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金秋十月,红旗招展,稻谷飘香,阳光温馨恬静,白云飘逸悠扬,微风和煦轻柔。福建医科大学 7 0级同学相约长汀、瑞金,觅客家风情,品红色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汀,别名汀州,位于福建省西部,南邻广东,西接江西,是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被称为福建的西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唐宋时期中原战乱,汉人大举南迁,辗转进入闽粵赣三角地区,他们被汀州美丽的风光、肥沃的土壤所眷恋,停下前进的步伐,在此拓荒开垦,起居生活,繁衍生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汀自汉代始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建汀州,直到清末,是历代州、郡、路、府治所,史称“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为福建五大州、七闽地、八闽府。长汀成为客家人聚居的第一座府治城市,被誉为“世界客家首府”,是孕育客家文化的摇篮,1994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千百年间的传承,一代代客家人将血脉融入这片土地, 在这块土地上同喜同乐、共荣共辱、创造辉煌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风土文化和饮食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汀江,发源于长汀与宁化交界处的上坪乡,在崇山峻岭中曲折迂回,容纳了千百条山泉小溪,唱着欢歌,浩浩荡荡流经武平、上杭、永定,经广东韩江汇入南海。奔腾不息的汀江,是一位美丽善良的慈母,被称为“客家母亲河”,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客家儿女;是一曲雄浑激荡的交响乐,绵延六百里的波涛,演奏着催人奋进的时代乐章;是一部装载岁月沧桑的史诗,书写着海内外客家人拼搏创业的恢宏历程,让人无比自豪,它养育了生生不息的客家文明,赋予了小城淳朴的灵魂。客家人从汀江扬帆起航,走向东南亚,走向全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汀因汀江而建,一江碧水宛如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十万人家溪两岸,杨柳烟锁济川桥。汀江两岸房屋鳞次栉比,炊烟袅袅,江水将巍峨的城门与繁华的街巷连接在一起。踩着汀江码头光滑的石头拾阶而上,流连于古城墙、古城门、古民居、古亭台之间,叩开岁月的门,一寸寸细数光阴的故事……汀江两岸,古韵人家,多少动人的典故,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穿越时空,一梦千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汀胜景首推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至明崇祯九年(1636)拓城毕,府县城合一,留10门,全长8里余。现保存完好的城墙仅3000多米,城门5座。古城墙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因势造形,环抱全城,交汇汀江河畔,使青山、绿水、城池融为一体,是个名副其实的“挂壁城池”,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独特格局,将朝天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吉门串联在一起。古城墙如佛珠披挂在长汀城,民间称之为“蓝衣挂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济川门始建于1066年,为汀州最大的一座城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高大威严,气势磅礴,唐宋风格。城门长35米,宽20米,分两层,第一层距地面17.04米,第二层离地面24.49米。青灰色的墙体古朴厚重,衬托着重檐歇山式木结构的高耸城楼,雄伟壮观,石砖和朱红色柱子构成了江边独有的美景。汀州“十座城门九把锁”,唯一不锁的城门便是济川门。济川门是汀州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入城的第一关,当年官员任职、居民婚嫁、百姓出入等都要经过此门,它见证了汀州曾经的繁华与太平,它是镶嵌在如诗如画汀江之畔的一颗璀璨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踽踽行走于城墙上,极目所触,每一处流动的风光,都刻满了历史的印记。老城墙深浅不一的岁月痕迹,描述了汀州源远流长的脉络。绵延耸立的古城墙,是沧桑汀州的铮铮铁骨。一座古城墙,半部汀州史,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登楼俯瞰,一川远汇三溪水;凭栏远眺,千嶂深围四面城,一幅汀州古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寂寞的古城墙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沧海桑田的悲伤,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打开尘封的记忆,去寻觅济川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和历史风云。悠悠岁月,煌煌古城,多少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多少华夏名人在此留下了永不退去的履痕:宋代文天祥莅临指挥抗元,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此入汀剿匪,清代才子纪晓岚于此把酒临风。济川门南北连接着长长的城墙,每座城门、每块墙砖、每片青瓦、每个檐角都有自己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你游览了临江而建嵯峨蜿蜒的古城墙,走近济川门、惠吉门、五通门、宝珠门、朝天门,你会领略到汀州古城的雄奇伟岸和历史厚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汀是福建省唯一基本保留古城格局的城市,店头街、水东街、城隍庙、文庙、汀州试院、三元阁等诸多文物古迹历经风雨。老廊桥、旧房子、悠长的小巷、雕花的窗棂、颓唐的门把手……时间在这里缓缓流淌,描绘出斑驳不一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店头街一头连着汀州府前街,一头连着惠吉门汀江码头,全长466米,宽不过4米。市声人语老门店,檐影旗风一线天。两侧建筑为明清风格,结构简洁而稳重,檐角弯弯,黑瓦齐整,上下两层,檐下大红灯笼和七彩酒旗随风摇曳,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前店后坊,下店上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店头”,在客家话语中是指最好的集市商铺。店头街从唐代小规模的零星物品交换到北宋时在此设市;从南宋汀江航远的开通到作为闽粵赣边区的经济大动脉;随着汀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往来的货船有“上八百,下三千”,又成为中央苏区的红色经济枢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街还保存着张宅、王家宗祠、林氏家庙等明清府第式古建筑,从牌匾到雕梁无不精美绝伦,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泰来京果、太原堂酱油、豆腐店、太来雨伞、张大头雕刻……店头街是一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每一块招牌背后,都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陈酿般的醇厚滋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斑驳橱窗存古朴,琳琅土味斗新鲜。看看手艺人制姜糖,逛逛传统店铺,各种小吃、工艺品应有尽有。喝上一碗客家酒娘,或找一家文艺的咖啡馆坐坐,饮酒、听曲、赏雨、忆旧,游人在古老与现代之间自由的穿梭。入夜,店头街灯红酒绿,人头攒动,从前的传统和繁华在这里都能找到,店头街是一道乡愁,始终停泊在人们的视野里,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2011年被国务院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窄窄古街,游走其间,就象步入幽深的历史回廊,一幅鲜活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在人们眼前渐次展开,如若隐若现的烟云在脑海里缠绕,它从气象万千的历史长河中款款而来,走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踏在青石板的街上,仍然能看见唐朝的月色;能听到宋代的雨滴声;能感受到千百年来客家人所经历的磨砺与艰辛,汀州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条古街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卧龙书院位于卧龙山之南麓,建于宋代,是汀州最早的一所书院。宋朝朱熹和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曾讲学于此。书院按照江南园林景观设置兼容古城建筑风格,整座书院雕龙画栋,气魄不凡,院内环境清幽,修竹婆娑,石桥弯拱,曲水潺潺,花艳草绿,芬芳馥郁,古韵盎然,令人赏心悦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卧龙书院总用地面积20亩,书院主要由六大建筑体系组成:包括形如官帽、雄伟壮丽的门楼;飞檐斗拱、满院书香的文昌阁;琼楼玉宇、厅阔堂幽的讲坛阁;湖光倒影、有条不紊的藏经楼;水光潋滟、徽派建筑的龙学馆(国际影星成龙先生捐赠给长汀的一栋徽派建筑,命名为“龙学馆”);树木苍翠、古韵文长的求真馆,此外还有亭台楼阁、水雾缭绕的卷云阁,佳木繁荫的连廊,鱼儿戏水的观鱼池……秀美的卧龙书院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客家文化的精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色古香的卧龙书院是古汀州的亮丽名片,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体验到文化的魅力、探寻到真理的源泉,它如同纪念碑昭于后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汀县博物馆既是汀州试院旧址,又是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95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占地11370平方千米,建筑古朴典雅,庄严宏伟,气势恢宏,绿草如茵,丹桂飘香,古柏葱郁,环境优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址,元代系汀州卫署,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亦是闽西文化中心的代表性建筑。静穆庄严的汀州试院是书香汀州绵绵文脉的中心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院内有两颗种植于唐代的松柏,树龄1200多年,历经风雨的洗礼,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汀州试院现为长汀县博物馆,内设汀州客家博物馆;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共和国闽籍将军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历史馆;铁血战旗记一红三十四师征战史迹展;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囚禁处”。展馆既展示了汀州丰富的客家文化特色,又展示了长汀光辉灿烂的红色足迹,无数长汀儿女走上了革命道路,涌现出杨成武、傳连璋、何廷一、涂通今等一大批开国将领。走进汀州试院,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可呈现出悠久的积淀与底蕴,品味出岁月风云里的沉实力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内正中大厅是苏维埃政府旧址,1932年3月18日至21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试院召开,大会由张鼎丞致开幕词,中央政府代表任弼时致辞,正式宣告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长汀县成为福建红色区域的首府和政治、军事中心。汀州试院从此永久刻上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红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汀在中央苏区政府领导下,迅速创办了红军印刷厂、斗笠厂、中央苏区银行、中华织布厂、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等。长汀生产了大量的军需用品支援红军,第一次给每位红军战士发4块大洋的军饷和一顶斗笠。红军的第一套军装在这里缝制,红军官兵在长汀穿上了统一的军装,戴上红五星军帽、红领章配饰 ,军容焕然一新,军威庄严,士气大增。这套军史上的首套军装,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象征着红色的军队形象,朱总司令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长汀成了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红军重要的后勤保障中心,周恩来称长汀是“红色小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博物馆礼堂左边设“铁血战旗红——红三十四师征战史迹展”,展示了以闽西子弟兵为主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担任全军后卫,1934年11月,在中央红军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顽强阻击国民党军队的追击,浴血奋战,予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弹尽粮绝。全师6000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我的二叔时任连长也在此战役中殉难,掩护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渡过了湘江,为长征的胜利转折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红军故乡、红旗不倒的地方。长汀人民在艰难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长汀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气贯长虹的革命历史赐予了长汀许多彪炳史册的第一笔 ,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在长汀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长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鞠躬尽瘁为革命的瞿秋白、何叔衡等革命志士静静地安息在长汀这块热土里,他们虽一生短暂,却功勋卓著,星晨陨落,光辉永存。如今保存完好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辛耕别墅、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等红色遗址,就是那段峥嵘岁月的最好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福音医院坐落于长汀城北的卧龙山下,临山而建,层层递进,四周围墙,颇具特色,看似中国风格,却又散发着浓郁的欧式情调。福音医院原名亚盛顿医馆,1904年由英国基督教会创办,1925年改名为福音医院,由长汀人傅连璋担任院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福音医院是中央苏区面积最大、设备最全、医术最好的医院,医院还附设了休养所,毛泽东、陈赓、陆定一、陈云、徐特立等人曾在此治疗, 1932年冬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的小儿子在此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傳连璋栉风沭雨,救死扶伤,给许多红军战士治病防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5年傳连璋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福音医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音医院为红军、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代代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福音医院的后面,有一座绿树环抱的两层古宅,土木结构,红墙黑瓦,座北朝南,环境幽静,楼前有庭院,院内有颗老柚树,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旧居,1932年10月至 1933年2日在此疗养。</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疗养期间,毛泽东不顾身体抱恙,秉灯夜烛,召开各种座谈会、调查会,撰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光辉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疗养所附近有一口老古井,毛泽东每天都在这取水、洗漱,与群众交流,嘘寒问暖,见古井破烂便带领战士清理整修古井,使之焕然如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0年后主席在北京仍牵挂着这口井,长汀人民对主席的关爱感动不已,在井旁立了块石碑,刻上“毛主席最牵挂的井”八个大字。那源源不绝的井水永远诉说着一个伟人无比深长的爱民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汀州大夫第位于东门街,占地600余平方米。按照客家背山面水房屋布局,东临汀江,背靠卧龙山,是块风水宝地。大夫第是古代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一种通称,指五品“奉直大夫”以上的文职官员宅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近大夫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雕细琢的门楼,宅身青砖黑瓦,两层砖木结构,以天井和厅堂为中轴线,两边对称各建横屋,规模宏大,布局精致,采光充足,四周高墙围护。汇聚了客家建筑最经典、最精彩的元素,保留了众多名人题写的楹联牌匾,体现了客家儒学传统,被考古建筑专家称为“八闽第一雕花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府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从大门到窗户,从墙角到屋顶,从柱砖到屋梁,飞檐翘角,富丽堂皇,桌椅、屏风、壁面、斗拱、花鸟等图案栩栩如生,形态万千,每一幅图画各有典故,处处洋溢着中国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夫第展现了汀州古建筑的精美与历史厚重,记录了往日辉煌的岁月。我们倚在二楼的美人靠背椅上,贴近这古朴的楼台,细细聆听汀州的轶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汀江右岸的八喜馆,为传统的客家跑马楼,展示了客家人生的“八大喜事”的民俗,即金榜、花烛、添丁、成人、立灶、乔迁、寿诞、丰收之喜。八喜馆共分为八个展厅,以实物、雕塑、浮雕、文字、图案、动漫与实景融汇贯穿,用多种形式给游客呈现有趣的客家风俗与礼仪。汀州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八喜馆是客家人生活的一个缩影,浓缩了客家人民俗文化之奥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 艾黎曾说“中国有两座美丽的古城,一座是湖南凤凰,一座是福建长汀”。悠悠古城,韵味汀州,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印刻着千年小城岁月变迁的痕迹,更保留着独一无二的客家美食,孕育了脍炙人口的美食文化一长汀客家菜。它南继北融、东兼西蓄,成为中国菜系中的一朵奇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客家菜选料讲究,因料而异,因菜施艺,讲究造型和特色。煎、炒、炆、焖、炰、汆、蒸、炖等20多种技法,原汁原味是其特点,刀功火候是其技巧。这里的“白斩河田鸡”、“凤凰醉鸡”等香、脆、爽、嫩、滑,制作精湛,淸香可口,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客家人热情好客,常用此招待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汀小吃品种繁多,数以百计,汆猪腰、泡猪肝、拌面、珍珠丸、芋子饺……精彩纷呈,闻名遐迩,让你感受到味蕾的惊艳。还有闽西八大干之首的汀州豆腐干风味独特、回味无穷!2004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长汀县“中国客家菜之乡”的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夜幕下的汀州,华灯璀璨,火树银花,大红灯笼高高挂,岸上一座城,水中一座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把古城墙、城楼、众多古桥、大街小巷勾勒得轮廓毕现,美轮美奂。𤋮熙攘攘的人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流光溢彩的江面上,汉服少女伴随着音乐在花船上翩翩起舞,裙裾飘飘,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让人如痴如醉,宛如穿过千年,梦回古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乘着古典雅致的画舫夜游汀江,微风徐徐,船上的电子导游给游客娓娓道来汀江的前世今生,展现在眼前的是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让人怦然心动,赞叹不绝。紧靠江边的大型建筑宋慈画舫,宋慈雕塑屹立船头,似乎在诉说客家母亲河的故事。水东桥、五通桥犹如两道彩虹飞拱汀江,夜景下一江两岸建筑倒影在五颜六色的江中,江面波光粼粼、金碧辉煌,忽红忽绿,多姿多彩,瑰丽的灯饰把古城点缀得如梦如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游船缓缓驶过龙潭,两岸的吊脚楼、参天古树、垂柳、变幻莫测,交相辉映的灯光若隐若显,移步换景,如临仙境,令人目不暇接,亲身体验人在船上坐 ,船在画中游。在一片星光灿烂、灯火辉煌中,引领游客感受古城与山水交融之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一场“梦回汀州” 3D水幕电影,再现长汀红军故乡、红旗不倒,领略长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水幕动画还可看到“富美汀州”、“凤凰开屏”、”蛟龙腾飞”、“锦鲤戏水”、“花开富贵”等光影科技,奇丽而富有视觉冲击的水幕秀 ,为你呈现不一样的视觉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生于长汀、长于长汀的我,因工作关系,一晃作别长汀三十余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我不禁低头吟咏:白墙黛瓦,留不住袅袅的云烟;长河落日,带不走绵绵的眷恋。名城巍峨,汀水灵秀,风月无边,岁岁年年,魂牵梦绕的家乡一长汀,不说再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江西瑞金,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心之源。瑞金,一个光荣、神圣的名字,每当提起这个名字,让人内心总是很温暖、很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进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昔日汹涌澎湃的历史风云仿佛浮现在眼前,令人肃然起敬。这个赣南客家山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一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吋中央政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毛主席”的称号从这里喊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叶坪革命旧址群拥有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22处,有“一苏大” 、“中共苏区中央局”、“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碑”、“博生堡”、“公略亭”等多处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红军检阅台,是为准备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检阅红军而建造。1931年11月7日上午,全苏大会开幕前,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登台检阅了红军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褒扬先烈,纪念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立的。高耸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状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其寓意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矗立在五角星形的塔座上。塔身并嵌有无数个小石块,象征着无数个红军指战员为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塔座为五角星体,全由红条石雕成,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纪念碑与检阅台之间的地面上,镌刻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红井水哟,甜又清,手捧清泉想亲人。喝上一口哟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沙洲坝红井旁有一块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一口红井,浸润过几代心灵;一片旧址,铭刻着伟人经天纬地的身影;草木间,留着无数先烈的故事;山水里,诉说着苏区精神的真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瑞金东南部有个华屋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共43户人家,家家有人参军,在长征前夕,华屋村的华崇宜、华质彬等17位革命者在村后山上各种下一颗松树,相约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回来的要为牺牲的弟兄孝亲敬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硝烟散尽后,不见儿郎归。当年的松苗已成参天大树,苍劲刚直地挺立着,而17位红军壮士却牺牲在长征途中。华屋人擦干眼泪,把烈士的名字写在木牌上,悬挂在他们生前种植的松树上,将其当作烈士的英灵来祭奠,并把这17棵松树命名为“信念树”。从此,17棵“信念树”成为华屋人在艰苦岁月中顽强拼搏的源源动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寸寸红土地,斑斑英烈血。当年总人口才24万的瑞金,有11.3万人参军,其中有5万多战士永远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瑞金,这块红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记录着革命老区的风雨历程,有太多的红色印记,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感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铭记近90年前,老一辈革命家以瑞金为中心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之难;铭记1934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诞生之喜;铭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瑞金出发第一步之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短暂的长汀、瑞金之旅,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同学们徜徉在山水之间,重温同窗之情,其乐融融,情谊绵绵、依依不舍,互道珍重,期盼来年再相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