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太守之际描写西湖东隅诗情画意的佳句,而湖光山色两相依的西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是二者相得益彰,无论是水光潋滟亦或是山色空濛,淡妆浓抹各有韵味。三面云山一面城,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的湖东成为年轻人和游客的最爱,可游人如织冲淡了老杭州人行走的心情。相比较而言,清河坊、胡雪岩故居、德寿宫与吴山保留了诸多杭州老底子的味道,在朴素简约中传承宋风遗韵,在杭州生活了近三十年,我的血脉中早已渗入钱塘风雅,融入其中也乐在其里。</p><p class="ql-block">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江南迟迟未能入冬,却给杭州秋季延长了时间纵轴,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古谚语好像有些食言,老天爷就有了更多的时光和心绪调美颜料盘。上周五午餐后偶遇一位老领导,阳光明媚,无患子叶之黄、香樟叶之绿、枫叶之红以及天之蓝、云之白,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绝美佳景,瞬间便激活了她和周围人群的情绪,大家手机内存里就多了些唯美画面。我打趣道,老领导可将之画下来,因她爱画且有能力亲力亲为,她则希望我能将美景诉诸笔端。有时候一句戏言当真,起心动念,人与景致相映发,或许会开启一段美妙的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 周六天气延续了前日的秋高气爽,只是大家心知肚明美妙的时光转瞬即逝。吴山景区为妻子工作范围,逛景区可兼顾工作与游玩,加之我许久未曾光顾,两人便一拍即合。清河坊上的胡庆余堂最大程度保持着清代原貌,我们喜欢它开放典雅的氛围,坐下来放松似有时光穿梭之感,发发呆喝杯它们特制茶水再行登山,在神清气爽中气喘吁吁会有副好心境。于我而言,山不在高,有文化底蕴则行。沿着胡庆余堂东大门南侧,可拾级而上,依次有环翠楼和环翠亭,环翠实为借意,而上方山间豁然开朗的州治广场却名副其实,其四周林木葱郁,阴翳蔽日,以形命名应为环翠广场。广场上一片和谐景象,茶肆干净整洁,吆喝之声不绝,几座亿年前火山岩点缀其间,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光滑的石痕见证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繁衍生息,广场正中的树坚强无声地诉说着它历尽风雨和沧桑后的宁静,州治之名,蕴含着曾经的不安,也寓示着当下的安宁和对未来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曾经的老城被吴山环抱其中,山上的自然与人文景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千百年来与之互动所形成,星罗棋布,点缀山间,由迭宕起伏的山顶之弧串接而成,承载着沉淀着这片热土上人们爱的印迹。前行中东岳庙赫然矗立,庙内巨型楸树注视着一代代来来往往善男信女和繁盛的香火,聆听他们许愿,逐年增长的年轮见证了无数世间轮回。山东商会搬走后的“有美会馆”略显孤寂,欣赏名人名家名文却多了份恰到好处的静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美”坐于山中卧于江畔,兼收并蓄,美于心田。“小普陀”为清晚期二层青砖建筑,虽不起眼却居弧之中,为以吴山而兼钱塘江水之胜最佳结合点,占尽地利之势。渐近城隍阁,人声鼎沸,随风飘过的老杭州口音与钟声同样悦耳动听,这是属于本土的生活节奏,或者说是生命乐章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时至晌午,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可滋润干渴的喉咙,小食和面条可安慰辘辘饥肠,此时粗茶淡饭便成了人间美味,路边石板上凉棚下成了最佳休憩点。吴山天风,惬意了在山巅行走和休闲的男女老少。微风拂面,吹散了疲惫吹开了笑脸;微风轻送,传来了秋的爽朗与丝丝清香;微风摇曳,拨开了斑斓的枝叶,让阳光斑驳着吴山的每一个角落。邻座幼童奶声奶气如法炮制学点面条的萌样,甚是吸睛,爷孙间温馨对话如同和煦的秋日时光,不去打搅才沉默是金。一群十岁左右的研学少年,叽叽喳喳穿行而过,如同好奇的百灵,给山间增添了一抹动感,而吴山天风会在他们的求学之路上烙下探索印迹。</p><p class="ql-block"> 山间的景点总是错落有致,不能期望一条线路可以玩尽所有,须有所取舍。城隍阁、周公祠和十二生肖岩已去过多次,自然略过。七百六十五年香樟树往下石头小径通向幽深的行人罕至的小景点,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杭州历史陈迹。阮公祠成了午后说走就走的第一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清代阮元因疏浚西湖、修筑海塘、创办书院、颇有政绩,故为后人所怀念,立祠祀之亦希望为后人所效仿。曲折而行所到宝成禅寺原名释迦院,南宋末年改为此名,石像依山而凿,最北一龛为麻曷葛剌及左右胁侍,中间一龛是三世佛,南面一龛已经损毁殆尽。闻其名便知为元朝遗迹,中土佛教与藏传佛教文化兼而有之,它链接着一段元朝往事,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再次攀登而上,柳暗花明中觅得久闻其名的泼水观音,此处参拜观音别开生面,以勺盛水泼向潭水内壁的阴刻石观音,能将之洗心或浇面者为最佳,为此三泼亦不负此行。</p><p class="ql-block"> 妻子和我在步行三小时都有些疲乏,再者沿途工作点已巡视完毕,便决定返回山顶大路沿粮道街下山。未曾想下山途中增添了新奥秘,新增的68块花岗岩地雕和5块铜版挂图上,每一块上都标注着温馨提示标语、历代名家“学”字和治学警句,沿途石壁上还有科举历史知识和城隍祈梦浮雕。这些诗文和印石,其中不少都为西泠印社名家之作,可谓文化之路。刚迷上书法的我,在“学”字比对中感悟,当晚在练习诸葛亮《诫子书》中作了初步尝试,颇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听朋友讲,他们夫妻俩沿着李白游玩的线路从安徽宣城经歙县至九华山,一路景色虽美,但似乎并没有如大诗人描述的那般美好,我想她应该是缺了那份见挚友的心境。人生之路,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在什么样的人陪同下看风景的心情。吴山天风,那一刻与我们的心同频共振,在风中我们聆听到了内心的呼麦,希望老领导和老朋友都能经常感同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