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乐安过来,一路看景走走停停,到江湾镇时已是傍晚。入住的民宿在镇子正街,也就是国道边上,正对着江湾古村。</p>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徽州,早晨的空气依然清冽,好在风和日丽,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进入古村,先走一道九曲桥,穿过名叫龙池的莲花池。桥的另一端,是通向江湾广场的西安门。</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江湾有位博通古今、很有传奇色彩的清代鸿儒江永。拜访江湾,一半是为江永而来。还没进村,就在西安门上看到先生撰写的楹联: “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顷;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二三分。”联句如同我所了解的江永为人,写得潇洒落拓。</p> <p class="ql-block"> 萧江宗祠在荷花池左侧。这座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的祠堂,明朝万历六年初建,现在的宗祠是后来重建的。萧与江是两个姓氏,一座祠堂冠两个姓氏,很是罕见,前因后果源自汉朝的开国丞相萧何。</p> <p class="ql-block"> 萧何的后代传至南北朝时,出了位萧衍。公元502年,萧衍接受南朝齐末代皇帝禅位,建立南梁,做了梁高祖武帝。武帝的长子即昭明太子萧统,后嗣到了唐代时,有八人相继出任宰相,史称唐朝萧氏“八叶宰相”。宰相的职位也能做成专业户,的确空前绝后。</p> <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八叶宰相”中的萧遘在朱温篡唐战争中失势被杀,次子萧祯当时任江南节度使,为避风险,隐居安徽歙县的篁墩。光是隐居还不够安全,干脆姓氏也改了。族谱里写萧祯“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姓以为江氏。凡江氏宗于萧者,此其鼻祖也。”</p> <p class="ql-block"> 于是萧祯变成了江祯,为江氏一世祖。迁到江湾时,已经是八世了。江湾江氏为了同其他江姓人氏区别开来,当然以我的小人之腹,想必是放不下“八叶宰相”的辉煌历史,自称起“萧江”来。从萧氏到江氏再到萧江氏的过往,都记载在《兰陵萧氏二书》里,书的作者就是上面说到的江永。这里写的都来自这本宗谱,为了得到这书的电子版,还花了好几块呢。</p> <p class="ql-block"> 我深知咱们是祖宗崇拜的民族,每到一地,要事之一是拜访宗祠,不管是哪家姓氏。我进去过的祠堂有新有旧,有的庄严肃穆,有专人管理,平日也恭敬如仪。有的破败得想必让后人们尴尬,或者成了人声鼎沸的麻将馆,只是在春秋两祭时临时打扮一番。</p> <p class="ql-block"> 眼下的萧江宗祠,全然江南望族的大气象,过九曲桥进入广场,从广场步入宗祠,先过一道金水桥。正面仰望这幢雄伟建筑,两座把门的石狮子很是威武,两侧的八字门墙,宫殿式的五凤楼,一派神圣庄严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五凤楼是宗祠门楼的通常范式。门楼飞檐翘角,像五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寄寓“吉地有凤翔”。 抬头看楼枋,刻的是“九狮滚球遍地锦”,刀法圆润流畅。再看两侧的门墙,用的是水磨青砖,墙上砖雕描述桃园三结义、文天祥、包龙图和杨家将故事。</p> <p class="ql-block"> 萧氏在历史上出过名臣大将,甚至出过帝王,尽管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小朝廷,也算是显赫辉煌了。往事并不如烟,过往的辉煌都展现在宗祠前十座八字形对称排开的旗杆石上,每座旗杆悬挂一面旗帜,标示某位先人曾担任的官职,有“上将军”、“右都御史”、“知府”,也有“布政司”、“副兵马”、“知州”、“户部主事”、“工部主事”等。比照现在只是省部级或者以下干部,看来只是易姓后的历史,没有算箫氏的往昔。宗祠门廊的楹联为祖上的荣光做了诗意的总结,写道:“一龙临江千秋盘胜地,双马回首万代降英才”。</p> <p class="ql-block"> 走婺源地方,看点之一是雕刻工艺。宗祠门楼廊柱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可谓工艺精细兼气派非凡。享堂牌匾写的是“永思堂”,这样的堂名是期盼子孙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吧。享堂正中供奉一世祖江祯的画像,画像旁的联语是“孤忠怀故国,伟烈振高风。”</p> <p class="ql-block"> 墙上有幅“江湾萧江大宗支系图表”。箫氏时期有王侯将相,改姓江氏后,一世祖江桢是唐朝的上柱国、江南节度使。唐代上柱国是最高的勋级,享受正二品待遇。</p> <p class="ql-block"> 百度百科上描述的江桢易姓故事,与《兰陵萧氏二书》里为避祸而被动改姓的版本相比,要多些壮怀激烈的色彩。江桢在唐武宗年间初任东京留守,因为破黄巢有功,赐封后任托护军兵马。朱温篡位后,江祯对大唐坚贞不二,不愿替朱温效力,便指江易姓,在篁墩山隐居。</p> <p class="ql-block"> 接着看“江湾萧江大宗支系图表”。 三世祖江瑾是南唐上将军,五世祖江稔是宋朝大司马。八世祖江敌还是宋朝人,任进贤县尉。传到元代,最出色的先人江松为义兵万户。元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义兵万户是各地地主组织的地方武装,抵抗农民起义军。到了明朝,出了位户部侍郎江一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还有位江宏晚任工部主事。比照现在,是建设部里的司局级干部吧。</p> <p class="ql-block"> 走出宗祠,广场另一侧是戏台。老徽州人爱看戏,走过婺源的村子,戏台和宗祠通常是连在一起的,有的就在祠堂里演戏。江湾江氏则不一样,据说是初建宗祠时,主持建祠的先人立下规矩,为了敬奉先灵,宗祠不准演戏,于是成了现在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 乡村戏台的楹联,想必是柱子足够高的缘故,通常都比较长,内容多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之类的感慨。给人感觉能看透红尘俗世的,非演艺人士莫属。这里的联语也不例外,内联写的是“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观人”,外联是“正剧喜剧悲剧亦真亦幻幕幕揭去,国事家事世事如泣如歌声声道来”。</p> <p class="ql-block"> 戏台边上是牌楼。穿过牌楼,就算进入村子了。牌楼四柱三间结构,石料雕凿后砌成,工艺有浮雕也有镂空雕,刻成“麒麟嬉逐”、“鹿鹤同春”、“虎豹呈威”、“五狮戏珠”等吉祥图案。江湾两字是长者大领导手迹。长者是哪位你懂的。牌楼是近些年建的,雕工怎么样,这里就不多说了。</p> <p class="ql-block"> 牌楼下的永思街通往村子东面,两旁的店铺,门前的红灯笼上写的都是“萧江”二字 。计划里我要先看江永纪念馆,所以没有顺着永思街朝前走,而是往北折进一条小巷,直走到一座门楼前。</p> <p class="ql-block"> 门楼是座八角亭,有歇山顶,门楣上写着“南关亭”,亭角上悬挂风铃。那天是黄道吉日,春阳温暖兼和风阵阵,八角之音不绝于耳。江湾村有四座寨门,东面叫“东和”,西面叫“西安”,北面叫“北钥”,南关亭就是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亭子两侧的联语是“万壑松涛倚北钥;一湾湖水锁南关”。这里离进村前走过的龙池已经有些距离,“一湾湖水”应该说的是亭子边曾经有过的池子,或许也是荷花池,不知哪个年间淹塞填埋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进亭子,又看到另一副楹联:“静坐当思己过,闲谈勿论人非”。当年这里池水清澈、荷花缤纷,想必经常有村民聚集聊闲天。八卦扯多了,难免会影响邻里关系。这联语出现在辣么合适的地点,显然是要给长舌头们打预防针。为了村里的安定团结,族长们也是操碎了心。</p> <p class="ql-block"> 亭子边上有口水井。我见过的乡村水井,井口通常用条石封边,豪华些的四周建花岗岩围栏,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又美观大方。南关井很特别,井台是整块打磨成的圆形巨石,咋看像是埋在地里的一口大缸,缸壁上刻着“南关井”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 南关井造型独特,也很有来历。传说北宋年间,国师何令通被贬来到江湾灵山隐居,与萧江六世祖江文采相交密切。在国师的点拨下,江氏族人迁居到现在的江湾,当时叫云湾。何国师根据风水学原理,对河流水系、街道走向与建筑分布等进行全方位改造,让村人挖了七口井,其中之一便是南关井。七口井以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分布,像舀水的勺子,镇住南边攸山的朱雀火,从此村里内水源充足,走上了人丁兴旺、科第举发的金光大道。</p> <p class="ql-block"> 南关亭是昔日的南门,意义不止于防匪防盗。在村里人的意识里,亭子外面是“街上”,亭子里边是“村里”。亭子成了内外两种不同生活的分野,有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过了“村里”,只是期间的见闻这里实在装不下。我回到“街上”时,再次去了宗祠,细读大门两侧那幅长长的楹联:“江氏自节度易姓以来,叠分于婺、于歙、于衢,代挺闻人,粲乎溯兰陵八萧至昭明太子;云湾当有清重儒而著,其它若胡、若程、若戴,并称世哲,翕然推弄丸一老继晦庵先生。”</p> <p class="ql-block"> 楹联作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与企业家、起草清帝退位诏书的张謇。张謇作为一代名人,与江氏族人有很深的过往。走过时间沧桑的“村里”,回来再读这幅抚今追昔,字里行间上下千年的楹联,真个是除了佩服,还是佩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