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下起了小雨,一直下到天晓时分才停下来。我在厂里忙碌一个晚上,也在早上四点多的时候才收工。下班回去的时候,人已经很疲惫了。但依然在百丈畈公寓门口的早餐店里,弄了一碗稀饭粥,来了一碗炒粉丝,吃下肚后,就回去睡觉。到了上午九点半闹钟铃响,我就起床了。简单地梳洗了一下,顺便再到百丈畈门口的超市里,买了两瓶娃哈哈八宝粥吃,填填肚子吧!</p> <p class="ql-block">昨天约定的,我去场口文化礼堂要见一位朋友,他叫汪恭伟,据他自己介绍,他祖籍常安镇沈家畈村人,现籍新桐乡。先祖是汪洙,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二十七世了。他曾经在湖源乡中学、场口镇中学(学堂山校区)担任过校长,现今则是杭州市富阳区江南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上班。</p> <p class="ql-block">汪洙何许人呢?汪洙,字德温,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幼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才华,被誉为“汪神童”。</p> <p class="ql-block">汪洙九岁时就能赋诗,且其诗才横溢,曾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这些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其中他的作品《神童诗》被后世誉为“古今奇书”,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p> <p class="ql-block">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的句子,都出自他的文笔。曾经也受王安石等人的器重。</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前段时间,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发表过一篇文章,上面提到过李勉,被他看见了,告诉我说,李勉和汪洙是至交。当然这样,我也就有了好奇心,故我告知他联系方式,让他加我为微信好友,他同意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数天,他把他家谱上资料发给我了,的确李勉,上面清晰地记载李勉和汪洙偕游西山的记录,并且汪洙还赋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虽然说,它的记载跟历史可能有些出入,我也不知道它哪里记错了,只知道,历史上真正记载去嗔居士地是李鞉,而不是李勉,他哪里清晰地记载是李勉。在出生的时间,取进士的时间,两个人也比较相近,所以我猜测认为,李鞉和汪洙是至交,可能他们是弄错了,也许正确也有可能的,因为交朋友,不能按年龄来区分,在中国古代虽有时间和性格的代沟,代他们学习的内容,交际的方式,差不多可以弥补他们的短板,所以这些到底是怎么样,我想编族谱的人,和研究历史的专家才有发言权。</p> <p class="ql-block">我呢?很想跟汪恭伟老师交流一下,期间不是他忙,总是我没有时间,后来我主动微信语音聊天,他似乎也认可我的想法,道我们没有见过面,有些细节很难说得清。</p> <p class="ql-block">今日我到了场口镇文化礼堂二楼,和汪恭伟老师初次见面,人和蔼可亲,且又平易近人。我们一起探讨了汪氏家谱和李鞉的事情,虽然我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何况我对文言文也是一知半解,不太懂得,所以全凭自我感觉,来讨论这些那些得事情,但对于我而言也是学习的机会,只当是坐下来聊聊天,交交朋友。一天下来收益颇丰。大致了解了汪氏家族的历史脉络,及其发展背景,也增长壶源溪流域的一些文化知识,以及壶源溪西山八景诗等,对我来说足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