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里程华彩路

董良平

<h3><br>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一楼中央大厅看过流光溢彩的奥运大屏展现的“光影看中国”的主题演播后,便从二层至四层观看“百年里程,世纪辉煌——中国电影”展陈。<br></h3> <h3>中国电影博物馆电影艺术展览厅包含序厅和1至10展厅,位于中国电影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以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历程和电影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为主。展览区由“电影的发明”、“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的创建与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电影”、“美术电影”、“儿童电影”、“科学教育电影”、“译制电影”、“新闻纪录电影”、“香港、澳门地区电影”、“台湾地区电影”10个展厅组成。<br>电影的问世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现代科技发明的结晶。<br>从古代人类对于光与影关系最初的认识,到绘画艺术中的连续性形,从10-16世纪发源于中国民间的走马灯、皮影戏,到其后流行于欧洲的等种种表演活动图画的装置,在电影这一长达十几个世纪的史前史中,我们不难看到关于电影的原始理念和其萌芽中的雏形。<br></h3> <h3>18世纪西方出现的工业革命是现代电影发明的开端。电力、新照明、照相术和赛璐珞胶片的发明以及机械工业的进步,为电影的发明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3月22日在巴黎“本国工业提倡协会”上放映的《工厂大门》。这部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它由卢米埃尔自己拍摄,情节很简单,就是摄下了在工厂干了一天活的工人们离开厂门时的种种情景。<br></h3> <h3>10年之后的1905年,中国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影片的主演叫谭鑫培,是一名京剧演员,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中国“触电”第一人。<br></h3> <h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诞生。此后,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陆续拍摄了一批“风景片”、“时事片”、“教育片’“古剧片”和“新剧片”等。从20年代初起,随着第一批长故事片的摄制和众多影片公司的成立,上海的电影制片业逐渐形成规模,因此被称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br></h3> <h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3月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实现了中国电影技术的突破,开启了中国第一批有声电影的试制。这部电影破天荒的插入了一首歌曲,给观众们带来了与以往不一样的体验,以往的电影只能够看到画面不能听到声音,而《歌女红牡丹》打破了这一种观影形式。这部电影成功地将歌曲、音乐融入电影的叙事过程里,极大地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br></h3> <h3>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祝福》。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祝福》。影片改编自鲁迅的同名小说,由白杨、魏鹤龄主演。影片获得1957年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及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br><br></h3> <h3>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涉及电影1500余部、图片4300余张、介绍电影工作者450多位,有藏品4万余件。作为生于五十年代的我来说,许多电影都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br>除此之外,中国电影博物馆里还有天津泥人张的传人泥塑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中国电影人物形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