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校友会图)</p> <p class="ql-block"><b> 一剪梅·</b><b style="font-size:20px;"><i>参加二二芳华校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聚会忆雷师</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四十雷师梦日边。</b></p><p class="ql-block"><b> 懵懂方圆,意气登天。</b></p><p class="ql-block"><b> 风花月柳掷流年。</b></p><p class="ql-block"><b> 课上蜻蜓,心上琴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悔药人间莫自怜。</b></p><p class="ql-block"><b> 二二翩跹,立立人前。</b></p><p class="ql-block"><b> 回头浪子作新篇。</b></p><p class="ql-block"><b> 昼也欣然,夜也无眠。</b></p> <p class="ql-block">(校友会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忆雷师</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初从山里来,一顾三徘徊。</b></p><p class="ql-block"><b> 城中多颜色,燕岭新开梅。</b></p><p class="ql-block"><b> 国运风雷动,骄子少尘埃。</b></p><p class="ql-block"><b> 诗书照月影,寸金争文魁。</b></p><p class="ql-block"><b> 体坛频鼓角,空巷无人回。</b></p><p class="ql-block"><b> 社团争相起,青春意气催。</b></p><p class="ql-block"><b> 桃李各芬芳,同窗去后栽。</b></p><p class="ql-block"><b> 百年复兴梦,花甲共举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同 窗</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天前,参加岭南师院校友会东莞分会活动,校友云集,喜气洋洋。人生代代,岁月留痕,师兄师姐早已白发苍苍,而师弟师妹个个意气昂扬。想起40多年前的雷师同窗。</p><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地处雷州半岛的雷州师专,迎来恢复高考后的第四批大学生。资料载,1981年全国高考人数259万,录取人数28万,录取率11%;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1001.32万,本专科录取率92.89%。窥斑知豹,两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国家各行各业,40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当年雷师中文系八一级(1)班40多位同学,来自湛江、茂名、阳江等地,大多是离开县城、乡镇,第一次走进城市的少男少女。穿着朴素,口音各异,好奇、天真又富于激情。记得开学不久的一次现代汉语语音课,老师让同学读一段练习,一个海康县(现在雷州市)的同窗没念两句就套上了家乡话。同学们哄堂大笑。这同学涨红了脸,想让老师再给机会,说:“老师,让我再来一次。”不想越急越出错,这一句完全是用上了家乡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国门刚刚打开,风起云涌,体坛盛事不断,几乎每天都有大事刺激。1981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决赛,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迎战日本。那天晚上,学校团委把20吋黑白电视搬到广场,让大家看直播。那真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比赛,里三层外三层挤满观众。</p><p class="ql-block"> 中国女排先以15∶8和15∶7拿下两局,但在第三局和第四局被主场作战的日本女排逆转扳平。决胜的第五局,双方胶着,日本队以15:14率先拿到赛点。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广场鸦雀无声。最后,中国姑娘越战越勇,几经争夺,郎平一记重扣,最终以17:15的比分,以3:2战胜日本队,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冠军!</p><p class="ql-block"> 仿佛火山喷发,观众瞬间欢声雷动,整个校院沸腾起来。有高年级同学从学生会搬出锣鼓,班上的同学们乘兴走回宿舍,拿起能敲响的东西,边敲打边高呼“女排,必胜!”“中国,必胜!”自发涌向中山路,市区几个高校学生不约而同聚集一起,锣鼓喧天,庆祝女排客场战胜日本,获得世界冠军。半夜游行回到宿舍,我发现男生唯一的一个铁洗脸盆,已经敲打得完全变了形。</p> <p class="ql-block">(网图)</p> <p class="ql-block"> “奋斗、崛起、奉献”,这是那个时期的常用词。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个正能量勃发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2003年,我在《湛江日报》都市生活版发了一篇散文《同学少年今何在》,记录了雷师读书时的一些琐事。其中有一段:</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的文娱生活相当贫乏。几个喜欢唱歌跳舞拉琴吹笛弹吉他的同学就走到一起,虽然大多是半桶水的角色,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重要,兴致所至就凑起了一个学校文工团。于是,校园里多起了歌声、琴声,校庆的晚上也有了一台颇为轰动的文艺晚会。</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几个文工团成员相约到学校近旁的寸金桥公园玩。时值初夏,阳光很好。玩得尽兴,伙伴中不知谁说:“我们当中有学中文的有学数学的有学英语的有学物理的,我们向学校提出,毕业后一起到一个地方去,合力办一所学校。”这个提议马上得到大家的呼应,一群年轻人手拉手肩并肩,就好像正在向一所崭新的学校走去。</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是20年过去,当年的同窗大多已经退休,有些天各一方,音讯全无。但相信提起雷师那段青春时光,那些人、那些事,他们不会忘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