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 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12月6日至12月8日,金城江区六中开展了秋季学期“党建引领‘微课堂’教学技能展示评比”活动。本次课赛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物理、信息、体育七门学科。13位教师精心准备,各显其才,赛课现场,精彩纷呈。</p> 精心策划 合理安排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赛由教研处拟定方案并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要求各教研组提前准备,在组内磨课并推选优秀教师参赛,旨在为青年教师提供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从而提高青年教师“五步教学法·微课堂”的教学技能,同时促使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p> 凝心聚力 携手同行 <p class="ql-block"> 为吟得一字,捻断数茎须。“磨课”是“好课”出鞘的必经之路,也是青年教师破茧成蝶的历练。磨课过程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合作交流、反思的过程。为了确保比赛质量,各教研组凝心聚力,共同研读新课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为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参赛教师在设计——试教——修改——再试教的过程中对课堂进行一遍又一遍打磨,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趣。</p> <p class="ql-block"> 语文教研组磨课</p> <p class="ql-block"> 数学教研组磨课</p> <p class="ql-block"> 英语教研组磨课</p> <p class="ql-block"> 物理教研组磨课</p> <p class="ql-block"> 道历教研组磨课</p> <p class="ql-block"> 图音体教研组磨课</p> <p class="ql-block"> 理化生信息组磨课</p> 课堂展示 绽放风采 <p class="ql-block"> 课堂磨砺绽锋芒,同场竞技展风采。 青年教师用他们亲切的教态、科学的教学设计、扎实的专业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现了其出色的教学水平、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为大家呈现出一堂堂精彩又高效的课堂盛宴。同时也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们孜孜以求、勤奋刻苦、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p> 语文篇 如沐春风 <p class="ql-block"> 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如一幅绝美的画卷,让人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覃红怡老师的写作指导课教会了学生在生活细节中捕捉亲情。她由亲情图片导入,通过课文经典片段以及感人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爱”、体会“爱”,最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感人瞬间,记录“爱”。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细节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廖燕霞老师采用“情境导入”、“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有感情饰读中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手段新颖,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阅读训练扎实有效。</p> 数学篇 点燃智慧 <p class="ql-block"> 一堂生动的数学课,如同晨曦中的露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潘毓忱老师通过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问题引导、追加提问的方式,一步步突破重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数学思维。</p><p class="ql-block"> 韦慧玲老师利用身边的数学实际问题,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在执教过程中,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善于营造课堂氛围,展示出了独特的教学风采,让学生受益匪浅。</p> 英语篇 妙趣横生 <p class="ql-block"> 生动的英语课堂犹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每个字母都是跳动的音符,演奏出动听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徐梦琳老师在授课中将单词融入情景教学中,通过生生对话巩固目标语言,给大家展示了英语的实用性,知识性和内容的多样性。整节课以梯度形态逐步提升难度,活动形式多样,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梁晓雪老师的课堂饱含激情,让英语课堂变得轻松有趣,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好学。在教学实践中领悟了“玩中学,学中乐”的真谛,演绎出了趣味横生的英语课堂。</p><p class="ql-block"> </p> 物理篇 乐在其中 <p class="ql-block"> 物理课堂是一座探索自然规律的桥梁,指引学生发现万物背后的原理和规律,感受科学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秦红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抽象思维以及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托盘天平实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罗润枝老师让学生观察水沸腾的现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物理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了课堂效率。</p> 道法篇 启智润心 <p class="ql-block"> 道法课堂是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智慧,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p><p class="ql-block"> 谭莎老师的课堂以“爱”为主线,让学生理解亲情,体会家人间的爱。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p><p class="ql-block"> 覃莎莎老师以我校参加清明节祭祀敬献花篮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紧扣文本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p> 信息篇 耳目一新 <p class="ql-block"> 信息课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储藏着无数珍贵的学习资源,等待学生们去探索和挖掘。</p><p class="ql-block"> 兰彩虹老师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从而引导学生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会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增强在网络交流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课堂通过观看视频、游戏互动、填写表格等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令人耳目一新。</p> 体育篇 形式多样 <p class="ql-block"> 体育课是释放青春活力的舞台,每一个挥洒汗水的瞬间,都是一次坚韧不拔的挑战,也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越。</p><p class="ql-block"> 韦裕老师“抢占圆圈”的热身运动,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带领学生练习跳跃时,形式多样,难度逐渐加大,富有挑战性,点燃了学生运动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张再彬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练习方式有趣,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科学原则。进行耐力跑示范动作时,语言精炼,动作准确,展示出了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素养。</p> 眼光独到 公平公正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赛评委均由学校资深教师担任,各评委老师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参赛教师上课水平、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他们认真负责,不凭感觉量化打分,他们用独特的专业眼光和非凡的耐心为参赛选手们保驾护航,让比赛变得熠熠生辉。</p> 点评精辟 建议中肯 <p class="ql-block"> 上课是种精彩,评课同样出彩。赛后教研处组织了评委进行评课,文科组由教研副主任杨静进行点评,理科组由办公室主任兰丽华进行点评。评课老师观察细心、视角独特、点评精辟。</p> <p class="ql-block"> 教研副主任杨静在评课中用“精彩”、“精心”、“精神”六个字高度概括了本次文科参赛选手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中肯定的建议,她希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过渡语尽量简洁凝练,语言要富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办公室主任兰丽华认为理科参赛选手做到了因生施教,体现了微课堂的理念,教学环节设置清晰合理,环环相扣,有梯度。但有些教师包办太多,没有给课堂留白,她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多一点“为什么”。</p> 花开无声 成长有影 <p class="ql-block"> 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讨论,本次课赛获一等奖四名(覃莎莎 梁晓雪 韦慧玲 兰彩虹);二等奖九名(廖燕霞 覃红怡 潘毓忱 徐梦琳 谭莎 秦红 罗润枝 韦裕 张再彬),同时还设指导老师奖。</p><p class="ql-block"> 花开虽无声,成长却有迹可寻。教师的成长如漫长的旅程,每一步都留下独特的印迹。经过磨砺,我校青年教师收获满满,他们将会把课赛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复消化,为日后高效课堂打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等奖:覃莎莎、梁晓雪、韦慧玲、兰彩虹</p> <p class="ql-block"> 文科二等奖:廖燕霞、覃红怡、徐梦琳、谭莎</p> <p class="ql-block"> 理科二等奖:潘毓忱、秦红、罗润枝、韦裕、张再彬</p> <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展现了六中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本次活动既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平台,又为其他观摩教师提供了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机会。六中教师将继续深耕课堂教学,锤炼教学智慧,笃行致远,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制作:韦雨岑</p><p class="ql-block"> 摄影:兰罗燕、蓝冬娜、韦慧</p><p class="ql-block"> 初审:邹远虹</p><p class="ql-block"> 终审:苏日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