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专家思想精髓 奉献强国教育事业——长春培训心得体会

凉城三小 闫平旺

<h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教育研修中心 <br> 闫平旺<br></h3> <h3> 12月1日,我有幸地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旗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旗县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学科培训团队)第一阶段为期5天的线下理论培训。与218名内蒙古各地的同行,共同相聚在美丽的长春市。我被相识、相知、相交的喜悦包围着。这次培训给人一种期盼已久的欣喜。带着一种期待,更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开启了我的学习之旅。 <br> 本次培训,带给我的是思想的冲击和大脑的洗礼!通过培训,不论是对本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指导的教学能力、还是教研方案设计的能力、培训方案的设计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这对于一名从事教研工作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br></h3> <h3> 这次理论培训的内容很丰富,有吉林省教育学院金美仙老师《基于课程建设的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邹天鸿老师《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 》的专题报告;有东北师范大学孟繁胜老师《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有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家名老师《培根铸魂固根基,启智增慧谱新篇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英语美育教学实践》和刘璐老师《“课程思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渗透与实践融合》的专题报告;有东北师范大学石艳老师《扎根中小学校实地的科研之路》和邓涛老师《“三新”改革与课堂教学转型》的专题报告 ;有人民教育出版社陈睿老师《“十四五”国培计划的坚守与创新——新时代国家教师培训政策研读》的专题报告。</h3> <h3> 其中,金美仙老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阐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厘清了关键词“筑牢”和“铸牢”,解释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涵,强调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多元:56个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等方面多样,56个民族是成分和要素,中华民族整体是主线和方向。 一体:地域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br> 接着讲到共同体意识是指“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观;“ 四共”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五个认同”的中华民族意识(对伟大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br> 最后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br>  金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br> 邓涛老师的《“三新”改革与课堂教学转型》专题报告,通过核心素养与新课标、新高考与中考改革动向、课堂教学改进的重点三个主要内容,解释了如何紧跟形势,落实“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还有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何处理知识跨学科整合、以及什么是高质量的作业等内容也使我受益匪浅。</h3> <h3> 培训的这几天,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在这样的培训氛围中,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研工作,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通过这次40学时的理论培训,我更加懂得了 “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领悟不断更新的、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最新理念。在以后的教研指导实践工作中,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指导、引领教师从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战略性调适,在新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的角色和形象。<br>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研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为中华民族强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