犹深。当时,我对学习非常重视,三年学习期间,基本上“闭门謝客”,辅导课几乎都不落下。我的宿舍与陈向阳同学仅一墙之隔,我俩常常相约一起去上辅导课,所以,所有主修和选修的课程,我都一次性考过,从没挂过科。分数考得最低的科目是外国文学,外国人的名字实在是太长太难记了。临近毕业,登门拜访了时任德化一中书记陈忠起先生,他成了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教育局局长邱宏宜是我们论文答辩的主考官,我们战战兢兢、肃然起敬地完成了论文答辩。我们班从刚入学时有六、七十人,经过三年辛勤付出,有些人半途而退了,最终有43人走到终点,在毕业典礼上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我还被评为班上的“优秀毕业生”!通过电大的学习,我们确实丰富和提升了文化知识。正如现为工艺美院教授的陈移瑜同学所说:“电大学习让我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班上的所有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利用所学知识,发光发热,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成就了无悔人生!如今,大家都临近退休或已退休,电视大学也光荣地成为了历史。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大声说,电大,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是一名光荣的电大学员!</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