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人类有七种性别</b>,分别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男性、女性、中性、偏男两性人、偏女两性人、不完全男性、 不完全女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种性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法律上讲</span>,每个成年人必须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男性</span>或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女性</span>;</p><p class="ql-block"> 从生物学讲,生物基本分为雌、雄两性,这就是性别。</p><p class="ql-block"> 其实,性别的定义有很多方式,严格一点说,一个个体起码具备六种性别模式,这六种性别模式都统一,才能确定其真正意义上的雄性或者雌性,否则就会出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性别模糊</span>或<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性征模糊</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生物的性别</b>有<b style="font-size:22px;">六种</b>模式,包括:</p><p class="ql-block">❶<b style="color:rgb(237, 35, 8);">染色体</b><b>性别</b></p><p class="ql-block">❷<b style="color:rgb(237, 35, 8);">基因</b><b>性别</b></p><p class="ql-block">❸<b style="color:rgb(237, 35, 8);">性腺</b><b>性别</b></p><p class="ql-block">❹<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殖器</b><b>性别</b></p><p class="ql-block"><b></b>❺<b style="color:rgb(237, 35, 8);">心理</b><b>性别</b></p><p class="ql-block">❻<b style="color:rgb(237, 35, 8);">社会</b><b>性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类的性别</b></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性别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p><p class="ql-block">❶<b>生理性别:</b></p><p class="ql-block"><b> </b>基于人类的男性、女性、间性等生物特征的解剖学上的身体差异,如染色体、生殖器官等。</p><p class="ql-block">❷<b>社会性别:</b></p><p class="ql-block"><b> </b>基于女性气质、男性气质或非二元气质的性别角色划分,如性别角色、社会期待等。</p><p class="ql-block">❸<b>性别类型:</b></p><p class="ql-block"> ①<b>男性:</b>XY染色体。</p><p class="ql-block"><b> ②偏男性:</b></p><p class="ql-block"><b> </b>XYY异常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化、克兰费尔特氏综合征等。</p><p class="ql-block"><b> ③两性人:</b></p><p class="ql-block"><b> </b>雌雄同体。</p><p class="ql-block"> ④<b>偏女性和外生殖器女性化的偏男性</b>。</p><p class="ql-block"> ⑤<b>不完全男性、不完全女性</b>。</p><p class="ql-block">❹<b>法律上的性别:</b></p><p class="ql-block"><b> </b>每个成年人必须是男性或者女性。</p><p class="ql-block">❺<b>医学上的性别:</b></p><p class="ql-block"><b> </b>在胎儿进行性别检查时,用的也是染色体检验的方法,但随着医学界的不断发现,国际奥委会在1999年就放弃了仅仅用染色体判断性别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人类的性别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我们对性别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和什么动物交配有可能产生后代?</b></p><p class="ql-block"> 有些动物是可以与人类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例如<b style="color:rgb(237, 35, 8);">马、驴、羊、牛、猪、狗、猫</b>等。这些动物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技术与人类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美国,人类的性别有97种,你还敢说你自己是男人或女人了吗?如果再从不同的角度方式进行体检,其结果恐怕真的能令你不置可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12种性别大全</b></p><p class="ql-block"> 关于性别,人类的分类方式非常多样。根据染色体和基因的不同组合,人们被划分为以下六种基本性别:</p><p class="ql-block">❶男</p><p class="ql-block">❷女</p><p class="ql-block">❸中性</p><p class="ql-block">❹偏男两性人和偏女两性人</p><p class="ql-block">❺不完全男性</p><p class="ql-block">❻不完全女性</p><p class="ql-block"> 但请注意,这里提到的只是部分性别分类,实际上存在的性别种类远超过这个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知的性别种类达到了112种之多。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存在多种性别分类方法,但并非所有的性别都被国际广泛认可并接受。</p><p class="ql-block"> 比如:Agender(无性别)、Androgyne(两性人)、Androgynous(两性人)、Bigender(双性恋)、Cis(顺性人)、Cis Female(顺性女)、Cis Woman(顺性女)、Cis Male(顺性男)、Cis Man(顺性男)、Cisgender(顺性人)、Cisgender Female(顺性女)、Cisgender Male(顺性男)、Cisgender Woman(顺性女)、Cisgender Man(顺性男)、Female to Male(女变男)、FTM(女变男)、Male to Female(男变女)……</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ixigua.com/7232568232878539316" target="_blank">ixigua.com/7232568232878539316</a></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只有这7种性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附录:</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交配时间最长的动物</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b></p> <p class="ql-block"> 关于性别的概念有很多,比如<b>“双性人”、“间性人”、“顺性人”、“酷儿性别”、“流动性别”、“跨性别”、“女变男”、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性少数群体LGBT</b>等。</p><p class="ql-block"> 而近年来,关于性别类的报道不断,比如“夫妻婚后多年不孕,检查后丈夫竟是女儿身?”或者“婚后数年发现妻子是男的。”</p> <p class="ql-block"> 一方面,性别指基于人类的男性、女性、间性等,动物的雌、雄、雌雄同体等生物特征的解剖学上的身体差异,即生理性别。</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性别这一概念既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也有复杂多样的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非单纯的“男女二元”概念。</p> <p class="ql-block"> 在生理性别上,很多其它性别是由于染色体、性腺、性激素或生殖器官等性别特征的变异,导致产生“不符合男性或女性身体”的人,比如雌雄同体人:是精子或卵细胞产生时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也即异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相结合产生异常的受精卵,异常受精卵发育成为雌雄同体人。 </p><p class="ql-block"> 所以观念不同可以,但是不能歧视非男非女的其他性别。刨除掉生理上的性别差异,社会、心理等方面仍有多种多样的性别类型。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性别多达112种。</p> <p class="ql-block"> 人类的性别认同并不一定等同于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当一个人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性别认同</span>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理性别</span>相同时,则为<b>顺性别</b>,若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和生理性别不一致,则为<b>跨性别</b>。</p> 性别详解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❶男性</b></p><p class="ql-block"> 拼音nán rén,指雄性人类,男性。</p><p class="ql-block"> 从生理学上讲,具有XY染色体的人就是男人。从动物学上讲,男人即为雄性的人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❷</span><b style="font-size:22px;">女性</b></p><p class="ql-block"> 女性,从生理学上讲,具有XX染色体的人就是女人,从动物学上讲,女人即为雌性的人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❸</span><b style="font-size:22px;">中性人</b></p><p class="ql-block"> 是性畸形的一种类型,也叫真两性体。体内具有两性性腺和外生殖器。是在胚胎发育期性别决定阶段中的差错所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为诺里·梅·韦尔比颁发新身份证明文件,“性别”一栏标注:性别不详。梅-韦尔比成为世界首位受官方承认的“中性人”。梅·韦尔比出生于英国佩斯利,当时性别为男性。孩提时代,他随家人移民到澳大利亚,并在28岁时做了变性手术,成为“女儿身”。梅·韦尔比对新性别仍不满意,几年后停止服用雌激素药片。如今,医生也无法确定“她”到底是男是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性别争议</span></p><p class="ql-block"> 《苏格兰人报》网站17日引述梅·韦尔比的话报道:“男或女的概念都不适合我,不能反映我的真实情况……我已48岁了,不愿意再顺应别人的想法给自己挑选一个性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❹</span><b style="font-size:22px;">偏男两性人</b></p><p class="ql-block"> 中性偏男两性人是指既有男性特征又有女性特征的人,他们在生物学上可能同时拥有XY和XX染色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❺</span><b style="font-size:22px;">偏女两性人</b></p><p class="ql-block"> 中性偏女两性人是指既有女性特征又有男性特征的人,他们在生物学上可能同时拥有XY和XX染色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❻</span><b style="font-size:22px;">不完全男性</b></p><p class="ql-block"> 不完全男性是指具有男性染色体但缺乏男性生殖器官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❼</span><b style="font-size:22px;">不完全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不完全女性是指具有女性染色体但缺乏女性生殖器官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顺性别</b></p><p class="ql-block"> <b>跨性别</b>的反义词,通常是用来形容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和生理性别完全接受,甚至喜爱的人,也可以指顺应自己的生理性别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顺性别男性</b></p><p class="ql-block"> 顺性别男性是指在出生时被分配为男性并以男性身份存在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顺性别女性</b></p><p class="ql-block"> 顺性别女性是指在出生时被分配为女性并以女性身份存在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跨性别</b></p><p class="ql-block"> 顺跨性别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生理性别。跨性别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b>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b>和<b>性别酷儿</b>等性别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跨性别是一种性别认同而不是一种性倾向。根据国际通用的医学标准,跨性别并不属于精神疾病。由于社会刻板的性别认知及目前法律政策的限制,跨性别者目前在社会中受到普遍歧视。此外由于自我认同、出柜、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跨性别者也普遍经历过焦虑等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跨性别作为性与性别相关概念之一,在教育中会从提高性别意识等角度进行阐述。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从加强安全和性别意识的角度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包括跨性别在内的性别平等是全面性教育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跨性别男性</b></p><p class="ql-block"> 是指出生时生理性别为女性,但自我性别认同为男性的人群,有时也称为<b>“女跨男”、跨性别男人、跨性男、跨男、FTM</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跨性别女性</b></p><p class="ql-block"> 跨性别女性(英语:Transwoman or Trans woman or Trans-woman),或<b>跨性别女人、跨性女、跨女</b>,意旨<b>男跨女</b>(英语:MTF or M2F)出生时生理性别为男性;性别认同为女性,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跨性别者。</p> <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是顺性别时,他们将其识别为通常与他们在出生时分配的性别相关的性别。因此,顺性别是跨性别一词的补充名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尝试使用这个词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说某人是“顺性别的”。你不会说某人是“同性恋”或“女同性恋”。Transgendered 有时也被错误地使用在 transgender 这个词更合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跨性别女性是指在出生时被分配为男性但以女性身份存在的人。顺性别女性是指在出生时被分配为女性并以女性身份存在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人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无论他们在出生时被分配什么性别,他们都是非二元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性和性别之间的差异</b></p><p class="ql-block"> 尽管这些术语经常互换使用且不正确,但性和性别并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性,在科学术语中,是一个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名称。它既指一个人的染色体,也指他们基因的表达方式。(如果 XY 个体具有影响激素处理的某些遗传条件,他们可以发育出生理上的女性身体。)</p><p class="ql-block"> 染色体对人眼是不可见的;因此,不可能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性别来明确地知道他们的性别。</p><p class="ql-block"> 相反,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它指的是被认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行为和期望。男性和女性是描述性别特征的形容词。男性和女性描述性特征,尽管它们有时也用于描述性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性</b></p><p class="ql-block"> 生物学和生理学名称</p><p class="ql-block"> 指一个人的染色体及其基因的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性别</b></p><p class="ql-block"> 社会建构</p><p class="ql-block"> 指被认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行为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性别认同和性取向</b></p><p class="ql-block"> 性别认同和性取向也不是一回事。 顺性别者可以是异性恋或同性恋、双性恋或无性恋。变性人也可以。</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这是将跨性别者归为 LGBT(或 LGBTQ 或 LGBTQQI)首字母缩略词的问题之一。这使得人们更有可能将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光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跨性别者的风险</b></p><p class="ql-block"> 一些跨性别者不会通过医学或手术过渡来确认他们的性别。跨性别者受到医疗系统虐待的比例很高。他们也可能面临结构性风险。</p><p class="ql-block"> 例如,与一般人群相比,跨性别者从事性工作的比例相对较高。对于跨性别女性和跨性别者来说尤其如此。这部分是由于找工作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假设所有人都是异性恋的词是异性恋一样,假设所有人都是顺性别的词是顺势性。</p><p class="ql-block"> 这与性别本质主义不同——每个人都必须以特定的、特定于性别的方式行事,这些方式与他们出生时被分配的性别有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顺性别与非跨性别</b></p><p class="ql-block"> 许多性教育工作者、LGBT 活动家和了解性别政治的个人使用“顺性别”一词来减少与跨性别身份相关的污名。许多人可能会交替使用顺性别和“正常性别”。然而,这意味着跨性别者是不正常的。</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使用术语 cisgender 并没有为任一性别认同赋予相对价值。相反,它接受跨性别和顺性别身份作为体验性别的同样有效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一些跨性别活动家更喜欢非跨性别这个词而不是顺性别。他们认为人们自我认同为顺性别者,因为他们不想被跨性别这个词定义。</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这两个术语——顺性别和非跨性别——的目的是相同的。这些术语旨在对每个人的性别认同进行分类,消除存在默认或“正常”类别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同性恋</b></p><p class="ql-block"> 同性恋属于性倾向的一种,指对同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男同性恋的称呼有“gay”等,女同性恋的称呼有“lesbian”和“拉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性恋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日本、希腊和二战时期的西方都有相关记载。同性恋的成因目前仍有争议,目前研究对于性倾向的成因尚没有定论,但遗传基因、大脑发育、激素分泌、后天环境、生活事件等都有相应研究支持其是性倾向成因的一种。大众曾将同性恋视为精神疾病,并希望借助“扭转治疗”来改变同性恋者的性倾向。但心理学界证明,这种所谓的“治疗”并不科学,会对同性恋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且外部手段无法改变人的性倾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同性恋者的生存状况虽较过去有了改善,但其在就业、教育、家庭、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权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2021)指出,学校要树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提及“性教育”,提出“将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的策略措施。消除公众对同性恋的误解和歧视,保障同性恋者的健康和福祉,需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性教育,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各部委发布的教育文件中未明确提及同性恋的概念,但与之相关的性别平等是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异性恋</b></p><p class="ql-block"> 异性恋(heterosexuality)指在性欲和情感上持久地被异性别的人所吸引。<b>异性恋与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泛性恋</b>等都是性倾向的一种。异性恋在中文的日常使用中也指异性恋者,即对异性感到浪漫爱和性吸引的人(包含性别认同为异性的人,即跨性别异性恋)。无论何种社会文化,异性恋者在整个人群中的人口比例均处于绝对优势,但异性恋者也有可能是少数群体(比如作为跨性别的异性恋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异性恋是性倾向的一种,且异性恋者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尊重不同的性倾向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青少年对于性倾向相关内容的充分了解将帮助他们在家庭、友谊、社会等多个方面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双性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双性恋,又称双性向,是性倾向的一种。双性恋者能够对同性和异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双性恋者对吸引力的感受不一,有些人可能同时对同性和异性感受到吸引力;有些人可能在某一阶段对同性感受到吸引力,在另一阶段对异性感受到吸引力。双性恋者感受到吸引力的表现方式和吸引程度也存在差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双性恋”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发展到1970年代和1980年代,双性恋开始在西方社会中发展成为明显的集体和政治认同身份。目前,双性恋者因性倾向遭暴力伤害、歧视比例较高,生存状况仍需要进一步改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消除公众对双性恋的误解和歧视,保障双性恋者的健康和福祉,需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性教育,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各部委发布的教育文件中均有性别平等相关的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无性恋</b></p><p class="ql-block"> 无性恋(Asexuality,也称为nonsexuality),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200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提及无性恋占人口的1%。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取向都还有争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性恋者有别于禁欲者和独身主义者,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他们对男性和女性都不会产生与之发生关系的欲望,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一些无性恋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希望找个伴侣或渴望拥有孩子而与别人发生性行为,尽管他们缺乏性欲和性吸引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21世纪,无性恋开始被更多科学家承认是一种性取向并进行研究,开始有一系列的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的研究对无性恋进行解释。但仍然有一些人反对把无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无性恋社区开始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形成。其中最知名的是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AVEN),成立于200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2年8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学者发现,无性恋者在世界人口中可占到1%的比例,总数大约有7000万的人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泛性恋</b></p><p class="ql-block"> 泛性恋(Pansexuality)是一种性倾向,通常指一个人能够对多种性别的人感到浪漫情感或性吸引。许多自我认同为非二元性别者的人、性对象或依恋对象为非二元性别者的人和进行非常规性行为的人,都会选择用泛性恋一词来描述自己的身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比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等性倾向,泛性恋的可见度较低,在性少数社群中容易被忽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针对不同性倾向群体的权益保障方面,我国做出了国际承诺,并通过多项法律和政策保障性少数群体的选举、劳动就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权益,但也仍然存在进步空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性别符号介绍,看完颠覆你的三观</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尊重每个人的个人性别认同和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符号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因个人和群体而异。</p><p class="ql-block"> <b>男性符号(♂):</b>由一个圆圈在竖直的箭头上方组成。</p><p class="ql-block"> <b>女性符号(♀):</b>由一个交叉的圆圈在竖直的箭头下方组成。</p><p class="ql-block"> <b>无性别符号(⚲):</b>无性别符号由一个圆圈和两个交叉的斜线组成,代表性别的中性或无性别身份。</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是一个中性性别符号:</b>由一个交叉的圆圈和垂直的线条组成。这个符号被一些人使用来代表或包容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衡、和谐或融合。</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是一个女性和女性之间的符号:</b>由两个交叉的圆圈组成。它代表女性同性恋、女性性别非二元认同和女性社群。</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是一个男性和男性之间的符号:</b>由两个交叉的圆圈组成。它代表男性同性恋、男性性别非二元认同和男性社群。</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是一个代表非二元性别的符号:</b>由一个交叉的圆圈和垂直的线条组成。它被广泛用来表示那些身份认同不完全属于男性或女性的人。这个符号是许多非二元、跨性别和性别流动人群使用的标志,并代表个体对于性别身份的独特认同和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是一个代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非二元性别的符号:</b>由一个交叉的圆圈和垂直的线条组成。这个符号通常被用来代表那些身份认同不完全属于传统男性或女性的人。</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是由一个圆圈和一条上方带有三叉戟的垂直线组成的符号:</b>代表了水星的象征。在古代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交流和旅行之神,也与知识、沟通和思维相关。</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符号</b>在一些情况下也被用来代表第三性别或性别非二元的群体,以及跨性别、非二元或其他性别认同的个人。这是因为水星在一些文化中被视为中性或中间性的象征,与传统男性和女性二元之外的性别身份相关联。</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是由一个圆圈和一个垂直线组成的符号:</b>常被用来表示中性性别或性别流动。它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忒(Aphrodite)形象,这个符号被认为是她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和才浅只能找到这些符号,有认识别的符号在做补充。</p><p class="ql-block"> 符号的解释和使用可能因个人和群体而异。每个人对于性别身份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是独特的。因此,尊重每个人的个人身份和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