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整本书阅读分享——教育日记

木子

<p class="ql-block">爱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什么才是爱?</p><p class="ql-block">我们如何感受爱,理解爱,付出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历时一月,通过班级共读</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同在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里,似乎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角度出发,记录了他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到第二年的七月份的四年级生活。全书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第一,安利柯的日记:描述了他在校内外的生活点滴和小故事,比如《少年笔耕》、《六千英里寻母》等。</p><p class="ql-block">第二,父母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充满了对安利柯的教育和关爱。</p><p class="ql-block">第三,老师的每月故事:这些故事旨在启发学生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道德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三个主体部分,《爱的教育》还在开头和结尾加入了其他元素,使得整部作品有血有肉,更加丰富立体。</p> <p class="ql-block">  我和孩子们于10月中旬开始,利用每周三的午自习时间进行了整本书的阅读,历时一个多月。</p><p class="ql-block"> 或许大家会感觉我们花的时间过长了一些,实际上确实也是没办法。</p><p class="ql-block"> 第一,针对班级里有阅读障碍的小朋友,我们不能弃之不顾。所以,我们每天阅读的篇幅较少,一般最少一则(如篇幅较长的),那些篇幅少的,我们也就读最多三则。</p><p class="ql-block"> 第二,我们这次的班级共读,主要以“读”的形式来完成。有的时候老师读,有的时候学生读。篇幅较长的几个同学分着读。这样的“读”其实也是比较费时的。但是,对于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来说,帮助特别大。至少,他们能通过听故事,而收获知识。</p><p class="ql-block"> 第三,我们的每次阅读,不是仅限于阅读。我们会思考,会交流,会就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并且随堂解决,我们也会因为某个特别好的段落进行情感上的碰撞。幸运的是,每次都能带来一些令人惊喜的共鸣。我想,这不就是我们鼓励孩子们阅读的目标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合上了这本陪伴了我们一个多月,也即将陪伴我们一生的书。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我看见了对于一本书的难得一见的不舍。</p><p class="ql-block"> 其实,哪里只是孩子,我又何尝不是留恋不舍呢?</p> <p class="ql-block">  《帕多瓦的小小爱国者》,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贫苦孩子身上拥有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小抄写员》,让我们看到了亲情之间的血脉温暖,那种与生俱来的对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医院里的天使》,让我们明白爱是没有界限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谁?太多啦!</p><p class="ql-block"> 见义勇为的罗博帝,品学兼优的德罗西,仗义且暴脾气的卡罗纳,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清扫烟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太多太多的事件,太多太多的人物,每一处都彰显出爱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祖国之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自然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温暖的阅读,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我与孩子们都从文字中得到了无比幸福的精神滋养。尽管面对镜头,同学们的第一次分享并不完美,甚至不算精彩。但是,我相信,这也是只是时间与习惯的问题。以后一定也能更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老师,我无法改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劝服家长不要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要到处买资料,不要老是疯狂刷题。我更没有力量去与这个飞卷的现实去抗衡,去改变大家对于教育的肤浅认知。我能做的,仅仅只是多爱护他们的童年一点点,多守护他们的童心一点点而已。这不是一种妄自菲薄,而是我自己对于教育最本真的理解与追求。</p>

之爱

我们

教育

阅读

安利

孩子

篇幅

学生

班级

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