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杀菌剂(一)

虞山老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i><u> 梧宁霉素(四霉素)</u></i></b></p> <p class="ql-block">  梧宁霉素,别名四霉素,11371抗生素,放线菌,来源于广西梧州土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放线菌。</span></p><p class="ql-block"> 简介</p><p class="ql-block"> 编号 : 农用抗生素 产生菌 生物杀菌剂 生物农药</p><p class="ql-block"> 中文名称 : 梧宁霉素</p><p class="ql-block"> 商品名 : 四霉素、11371抗生素</p><p class="ql-block"> 英文名称 : Tetramycin</p><p class="ql-block"> 产生菌类别、来源 : 广西梧州土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放线菌</span></p><p class="ql-block"> 产生菌,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n wuzhouensisn subsp.) ,属放线菌,链霉菌属。</p><p class="ql-block"> 产生条件 : 在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一般通过工程化发酵生产。</p><p class="ql-block"> 产品分类 : 杀菌剂,微生物农药。 </p><p class="ql-block"> 用途及特点 : 本品杀菌谱广,对鞭毛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等三大门类二十六种已知病原真菌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适用各种农作物多种真菌病害的防治。尤其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棉花黄(枯)萎病;大豆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苗期立枯病;人参和三七黑斑病;茶叶茶饼病;葡萄白腐病,西瓜蔓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特效。同时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愈合,促进弱苗根系发达、老化根系复苏,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优化作物品质。</p> <p class="ql-block">  梧宁霉素是一种广谱性的生物杀菌剂,为不吸水链霉素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对鞭毛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等三大门类二十六种已知病原真菌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作物绝对安全,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首选药剂。</p><p class="ql-block"> 作用</p><p class="ql-block"> 1、源于自然纯生物药剂,高度的安全,特别适用于绿色无公。</p><p class="ql-block"> 2、杀菌谱广对三大类病原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两大类病原细菌(兰氏阴</p><p class="ql-block"> 3、作用独特;梧宁霉素不同于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绿乳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保护型杀菌剂,可以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杀死或抑制已经浸入植物体内病原,具有和保护的双重作用。</p><p class="ql-block"> 4、增产显着本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多种养份,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新组织再生,促使作物早生快发,提高品质,增加产量。</p><p class="ql-block"> 主要剂型</p><p class="ql-block"> 15%四霉素母药、0.15%、0.3%四霉素水剂,5%己唑·四霉素微乳剂,2.65%噁霉·四霉素水剂,2%中生·四霉素可溶液剂等。</p> <p class="ql-block">  作用机理</p><p class="ql-block"> 梧宁霉素制剂中含有多种抗菌素,其中大环内酯四烯抗生素,防治细菌病害;肽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防治真菌病害;含氮杂环芳香族衍生物抗生素,提高作物免疫力作用,梧宁霉素具有内吸抑菌活性,阻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和扩展。</p><p class="ql-block"> 药剂发酵生产过程中还会形成多种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有促进作物组织受到外伤后的愈合再生功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同时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愈合,促进弱苗根系发达、老化根系复苏,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优化作物品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1)杀菌谱广:对鞭毛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等三大门类二十六种已知病原真菌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适用各种作物的多种真菌、细菌病害的防治。</p><p class="ql-block"> (2)低毒高效:源于自然纯生物药剂,高度的安全,特别适用于绿色无公农产品生产。</p><p class="ql-block"> (3)作用独特:梧宁霉素不同于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绿乳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保护型杀菌剂,可以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杀死或抑制已经浸入植物体内病原,具有治疗和保护的双重作用。</p><p class="ql-block"> (4)增产显著:本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多种养份,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新组织再生,促使作物早生快发,提高品质,增加产量。</p><p class="ql-block"> 主要防治</p><p class="ql-block"> 梧宁霉素杀菌谱广,对鞭毛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适用多种作物的真菌、细菌病害的防治;</p><p class="ql-block"> 主要用于果树、蔬菜、药材、各类农作物等,防治果树腐烂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大豆根腐病、瓜类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枣树锈病、葡萄白腐病、人参、三七黑斑病、茶叶茶饼病、林木腐烂病、溃疡病、流胶病、落叶病、林苗期立枯病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立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玉米丝黑穗病,花生根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杨树溃疡病等多种病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 (1)防治白菜软腐病,在发病前用药,用0.3%梧宁霉素水剂600~1000倍液喷雾预防。</p><p class="ql-block"> (2)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先刮去病斑用0.15%梧宁霉素水剂稀释5~10倍涂抹病疤。</p><p class="ql-block"> (3)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用0.3%梧宁霉素水剂600~1000倍喷雾。</p><p class="ql-block"> (4)防治水稻立枯病、稻瘟病: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每亩用0.3%梧宁霉素水剂1000~1250倍喷雾。连续喷施2~3次,间隔7天。施药应均匀,施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补施。安全间隔期21天,每季施用2~3次。</p><p class="ql-block"> (5)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开始施药,每亩用0.3%梧宁霉素水剂50~65毫升,间隔7~10天,共施药2次,全株均匀喷雾。</p><p class="ql-block"> (6)防治花生根腐病,可在花生播种前,用0.3%梧宁霉素水剂按照药种比130~16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晾干后即可播种。</p><p class="ql-block"> (7)防治梨树黑斑病,在梨树黑斑病发生初期,用0.3%梧宁霉素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89.58%,且对环境安全,是取代化学农药的一种很好的药剂。</p><p class="ql-block"> (8)防治梨树白粉病,用0.3%梧宁霉素水剂800倍液对全株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连续喷洒2-3次,间隔期10-15天,可有效控制梨树白粉病的发生与为害。</p><p class="ql-block"> 鉴于该药是生物农药,具有提高果品质量、环保和安全等优点,建议在防治中推广应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i><u> 宁南霉素</u></i></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宁南霉素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历经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并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宁南霉素又称菌克毒克、翠美、翠通,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发,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而来的农用抗生素,因为这种菌是在我国四川省宁南县的土壤中分离而得,因此其发酵产物被命名为“宁南霉素”。</p><p class="ql-block"> 宁南霉素是首次发现的胞嘧啶核苷肽型新抗生素,对植物病毒病害及一些真菌病害、细菌病害都有防效,由于其是生物发酵而来,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还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宁南霉素广泛适用于黄瓜、番茄、辣椒、白菜等蔬菜作物,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苹果、香蕉等果树,大豆、烟草等经济作物及花卉、园林等,也是国内外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等常用的生物农药。在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辣椒病毒病、水稻立枯病、大豆根腐病、水稻条纹叶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黄瓜白粉病上取得了登记,此外在防治油菜菌核病、荔枝霜疫霉病,其它作物病毒病、茎腐病、蔓枯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上也已大面积推广应用。</p><p class="ql-block"> 中文名:宁南霉素</p><p class="ql-block"> 其它中文名:菌克毒克 </p><p class="ql-block"> 外文名:ningnanmycin</p><p class="ql-block"> 分子式:C16H25N7O8</p><p class="ql-block"> 结构分类:胞嘧啶核苷类抗生素</p><p class="ql-block"> 农药类别:杀菌剂、抗病毒剂</p><p class="ql-block"> 分子式:C16H23O8N7 </p><p class="ql-block"> 化学分类:生物源 </p><p class="ql-block"> 作用方式:预防、治疗</p><p class="ql-block"> 化学名称:1-(4-肌氨酰胺-L-丝氨酰胺-4-脱氧-β-D-吡喃葡萄糖醛酰胺)胞嘧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产品介绍</p><p class="ql-block"> 链霉菌16A-6菌株是诺尔斯链霉菌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eptomycesnourseivar·xichangensisn·var),其产生的抗生素16A-6Ⅰ为首次发现的胞嘧啶核苷肽型新抗生素,定名为宁南霉素。</p><p class="ql-block"> 理化性质和制剂:原药为白色粉末(游离碱)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难溶于丙酮、苯等溶剂。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活。</p><p class="ql-block"> 制剂有8%菌克毒克水剂和2%菌克毒克水剂等。</p><p class="ql-block"> 毒性:属低毒抗菌素类杀菌剂,对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5492~6845毫克/千克,小鼠急性经皮LD50&gt;l000毫克/千克,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无蓄积作用。</p><p class="ql-block"> 优点</p><p class="ql-block"> 该抗生素是一种低毒、低残留、无“三致”和蓄积问题,不污染环境的新农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相对防效为70%左右,高的可达90%,增产效果为10~20%,高的可达35%,另外它对小麦、蔬菜、花卉等白粉病的防病、增产效果都很显著,对水稻小球菌核病、油橄榄孔雀斑病、疮痂病及烟草花叶病防效也很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防治类型</p><p class="ql-block"> 宁南霉素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历经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并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产品,这种菌是在四川省宁南县土壤分离而得,故将其发酵产物命名为宁南霉素。</p><p class="ql-block"> 宁南霉素ningnanmycin,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创新生物农药,1997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ZL93104287.9,由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997年更名为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生产成功,现已开发出2%水剂、8%水剂、10%可溶性粉剂、苦·宁种衣剂等宁南霉素系列产品,在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辣椒病毒病、水稻立枯病、大豆根腐病、水稻条纹叶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黄瓜白粉病上取得了登记,此外在防治油菜菌核病、荔枝霜疫霉病,其它作物病毒病、茎腐病、蔓枯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上也已大面积推广应用。</p><p class="ql-block"> 由于宁南霉素产品专利于2013年到期,预计今后生产厂家会越来越多,其产能会有显著提升,但是应用开发滞后严重,所以竞争压力会突然增大。</p> <p class="ql-block">  主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1)防治病害。宁南霉素广泛用于防治各种蔬菜的病毒病、真菌及细菌病害,可有效防治番茄、辣椒、瓜类、豆类、烟草等多种作物的病毒病,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对白粉病、蔓枯病、软腐病等多种真菌、细菌性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效。</p><p class="ql-block"> 在育苗时,用于辣椒、洋葱、番茄等作物的苗床喷洒,可预防根腐病、猝倒病、立枯病,并能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移栽后的缓苗期。</p><p class="ql-block"> (2)调节生长。宁南霉素不仅能防治病害,因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p><p class="ql-block"> (3)缓解药害。当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发生药害时,可及时使用宁南霉素配合调节剂、叶面肥等,可在防治病害的同时,调节作物养分的输送,减轻药害的影响,促进作物恢复正常生长;也可以在喷施其他药剂的同时,混配宁南霉素,既有增效作用,又能起到减少药害发生的几率。</p><p class="ql-block"> (4)防冻抗低温。宁南霉素进入植物体内后,不仅能增强作物光合作用,还因其含有发酵产生的游离氨基酸等物质,能激发植物体内某些保护作用机制,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尤其在抗低温方面效果明显,可减轻由于逆境给植株带来的损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 (1)防治番茄、辣椒、黄瓜、豇豆、草莓、白菜等作物病毒病,可在幼苗定植前及定植缓苗后,可用8%宁南霉素水剂800-1000倍液,各喷雾1次,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喷雾3-4次;防治番茄、黄瓜等瓜类、豇豆、豌豆、草莓等白粉病,用8%宁南霉素水剂1000-1200倍液喷雾1-2次,每隔7-10天喷1次。</p><p class="ql-block"> (2)防治西瓜等瓜类蔓枯病,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8%宁南霉素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2-3次,每隔7-10天喷1次;防治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可发病初期,用8%宁南霉素水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在发病部位,使药液能流到茎基部,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p><p class="ql-block"> (3)防治水稻立枯病、青枯病,可用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均匀喷洒,消毒床土;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可在病害初期或发病前,每亩用8%宁南霉素水剂45-6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隔10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小麦白粉病,可用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均匀喷雾。</p><p class="ql-block"> (4)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可在病害初期或发病前,用8%宁南霉素水剂2000-3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荔枝、龙眼霜霉病、疫霉病,可发病初期,用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连喷2-3次。</p><p class="ql-block"> (5)防治棉花黄萎病,可用2%宁南霉素100毫升/7公斤拌种,出苗后每亩用2%宁南霉素100毫升喷施,分别在棉花3-4片真叶期、6-8片真叶期、7月中旬棉花打顶后用药;防治油菜菌核病,可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用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烟草黑星病,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用8%宁南霉素水剂45-6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1)宁南霉素在使用时,宜在作物发病前预防或发病初期施药,应尽量喷洒均匀;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最好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或混配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p><p class="ql-block"> (2)宁南霉素在苹果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天,在水稻、烟草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0天,在番茄、辣椒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7天,在黄瓜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3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不应超过3次。</p><p class="ql-block"> (3)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如有蚜虫发生则可与杀虫剂混用。</p><p class="ql-block"> (4)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管,注意保质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i><u> 多抗霉素</u></i></b></p> <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其它名称:多氧霉素、宝丽安、多效霉素、多氧清、保利霉素等,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是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铃木三郎博士等人于1963年从熊本县阿苏郡坊中的土壤中分离出的一种放线菌,由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独家生产的农用抗生素。</p><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是由A、B、C、D等14种异构体组成,在农业上使用的主要分为A和B两类,是一种高效,低毒,无环境污染的安全农药,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和蔬菜等重要病害的防治。</p><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抗菌素类杀菌剂,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紫外线及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常温下贮存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蜜蜂低毒。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人参黑斑病、苹果、梨灰斑病,以及水稻纹枯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效。</p><p class="ql-block"> 中文名:多抗霉素</p><p class="ql-block"> 外文名:polyoxin</p><p class="ql-block"> 别名: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多氧清</p><p class="ql-block"> 化学式:C17H25N5O13</p><p class="ql-block"> 分子量:507.40600</p><p class="ql-block"> 主要剂型:1.5%、2%、3%、10%可湿性粉剂,1%、3%水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特点</p><p class="ql-block"> 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是由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合成的,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对人、畜安全性很好,对植物低毒。多抗霉素的杀菌范围非常的广泛,同时也拥有非常不错的内吸传导作用。多抗霉素在杀菌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对病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进行干扰,然后通过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来杀死病菌。</p><p class="ql-block"> 由于多抗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无环境污染的安全农药,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特用作物,水果和蔬菜等重要病害的防治。多抗霉素是一类结构很相似的多组份抗生素,含有A至N14种不同同系物的混合物,为肽嘧啶核苷酸类抗菌素。各主要组份的作用又不相同,因此在农业上使用主要分两类:一类以a、b组份为主,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梨黑斑病,葡萄灰霉病,草莓、黄瓜、甜瓜的白粉病,霜霉病,人参黑斑病和烟草赤星病等十多种作物病害。另一类以d、e、f组份为主,主要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p><p class="ql-block"> 作用机理</p><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主要是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壁不能进行生物合成导致病菌死亡。芽管和菌丝接触药剂后 ,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因此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防治对象</p><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主要用于防治瓜果蔬菜的立枯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茎枯病、枯萎病、黑斑病等多种病害,同时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小麦锈病,赤霉病等作物病害也有明显效果。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霉心病、苹果轮纹病、梨黑斑病、草莓灰霉病、烟草赤星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灰霉病,草莓、黄瓜、甜瓜的白粉病,霜霉病,人参黑斑病和烟草赤星病等十多种作物病害。防效尤其显著。不仅能治病,还能刺激植株生长,提高产量。还可防治花卉、果木黑斑病、灰霉病、褐斑病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在葡萄上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穗轴褐枯病和灰霉病。使用浓度为1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穗轴褐枯病要在春季开花前喷药。防治灰霉病在花期喷药,喷药时要选择晴天,以免影响葡萄授粉。</p><p class="ql-block"> 1、防治人参黑斑病,在发病初期,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在人参栽培畦面,隔10天喷1次,共3~4次。</p><p class="ql-block"> 2、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每隔50~75公斤喷雾,每周喷1次,共3~4次。可有效控制灰霉病的蔓延。</p><p class="ql-block"> 3、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在苹果青梢生长期,病害发生初期,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在春梢生长初期喷药,每隔1周喷1次,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p><p class="ql-block"> 4、蔬菜苗期猝倒病的防治 用1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土壤消毒。</p><p class="ql-block"> 5、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使用,用3%可湿性粉剂467~600克/亩,兑水50公斤对全株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 6、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在发病初期使用,可用0.3%水剂600~100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对早疫病和晚疫病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p class="ql-block"> 7、防治瓜类枯萎病,在发病前,用0.3%多抗霉素水剂80~100倍液灌根,每株灌300~500毫升,隔10~15天灌一次,连灌2~3次,可有效防止瓜类枯萎病的发生。同时还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 8、防治水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药,用3%可湿性粉剂355~600克/亩,兑水30~50公斤后均匀喷雾,防效可达80%以上,水稻长势旺盛,结实率比对照增加6%左右,亩产平均增加10%左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作用特点:</p><p class="ql-block"> 多抗霉素能有效地抑制真菌细胞壁骨架成分—几丁质的合成,对链格孢菌、葡萄孢菌、灰霉菌等所致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经与其他药剂混配,不仅扩大杀菌谱,还能成倍提高防治病害的效果,延缓抗药性。</p><p class="ql-block"> 下面介绍几个的混配药剂,供大家参考:</p><p class="ql-block"> (1)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具有预防和作用的复合杀菌剂菌剂,它是生物农药多抗霉素和化学农药福美双复配而成的。既保留了生物、化学农药的特点,又弥补了单一用药的不足;由于两者的协同杀菌效应,稳定性好,对人、畜毒性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用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200克/亩,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对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70%多抗·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是由代森类与内吸性肽嘧啶核苷酸类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病原菌体内丙酸铜的氧化,干扰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阻碍芽管和菌丝体的正常发育,终导致其死亡。于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发病前或初期施药,用70%多抗·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全株叶片均匀喷雾。连喷2~3次,施药间隔10-15天左右,对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3)46%多抗·锰锌可湿性粉剂:是由多抗霉素与络合代森锰锌复配而成,在对作物产生保护作用的同时,也能够被作物吸收到体内产生的作用。在苹果谢花后到套袋前和秋梢期各使用一遍,用46%多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连续使用2-3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效果十分突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4)65%多抗·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是由多抗霉素和克菌丹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于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用65%多抗·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对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间隔7-15天喷一次,施药3次,对苹果树斑点落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5)50%多抗·喹啉铜可湿性粉剂:喹啉铜是一种低残留的有机铜螯合物,对真菌、细菌性等病毒具有良好预防和作用。多抗霉素是广谱性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每隔10-15天施药1次。使用次数为4次, 对梨树黑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30%多抗·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是由多抗霉素与戊唑醇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具有保护、和内吸作用,于苹果树褐斑病发病初期施药,可用30%多抗·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对叶片和果实均匀喷雾,间隔期10~15天一次,使用3~4次。对苹果树褐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7)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多抗霉素是一种多氧嘧啶核苷类农用素,它能有效地抑制真菌细胞壁骨架成分—几丁质的合成;苯醚甲环唑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有效抑制游动孢子的释放和移动、菌丝的萌发和生长。苹果树在开花后10天内和病害多发期开始使用,可用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于果实及叶片正、背面等。喷到药液在叶片上开始下滴。一般喷药2~3次,间隔7~10天。能够更有效的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8)10%多抗·吡唑酯可湿性粉剂:为多抗霉素B和吡唑醚菌酯两种药剂混配而成的杀菌剂。具有保护、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于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施药,用10%多抗·吡唑酯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全株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使用3次,对控制苹果斑点落叶病有突出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1、不能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p><p class="ql-block"> 2、密封保存,以防潮结失效。</p><p class="ql-block"> 3、虽属低毒药剂,使用时仍应按安全规则操作。</p> <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4H25N3O9,常用作农用杀菌剂,对水稻上的稻瘟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对防治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桃树流胶病,疮痂病,穿孔病等病害有特效。</p><p class="ql-block"> 中文名:春雷霉素</p><p class="ql-block"> 外文名:kasugamycin</p><p class="ql-block"> 化学式:C14H25N3O9</p><p class="ql-block"> 分子量:379.363</p><p class="ql-block"> CAS登录号:6980-18-3</p> <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也叫春日霉素,化学式为C14H25N3O9,常用作农用杀菌剂,对水稻上的稻瘟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对防治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桃树流胶病,疮痂病,穿孔病等病害有特效。</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由春日链霉菌所产生,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早于1964年从日本奈良春日神社境中分离得到,故又名春日霉素,是一种由放线菌产生的抗菌素;1964年,我国从江西泰和土良地区也分离得到了春雷霉素产生菌,因为和日本的菌株在碳源利用以及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不太相同,故命名小金色链霉菌,后于1970年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制并命名为春雷霉素。</p><p class="ql-block"> 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即使是高浓度施用,对水稻等植物都未见药害,因其具有内吸渗透性,对人畜无毒,且无残留、无污染,同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耐雨水冲刷,持效期较长。</p><p class="ql-block"> 作用机理</p><p class="ql-block"> 关于春雷霉素的作用机制,春雷霉素与大肠杆菌核糖体的30s小亚基结合,作用于小亚基亚单位的16S rRNA解码区的A部位,从而特异性抑制了氨酰-tRNA结合mRNA-核糖体蛋白复合体,进而阻止蛋白质翻译的起始。Schuwirth等人通过精细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得到了大肠杆菌70S核糖体与春雷霉素的晶体结构复合物,也进一步精确地揭示春雷霉素的结合位点位于30S核糖体亚基中mRNA的进入通道,通过干扰病原菌的氨基酸代谢的酯酶系统,破坏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抑制菌丝的生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使病原菌失去繁殖和侵染能力,杀死病原菌防治病害。比较有趣的是,由于春雷霉素对植物病原真菌也展现出类似的作用机制,因此可说明春雷霉素对细菌和植物致病真菌皆有强烈的生物活性。</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是一种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难溶于有机溶剂,呈弱碱性,因其稳定性受环境酸碱度影响较大,一般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因此不适宜与强碱性农药混用。</p><p class="ql-block"> 登记情况</p><p class="ql-block"> 截至目前,在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春雷霉素产品有187个,其中,原药登记10个;单剂产品92个,有效含量以2%、4%、6%、20%为主,剂型以水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为主;复配剂产品95个,制剂混配的有效成分主要有稻瘟酰胺、王铜、喹啉铜、三环唑、稻瘟灵等。</p><p class="ql-block"> 中国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数据显示,春雷霉素共登记作物20余种,其中防治的真菌性病害有水稻上的稻瘟病,细菌性病害有黄瓜、西瓜及观赏菊花细菌性角斑病,柑橘及柑橘树溃疡病,咖啡树细菌性叶斑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雷霉素登记情况(截止2023年1月10号)</p><p class="ql-block"> 市场前景</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施用后对作物安全,残留量小,对环境生物风险低,是一种绿色、低毒、低残留的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被中国农业部列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因为春雷霉素对作物上的真菌与细菌病害都有优秀的防治效果,且可以与多种化学农药进行很好的混配,产生协同作用,在农用链霉素禁用后,逐渐成为热销产品,具有应用广泛的前景。</p> <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它与乙蒜素具有相同的功能,也是有杀菌和抗生素的功能。简单的来讲,它就是属于农业抗生素类的杀菌剂,比如:叶霉病、细菌性夜斑、枯萎病、稻瘟、炭疽病等等这些细菌、真菌引起的病害效果非常不错。关于这个治病原理在后面进行分析,另外还有一个用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使用不当的效果不明显,而且不同的植物种类,这个喷药浓度还是很大的,这个也是我分享的重点内容。</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杀菌的原理?</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菌是一款具有农用抗生素类的杀菌剂,而它的是由一种放线菌产生的代谢物,简单来讲也是来源于它。从它消灭细菌、真菌来讲效果来讲,春雷霉素具有超级强的内吸性和渗透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植物内充分的移动。只要是细菌、真菌以及害虫等等感染或餐食的时候,就会达到消灭的目的。其中杀菌的原理:春雷霉素它可以干扰病菌氨基酸代谢的酯酶系统,会导致产生的蛋白质异常。从而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并且造成细胞合成时的细胞颗粒化,理解为细菌死亡。但是对于孢子类病菌没有任何作用,专业属于孢子萌发。</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的药效情况,实际喷施效果来讲,真的是喷药后就见效,而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又耐雨水冲刷。对于作物来讲,喷施后具有治疗和预防的双重功效,其中治疗功效更为明显一些。而且实际喷施的实验数据表明,喷施过春雷霉素的作物叶子生长的更绿一些,而且采收也有明显的延长。</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含量与剂量类型,常规为2%水剂、2%可湿性粉剂、4%可湿性粉剂和6%可湿性粉剂。购买的时候注意一下,其他的可能是假货。</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的用法以及浓度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主要针对的是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在治疗效果上更加的明显,也有预防的效果。而且是属于低毒,对于有机绿色生产用是完全符合标准的。对于不同的细菌或真菌性病毒,在用药的时候主要是喷施用药和根施用药(灌根),另外就是浓度也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 ①灌根用药法</p><p class="ql-block"> 灌根用药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就是把配制好浓度的药物灌入根系,从而起到消灭病菌的能力。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灌根也是有讲究的,咱们以瓜类种植为例:最合适的灌根时期,就是在定植后的10-20天直接进行灌根,一般一棵可以灌根的量为250毫升左右,主要是预防枯萎病效果非常好。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浓度一定要配制好,如:2%可湿性粉剂或水剂需要稀释200-300倍、6%可湿性粉剂稀释600-800倍、4%可湿性粉剂400-600倍。</p><p class="ql-block"> ②喷施用药</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喷施用药基本都是作物已经产生病害或者是病发初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喷施春雷霉素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对于果树、蔬菜等等均可使用,另外还可以对于经济作物喷施,水稻、小麦也均可以的。以蔬菜、果树类为例,常见的喷施浓度范围2%可湿性粉剂或2%水剂稀释浓度400-500倍、6%可湿性粉剂稀释浓度1200-5000倍这个范围比较大,4%可湿性粉剂可稀释浓度800-1000倍。具体的喷施浓度情况,有可以结合实际的作物有一点区别,在后面简单举几个例子。另外对于水稻这样的粮食作物,基本是在破口期和齐穗初期用药效果比较好。一亩地用药的情况,40升水兑入2毫升2%的水剂即可。</p><p class="ql-block"> 作物具体的病例及用药情况</p><p class="ql-block"> ①西红柿</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预防西红柿的常见病害,灰霉病和叶霉病。一般都是在这些病发的初期用药,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其中用春雷霉素药剂,以2%的水剂为例,需要稀释成550-1000倍,进行喷施。避免药害的产生,浓度尽量稀释大一些。</p><p class="ql-block"> ②黄瓜</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预防黄瓜的病害,其一、枯萎病。用药也是在病发初期效果最好,选择2%的水剂,稀释50-100倍,采用灌根即可。而采用灌根的方式,主要是解决根系上病发的起因。另外黄瓜病害,其二炭疽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该病害必须采用喷施的方式,最好也是在病发初期解决。用2%的水剂或可湿性粉剂均可,稀释到400-700倍,均匀喷在叶子和瓜上即可。一次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间隔7-10天在喷一次即可。</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用药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那种农药,它优势在牛,也有一些短板需要注意,不然就会造成药效低或药害的出现。咱们今天聊的这款春雷霉素也是一样的,它也是有短板需要注意的。</p><p class="ql-block"> ①用药的安全期</p><p class="ql-block"> 咱们以最为常见的西红柿、黄瓜为例,因为这个采摘期都是时间的,不然就会失去了商品价值。在采摘期与用药期来讲,间隔时间为7天。也就是在在采摘前用药必须超过7天,不然黄瓜、西红柿上会有药物残留。而其他的水稻、小麦,这个用药后安全期可以忽略,毕竟小麦收割也只有一次,最后的时间也不会用药的。</p><p class="ql-block"> ②哪些作物禁用该药物</p><p class="ql-block"> 主要的作物有莲藕、大豆作物,这些有实际的实验数据验证的。用春雷霉素的效果不好,浓度搞不好就产生了药物,如果要用这种带有双功能的杀菌剂,可以选择乙蒜素。</p><p class="ql-block"> ③不可与碱性叶面肥和药物混用</p><p class="ql-block"> 春雷霉素本身的化学性质为酸性,也就是为何不能与碱性农药和叶面肥混合使用的原因了。如碱性农药:常见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另外就是碱性的叶面肥,如: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铵等等。</p><p class="ql-block"> 总结:春雷霉素属于农业抗生素类的杀菌剂,而且属于低毒类。对于真菌、细菌性的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尤其治疗效果突出。在实际的作用机制而言,它具有内吸性和超强的渗透性。而这些特点也是它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春雷霉素可以在植物内移动,这样就可以消灭植物任何部位的病害,效果不好也难。想要把该农药用好,这些这些优点和注意事项都是要懂的,不然就会容易出现用药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用途</p><p class="ql-block"> 农用杀菌剂。对水稻上的稻瘟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施药,对结实无影响。防治稻瘟病、栗瘟病时,使用浓度为40r,如用6000r/g可湿性粉剂,每50g药粉加水75kg,喷施1亩左右;叶瘟达2级时喷药,病情严重时应在第一次施药后7天左右再喷施一次。防治穗颈瘟在稻田出穗三分之一左右时喷施;穗颈瘟严重时,除在破口期施药外,齐穗期也要喷一次药。0.4%粉剂可直接喷粉施药,每亩用量1.5kg,最好在早晚有露水时施药,使药粉能沾在稻株上。在已发现的试验中,春雷霉素防治番茄叶霉病20毫升一壶水,防治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桃树流胶病,疮痂病,穿孔病等病害有特效。[1]</p><p class="ql-block"> 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 主要用于喷雾和灌根,于发病初期开始用药,7-10天后第2次用药,共用2次即可。</p><p class="ql-block"> (1)防治黄瓜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用2%水剂400- 750倍液喷雾。</p><p class="ql-block"> (2)防治西红柿叶霉病、灰霉病,甘蓝黑腐病,用2%水剂550-1000倍液喷雾。</p><p class="ql-block"> (3)防治黄瓜枯萎病,用2%水剂50-100倍液灌根,喷根颈部或喷淋病部。</p><p class="ql-block"> (4)防治水稻稻瘟病,用2%水剂500-600倍液喷雾,7-10天后第2次用药。</p><p class="ql-block"> (5)春雷霉素是防治多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的理想药剂,有预防、治疗、生长调剂功能。它既是防治稻瘟病的专用抗生素外,还对水稻细条病,柑橘流胶病,砂皮病,猕猴桃溃疡病,辣椒细菌性疮痂病,芹菜早疫病,菜豆昏枯病,菱白胡麻斑病等有好的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 稳定性</p><p class="ql-block"> 在酸性和中性中比较稳定,遇碱性溶液易破坏失效,如在pH=5的条件下,于50℃贮存10周,效价没有下降,而在pH=9的条件下,则效价下降至42.6%。在常温下稳定。原粉(有效成分含量约65%)为棕色粉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