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12月9日和12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教科研干部怀揣滚烫的教学初心,相聚于初冬的星城长沙,共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育人新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的这堂课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融合为一体,相辅相成,利用这两篇课文,再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感受鲁迅精神,以及鲁迅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体现了“致敬鲁迅”的主题。王老师在课后的讲座中也提到,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主要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虽然两篇课文是文学作品,但在课堂上,两篇课文是作为资料而出现的,体现实用价值。80分钟的课堂,仍觉不过瘾,王老师的授课语言太精妙,太值得推敲了。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十分巧妙,衔接自然,没有任何突兀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处处导向主题,也无任何生硬之处。这充分体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王老师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在创设情境,讲到鲁迅先生逝世的环节时,老师一开口,便将学生拉回到了那年的万国殡仪馆,陷入悲伤之中。当朗读《有的人》时,王老师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的朗读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人不由得对“第二种人”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 虞大明老师带着学生探寻朋友的三重境界,学生本来的认知是: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虞大明老师想让学生探寻的第一重境界;接着请学生欣赏臧天朔的《朋友》,从中引导学生提炼出朋友的第二重境界:朋友有福独享,有难同当,这个环节中学生听记的能力得到训练,同时对朋友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最后虞大明老师借助皮司阿司和达蒙的故事,引导学生探寻朋友的第三重境界:朋友有福你享,有难我当。这个环节中学生边阅读边交流,阅读理解和思辨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明确了朋友的三重境界之后,虞老师引导学生看漫画说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补充句子,训练表达能力。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提高思辨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上大明老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每一处都能看出他的用心。譬如:通过标点让声音可视化;通过互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通过前后练习让学生对扮角色讲故事理解更加到位。这些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彭才华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他心里装着的显然不仅仅是《少年闰土》这一篇节选的课文,而是完整的《故乡》。从整篇小说的视角去体会闰土这一形象,在他的心里,就不仅看到了那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活泼善良的少年,看到了海边沙地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还看到了那中年后“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的木讷、呆滞与忧伤。当然,在课堂中老师的情感始终有所克制,以理的沉静,他知道,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完成自己“语文的事”。一起来看他的努力——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特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对话,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言语的形式,体会长短句运用的秘妙。不难看出,执教者所专注的“语文的事”正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品味、学习与体会。难得的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却没有止于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形式,又没有止于形式,执教者在教学中始终清醒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运用这方法、运用这形式的缘故,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指向了言语的意图。</p> <p class="ql-block"> 何捷老师的《出塞》教学,表现出他对古诗教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厚功底。在整堂课中,何捷老师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解,将《出塞》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受益匪浅。何捷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思考。他通过朗读、提问、讨论等方式,带着学生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文学手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可见,进而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建构。这种深入思考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p> 我们的听课时光 我们的思考 <p class="ql-block">陈芳: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是一眼永不枯竭的泉;要想站稳三尺讲台,自己就得脑子里有东西,脚底下才能有力气。12月9日到10日,我有幸参加了2023明德云学堂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观摩了王崧舟、虞大明、彭才华和何捷老师的现场课,聆听了这四位大师的专题讲座。为期两天的培训像一道光,照进了我的教育生活。尤其是彭才华老师关于“文本解读”的讲座,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彭才华老师首先引用于永正先生的“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必须学会解读文本,要走进文本,深入挖掘教材,不能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说明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接着以《白杨》《忆江南》为例,手把手地带领老师学习如何从抓住重要词语来解读文本。</p><p class="ql-block"> 彭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干货满满。彭老师十分注重与台下教师的互动,在出示了《白杨》的全文后,彭老师首先请一位老师朗读了全文,然后问老师们如果让我们抓一个主要的词语,我们会抓哪个词?老师们热情高涨,积极回应,有的老师回答是“表白”,有的老师回答是“沉思”。也有的老师回答是“直”……彭老师在肯定每位老师的话回答后公布了他的选择——高大挺秀,接下来给我们详细解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词。听了彭老师的解说,我豁然开朗,不得不深深折服于彭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入与独到。</p><p class="ql-block"> 到了《忆江南》的课例,彭老师更是将他如何抓“好”字,为什么抓“好”字,如何结合史料引导孩子们读懂这个“好”字层层剥茧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虽不曾有幸聆听彭老师这堂现场课,但从彭老师的讲述中,我已经能想象到这堂课的高妙与精彩! </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让我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在漫漫的教学路上,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持续学习,向上生长,用时间和坚持守护一堂又一堂有厚度的课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砥砺前行,行而不辍。</p> <p class="ql-block">皮文洁:学不可以已。短短两天,飞逝而过。但是此次学习对于心灵的震撼却无法用言语去表明。听王崧舟老师的《走进晚年鲁迅》,王老师诗意的语言和深厚的底蕴让人惊叹,那春风细雨般滋润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变得柔软。虞大明老师的思辨课堂让学生变得灵动,变得鲜活,课堂因思维的火花而变得丰厚立体。彭才华老师博览群书,他的课堂匠心独具,结合《故乡》一书,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让学生读到了不一样的少年闰土。何捷老师的《出塞》一课,让人茅塞顿开,直呼精彩。精彩的角色扮演让人身临其境,一个个核心的问题又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初冬的我们是如此幸运,能够与大师近距离接触交流,重构自己的思维体系,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思,更快地行。此外,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阅读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孜孜不倦地读,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奔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变厚变醇。教师对语文文字敏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一篇课文就会变得立体多维,从而迸发更多的灵感。这样的良性循环促使教师一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后收获属于自己的一片诗意而丰盈的语文天地。</p> <p class="ql-block">王超:周末有幸观摩了王崧舟、虞大明、彭才华、何捷四位国内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的现场授课,让我了解当前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向,老师们的讲座引领着大家树立科学的语文教育教学观,指引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下开展高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老师们的讲座如一场及时雨解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困扰已久的问题,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语文教学,秉持语文育人“春风化雨”的坚定信念,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p> <p class="ql-block">杨菲:12.9日—12.10日,为期两天的2023明德云学堂“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于长沙如期举行。我有幸来到在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这所雅致的教学殿堂,与名师们面对面交流。会议还未开始,会场已座无虚席。这是一场大咖云集的盛宴,邀请的专家有王崧舟老师、虞大明老师、彭才华老师及何捷老师四位国内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现场授课。名师们的课程让人耳目一新,无不显露着优秀教师们的独出心裁与精益求精,名师们的课堂既注重从大主题大情境入手,又兼顾了教学文本的独立空间,将真实情境与文本情节相融合,深入浅出地诠释文本思想,改变了我们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会议期间,各位名师专家还做了精彩的报告,王崧舟老师深入解析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强调落实"任务群"教学模式,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性。王崧舟教授的《走进晚年鲁迅》一课,抛却课堂内容不谈,王教授在课堂上的展现的那种轻松自如,潇洒写意的儒雅之风就已经把我深深地感染了,真不愧大家风范,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化涵养。在课堂上,王教授结合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记叙的六件事情,通过摘录卡,与学生反复对诵朗读《有的人》,让学生深刻领悟鲁迅先生就是“第二种人”。听了这样一堂课,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受到了一次人生的启迪。这样的一堂课,饱含思想的温度,更有值得学习的深度,听后仍令我回味无穷。何捷老师教学的《出塞》正是我所处年级的内容。何老师抓住单元目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按三步走“读顺”、“读到”、“读懂”抓住“看到的”“想到的”来呈现古诗中的景、人、事、情。以此让学生沉浸边关烽火情,感受诗人的情感。在报告中,深刻领悟了从“教了”到“学会”的学理。教师也要成长,要不断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以及现在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从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进步。</p> <p class="ql-block">杨沐云:在这刚结束的周末,走进湖师大双语实验学校,参加一场属于小语的教学盛会。赋予了周末不平凡的意义。我们领略到了名师们的风采,感受到了名师们所带来的震撼,那一节节灵动的语文课堂,让我们在学习结束之后仍意犹未尽。最让我震撼的是何捷老师带来的古诗教学《出塞》。他将学生带入诗中的时空中,在悲怆音乐中,读诗,从读到——读懂——赏读,一步一梯,步步为营,最后将学生置于诗外,心中升腾怎样一种思绪?何老师的课让我听到血拼厮杀,战鼓雷动的声音回荡在耳边;短兵相接,横尸遍野的画面闪现在眼前,思绪万千,感慨无限,原来诗可以讲成电影!学习是一场向美而行的旅程,名师大家的精彩课堂是一束光,指引我们前行。希望我们都能追光而行,向美而生。</p> <p class="ql-block">稂其花:陶行知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很庆幸,我这次有机会参加了明德云学堂“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第二期),跟随几位名师领略了语文别样的魅力,学习到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其中,彭才华老师在《统编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主题讲座中指出,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他以《白杨》《忆江南》为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解了如何做好文本解读。借用于永正先生的话告诉我们,想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做好文本解读。让我明白: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其次再是一个教育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