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领你走出大山

只若初见

<p class="ql-block">  看完影片《我本是高山》,第一次尝试以一个极小的切口写影评。写到结尾处,正好晚自习时间到了,灵机一动,何不趁此机会给学生们讲讲影评的写作,顺便让学生给我写个结尾,又正好检验他们扩展语句的能力,岂不一举三得?你最喜欢结尾几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微光,领你走出大山</p><p class="ql-block"> ——浅析影片《我本是高山》“光”这一意象的运用</p><p class="ql-block"> 一手喇叭,一手电筒,这是现实生活中张桂梅校长的标配。影片《我本是高山》中对手电光的艺术运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着粗浅的记忆,只稍稍梳理,便感受到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影片一开始,黑暗的楼道,微弱的手电光,缓慢的脚步,张桂梅校长艰难地一级级上了二楼。张校长来到教室,开灯,开窗,窗外是连绵的重重远山。手电光虽微弱,但在黑暗的环境中显得格外亮堂。这光亮更加坚定了张桂梅校长的初心,引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愿望像一颗种子,在张校长的心里生根,发芽。此时的光,是方向,是决心!</p><p class="ql-block"> 为了激发这些迷茫的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张校长和老师们带着孩子们爬山。天未亮,崎岖的山路上,每个孩子手握电筒,借着微光缓慢登山。偌大的山,竟因一盏盏微光明亮起来。登上群山之巅,远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在苍茫的远山之上,老师们指着苍茫的大山告诉孩子们,在群山之外,是更好的大学,是更美的风景。手电光和太阳光燃起了孩子们的希望。此时的光,是憧憬,是希望!</p><p class="ql-block"> 因女友已成为他人的新娘而心情欠佳的卢老师来到教室上晚自习,发现教室黑漆漆的,责怪孩子们为什么不开灯。这时,所有的孩子一齐按亮了手中的电筒,一道道光照向了黑板。黑板上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爱心包围着“卢老师,我们爱你!”几个大字,卢老师眼眶泛红了。手电光成了卢老师坚持下去的动力。此时的光,是温暖,是动力!</p><p class="ql-block"> 影片的最后,高考成绩出榜那天,张校长和卢老师翻山越岭去学生山英家告知她高考成绩,但深深的峡谷挡住了去路,夜幕又正降临,怎么把高考的好消息告诉山英呢?张校长和卢老师不停挥舞着手中的手电筒,手电光用世上最美的弧线告诉了山英:你考上了!山英也用手中的油灯回应:我考上大学了!这时候的手电光和油灯越过峡谷,抵达希望。此时的光,是力量,是未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结尾一(作者:向继发)</p><p class="ql-block"> 的确,这些光充满了许多的含义。创作者知道对于身处大山的孩子们来说,一束光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才会如此用心的通过光去刻画。这些光是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是孩子们对未来的期待,是达到彼岸的第一缕惊喜。《我本是高山》,极力让光照进你我心间。于身处大山的孩子而言,千言万语抵不过一束光照在身旁。光,会领你走出大山。这是“燃灯校长”张桂梅发出的光,这也是创作者的用心良苦之处。</p><p class="ql-block"> 结尾二(作者:刘振乾)</p><p class="ql-block"> 光,不仅是手电发出的光亮,更是大山里孩子们眼中的未来、希望。张校长眼中的光是大山里的孩子,大山里的孩子眼中的光是走出大山。手电筒的光掌握在孩子们手中,如同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一样,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自己去把握。影片中多次出现手电筒照射出光的情景,尤其是用光照射远山迎来结局,更是象征希望的道路已被照亮,寓意最后的结局是希望的。影片中“光”这一意象的使用既自然又贴切,艺术效果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结尾三(作者:向红娟)</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不会注意到一束微光,但在影片中,创作者对这缕微光进行了放大,或在黑暗之中,或在群山之巅。借这一缕微光,我们看到了一群教育者步入了大山,一群满怀希望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这缕微光,很好地隐喻了这部影片的主题——爱、青春、命运!这也是我所认为创作者的用心良苦之处和巧妙之处。</p><p class="ql-block"> 结尾四(作者:陈维轩)</p><p class="ql-block"> 影片用手电筒那微弱的光,支撑起了张桂梅校长和老师们日复一日的艰辛;也是这小小的手电光,给大山中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去了希望。可以说,影片对于光的运用不可谓不精妙,不可谓不令人印象深刻。张校长手中的光,成了大山里孩子们的灯塔,守望并指引着孩子们走出大山。</p><p class="ql-block"> 结尾五(作者:戴锦程)</p><p class="ql-block">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燃灯校长”张桂梅,以一盏小小的手电,于方寸之间,给大山的孩子带去希望。《我本是高山》多次以微弱的手电光为隐喻,为我们展现了张桂梅校长的决心、学生的希望、深厚的师生情,以及走出大山的喜悦。它是一种力量,穿过黑暗的高山。亦是一种慈悲,给予人内心的宁静。与光同在,望你我都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勇向前。</p>

大山

孩子

校长

电光

张桂梅

影片

微光

老师

结尾

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