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晋剧名家尹艳楼老先生,是从事舞台生涯 50多年的山西省著名晋剧演员,她与筱金枝,王正魁等在五、六十年代名噪三晋菊坛,曾为叶剑英、黄镇等中央领导人汇报演出,在晋、冀、蒙等地极具美誉。</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尹艳楼出生在汾水河畔苏家庄的一个穷人家里。父亲尹有生排行老三,从小聪明伶俐,极其懂事,深受父母疼爱,但为生存被卖身学艺,来到了太谷县小万福园的娃娃班。在戏班里不断骨也得脱层皮,但他聪明勤劳,赢得师兄弟的喜爱。不久便进入正式科班专攻小旦,以扮相俊美、身段俊俏和唱腔响脆而深得班主器重。十三岁那年以《晒鞋》、《杀惜》、《春秋配》等剧目一炮走红而成为当地的名旦,深受群众的喜爱,并称作“我们的晒鞋旦”。</p> <p class="ql-block"> 日本人入侵后,科班解散。尹有生闲赋在家,天性豁达开朗的尹艳楼为给家里少一张嘴,背着父母来到了只管吃不管住的汾阳剧团,这里有 20多个和她上下年龄的孩子,这些小孩有后来成为我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的马玉楼等。</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赶走了小日本,建立了根据地。八岁的尹艳楼尽情地唱啊、跳啊,成天价往部队驻地跑。驻军为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成立了“戏曲社”,她不时地在社里领了角,一天价海唱。一天,她唱罢刚下台,被叫到老师面前,老师又仔细一看,便对她说:“唱的不赖,你去唱生吧”。这位八路军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尹艳楼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母亲牛巧英和父亲一样,也是唱小旦的,当小艳楼高兴地告诉他们后,身为过来的父母很不同意,深知学戏艰辛和苦楚。但是,不仅没有管住,反而把他父母也拽进剧社,与她一起随部队转战晋中各地。而只有在这段日子里,尹艳楼才真正开始得到父母亲在艺术上的“调教”,此前,只是偷偷地学戏,父母从不教她学。</p> <p class="ql-block">战火横飞 演出不断</p><p class="ql-block"> 1948年7月汾阳县解放,尹艳楼随部队给已解放的文水、交城、清徐、祁县的当地群众演出,时常遭太原敌人飞机的扫射。“立秋”后辗转到徐沟、晋源、晋祠给野战军慰问演出。在晋祠演出两场后被敌人探子告密。大约下午 5时太阳快落山时,先是敌人的侦察机在舞台周围盘旋多圈,后是轰炸机扔下炸弹,野战部队迅速撤离驻地,剧社和地方部队也分头转移,尹艳楼和一群年龄小的娃娃兵坐马车向徐沟镇撤退。可敌人的飞机乱扫射,竟把马惊炸了,马车乱奔把她们摔到田野。找不见马车,看不见人,尹艳楼一个在高梁地串来串去,乃至爬过地埂跌到水坑中,也不敢大声呼救,爬出水坑一摸,鞋没有了,八角帽子也不见了,可背在身上的道具一件也没少,她高兴的偷偷一笑,“道具在我照旧能演。直到天明,才被大人们一个个找回到剧社,当时她才十三岁。 1949年 2月太原外围战在激烈的进行中,演出的任务更多了,白天给野战部队演,黑夜给百姓唱,三个月也没休息一天。</p> <p class="ql-block">父女同台 献艺夺冠</p><p class="ql-block"> 太原解放后,地方部队编入野战军,在野战部队南下时,把她们留下演出。一天,她与王贵英演《七星庙》,卸妆后她看到桂单的演员名单上写有尹艳楼,而以往的演出都写她原名尹来凤。原来按行规,她是属于“楼”字辈的,遂为尹艳楼,和马玉楼同属一辈。</p><p class="ql-block">1954年在省城太原进行汇报演出,父女俩同台献艺,演出父亲出道时的成名作《晒鞋》,父亲扮演剧中的丫环,顾盼流离,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而女儿出演小生,刚劲雄浑、行腔遏云、可谓珠联璧合,满堂生辉,一时传为佳话。该剧旋即被评为全省首届戏曲汇演的优秀节目及优秀表演奖。那年,父亲 42岁,尹艳楼 19岁。</p> <p class="ql-block">艺路相识 共度人生</p><p class="ql-block"> 1952年尹艳楼,莜金枝等从太原丁果仙剧团调到大同的日新剧团,从事晋剧事业的组织发展工作,并担任了团支书。在这里结识了左云县一个贫农的儿子,时任剧团编辑和导演的杨玉山。一个导、一个演,相同的人生遭遇,共同的艺术追求,使她们成为共度人生的风雨伴侣,杨玉山先后导演了《孟姜女》、《白毛女》、《三上桃峰》等八十多出古代和现代剧目,而尹艳楼出演了《破洪洲》、《十五贯》及《红灯记》等上百出传统和现代剧目,塑造了诸多舞台艺术形象。 1961年叶剑英、黄镇等中央领导来大同视察,她主演的节目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这对正直善良的夫妻也没逃出“文革”劫难,一夜之间面目全非。舞台小天地,人生大世界,使他们看到了戏里戏外的人和事。从此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名利淡出,沉静做人。 1974年杨玉山平反后,又重新回到舞台,然而,劫后余生的他已是重病缠身, 1980年调入艺校任艺术指导,不久卧病在床,尹艳楼也暂离她奋斗的舞台和喜爱她的观众,悉心照料病床上的杨玉山, 1990年二月的一天,扔下妻子和儿女终于撒手而去。丈夫的逝去,对尹艳楼的打击很大,这位汾水岸边长大的女儿,彻底告别了为她带来声望和不幸的舞台,淡泊市井名利,从此再不出场静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乡亲乡音 焕发和谐</p><p class="ql-block"> 时隔八年后的 2002年冬,悉知筹备大同汾阳乡亲联谊会后,在“扩大思路,焕起下代,关心家乡,共奔小康”感召下,她不仅带头资助,而且精神唤发,到处串联,积极为联谊会出谋划策。 2003年正月大同联谊会正式成立,在会上她清唱多曲或荡气回肠,或委婉低迥,不愧当年名生。在一年一度大聚会,一年两次理事扩大会上,她都主动献艺。年已七旬的她步履骄健壮气贯丹田、喷口有力,满堂生辉。赢得乡亲们的一片喝彩声,为大同汾阳乡亲联谊会的发展,壮大献出了一片丹心,如今大同汾阳乡亲联谊会已发展到 200多人,捐款 1万多元。她说:“一听见你是何地儿的咧乡音,我的心灵马上就放开了,我要年年给乡亲们美美地唱,把咱汾阳人唱起来,亮起来,发起来,为家乡贡献出余热来”。</p> <p class="ql-block">尹艳楼夫妻合影(青年时)</p> <p class="ql-block">尹艳楼夫妻合影</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委宣传部专题采访尹艳楼先生时的合影,左二左三是尹艳楼的大女儿和二女儿。</p> <p class="ql-block">尹艳楼和父亲尹友生</p> <p class="ql-block">尹艳楼和第四代重孙合影</p> <p class="ql-block"> 尹艳楼夫妻和一家人合影(上世纪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尹艳楼和孙女</p> <p class="ql-block">晚辈亲戚看望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夫妇看望老先生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尹艳楼先生是我敬仰和崇拜的前辈,她的很多资料照片都是其二女儿杨月娥女士和女婿李晋民先生(夫妻二人是我的亲家)收藏并提供,在此向二位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和尹艳楼先生的合影(2023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