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意识”下的“习作修改”

晚麦

<p class="ql-block">  读者意识作为写作者的一种写作意识,是写作者在写作前或写作时主观设想读者阅读需求和感受的心理过程。写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每个写作者务必树立读者意识。既要顺应读者,又要征服读者、提升读者,这是需要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的一对矛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为什么改</p><p class="ql-block"> 培养读者意识是《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的语文作文教学目标之一: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注重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p><p class="ql-block"> 这是改变目前教师写作教学现状的需要,很多孩子写作困难,培养孩子的“读者意识”知道写习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为了向读者表达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就会降低写作的畏难情绪。</p><p class="ql-block"> 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是解决学生写作困惑的需要,孩子们经常为不知道为什么写,些什么,怎么写而头疼。综上这些都是传达需要从“读者意识”的角度去看待习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怎么改</p><p class="ql-block">(一)培养“读者意识”</p><p class="ql-block">1.习作不仅仅是创作,更是表达。</p><p class="ql-block"> 夏丏尊先生指出:“‘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但这恰恰是我们忽略了的技巧。”“培养读者意识”是写作的重要目标,“心中有读者”可以说是写作的起点,所以习作不仅仅是创作,更是表达。</p><p class="ql-block">2.学生不仅仅是作者,更是读者</p><p class="ql-block"> 学生写作的动机不强,表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学生写的习作是给谁看?这一个稳定的读者群是谁呢?如果单纯只是说,把这些作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家庭等客观原因,渐渐无法真正践行读者意识。那从学生最贴切的生活群体来看,最为便捷而有效的就是学生群体本身。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阅读、批改,这样就培养了一群坚实的读者群体,无形中养成一个强有力的动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系列的动力系统支撑这一平台,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让我们看到了读者意识对学生习作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作者,更是真正的读者。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去倾听作者的声音。</p><p class="ql-block">3.评价不仅仅是提高,更是分享</p><p class="ql-block">(二)激发“读者意识”</p><p class="ql-block">1.锁定受众,明确读者对象</p><p class="ql-block"> 每位读者的年龄特点、社会职业、心情处境、与作者关系等都不同。面对自己班级同学这一类读者,年龄特点与自己差不多也是写过同一主题习作的孩子,更有亲近感。这个时候可以让写同话题的同学,交流不同写作方法及表达效果;也可以让别的学生评价从读者意识角度看到的习作水平。面对监考老师、爸爸妈妈等社会外界人,他们的心情处境可能是在“众多”中才会看到,更需要“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2.多维分析、准确把握读者需要</p><p class="ql-block">(1)新颖标题</p><p class="ql-block"> 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独特的标题一定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歌词、诗句、一语双关、哲理型、通感等。</p><p class="ql-block">(2)选材真实,引起读者共鸣,唤醒经历体验</p><p class="ql-block"> 明确读者对象,揣摩读者身份性格,推测读者接受期盼。从最真实的事例中选材,引起读者的共鸣,一看到学生习作能立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起曾经的经历体验。这样一来真情实感最为动人。</p><p class="ql-block">(2)构思新颖,内容生动</p><p class="ql-block"> 吸引注意力,读者愿意看一定是因为有一些“巧思”,情节生动有趣,内容积极向上一波三折,构思新颖等。多问问学生,如果你是读者你想看到什么样的文章?对这类文章的题材,作为读者你想看到哪个部分详写?如果你是读者,你很好奇这个人物的什么描写?这些都是读者想要看到的地方,基于这个点来训练比单纯强调更巧妙。</p><p class="ql-block">(4)立意鲜明,引发读者思考</p><p class="ql-block"> 看完习作能引发深思,简言之能有所收获。故立意鲜明,引发读者思考也是基于“读者意识”下要注意的习作修改一大方向。</p><p class="ql-block">(三)强化“读者意识”</p><p class="ql-block"> 强化读者意识,开发读者资源,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多人的关注、欣赏,学生真实体验到作文作为“一种公众言说”,给自己带来的自豪、精彩与激荡,作文,真的不再是痛苦,而是尊严、荣耀和幸福。</p><p class="ql-block">1.设计虚拟读者、营造语用情景</p><p class="ql-block"> 想象这篇习作就是给同学、家长、改卷老师、社会群体等人来看,那在习作中要注意些什么呢。这个时候可以虚拟读者,甚至营造语用情景,在我描写的习作场景中,读者想看到些什么呢?主人公的刻画是否成功?这些细节描写是否能让读者记忆深刻,脑海中浮现画面感?</p><p class="ql-block">2.多维评价,你是读者想看到什么样习作</p><p class="ql-block"> 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组织材料既要满足读者“清晰”的阅读需求,在布局谋篇上为读者提供有条理的表达结构,让读者阅读后能直接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自然而然地进行交流;同时还要满足读者“惊喜”的阅读需求,在常规有序表达的基础上来点“与众不同”,来点“刻意创新”,心动的感觉或许就能瞬间被“点燃”。</p><p class="ql-block">三、改后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评价不仅仅是提高,更是分享改变过去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开设以“学生群体评价+个体评价”相结合的习作赏析课,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这个活动,可以在学生写作之后及时进行,这个活动,可以在学生写作之后及时进行,不必等到教师全部批改好习作后才开始。这样大大提高了评价的实效性。学生在习作的全程中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同时也是习作评价的主体。多重的身份,让学生有了多重责任意识。 首先,分享共同观点,成为知己。学生习作多为同一主题的内容,以文会友,让学生互相交流,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一篇文章交流,也可以通过互批,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分享。</p><p class="ql-block"> 其次,分享差异,让差异成为提高习作的资源。对于写作方法的运用、看问题的角度、表达效果的见解等,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正是这些差异,才是为学生提供了进步的空间。当写作是为了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思想,阅读是为了了解别人的故事和想法,评价是为了交流和分享时,习作教学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多途径展示作文,深化读者意识。可以保留学生习作,电子稿投稿,充分运用媒体的魅力,投屏展示等。</p><p class="ql-block"> 总之,修改之后,不是单纯结束,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获得习作幸福感才是目的。基于“读者意识”下的“习作修改”,学习和驾驭这一对矛盾的过程,也就是写作者真正走向成熟的过程。</p>

读者

习作

学生

意识

写作

表达

分享

交流

评价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