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游记

田禾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4—5日,养生协会摄影部一行30余人前往永嘉古村落和楠溪江上塆红枫古道采风游览。</p><p class="ql-block"> 向往已久的楠溪江上塆红枫古道,终于成行,好开心哦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林坑村</b></p><p class="ql-block"> 永嘉县岩坦镇黄南乡林坑,至今已有700多年建村历史,是楠溪江现存最完整的历史古迹。</p><p class="ql-block"> 这里木结构老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竹海苍苍茫茫,溪流环环相扣,碧水潺潺长流。春季和秋季节是最佳的旅游季节。秋天有“晒秋”,号称“温州婺源”。</p><p class="ql-block"> 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褐红的柿饼、橙红的南瓜片…… 散发着农家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可惜当天上午先小雨后转阴天😃</p> <p class="ql-block">  在林坑村口参观赵群力展览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赵群力——他属於蓝天</b></p><p class="ql-block"> 赵群力,1950年7月17日生于福建漳州。1968年-1971年在甘肃高台县南华公社插队。1978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机械一系铸造专业,后进入甘肃电视台工作。曾历任甘肃电视台副台长、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兼凤凰影视(深圳)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p><p class="ql-block"> 赵群力于1987年学会驾驶超轻型飞机“蜜蜂4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能驾驶飞机的新闻记者,此后更成为中国兼导航、驾驶、拍摄三责于一身的第一人。曾拍摄过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周恩来》、《长征》,因其恢弘的气概和史诗般的风格,堪称“中国航拍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在凤凰卫视任职期间,他主持了《千禧之旅》、《欧洲之旅》、《穿越风沙线》、《寻找远去的家园》等大型电视行走节目的航拍工作,创下中国驾驶“蜜蜂3C”超轻型飞机飞得最高(海拔3900米)和最低(海拔-150米)的飞行纪录。</p><p class="ql-block"> 2001年9月2日12时20分,赵群力驾驶“蜜蜂3C”在浙江温州永嘉县境内执行《寻找远去的家园》航拍任务时误撞高压线坠毁,不幸殉职。</p><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个电视人,更是一个探险家。蓝天是他想往的家园,他不懈地探索,不停地逐梦。群力,为飞行而生。</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楠溪江上塆红枫古道</b></p><p class="ql-block"> 楠溪江是瓯江支流,在永嘉县境内形成树形水系,目前尚存留相当完整的宋代村貌及文化习俗,大量的明清时代古建筑。位于楠溪江东皋溪岸的上塆村,村庄入口即是远近闻名的红枫古道,是千年永乐古道的一部分。鲜艳夺目的红色海洋里穿插着几株古松,沿着溪坝边上的一条石头道路漫步,道路平整宽敞,全长约800米,有上百株枫树展示冬日的风采,似熊熊燃烧的火焰。坐上竹筏制作的游船,既可领略楠溪江的风光,享受初冬水的冰凉、清澈、碧绿,以及群山环抱里的温馨,又可欣赏不一样的红枫古道,仿佛置身在唯美浪漫的画面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岩头村</b> </p><p class="ql-block"> 该村始建于初唐,后废。至宋末元初之际,始祖金安福(1250-1318)从附近的档溪西巷里迁居于此,重建村庄。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进行全面规划修建。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现有在册居民八千多人。199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丽水桥 </b>位于岩头镇下村下殿,东西相向架于丽水河上,建于明嘉靖戊午三十七年(1558年)。为三孔拱卷式石板桥,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丽水古街</b> 建于岩头村村落东缘的蓄水堤上,蓄水堤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如今的丽水街是岩头村较具规模的商业街。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p><p class="ql-block"> 丽水古街夜景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苍坡村</b> </p><p class="ql-block"> 苍坡村位于永嘉楠溪江上游岩头镇北面大山脚下,原名叫苍墩,已有1000多年历史。南宋淳熙五年(1178)重新规划,建成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形象的村落格局。至今基本保持其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苍坡是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至今仍然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具体元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苍坡古村的整体布局是按照五行八卦和文房四宝设计的。 </p><p class="ql-block"><b> 笔</b> 这条笔直的古街,是村子的主街,叫笔街,正对着西边的三个尖尖的山峰——笔架山,这支大笔就搁在笔架上了。笔街全长360米,象征周天360度,是古人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物化,有人行此路,人生完美的寄意。</p><p class="ql-block"> 墨 路边放着三个长条石,就是文房四宝里的墨锭。</p><p class="ql-block"> 砚 在村子的西侧,叫西池,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35米,状如砚台,所以也就是砚池了。</p><p class="ql-block"> 纸 笔街是苍坡的主街,街北都是布局严谨整齐的民居大宅,宅外又有方正的围墙,围墙外就是纵横的街巷相连,区分清楚,层次分明。犹如一幅方格子的大纸。这样四宝齐全,文雅之气就四处飘流了。</p><p class="ql-block"> 各位仔细观察,能否从下图或拍摄图片中找出文房四宝?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苍坡溪门</b> 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全由木料构筑而成,以大斗、小斗、托梁、挑檐建造,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显得端庄古朴。苍坡溪门四字是由温州已故书法家蔡心谷先生所题。</p> <p class="ql-block">  跨入溪门,导游带着大家往右走,在左边抢拍了几张美照 ~</p> <p class="ql-block">  赶紧往右走,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古柏,是800多年前宋朝苍坡寨主李西斋亲手种下的,两棵古柏中间的地上有小石块砌成的东宅西宅,踏着两字往前走是仁济庙。</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仁济庙</b> 始建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供奉周凯。周凯,西晋横阳 今平阳) 人,在西晋泰熙元年(290)至永康元年(300) 十年间,由于温州沿海平原一带海潮洪水泛滥成灾,民不聊生,他“白于邑长,随其地形,凿壅塞而疏之,遂使三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东注于海,水性既顺,其其土作乂”,捍患御灾,惠利万民,修建了温州历史上第一条海塘、塘河。因治理水患有功,死后被封为“平水圣王”,遂立庙祭祀。现仁济庙已被辟为“楠溪江民俗馆”,摆放着楠溪人民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望兄亭</b> 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明代。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 李秋山从苍坡迁居到一里开外的方巷村,其与弟弟李嘉木感情甚好,农忙时节常相互帮忙,时常也常常促膝长谈至深夜,分别时又总要相送到村口,才依依惜别。后来,兄弟俩决定,哥哥在方巷村口建一座“送弟阁’ 弟弟在苍坡村口建一座“望兄亭”,当夜里分手后,见到对方亭阁中灯亮,即知已安全到达。</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永嘉昆剧展览馆</b> 永嘉昆剧历史悠久,从温州南戏直接继承而来,是流行在浙江东南沿海地区的四大剧种之一按高腔、昆腔、乱弹、和调的次序,排名第二位。它的声腔高亢奔放,演唱平直自然,与苏昆之水磨冷板、典雅华丽适成反比。表演风格庄谐并存粗放与婉约兼顾。它是一种平民艺术,多在乡村的庙台上演出,是城乡居民喜庆盛典、迎神赛会社火鬼节、神诞佛事等各种民俗宗教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永嘉昆剧承中国昆曲之源流,继南戏之余韵,以地方戏曲为养料,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草昆”特色。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永嘉昆剧团作为全国七大昆曲院团之一,代表中国昆曲共同获得了联合国认证和授牌。2006年,永嘉昆曲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其同时具有了“世遗”与“国遗”的双重身份。至此,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永嘉昆剧开始重焕生机,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赵瑞椿美术作品展览馆</b> 本馆展出的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赵瑞椿先生创作的油画长卷《永嘉旧事》仿真画,以及他的另外一些楠溪江题材作品。这些作品,融入了他幼年楠溪生活的记忆,饱含着他对楠溪山水和古村的深深眷恋。《永嘉旧事》长1800厘米、高84.5厘米,除了静态的山水、民居之外,画面中活跃着374位人物、139头(只)畜禽、113只飞鸟,历时8年时间完成。该长卷布局恢宏、层次丰富、画面生动,用写实的风格,突出反映了永嘉楠溪江沿岸自北宋以来耕读传家、安居乐业的风土民情,描绘了楠溪江的明秀山水和晴耕雨读的生活场景,“画虽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堪称永嘉版的“清明上河图”。作品以国画传统长卷形式结合欧州立体油画法,中西合壁,富有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李氏大宗祠 </b> 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史上苍坡村人才辈出,科举中第者众多,当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鹏祖籍就是苍坡村。</p><p class="ql-block"> 李氏宗祠的牌匾,上面的“氏”字多了一点,有人质疑这是笔误。其实按村人的说法,是因村中还有几个非李姓氏的人家,这一点表示接纳相容外姓人的意思,这多出来的一点是特地添写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蕙风轩</b> 原是苍坡李氏第三房的香堂,2012年改为“蕙风轩”,是上海女画家夏蕙瑛数十年艺术历程和代表作品的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义学祠</b>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为纪念南宋吉州府学教授李源、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村民李昌日率族人建“义学祠”。童年时的叶适(永嘉学派成就者),曾拜苍坡人李伯钧为师,与李伯钧的长子李源一起读书。现在这里是“永嘉学派”的展示馆。</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往前,而是回头往笔街走 ~</p> <p class="ql-block">  丰收景象</p><p class="ql-block"> 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艳阳高照</span> </p><p class="ql-block"> 晒秋忙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笔街搁在笔架上 😄</p> <p class="ql-block">  苍坡村村民中心大楼</p> <p class="ql-block">  肩挑车载晒秋快乐哈 🤗</p> <p class="ql-block">  从笔街西往回走 ~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退巷</b> 因这里有一座三退屋而得名。值得注意的是,温州方言中的“三退屋”,即是“三进屋”。“三退屋”属于豪宅,主人非富即贵。</p> <p class="ql-block">  在村口拍摄集体合照👍👍👍</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银泉村古银杏树</b> </p><p class="ql-block"> 银泉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楠溪小源中游。银泉村的古银杏有400多年的树龄,直径近5米,高达27米,粗大的树干要三四个人才能围抱。生长特别茂盛,而且就矗立在楠溪江边的古坝上。每到夏天,很多村民会在树下纳凉,也可谓是村民新闻中心。据村民介绍,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为观赏期。</p><p class="ql-block"> 村民说,上周还没黄呢,今天来正是最佳观赏期。我们运气好好哦 🤗</p> <p class="ql-block">  选自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返回途中村口美照 👍</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与大家分享楼XM拍摄制作的视频,永嘉之游圆满结束 🤗🌹</p> <p class="ql-block">图片、视频 田禾 楼XM 郞yi 徐ZY </p><p class="ql-block"> 朱SX 吴WK等参加活动团友提供</p><p class="ql-block">文字 田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