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泉州又称刺桐城、刺桐港,因五代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池、遍植刺桐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p><p class="ql-block">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p><p class="ql-block">这首唐朝陈陶的《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诠释了整个泉州的风物风貌。</p><p class="ql-block">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写满海洋记忆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历史。2021年7月25日,在福建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十一月二十五日,一行四人从双流机场飞往晋江机场,经停衡阳机场,下午一点过到达晋江机场。由此铺开八闽大地自由行,这也是本人第一次踏入福建省。</p> <p class="ql-block">从机场打车到达预定酒店后放下行李,立马来到这家当地有名的小吃店品尝面线糊。对于比较挑食的我们来说都觉得不错,好吃!</p> <p class="ql-block">享受完美食,徒步向著名的西街奔去。半路路过关岳庙,这也是此次泉州行必去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人群涌动,香火旺盛,烧香的大多是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看着烧香的人群心中一时困惑,为啥叫关岳庙呢?庙里祀奉的只有关羽呀?</p><p class="ql-block">哦,原来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庙宇,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只怪自己没看清楚。</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p><p class="ql-block">清净寺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特点。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p> <p class="ql-block">1961年,清净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p> <p class="ql-block">明善堂前,矗立着一座精雕的宋代“出水莲花”石香炉,原是奉天坛的旧物。香炉上部是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花心中凹下一个大洞,以放置香料。伊斯兰教忌烧香祈祷,此炉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焚烧檀香调节空气时用的。</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唐开元末年始建,初为“鲁司寇庙",唐末五代改为“宣圣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移至现址,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至嘉泰元年(1201年)建造棂星门,规模逐渐形成。历代屡经修葺,清乾隆年间对殿、庑、庭院、仪门等进行了大面积修缮。</p><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东西庑、大成殿等,皆保留着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台基等。建筑木构件为清代按原貌复建。</p> <p class="ql-block">此时天色已晚,开元寺内两塔已难见真容,只有改天再来一睹真容。</p><p class="ql-block">那就品尝品尝泉州有名的姜母鸭吧!满大街都是姜母鸭,都说自己的是最地道、正宗的,是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编采的店。说实话不咋地,也就一般般吧。</p> <p class="ql-block">一早起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徒步去看泉州有名的</span>朝天门。</p><p class="ql-block">朝天门为泉州古七城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城楼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灰墙青瓦,质感厚重,构造巧妙,且城楼之下,绿树掩映,鲜花布道,建筑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中山中路的骑楼。</p> <p class="ql-block">泉南基督教堂,原为清靖海侯施琅书塾旧址。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到泉州传教,清同治五年(1866年)即于施琅将军新花山旧址购地设布道所。光绪三年(1877年)3月改建为教堂。</p> <p class="ql-block">钟楼,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中心地标,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位于泉州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口的钟楼,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大家觉得这好看吗?像不像个独脚鸭?</p> <p class="ql-block">路过土地宫,清晨就有人烧香了。</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泉州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初建时以宋徽宗赐额“顺济”为庙名。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从泉州浯江启航,回国后奏请朝廷鼎力重修,并把“顺济庙”改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施琅准备征台,奏报“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清朝廷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天妃宫”又改名为“天后宫”。天后宫建筑群保存有宋代构件和明清时期木构建筑。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和梳妆楼等。</p> <p class="ql-block">大殿立柱的缕空石雕。</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宛如一座沉静而神奇的宫殿,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绝笔。</p> <p class="ql-block">殿内飞天塑像。</p> <p class="ql-block">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肃清门西南、开元寺南侧,推测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其历史变迁如下:</p><p class="ql-block">唐朝。遗址所在地为放生池,后于池中建有水陆堂,唐末扩为水陆院,北宋时仍为寺院。</p><p class="ql-block">南宋。南宋时改为南外宗正司,司内建有惩劝所、自新斋、芙蓉堂、天宝池等建筑。</p><p class="ql-block">此外,南外宗正司遗址在宋金交战时,为避战乱,赵宋皇族宗室大批南移,349名赵氏皇族乘船从海路来到泉州。遗址内还有各类出土瓷器,包括有青瓷白瓷、酱釉瓷等。</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不仅显示出宋元泉州城北部行政性城区的布局特征,同时也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泉州社会各个方面的皇族群体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据道光《晋江县志》记: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有关方志记载:南薰门在市舶司之旁。即今泉州市内水门巷竹街南薰门(水门)遗址西北,西到水仙宫,东到三义庙,北到马坂巷洪厝山。泉州港兴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中叶。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尚续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才迁往福州。福建市舶司在此的四百年间,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p> <p class="ql-block">乘坐敞门公交游览市区。</p> <p class="ql-block">环保绿色游。</p> <p class="ql-block">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是相对于河南的少林寺而言,相传是中国南方武术之发源地,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p><p class="ql-block">镇国东禅寺,始建于唐乾符(874-879)年间,盛于两宋,几经兴废。但南少林武术也随着这些组织广播海内,拳派远播,同时期,明清泉州港衰落。南少林武术也随着泉州移民潮远播海外,枝繁叶茂,影响广泛,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活动历史悠久,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泉州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泉州,莆田还有福清境内,分别涌现出三家南少林寺院,他们都声称自己才是正宗南少林,那么这里面谁才是真的?</p><p class="ql-block">管它那个是真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比武切磋,胜者为王!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蟳埔,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是从宋代以来从中亚流传过来的。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女人们头上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这里还有别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虽然距离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她们仍然虔诚地传接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蟳埔阿姨爱戴花 。</p><p class="ql-block">闽南话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壳厝,无意间成就了一个建筑奇观。“蚵壳厝”的建筑形制同传统的闽南红砖厝,花岗石的墙基,上下红砖砌方框、窗框,红白相间、鲜艳古朴闽南红砖厝风格鲜明,民俗气息浓厚,蚵壳厝与之不同的就是这蚵壳的墙表。将大而中空的蚵壳垒砌在墙面,墙里隔绝空气多,这样的墙冬暖夏凉。闽南的海风里具腐蚀性的盐分,也奈何它不得,长年累月的风雨还将它们洗刷得格外明丽。</p> <p class="ql-block">2023年初,赵丽颖的“蟳埔女”造型“出圈”。明星效应让泉州蟳埔迅速跻身一线网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村里全是头插簪花的年轻女孩,身穿蟳埔女服饰拍照,还有几个中年妇女也跟着起哄。</p> <p class="ql-block">借用一张图片展现簪花。</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在万安桥(洛阳桥)尚未修建之时,这里原有古渡口——万安渡(亦名洛阳渡),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中国首座海港大石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附属文物中亭、西川甘雨亭、昭惠庙、义波祠、蔡襄祠、四尊石将军、六座石塔、二十六方石碑和“万安桥”、“万古安澜”等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桥中部的一尊月光菩萨,现已不存在了,啥时消失的无从考证。</p> <p class="ql-block">桥梁全长834米,宽7米。桥体为“东北—西南”走向,有45座石墩,桥面左右翼以望柱、扶栏。</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半岛东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千米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p> <p class="ql-block">永镇沧海。</p> <p class="ql-block">龟石。</p> <p class="ql-block">大龟石。</p> <p class="ql-block">泉州湾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本来此次泉州行就此结束了,同行友人们觉得没尽兴呢,两千多公里都来了得多玩几天,后续得去厦门、福州、武夷山。好吧,马上订去厦门的动车票去厦门。</p><p class="ql-block">泉州到厦门动车29分钟,26元。现在的交通真是方便!</p><p class="ql-block">到达厦门北站后坐地铁再打车入住黄厝村民宿客栈。</p><p class="ql-block">因鼓浪屿渡轮、厦门大学都得预约,就半个下午时间了,那就去南普陀吧。</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p><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这天是农历十六,闽南人信奉十六上香祭拜,虽已是下午,祭拜人群也是人山人海呀。</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游玩出景区后,左转就是厦门大学的南校门了,因没有预约无法进入,就在校门外拍张,留个脚印👣吧。</p> <p class="ql-block">厦大图书馆大楼。</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游完天色尚早,中山步行街找吃的去吧。</p><p class="ql-block">吃得没找着,一行人茶却买的不少。福建人的确是做生意的料,卖茶的小妹妹不到二十岁,那个生意经让你不得不买,亲们被忽悠得买买买!快递回家。😂😂😂</p> <p class="ql-block">回住处在公交车上拍海边夜色。</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去不了,得预约轮渡,立马签约旅行社永定土楼一日游。</p><p class="ql-block">这张是爬上土楼王后山山上拍的,差点脚滑滚下山坡。😓😓😓</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p><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永定土楼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土楼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在永定土楼内,还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也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预定好了船票,终于踏上游轮,驶向鼓浪屿。</p><p class="ql-block">鼓浪屿船票来回35元,单边时间差不多就半小时吧。</p> <p class="ql-block">转角遇到爱。这楼有历史,可这名对我来说没意义了。</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p><p class="ql-block">日光岩顶峰在直径40多米的巨石上凌空耸立,成为厦门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浪漫气息。</p><p class="ql-block">拥有“一片瓦”、“鹭江龙窟”、“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胜景。</p><p class="ql-block">历代文人石刻题咏甚多,为名岩增添古风异彩。</p><p class="ql-block">攀天梯,登临极顶,鼓浪屿、厦门、大担、小担诸岛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琴园有“百鸟园”、“电影院”、“英雄园”等,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今与古的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郑成功雕像是一座巨型花岗岩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该雕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由625块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分为25层,地基深入岩层3米,并配备防雷设施,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p><p class="ql-block">鼓浪屿其实就是名气大吧,个人觉得就老建筑、遗址还可看看。但现在的商业化,遗址是紧门闭户,老建筑也只能是外面远观了。徒步游览计废脚还累,有些景点还得花钱买票。😪</p> <p class="ql-block">游完鼓浪屿坐地铁来到集美学村。</p><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原集美学村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现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学),集美归国侨学生补习学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等学校,还包括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龙舟池、航海俱乐部等设施。它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学村中的龙舟池节假日常举行赛龙舟。鼓乐齐鸣,南音悠扬,人声鼎沸,把平日宁静的校园变成欢乐的海洋,集美学村也就成了厦门旅游的一个热点。2016年9月,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古居及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厦门山海健康步道的建成里程已达229公里。其中,厦门岛111公里、海沧区34公里、集美区31公里、同安区43公里、翔安区10公里。</p> <p class="ql-block">既能观景,又能健身,健康步道俺们也来走走吧。7.5公里从东坪山一直走到普厝垵。得劲。😁😁😁</p> <p class="ql-block">海边夜景。</p> <p class="ql-block">厦门标志建筑~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乘动车前往福州。</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坊七巷是必须游逛的。华林寺也顺带游游。</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如同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福州也有一个极特别,极具历史韵味的文化街区——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如今坊巷内都为明清时期建筑,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则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坊巷见证了福州城的繁华往事,古时这里就是达官贵人偏爱的居住之所,到了民国和近现代,又有沈葆桢、林觉民、冰心、严复等名人大家居住生活,一座座故居中依然回荡着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林觉民故居,也是冰心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p><p class="ql-block">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p><p class="ql-block">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谢婉莹)曾居此。</p><p class="ql-block">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现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福州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p><p class="ql-block">华林寺,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p><p class="ql-block">双塔,即于山的白塔和乌石山的乌塔,是两座寺庙的塔,是福州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白塔在东,乌塔位西,黑白对峙,两塔遥遥相对,相互守望,完美展显出百年前福州古城。</p><p class="ql-block">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祐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色。</p><p class="ql-block">乌塔全称为崇妙保圣坚牢塔,在乌山东麓,与白塔互为犄角。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它的前身是唐朝的净光塔,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比白塔早100多年。塔旁矗立有当年刻制的无垢净光塔铭并序。</p><p class="ql-block">福州市台江区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p> <p class="ql-block">福州到武夷山没动车🚅只有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入住酒店后放下行李赶往景区。今年年武夷山市市内公共汽车和景区门票全年都免费,景区内区间车一天游70元,两日游85元,三日游95元,九曲溪竹筏每人130元(得筹够八人才开筏)。</p><p class="ql-block">我们入景区已是下午三点了,坐区间车去乘竹筏已没时间了,直奔天游峰吧。</p><p class="ql-block">天游峰位于景区九曲溪中的六曲溪北面,地处景区中心位置。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当有云海的时候,在天游峰,仿佛置身于仙境,遨游于天宫,故名“天游”。天游峰海拔408.8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赶往竹筏码头,坐竹筏游览九曲溪。竹筏其实是玻璃钢做成竹子样式的。😁说实在的,武夷山景区虽大,真正能玩的也就坐竹筏玩玩还不错,其他的也就那样了,难怪竹筏票得130,还能游一个半小时,景区门票不免费就140。</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景区虽大,可景色不够惊艳,能让人留恋忘返的景点真还没有,好在空气清新,景区免门票,市内公交车也免费乘坐。</p><p class="ql-block">一个半天基本结束。可预定的返程飞机却不知原因取消了,询问没用只能改签或退票,改签七号没有,只能八号了,可多出两天时间没玩的了。查看地图,下梅,一个古村落,走吧。</p><p class="ql-block">下梅古民居,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组成部分,它距国家旅游度假区仅8公里。下梅古村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p><p class="ql-block">宣传比较美好,其实非常一般,除了邹氏宗祠、下梅大夫第、下梅参军第门牌坊有点历史其他也没啥古宅了,是村民的住宅。村内人迹罕见,还得50大元门票。😓😓😓查攻略找村民带入也就十元。</p> <p class="ql-block">下梅村游完还有一天多时间呢,亲们们就买买买去了。啥糕呀、熏鹅、薰笋呀等等,好在现在快递便捷,快递回家。😏</p><p class="ql-block">待在旅店里难熬,反正景区免费,大王峰还没登过,最后一天下午三进景区攀登大王峰。</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景点经典玉女峰。此峰只能看不能登。</p> <p class="ql-block">8号,返程的日子,一大早到达机场,大厅里黑灯瞎火的,也没人,咋地了呢?好在其他乘机人来了几个也在等,那就等吧,原来是来早了。</p><p class="ql-block">九点陆续有人来上班了,灯也打开了,慢慢的工作人到齐了,开始安检。此时窗外雾大了起来,心里咯噔一下,会不会晚点呢?结果真的晚点了,而且起飞时间是一推再推,10:15的飞机,两点左右才起飞,好在是终于起飞了可以回家!</p><p class="ql-block">八闽大地进出共十四天,个人喜欢泉州,无论是古迹、文化、市容市貌、还是吃住行都不错,厦门太过“喧闹”、福州太“低调”,不像省会城市、武夷山欢迎你来,来了却不容易走脱。嘿嘿。这也算是此次八闽大地游的感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