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镇江南山“一线天”,省内唯一的构造裂隙地质奇观,早几年还人迹罕至,如今随着高崇寺的扩建修缮一新,香火日旺,大黄山顶的“一线天”也吸引了众多登山“驴友”和地质爱好者,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初冬时节,高崇寺内4株300多年的银杏,让寺院尽铺“黄金甲”,游客蜂涌而至,南山之美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高崇寺位于大黄山南半山腰处,始建于唐贞观13年,迄今1360多年,历经沧桑几度兴衰,整个寺院由天王殿、观音殿、三圣殿、玉佛寺及最大的地藏殿组成,依山而建,气势不凡。</p><p class="ql-block"> 院内四株320年银杏,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金秋叶黄时,更加赏心悦目。尤其伴随着清晨或黄昏的一抹霞光,更是让滿树银杏叶镀上了一层黄金,古刹钟磬,落日余辉,交相辉映,唯美动人。</p> <p class="ql-block"> 高崇寺是镇江唯一的地藏王道场,寺院已有千年历史,历经多次战火与刼难,几近毁没,改开之后,国运昌盛,高崇寺得以焕发新生,1995年重建,2001年开光,近年又修缮扩建,新增天王殿等,遂成南山风景区闻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登大黄山山顶“一线天”没有官道,只有北、东、南三条野道可攀。其中高崇寺地藏王大殿后侧一条小路即南道,虽陡峭难攀,但离山顶最近。</p> <p class="ql-block"> 登山徒中随处可见裸露的巨大灰岩山体。</p> <p class="ql-block"> 出大殿后侧沿山攀岩数十米,以树为梯,历经艰难,终于来到“一线天”西端,此处高155.5米。山顶裂隙呈略偏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80余米,谷底最窄处约1米多,顶部最宽约5米,两边崖高约14一15米,且向南倾斜5一10度,陡峭绝壁,崖高谷深,鬼斧神工,叹为观止,它发育于泥盆世五通组石英岩地层中,距今已有3.6亿年,为江苏之最。</p><p class="ql-block"> 据地质爱好者研判,此裂隙底部经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和填埋,早已不是当初深度了,估计向下可达10一15米,总高可至30米,若此,极其罕见!</p> <p class="ql-block"> 从地质学“一线天”成因分析,大黄山“一线天”两侧山体结构完全一样,如同刀劈斧凿,一刀两半,两侧山体呈断裂、倾斜、位移等现象,这是构造裂隙,而非石灰岩经水溶侵蚀作用的裂隙表现。</p> <p class="ql-block"> 两侧山体的岩石明显呈现经外力作用的物理变型。</p> <p class="ql-block">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三种主要构造形态。</p> <p class="ql-block"> 褶皱一岩石受构造力发生弯曲,在层状岩层中表现最为明显,包括背斜(向上弯曲),向斜(向下弯曲)。</p> <p class="ql-block"> 断裂(断层)一岩石或岩体受构造力,顺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的构造。</p> <p class="ql-block"> 节理一也称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石石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或称岩名的裂缝。</p> <p class="ql-block"> 名词解释:裂隙</p><p class="ql-block"> 1.成岩裂隙: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内外部力作用而产生的原生构造,如沉积岩固化脱水,岩浆岩冷凝收缩均会产生裂隙。</p><p class="ql-block"> 2.构造裂隙:由于地壳运动而引发的裂隙,称为构造裂隙。</p><p class="ql-block"> 3.风化裂隙:由风化作用而引起的裂隙,称为风化裂隙,又称次生裂隙。</p><p class="ql-block"> 图为南京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六梭柱火成岩山体,为岩浆冷凝节理(成岩裂隙)所致,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石柱林。</p> <p class="ql-block"> 镇江北固山后峰脚下的“观音洞”,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成岩裂隙”。</p> <p class="ql-block"> 镇江金山原是三叠系石灰岩,后因岩浆多次入侵冷凝形成,其“白龙洞”等即是“成岩裂隙”,在白龙洞外既可见到水成岩也可看到安英质熔岩。</p> <p class="ql-block"> 镇江北固山“试剑石”,典型的风化裂隙,北固山中峰岩体为凝灰岩,为一亿三干万年,早白垩纪,燕山运动时期火山喷发形成,后峰则为岩浆冷却产生的酱红色粗面岩、流纹岩。</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中峰西麓山下岩石节理现象</p> <p class="ql-block"> 镇江圌山的“风化裂隙”</p> <p class="ql-block"> 镇江圌山“构造裂隙”后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的的相邻山峰,镇江圌山为中生代晚期火山爆发生成,距今2.5亿一6500万年。</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云南石林”,是石灰岩先是外力“节理”作用“构造裂隙”,后经长期侵蚀“风化裂隙”而生成,特殊而神奇的“喀斯特地貌”。</p> <p class="ql-block"> 图为“构造裂隙”</p> <p class="ql-block"> 无疑,大黄山“一线天”属于“构造裂隙,此种裂隙最常见,分布范围最广。</p> <p class="ql-block"> 此处呈“断裂”现象</p> <p class="ql-block"> 此处“节理”现象明显</p> <p class="ql-block"> 山体在构造过程中的激烈运动至岩石崩裂。</p> <p class="ql-block"> 这种裂隙在山顶多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灰岩山体的裂隙在南山也多处可见,如招隐山顶的“狮子窖”,观音山的“观音洞”等,皆为裂隙生成的洞穴,它们可能是构造裂隙亦或是风化(次生)裂隙。</p> <p class="ql-block"> 招隐山顶,“鸟外亭”下如今尚存“狮子窖”(左上)等四洞穴,今因山体风化侵蚀严重,岩石开裂,已围栏禁游人靠近。</p> <p class="ql-block"> 洞穴上方岩石风化侵蚀现象</p> <p class="ql-block"> 观音山灰岩裂隙洞(观音洞)</p> <p class="ql-block"> 而石灰岩洞穴更多的是溶洞,如南山迴龙山北麓著名的莲花洞等。</p> <p class="ql-block"> 镇江韦岗高骊山的石灰岩溶洞“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黄山巅远望九华山电视塔</p> <p class="ql-block"> 从高崇寺地藏王殿南望,左是砚山顶,右是九华山。</p> <p class="ql-block"> 据《镇江市志》:市区从西南角经南郊风景区,折向东西方向至汝山,断断续续分布着一系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侵蚀残丘,其高程在80一349米。它们因地壳运动褶皱隆起而成,多形成于6、7百万年以前,以后又经新构造运动,褶皱断裂和长期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使山体不断遭受到破坏,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逐渐变小,构造形态越来越模糊,出现了很多侵蚀地形,这条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侵蚀残丘带中,断断续续分布着五州山、十里长山、马鞍山、九华山、砚山、黄鹤山、观音山、汝山、黄山、焦山等孤立山体。其中九华山高185米,黄山155米,观音山111米,磨笄山100米……</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为南山众山最高,亦称砚山顶东峰,高185米。九华山山体为三叠系灰岩受中生代后期造山运动作用,地壳抬升强力挤压,岩层褶皱、倒转、直至断裂破碎,小型平卧型褶皱构造,具有天然曲线造型。九华山和西侧的砚山顶等在中生代燕山期间曾有多期次岩浆侵入,故九华山发现有石英二长岩,地表还有石膏层少量分布(镇江市志)。</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山上可见裸露的风化、水溶、侵蚀的石灰岩山体,如图:左上水蚀“千层岩”,右下“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 出高崇寺南边一小路即:九华古道又称“幽栖古道”,一条古代镇江出南门大街,经鹤林寺、招隐寺、九华幽栖古寺(毁于清末战火)、高崇寺,然后从九华古道、至柞榆岗(檀山庙)、划子桥、马山(龙王庙)再到西麓、上党、上会等丹徒南乡农村,是古代镇江与南乡的商道。你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就是推车挑担行走在这条连结城乡的丶崎岖山路上的,如今古道上车辙已不再清晣,但仍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忙和漫长的悠悠岁月。</p> <p class="ql-block"> 大黄山麓高崇寺附近的各式灰岩:叠浪岩(上左),龙头石(上右),太湖石(下左)褶皱岩层山体(下右)。</p> <p class="ql-block"> 古道旁有裸露滚落的大块灰岩,这种薄层灰岩,经数万年的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目前形似有嘴有眼的“龙头石”,让人称奇。南山地区由于早三叠世石灰岩地层广泛发育,层间滑动褶皱多处可见,高崇寺旁出露最为精彩(摘自镇江高专高承伟教授文章)。看到这些巨大的怪石,可以想象当年山体构造的壮烈。</p> <p class="ql-block"> 大黄山东南侧砚山顶,又称砚山西峰,高127.8米,这里曾是“上铁采石场”宕口,人工采石的剖面,向我们展示了山体地质情况,几组近乎垂直的灰岩,象一页页书本,可称“石头史书”,为岩层节理切割所致。</p> <p class="ql-block"> 山体岩石挤压变型</p> <p class="ql-block"> 水平挤压呈“Z”字型岩层</p> <p class="ql-block"> 山体岩石“断裂”状</p> <p class="ql-block"> 岩层因节理现象水平向分层分布</p> <p class="ql-block"> 该宕口入口南侧,采石剖面有一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直立岩石,经长期侵蚀、剥蚀形成的形态优美的“天生画廊”,自然天成,十分生动(来自镇江师专高承伟教授论文)。</p> <p class="ql-block"> 大黄山东南侧因人工采剥形成的裸露山体。</p> <p class="ql-block"> 大黄山东南山麓曾是“镇江采石公司”的宕口,此照是上宕口。</p> <p class="ql-block"> 上宕口东侧人工开凿的山洞,此山洞连通下宕口(新宕口),为将上宕口的积水流入下宕口,此洞高约10多米,最宽处6米,洞长近30米,出洞东侧即下宕口“残月湖”。</p> <p class="ql-block"> 山洞东侧的下宕口,即今天的南山“残月湖”,原为镇江采石公司矿坑,采石公司人称它为“新宕口”。镇江采石公司是曾经的国企,从50年代开山放炮,采掘石料,到八十年代末为保护南山停止开采。此新宕口当年作业时我参观过,其时已下挖近30米,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和震撼,这里开采的是深灰色的“栖霞灰岩”,碳酸钙含量高,可以烧制石灰和轻质碳酸钙。</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南山“残月湖”,长约400米,宽约100米,平均水深30米,最深处50米,湖光山色,南山一景。</p> <p class="ql-block"> 远处可见大市口苏宁大厦</p> <p class="ql-block"> 在南徐大道,南山北入口,自东转南向西航拍南山诸山(百度),图为黄鹤山(左)、磨笄山(右),近处为南山北入口和“山林名墅”小区(原上铁水泥厂)。</p> <p class="ql-block"> 远看观音山(左,原镇江水泥厂宕口)、招隐山(中)、夹山(右,原镇江采石公司宕口)。</p> <p class="ql-block"> 远看 九华山(左)、岘山顶(中,原上铁水泥厂宕口)、大黄山(右,原采石公司宕口)。</p> <p class="ql-block"> 大黄山东麓,现南山景区北入口一带,曾为江苏省镇江中学旧址。鼓楼岗省镇中于1932年8月改为省立镇江师范学校,1935年省政府决定在镇恢复普通高中,1936年6月遂将江苏省立南京中学迁镇,定校名: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勘定大黄山东麓为校址,圈地850亩,投资37万元兴建校舍,于1936年10月边建设边开学(镇江教育志)。另据教育前辈法度先生遗文:“黄山省镇中1935年兴建,规模之大,在当时与省立上海中学同称为江苏之两大中学”。可惜黄山省镇中校舍及设备于1937年12月被入侵的日寇飞机炸毁,国仇校恨!(下图为省镇中黄山校舍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曾在黄山园艺场位置目睹过倾倒的原省镇江中学的花冈岩石柱校门。图为被日机轰炸后的黄山镇中残垣。</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曾就读七里甸省镇中,1965年春,学校曾组织我们高一同学集体攀登过大黄山,那时黄山还是光秃秃的。六十年了,换了人间,天翻地覆,山上己被植被复盖,站在山顶因树木遮挡已无法乌瞰周边城市山林的美景了。</p> <p class="ql-block"> 1951年,镇江黄山园艺良种场在原省镇中废址处成立(见黄山园艺场志)。</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黄山东麓,南山风景区北入口(图左砚山顶、图右大黄山,两山均现人工采石的巨大“伤疤”),这里曾经是江苏省镇江中学、镇江黄山园艺场、上铁水泥厂、上铁采石场、镇江采石公司……沧海桑田,旧貌新颜,日新月异,昨天的满目疮痍今天的旖旎风光,这里现已成为美丽南山风景区的北大门。镇江南山风景区已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国家4A旅游景区,业已通过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南山的山和水,南山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南山的地质资源,将成镇江的一张旅游名片,成为镇江人民休憩娱乐的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