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邓健中是文革后致公党江苏筹建组织时负责人,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用自语“这一生许多事都被我碰上了。”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为鉴往知来、传承爱国,笔者先后三次拜访邓老。作为那段民族沧桑见证人,邓老很热情、也很自豪地向笔者追忆了曾经烽火岁月、许多鲜为人知片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出生名门 弱冠从军 </b></p><p class="ql-block"> 邓健中生于1918年北平一高级职员家庭,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父亲邓萃英是当时著名教育家、老同盟会员,民国政府时曾两度出任教育部次长,1921年其父曾与著名侨领陈嘉庚一起创办厦门大学并任校长;1923年又与中共早期创始人李大钊共建北京志成中学,邓萃英任校董事长、李大钊为董事。出生书香世家,邓健中自幼便有耻且格受到良好熏陶。</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中国刚经历北伐战争民国初建年代,久负忧患意识的邓萃英,早就睿见国家未来需大批有为青年,为此支持子女从小志存高远、长大走出国门向海外学习。缘于父辈殷殷,1936年邓健中终于夙愿以偿,实现了负笈扶桑。但旅日仅一年,1937年7月一场日本内阁蓄谋已久,旨在觊觎中华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了。一时“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国危急”警讯迅传全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时刻,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救亡呼声风起云涌。而在海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好男儿决不当亡国奴靦颜在世”呐喊,更如风驰电掣在留日学子中不胫而走。值此民族劫难与个人前途两择之际,依旧是国望父盼:中国人“家之上是家族、家族之上为民族,而今中国真正面临存亡关头,倘儿有志应立即弃学,为多灾多难祖国服务。”</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国事为大、家事随安”召唤下,是年八月二十岁的邓健中毅然决然和其他留日同学一道,踏上了投笔从戎、回国参军的人生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入缅作战 孟关建功</b></p><p class="ql-block"> 1938年《黄河怨》、《太行山上》悲歌广传之际,回国后的邓健中疾赴成都,报考了黄埔军官学校。1941年春,作为第16期学员,邓健中毕业后即奉调彼时正在“江浙闽一带”与日军浴血的国民党第63师189团。 </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由此揭开了太平洋战争序幕。同年日军大举挥戈南下,1942年5月占领缅甸,彻底切断了中国与盟国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顿时造成西南抗战物资空前匮乏。在此背景下中美英三国开始研究反攻缅甸问题。10月中国驻印军在印度成立,该军下辖全部美式装备的新38、新22和特别从国内空运抵印的新30师。“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1943年5月二十五岁的邓健中万里赴戎机,再奉调新38师任上尉作战参谋。</p><p class="ql-block"> 是年10月,中国驻印军在盟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指挥下,开始了以打通“中印缅国际运输线”为战略目标的大规模反攻行动。时邓健中所部新38师荣膺先锋,首先克服翻越横亘印缅边境长达两百公里野人山,以难以想象的神速挺进至缅甸腹地大龙河、大奈河,此地孟关不仅是战略咽喉,更是中国军队反攻缅甸必争重镇。狭路相逢正是号称“战无不胜”,先后在侵华战争中参与过“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以及“南京大屠杀”,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军第18(久留米)师团。</p><p class="ql-block"> 是役敌我裹血力战,日军起初依靠漫长河防负隅顽抗,但终为我军以强大火力及指挥上成功迂回,迫使敌防全面崩溃。时来天地亦同力,硝烟中我军意外生擒敌一传令官,并缴获日军一重要作战密令。为此通晓日语的邓健中被急调师部,迅将敌18师团下达给第55和第56联队,要求残部在瓦勒班以南丛林重新结集的密令及时译出交师长孙立人。孙意识到军情重大立即转呈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史接报后当夜便召孙、邓二人共研此令,由此为痛歼敌第18师团作出了运筹帷幄部署。</p><p class="ql-block"> 翌日我新38、新22师同时在敌正面和侧翼发起攻势,缘于密令破译切断日军退路,连续与正在集结的敌第55、第56两联队激战五昼夜,打得日军尸横遍野,共计毙敌2800人,除田中新一师团长落荒逃脱外,我军胜利缴获敌大小汽车500余辆、火炮100多门,枪械弹药无数以及敌师团公章等各种重要物品。邓老追忆说,这是他入缅以来参加的第一仗,也是重创日军驻缅主力、开创入缅作战新局的发端。之后中国驻印军长驱直入,直至1944年12月攻克八莫、占领南坎,最终完成了打通中印缅国际运输线的战略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正义终胜 绳法战犯</b></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浴血奋战长达八年的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胜利阳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年二十八岁的邓健中再次奉调回国编入军政部警卫团,并于当年十月由重庆抵南京。</p> <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与《莫斯科协议》,中美英苏等11国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判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战争的28名甲级战犯。同年2月,根据中国政府请求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承认,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国防部审判日军战犯军事法庭”(这是日战犯在中国国土上受审的最高机构)。主审战犯为制造南京大屠杀要犯、前日本侵略军第6师团长谷寿夫;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要犯、前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矶谷廉介;以及在南京大屠杀中罪恶昭彰进行疯狂杀人比赛的刽子手向井明敏、野田岩等10余名乙级丙级战犯。这些战争狂人在接受末日审判前,均关押在南京小营战犯拘留所,由国防部警卫团负责看守。</p><p class="ql-block"> 作为当年肩负监押战犯负责人的邓健中至今正义凛然,他说:全部公审近两年,地点为现在的南京中山东路307号。“七七事变”十周年之际的1947年4月,法庭首判谷寿夫死刑,押赴雨花台刑场执行。之后是曾在南京疯狂进行杀人比赛的恶魔向井明敏和野田岩,经公审于1948年1月28日被五花大绑背插斩条,由军车押送绕南京新街口闹市一周赴雨花台正法。邓老回忆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使命,正义必将昭彰、战犯必将绳法,看守部队每个士兵始终晨兢夕厉忠于职守,使上述战犯最终受到了正义审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珍爱和平 寄语未来</b></p><p class="ql-block"> 红日照亮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转瞬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和平取代了硝烟,作为民主党派一名老主委,邓老依然难忘中日邦交十年之际的应邀访日见闻: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邻邦,虽然有过不幸阴霾,但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是抹不去的,彼此人民期盼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是深厚的。 </p><p class="ql-block"> 近十年来,他先后接待了多批日本访问团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懈作为和平使者致力于中日民间友好传播。他一直以自身经历晓谕世人:和平阳光弥足珍贵、战争永远是人间噩梦,我们不应再让两国未来的下一代重蹈暗陬。他始终提醒世人,日本岛国的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公然参拜靖国神社阴魂不散,应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与警惕。展望新世纪老人语重心长:期待中日友好能薪火相传、共睦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表于1995年《江苏统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作者,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