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月份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病隙碎笔阅读笔记,接着的九月份我又开始读了史铁生的其余作品。然后这会才有闲时完善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差不多断断续续地读了两三周,读完了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这是一本经典中的经典。史铁生在散文集中写道:日子长久了,我感到我们都有结识的愿望,但似乎都不知如何开口,于是互相注视一下终又都移开目光擦身而过;这样的次数一多,便更不知如何开口了。终于有一天,一个丝毫没有特点的日子,我们互相点了一下头,他开口说:“你好。”我说:“你好。”他说:“终于来啦?”我说:“是,我应该拜访你的。”</p><p class="ql-block"> 阅读的好处就是不限空间,不限时间的。拜访不同时空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对史铁生的最初印象源于初中的语文课本中的“我的母亲推我去北海转转”,初读时便因其命运多舛而落泪,那时迷茫的他终于想通了“死亡”,对母亲无比思念与悔恨。这本散文集的开篇,则正由这些名篇组成。</p><p class="ql-block"> 开篇时,我并不了解史铁生,也不了解他母亲。我只晓得,他在生命的最热烈之时他被命运浇下一桶冰水,而他的不幸,在他母亲那里加了倍。而随着史铁生质朴有力的文字慢慢流淌,仿佛中年铁生在你身旁诉说,他告诉你他的挣扎,告诉你他对母亲的怄气以及他无尽的悔恨。他是活泼的,是热情的,可命运接连给他重拳,于是他没办法,他只好不停的想,拼命的想,想出方法怎么才能与世界和解。</p><p class="ql-block"> 老天爷是对他格外残酷的,所以他想的比众人更加深刻。人是一种自我解释的动物,所以他开始为一切寻找解释,他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昧众人的抱团衬托出了智者的稀有。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还常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p><p class="ql-block"> 是差别造就了这个世界。他说:“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结不了的,找到自我才能获得平静。</p><p class="ql-block"> 他总是不掩饰他的柔弱,告诉你我他的韧性从何而来,将他对抗虚无的过程写下,将他的悲痛与悔恨写下,穿越时代的,让我共鸣与慰藉,让我在阅读时忘记时间。</p><p class="ql-block"> 他从不歌颂苦难,他对病苦深恶痛绝了,他在《好运设计》中曾想过设计自己完美的一生,却在文章结尾又绕回了本文开头,完美时追求缺憾,缺憾时又追求完美,所以结尾道:“我看出来了,如果我再从头开始设计我必然还是要得到这样一个结尾。</p><p class="ql-block"> 我看出来了,我们的设计只能就这样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了,不知道还能怎么办。老天爷垂怜我!</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设计只剩这一句话了,也许从来就只有这一句话吧。”,多么无奈又多么辩证。人能够决定的,似乎只有自己的感受,永远不满,永远痛苦又无可奈何,这是向深渊仅有一瞥的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我的世界还无法自洽。我赶紧又想到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反复追求又反复归零的一生,真是他妈的荒诞!</p><p class="ql-block"> 集子的后半本,是史铁生回忆过去时光的感想,他经历了一个特殊时期,又遭遇了特殊的事情。不知道是他挑着悔恨在回忆,还是与我相似,习惯着内耗,他回忆起记忆中的母亲、奶奶、大舅、父亲,总是带着自己的叛逆,细细咂摸亲人们的动作与神情、责任与乐观,青年酿成的烈酒终在中年时品尝其滋味,遗憾、不甘与思念,浓烈的让人忍不住流泪。</p><p class="ql-block"> 童年与时代变迁,是本散文集后半篇的另一个主题,童年的玩伴有可爱的八子,有可怕的K,可爱的玩伴不在身边,但可怕的孩子却在长大后到处都是。</p><p class="ql-block"> 童年还有可怜的珊珊,因一些小事而忧愁害怕,最终无处可去还是返回家中。此外,还有富有才华却荒废岁月的作家,还有刚下定决心不再打架却亡于最后一场群架的邻居。</p><p class="ql-block"> 史铁生笔下的世界也是荒诞的、戏剧的,人性也是容易作恶的。孩子们自卑的、很自大的、可怜的、透着坏的,纷纷扰扰。但在终篇,《想念地坛》,万物归于静。“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容易撞见诚实,容易被诚实揪住不放,容易在市场之外遭遇心中的阴暗,在自以为是时回归零度。把一切污浊、畸形、歧路,重新放回到那儿去检查,勿使伪劣的心魂流布”,通过写作向内寻找,向外输出。</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也只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我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但或许经历的太少,也自觉磕磕绊绊,知己难寻,觉得时运不济,自卑时自暴自弃,空虚迷茫时不知所措。在思索之时,我看了阿德勒心理学,看了《被讨厌的勇气》,看了哲学史,看了存在主义,看了心流,看了各派的宗教经典。在内心中慢慢能找到一些平静,愁绪消去小半。扭头又看见《我与地坛》,质朴如清流的文字,激烈似火的感情,让我对生死、亲人们、朋友们,对这个人间,更多了分理解,步伐也就变得更轻快些了。</p><p class="ql-block"> 这世界上不会只有一种人,有人生来什么都有,永远活在光明里的人。 有人在黑暗里仰望光明,有人在黑暗里堕落沉沦。大多数都是最初在黑暗里仰望光明,很多很多次次的努力无果后,堕落沉沦的人。他们不是没有努力过,而是,一只蚂蚁永远达不到猎豹的速度,这是个体差异决定的,因此排除个体差异去教唆攀比,就是愚昧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苦难的根源不是身体上的残疾,也不是出生时的落后,而是心灵和心理的成长历程发生偏移,以及眼睛看得不清晰。</p><p class="ql-block"> 杨正术2023.11.29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