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

如舞

<p class="ql-block">  听说老宅快要拆迁了,志远带上妻子,从城里驱车赶回老家,打算给老宅多拍一些视频照片,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这座老宅是志远七八岁时,老爷子操心盖好的。老爷子是村里几十年的老文书了,虽然已进入古稀之年,头脑思维却清晰得很,记忆力比年轻人还要好。且早年当过乡医开过卫生室,在村里数得上是文化人。由于老爷子人品正直,又有医术在身,所以乡亲们对老爷子也是很敬重的。</p><p class="ql-block"> 当年盖这座房子时,老爷子正值壮年, 他对房屋的设计要求还是挺高的。不论是门窗设计还是房屋布局,就算今天看来也依旧令人满意。堂屋对开的两扇门上刻着一对大气的如意结,令整扇门显得别具一格,看得出老爷子对房屋建设以及对生活期望的用心。面对农村建设新规划,志远爷俩对老宅的拆迁,也是万般不舍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这天周末,家人们聚在一起,重新审视着这座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院子周边角落里种着几棵石榴树,正值八月时节,石榴红红火火地挂在枝头咧着嘴笑,似乎一点儿感觉不到对老宅的不舍。院中央东西各一棵老槐树,与老宅一起经历着风雨,高大茂密的树冠如一把撑开的大伞,坚定地守护着这个家园。志远仰望着老槐树,正午的阳光透过枝叶,斑驳得照在脸上有些刺眼,他眯起眼睛,使劲儿吸了口气,似乎要将儿时记忆中那股甜丝丝的槐花香深深藏在心底。他与父亲一起围着老槐树转了一圈,父亲伸手慢慢摸挲着老槐树粗硬的树干,发出一阵重重的叹息。志远懂得老父亲心中的那份不舍,而他又何尝不是呢?这里是他全部的童年记忆,老槐树见证了他青涩懵懂的少年时代,陪他走过了奋斗的青年历程,而今,他终于如一杯醇厚的茶慢慢沉淀,清醒且安逸得度着中年日常。本以为,他也会跟父亲一样,退休后将老宅重新翻修成自己喜爱的样子,在此幸福得过上田园生活。不曾想,如今父母也要惜别老宅,搬到他刚为父母装修好的楼房去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  志远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朴实的农家妇女,话不多,一直在家里默默收拾着东西。院子一角堆着许多废旧的家用品,儿媳过来帮婆婆一起收拾着,这些陈年老货也算曾经的家珍了,现在都要被无情得扔掉了。婆婆嘴里念叨着什么,似乎很是不舍,志远走过来说:“扔了吧,搬家后这些东西也用不上了。”老人没说话,拉起儿媳的手走向东院。</p><p class="ql-block"> 东院像是这个家的“花园”了,平日里不住人,老两口都喜爱花草,所以院子里种了一棵山楂树,一棵桃树,地上还栽种着几棵一人多高的月季花,盛夏时节,各色月季正在盛放着,丝丝缕缕的花香给小院平添了几分浪漫。院子的西南角种满了竹子,高大直挺挺地向上生长着,这里与其他地方似乎两重天一般,即使艳阳高照,这一隅小竹林也如同一片清凉之地。老爷子说这下边有水源,所以竹子才会长得这么旺。老爷子从年轻就是喜爱竹子的,他常常引用苏东坡的诗句来形容他对竹子的迷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而此刻,他仰头望向竹子,久久未动。清瘦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志远觉得父亲竟多了几分清风道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婆婆与儿媳则来到东院墙外,这座院墙在儿媳看来是整个东院最美的地方了。高高的院墙是由红砖砌成的,年代久了,有些古香古色。上面爬满了蔷薇花与凌霄花,墙角还挂着许多丝瓜,绿绿的丝瓜顶着嫩黄的花,正在努力得长大。粉色、玫色,白色的蔷薇花占据了墙面的三分之二,正美美地绽放着,简直就像一块网红打卡地。儿媳让婆婆站在一簇蔷薇花下,从不同的角度给婆婆也拍了些照片,而最令她满意的是抓拍的一张,满眼的不舍正透过望向花墙的一刻,被儿媳留作永恒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这片花墙是志远与妻子最钟爱的地方。这里也是俩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正值花开的那天,她便被满墙的芬芳惊艳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家,一个喜欢打造美的人,想来是懂得生活的吧。正当她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时,志远拿上相机对她说:“站过去,我要给你多拍些照片,以后,你最喜欢的这片花墙就要拆了。”忽然,泪水从她的腮边滑落,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得喜欢这片花海……志远也愣住了。他抓拍了几张妻子此刻最真实的样子,又转身回到屋里取出自己的手机,一把揽过妻子的肩膀说:“别哭了,我们的阳台上再给你开辟一小块蔷薇花墙。”妻子抹了把泪水笑了,甜甜得将头依靠在丈夫的肩头,俩人站在花墙下,用手机自拍了好多好多照片。老两口满脸笑意,借故去收拾西边院子了。</p> <p class="ql-block">  志远俩人回到西边老宅的时候,见父亲正在东厢房里收拾书籍,这间屋子是老人珍藏宝贝的地方。房间不大,只有八九平米,里面虽满满当当,却干干净净。屋子只容得一人进去,老爷子常常在里面一待半天不出来,这里是他丰盛的精神领域。</p><p class="ql-block"> 屋子靠南边,一摞一摞的报纸,被叠的方方正正,用绳子十字交叉打结,整整齐齐得摆放在用木板架起的地上,高的快抵达房顶。这些报纸是1984年以来开始存放的,有《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农民文摘》等,报纸的一旁还摆放着几摞《半月谈》《农业知识》等刊物,报纸因时间的久远而变得有些泛黄,那是来自岁月的沉淀。老爷子说这些报刊与报纸阅读完,很多人都会随手扔掉或当废纸生炉子了,但他每次看完都会仔仔细细得打包好好收藏着。老爷子说:“有文字的东西我不舍得扔。”</p><p class="ql-block"> 这间屋子几乎一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志远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书,而另一面有些陈旧的书橱里,则排满了志远小时看过的所有画册与报刊杂志。志远指着那面书橱对妻子说:“那里面有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连环画册,有《林海雪原》《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等,那时候村子里有人拿好吃的来给我换书看,我从不愿意,因为怕换出去给我弄丢了,我也不舍得。” </p><p class="ql-block"> 志远在橱子里找出几本厚厚的书,有单田芳老先生写的《童林传》和《三侠剑》,还有《白眉大侠》,书本似乎有一股淡淡的墨汁的味道,纸张已经有些泛黄,志远说这几本书已经四十多年了,是他的大伯留给他的。大伯生前也是老中医,特别喜欢听评书,志远深受大伯影响,从小就把这几本评书放在枕边,一遍遍翻看着,直到现在也还保持着听评书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屋子的中间摆放着一张旧式的桌子,方方正正,上面整整齐齐得用书架摆放着老爷子的医学书。《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解剖学》,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竹竿山人医案》。这是一部有名的清代医学书籍,老旧的样式,由粗线装订,里面的文字全是繁体字,老爷子视此书如宝,如“镇家之宝”般将此书摆放在屋子的正中央。相信在老爷子行医的过程中,此书一定给他注入了无穷的知识琼浆。</p><p class="ql-block"> 而桌子的一角,摆放着一个鸡翅木的笔架,上面挂着几支粗细不一的毛笔。那是每到年底,老爷子会亲自写春联和福字的。志远记得,每年临近春节的晚上,总会有亲戚邻人,拿上红纸要父亲写春联,而他则在旁边给父亲忙着干着干那,似乎父亲分配给他研墨的工作,既是他的最爱,也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了。志远对妻子说,小时候印象里父亲的毛笔字写得一般,只是喜欢写福字而已,邻居们看到也便喜欢让父亲来写春联罢了。父亲热心,便不好推诿。父亲对志远的说辞从不否认,只是笑笑不说话。后来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便不再写,笔架安静得摆放在那里,却是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志远妻子刚嫁入的时候是非常震撼的。她很难想象一个看似普通的农村家庭,会有如此优良的家风。而这满屋的书香气,在她眼里,也变得格外诱人起来。</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被打包的报纸和摆放整齐的书本,志远夫妻俩从心底敬佩老父亲的精神,这是留给后人的文化传承,一笔宝贵无价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志远懂得父亲的最爱,所以早早收拾出了一间空房,以便收藏这满满当当的书籍。他甚至想好以后也会留给自己的儿孙们,让孩子们继续传承这笔财富。</p><p class="ql-block"> 志远拿起手机,拍下父亲在书屋看书的样子。母亲悄然走了过来,站在儿媳旁边小声说:“看见了吧,这是你爸的老古董。”儿媳笑了说:“不,这是咱们家传的宝贝!”</p><p class="ql-block"> 当夕阳撒向老宅,一阵风吹过,传来一阵香气。不知,是墙外的花香,还是屋内的书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