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距离参加Gate 1组织的15天小型摩洛哥团之旅已经过去10个多月了。每次翻看那次途中的留影照片都会触发来自内心欢快愉悦的回忆。由于所见所闻和感触实在太多,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前思后想,还是决定大致按照旅游行团行走的先后路线顺序,着重于以个人感观和直觉为主,对当地的人文与生活,以及所见所闻做一些选择性的描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次摩洛哥旅游途中停经的目的地和活动项目主要包括探索迄今依然保存完好的曾经是罗马帝国在非洲的一个主要前哨要地-瓦卢比利斯;在撒哈拉大沙漠沙丘上骑骆驼,并在无尽星空下露营;探索由来已久的古城菲斯,和古老商队路线上的一个沙漠村庄阿伊特本哈杜 (Ait Benhaddou);还有以马戏氛围著称的马拉喀什繁华的德吉玛广场集市,及品尝享用马拉喀什私家主厨的家常菜晚餐;亲自实习制作摩洛哥有名的塔基菜肴;参观由伊斯兰教合作社妇女们组成的团队演示提炼制取摩洛哥坚果油;停经在麦地那迷人的索维拉海滨及游逛那里熙熙攘攘的鱼市和老街;最后回到众人熟知的旧都-卡萨布兰卡。</span></p> <p class="ql-block"><i>行程首站设在摩洛哥的首府-拉巴特(图左上方的海岸边的红线起始点),接着顺时针方向沿着摩洛哥中心地带环绕一大圈,终点是卡萨布兰卡</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次行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0pil6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摩洛哥: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下的记忆(一)</a><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2wzeq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摩洛哥: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下的记忆(二)</a><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上图的图示中,我们的旅游全程是从大圆圈中的上半部的西海岸开始顺时针走到下半部其蓝粗线靠右边的半段。剩下的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摩洛哥的中南部和西部沿海一带。</span></p> <p class="ql-block"><i>下榻在马拉喀什的酒店:肯兹玫瑰园(Kenzi Rose Garden)</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榻在马拉喀什和最后一晚在卡萨布兰卡的酒店是我们这次摩洛哥行程住过旅店中最西式化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对马拉喀什的肯兹玫瑰园(Kenzi Rose Garden)酒店的建筑设计和房屋装潢和其内部设施都没有留下太多深刻印象。数月过去,现在只记得那里被花园环绕的游泳池和自助早餐选择中非常像北京的糖油饼的早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行程的前半段相比,从入住这家豪华酒店,其规格一下子给人一种回到高大上的现代化大城市的感觉。不知为什么反倒有一种失落感。不禁自问这难道真的是在摩洛哥?!</span></p> <p class="ql-block"><i>园林环绕的池边是清晨习武的好地方</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是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为“上帝的故乡”。摩洛哥的英语Morocco与法语Maroc,也是源自于马拉喀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始建于1062年的老城,从中世纪开始便几度成为摩洛哥的首都。在这个被棕榈树环绕的城市,大部分建筑的颜色都沿袭当地古老城围墙的使用的传统砖土红色。又称其为”红色之城”。经常被人们认为是该国的文化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i>马拉喀什老街著名的库图比亚(Koutoubia)清真寺的高达77米的宣礼塔是最好向导和地标物。</i></p> <p class="ql-block"><i>也许受局地气候的影响,当地居民门户郁郁葱葱,处处荡漾着春天的气息</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用了大半天时间我们跟着当地导游匆匆地把这个“红色之城”的老城区,巴迪皇宫(El Badi Palace),及皇家墓穴,德玛吉广场等主要的景点扫瞄了一遍。跟队的导游大概刻意留下不少自由活动和逛街的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i>库图比亚清真寺</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巴迪皇宫(El Bad Palace),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无与伦比的皇宫”。它是位于摩洛哥马拉喀什的一座废墟宫殿。1578年萨迪安王朝的苏丹艾哈迈德·曼苏尔在1578年登基几个月后委托他,建筑和装饰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继续。这座宫殿用从意大利到马里的许多国家进口的材料装饰,用于招待会,旨在展示苏丹的财富和权力。3][4]它是占据马拉喀什卡斯巴区的更大的萨迪亚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华丽的巴伊亚宫</p> <p class="ql-block"><i>萨阿迪王朝陵墓</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真寺是马拉喀什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场所。王朝创始人苏丹·加利卜·阿卜杜拉(Sultan al-Ghalib Abdullah)最初了修建该皇家墓地是因为它靠近重要的古堡清真寺。 第一座坟墓可追溯到公元1100,以遏制他父亲的身体和萨阿迪帝国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阿什·谢赫(Mohammed ash-Sheikh)。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老的陵墓展示了工匠大师的不可思议的技能。陵墓里装饰和彩色瓷砖和古兰经铭文是常见的装饰。陵墓里不仅有王朝创始人苏丹艾哈迈德埃尔.曼苏尔,他的儿子,及父母的遗体。 这些外葬墓中有许多包含皇室妻子的遗骸,苏丹的顾问以及对统治者很重要的其他人。</span></p> <p class="ql-block"><i>有钱就任性的皇家豪华公墓</i></p> <p class="ql-block"><i>当地人力手推车和供游人乘坐的马车穿梭充斥在繁忙的街道</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买了一件有柏柏尔图案的连筒裙和当地的凉鞋,立马有些入乡随俗涌入当地百姓生活的感觉。看是不是跟导游有一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城里除了无数游客外,看到不少当地百姓人家。让我不禁回想起修建时尚商业街前的北京前门一带的大栅栏。</span></p> <p class="ql-block"><i>著名马拉喀什市区广场白日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繁华</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旅途的后几天正赶上穆斯林斋月。借这次巧遇的斋月伊始的机会,我们通过导游笍斯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一些斋月期间穆斯林信徒生活习性。据导游介绍,包括他和司机在内,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每天在早上5点进食后,白天不再摄取任何食物和水直到日落时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拉喀什街上众多外国游客则并没有因为这个斋月而造成任何不便。反之,导游提到有些食物仅在斋月期间才会有比平时更多的消费。比如说,蜂蜜糖饼和蜜枣。在斋月期间,老百姓每天傍晚6点半结束斋日。在正式吃晚餐前,按照传统习俗,他们一定是先吃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糖分的蜜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前往西部海滨城市Saouira的路上,我问不大讲英文的司机哈琵尔一白天不吃不喝还要为我们开长途车一定很不容易吧?他比划着说,有阿拉的力量,一整天不吃算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离高大的库图比亚(Koutoubia)清真寺不远的一个咖啡店,我们想歇个脚坐下。定睛一看才发现坐在面朝街口的都是一些当地男性客户。当时我们三个女生坐在那里便有些格外显眼。不过,大概看我们是外国游客,所以他们还刻意显露出对我们的友善微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事后看到旅游油管达人特别提到,在摩洛哥或者穆斯林文化习俗盛行的地域,有些咖啡茶馆只限男性,女顾客多是坐在店内。</span></p> <p class="ql-block"><i>无意间,三个女性闯入了穆斯林男性独自享受自由逍遥的空间</i></p> <p class="ql-block">近千年的马拉喀什老城里混杂着当地老百姓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在那里,绝对可以轻松地看到着不同族裔的装束,讲着各自的语言,带着不同阅历的面孔,映射其内心深处的眼光,和散发出来不同能量气场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大千世界好一派欣欣向荣,歌舞升平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在摩洛哥的这些天,我们所到之处时常看到当地咖啡馆门前临街而坐喝茶聊天的多见是男士们。好像那里专属男人的领地。据导游介绍,其实咖啡店是从律师到水暖工招揽生意的绝佳社交场所。今天我们3位女士也在著名地标街头的咖啡馆小坐一番,享受一下摩洛哥男人独有的特权。</p><p class="ql-block">在德玛吉广场的餐馆边吃边看风景别有一番风情。瞎拼购物,然后两次把马车当出租车,招摇过市风光地返回酒店,好好地出了一次“大公主”的风头。</p> <p class="ql-block">被列为唯一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这个马拉喀什杰不眠广场-马夫纳露天广场(Djimaa le fna)进入黑夜才是它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i>傍晚游逛在灯火通明的街巷里又是一番不同于白天的热闹景象</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黄昏日落之时找个登高眺望广场灯火的露台餐厅,伴随美国流行音乐,品尝着摩洛哥的美食,有一种穿梭时空之中的感觉。不眠广场充满人间烟火景色映入眼帘,给人带来浮想联翩的奇特联想和别致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i>酒足饭饱后,第二次乘坐马车返回酒店,又一次在视觉上对马拉喀什大街小巷的印象有一种特殊的享受</i></p> <p class="ql-block"><i>马夫并不介意我成为他的副手,让我有机会感受一下马车夫威武彪悍的样子</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若雷勒蓝色花园(Jardin Majorelle)是沙漠绿洲马拉喀什不可错过的景点。其实,Jardin Majorelle是法语名字,Jardin是花园的意思。Majorelle是花园的创建者法国艺术家Jacques Majorelle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1924年起,Jacques Majorelle几乎将毕生的精力都用来设计、建造这个花园——传说中二十世纪最神秘的具有装饰派艺术的花园之一。也被誉为20世纪最富神秘色彩的别墅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整个花园以独特的蓝色颜料装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ajorelle Blue”。此颜料是从撒哈拉沙漠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购买到的。其颜料价格以千克计算。处处都融合了装饰艺术和摩尔人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0年,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与他的挚爱Pierre Berge皮埃尔·伯奇发现了Majorelle花园,并同时钟情于它,于是共同买下了这座花园。将近30年的时间,每年春天,大师都会住进Majorelle花园。花园的中心是一幢蓝黄相间,错落有致的别墅,整个园林景观都围绕着别墅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花园中充斥着各种浓烈的色彩,热情的红,耀眼的黄、魅惑的蓝,洁净的白......这样的色彩碰撞给人的视觉冲击巨大,仿佛置身于奇幻的世界。大师从世界各地搜罗了各种植物,建造了仙人掌园、藤蔓长廊、莲花池塘、竹林小径。据说,仅仅仙人掌就有100多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停留马拉喀什的活动安排日程里,导游刻意为我们这个20号人的小团安排在当地一户人家吃一次摩洛哥家庭式的晚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举办私家晚宴的住家是距离老区不远的一个新兴建的居民社区。据导游介绍,像这样规模的公寓社区一般百姓不可能买得起的。居住在这个社区公寓里的人们大多属于中产阶层或以上的人。它与国内设有门卫的中高档小区非常相像。里面有商店,学校,运动场所,和小型购物商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介绍,有两个女儿的单身女主人莱列曾经有份专门为婚庆或大型公司年会提供餐饮食物的工作。因新冠疫情她失去了工作机会。她借此机会开启了与Gate1合作的私人餐饮服务的商机。她亲自在她的狭小的厨房里为我们团队20人准备了地道的摩洛哥家宴式美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我们步入她家客厅时,顿时就被满墙壁布满她和其他艺人的大幅油画震了一下。这个地道的摩洛哥风格的新型民居,客厅和休息厅的四周都没有窗户,只客厅屋顶修建成摩洛哥式的通天天窗,把她家旋转式3层楼的楼梯照得通亮。<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i>单身母亲莱列以平常人的心态,非常自豪地向客人介绍她的有残疾正处在青春期的二女儿</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主人介绍说这样规格的晚宴。对于大多数摩洛哥家庭,只有当贵客到访时才会准备9种头道菜。第二道上的是用摩洛哥各色调料腌烤而成的鸡。第三道是水果和甜点。</span></p> <p class="ql-block"><i>如此丰盛的摩洛哥菜肴就是在这么狭窄的私家厨房里完成的</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主人又是大厨的莱列终于有机会坐下来与我们聊家常,回答我们吃客的各种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温馨舒适又真切难得的与普通摩洛哥老百姓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和场面。据主人介绍,她除了喜欢烹调之外,绘画是她的第二大爱好。无师自通她,凭着自学练习的毅力与坚持,她的绘画作品也即将首次对外公开展出。这是我认为当天我们游团安排的最为精彩的节目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马拉喀什行程里,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活动安排是到当地烹调学校学习如何制作摩洛哥塔吉锅。全团20位女士和先生们在一个半小时里认真观摩,亲自动手制作,最后还获得结业证书呢。真没想到自食其力私房自制和烹调出来的摩洛哥塔吉锅味道非常独特,甚至比外面餐馆里点的还要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前往</span>索维拉(<span style="font-size: 20px;">Essaouira)海滨城市的路上,路过摩洛哥特产-坚果油(,阿甘油,Argan oil))的地带。那里的牧羊人经常故意把羊放在放在坚果树上。知道为什么吗?羊爬在树上吃叶子和坚果。其果仁经山羊排出粪便带出。但实际上,只有依靠手工剖壳,祛皮和取核再磨制才能保证这种只有摩洛哥该地盛产的阿甘油的质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的这家加工和营销店全部是由当地的妇女管理,这在传统的穆斯林社会还是不多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抵达索维拉后,我们留宿的这个城中城的酒店(Dar L’oucia)又给我们不少惊喜。已经住过不下5个摩洛哥特色酒店后,看到如此精美的旅店装束设计,大伙嘴里依然还会不时发出:“哇,哇”的感叹。</span></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i>早点可以到旅店楼台上享受</i></p> <p class="ql-block">从酒店步行就可抵达的海滨沙滩上,满眼都是不同年龄组的摩洛哥青少年自发组队在踢足球比赛。难怪小小的摩洛哥竟然打进世界杯赛前4名。</p> <p class="ql-block">我这个60多岁老太实在脚痒,忍不住和3个10-16岁少男(高个子的正在训练瘦小个子守门员的技能)一起比试比试。有幸的是大男孩Mossif有WhatsUp账户,得以让我与他们分享我们一同快乐玩耍片刻时光的图片和录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若能找到与当地居民有友善亲密的互动的机会,是我旅游的动力来源之一。它会给我带来可遇不可求的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i>瞧,因一个小小的足球较量使得我们彼此是那么兴奋和开心</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索拉维这个19世纪曾经是摩洛哥兴旺发达显赫一时的港口城市。后来才被吃水能力更深的卡萨布兰卡所取代。不过这里的码头依然是一副繁忙喧闹的景象,渔民每天外出捕鱼。据说除了浦到一般大小的鱼虾之类海货外,小小渔船也能捕到一些大鲨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近年来,因受气候暖化的影响,渔民需安放发动机以便到更深的海域捕鱼。这样下来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费用和压力。</span></p> <p class="ql-block"><i>热闹非凡的鱼市</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注意到每个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犹太定居者的教堂(Jewish Quarter )。从保存下来的久远历史材料和当地导游的亲身经历都告诉人们,犹太定居者与当地的摩斯林百姓自始至终相处融洽,而不是对立抗争的两个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i>犹太人的教堂</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见到的城堡内居民多以旅游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为生。印象更深的是那里非常新鲜的海鲜菜肴。因摩洛哥独特风味的塔吉锅需使用传统摩洛哥的调料(“十三香”,前天在塔吉授课时号称加了一种名曰45香的调料。但询问当地导游后得知实际上最多不超过15种。在老城广场还真的找到一家依然用秤砣称重量的勤劳致富的专买调料的卖家。</span></p> <p class="ql-block"><i>导游推荐的这家十三香专卖店称重依然使用传统的秤砣</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傍晚,导游特地安排我们在老城餐馆进餐的同时,还享受当地摩洛哥吉纳瓦歌舞。这个从前因被奴役的非洲奴隶在摩洛哥民间创作而流行歌舞表现形式,意在保护他们祖先的宗教和精神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概是受酒精或咖啡因的作用,或许是3人乐队吟喉高歌,及铿锵有力节奏的渲染力影响,各位出席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其中,使现场气氛异常兴奋。不愧是一种精神上的释放和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旅游团最后一站是摩洛哥著名的城市卡萨布兰卡。这个位于中西海岸的摩洛哥第一大城市被誉为摩洛哥的纽约。西班牙语字面意思翻译成白色之城。勾起前来摩洛哥看看的多年夙愿全是源于原名为Casablanca的美国电影,港台译《北非諜影》一部电影。这是一部1942年的美国影史上最成功的经典电影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我们最后一站进入这个“白房子”的城市时,其实它跟各大现代化城市没有太大区别。杂乱人流,拥挤不堪的交通,女性有着更开放和时尚的着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1920至1956年被法国管制近30年期间,多多少少给这里的城市住房建筑,教堂风格留下不少法国和南欧的印记。当摩洛哥独立之时,普及及使用法语成为摩洛哥与现代化世界接轨的决策。闻名天下的在电影场景出现多次的瑞克咖啡馆其实在拍卡萨布兰卡的电影前并不存在。现如今人人前来拜访的咖啡店是为该电影而生的。怀着一腔热情来到摩洛哥,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卡萨布里卡只是我头脑里挥之不去的海市蜃楼。</span></p> <p class="ql-block"><i>因电影而闻名的卡萨布兰卡著名的杰克咖啡馆</i></p> <p class="ql-block"><i>哈桑二世大清真寺</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导游的介绍,其实卡萨布兰卡最值得一游项目的是坐落于海滨,建于1964年的哈桑二世大清真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它是由法国和摩洛哥建筑师设计。清真寺于1993年建成,可以容纳10.5万人同时做礼拜。这个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非洲第一大清真寺。这是仅有的一个容许非教徒入内参观的清真寺。尤其在斋月期间,每天傍晚结束斋日前会看到壮观的布道场面。遗憾的是我们因行程时间安排匆忙,未能进入殿内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我们离开清真寺前,忽然看到一个有趣的场面。冒失调皮的摩洛哥当地男青年大概是踢球气盛竟然赤身走在穆斯林圣地-清真寺广场附近。被执勤民警叔叔抓住训斥一番。在民警离去前,已经乖乖地穿上衣服的男孩们居然还与民警有礼貌地握手告别。信奉穆斯林教的摩洛哥民众多是非常本分自律和友善。这一真实的场景在我们十几天的行程中还真的不多见。</span></p> <p class="ql-block"><i>右数第三位是导游笍斯</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前后14天的旅行中,司机海琵尔和他的助手莫哈莫德非常尽责尽力。导游笍斯更是像个大管家,吃喝拉撒管理面面俱到,把我们的游程安排的相当丰富多彩。尽管时间仓促,依然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普通的摩洛哥民众朴实善良友善的真实面貌,那里带有异国情调的民俗,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与特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