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徽博物院新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87号,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体,是安徽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安徽文明史陈列:本陈列选取体现安徽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珍贵文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不同侧面反映安徽历史文明发展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原始文化】和县人头盖骨·和县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豕·新石器时代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虎肖形璜·新石器时代·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士</p> <p class="ql-block">石钻·新石器时代·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豆·新石器时代·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士</p> <p class="ql-block">鸟形神器:它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最特殊的器物,仅此一件出土,它可能反映了当地的鸟图腾崇拜现象,或者是一件权力象征物,为氏族的首领所拥有,在重大的场合出现,供氏族成员膜拜。</p> <p class="ql-block">七足镂孔器:出土于龙山文化时期的房基中,目前属首次发现,推测为祭祀用具,如何摆放和使用都暂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尊:此尊形体硕大、气势恢宏,是商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代表了安徽江淮流域商代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与兽面纹尊同时出土的龙虎纹尊,现藏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公卣:盛酒器,腹部饰羽冠交叉的凤鸟纹,盖内和器内底皆有铭文“公作宝尊彝,其孙子永用”。</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大铙·商:青铜大铙,主要出土于南方各省。与北方地区成组出土的青铜小铙不同,基本单独埋藏在山顶、山坡或水边,没有其他器物伴出。商人信仰鬼神,最重视对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而且祭祀繁多。青铜大铙很可能就是重大祭祀所用的礼器,祭祀结束后被就地掩埋。这件青铜大铙雄浑大气,铸造精良,与其他大铙不同,出土于长江以北,为研究青铜大铙的分布提供了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兽首鼎·春秋:群舒代表性器物,鼎的一侧作兽首状,有凸起的双目和竖立的犄角,另一侧有扉棱作兽尾。独特之处在于兽首与容器的连铸。体态憨厚,华丽秀美,是祭祀的青铜礼器。根据出土资料,葬有兽首鼎的墓,墓主人的地位可能较高。</p> <p class="ql-block">蔡侯方壶:此方壶体型高大,设计灵动,整体优雅端庄,融合了中原和楚文化的因素,印证了文献关于蔡国历史演进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蔡侯盥缶·春秋:春秋时期,贵族各阶层依然盛行商周以来的沃盥礼,而盥缶与盘和匜相配套使用,主要用于盛水。</p> <p class="ql-block">凤纹簠·春秋</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縕·春秋·1958年太和县胡窑出士</p> <p class="ql-block">錞于·秋·1955年寿县西门内蔡侯寨出士</p> <p class="ql-block">“七大镇院之宝”铸客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叫铸客大鼎,重达400公斤,是现存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双耳,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模印变形鸟兽几何纹,足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铸客大鼎体量巨大,呈现着当时楚国争雄天下,问鼎中原的壮志雄心。</p> <p class="ql-block">“七大镇院之宝”龙虎纹四环铜鼓座:残高29厘米,直径80厘米。此器造型奇特,口沿作虎首和龙盘绕一周。虎竖耳,怒目圆睁,张口作吼啸状。龙独角上翘。器身满饰蟠虺纹。外壁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形象生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这件铜鼓座造型奇特、气势雄浑,器形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猛虎与游龙,形象逼真,外壁饰有四个衔环辅首,器身布满羽翅纹。古代建鼓功能多元化,既可用作宴乐礼仪场合的乐鼓,也可用作战场上指挥信号的战鼓。</p> <p class="ql-block">“七大镇院之宝”金节:鄂君启金节1957年在安徽省寿县城南邱家花园出土,分为舟节和车节两种,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此“金节”用铜铸成,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件,因而极为珍贵。它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都有着巨大价值,也是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舟节</p> <p class="ql-block">车节</p> <p class="ql-block">“金釦玛瑙碗”是1972 年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士的,它形状为圆形大版口,橙黄色,局部有红色斑纹,碗壁厚仅 0.2 厘米,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玛瑙的自然纹理。日沿镶嵌一圈金边,即“金釦”,与宋代碗盘等瓷器边沿留有“芒口”而镶金银的习惯相同,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它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的用具。注子为小口,直颈,颈下肩上饰一周覆莲瓣纹,套盖,盖顶蹲一狮,品首翘尾,富于装饰趣味。斜宽肩,六棱形腹,前置上扬的细流,后置带式曲柄,圈足。注子表面所施影青釉,釉色光润明亮,有细碎片纹。注子坐于一个较注体略大的莲花形注碗之中。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宽服的莲瓣自下向上合成深服大碗,在莲瓣接合处饰如意纹。碗下承以高圈足,圈足外装饰尖叶形花蒂。注碗内底尚留有五个支钉痕,正好与注子底部的支烧痕吻合,说明注子与碗是成套烧制的。注子坐于注碗中以后,肩以下均没于碗体之中,肩以上露出碗外,可以看到前翘的注嘴与后仰的高把手和直口及盖,以及突出盖上的蹲狮。器型稳重,构图富于变化,整体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胎体洁白细腻,所施影青釉晶莹润泽。影青釉又称"青白釉",乍一看似乎是白色的,细看来却在白色中泛出淡淡的青色,显得素雅异常,有一种恬静的美感。它的产地是著名的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以及装饰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此器出土于北宋纪年墓中,故历史价值很高,同时又因典雅的造型和晶莹的釉色,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仙人骑兽灯:通高约16.5厘米,整体造型为一人骑兽,仙人骑于神兽背,高鼻大耳,头戴冠状灯管。兽生双翅,头顶生羊角,张口垂舌,下颌长须,四条腿直立,做行走状。兽腹部中空,两灯管皆通于腹内。造型简练、具有汉代灯具大气、朴拙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嵌红铜豆·春秋·1855年安徽省寿县西门内出土</p> <p class="ql-block">五柱器·春秋·1959年屯溪市(今属黄山市屯溪区)弈棋机场1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吴王光鉴·春秋·1955年寿县西门内蔡侯芬出土</p> <p class="ql-block">环梁方炉·战国·1933年寿县朱家集车三现堆楚王驱(今属淮南市謝家集区)出士</p> <p class="ql-block">展翅攫蛇鹰·战国·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今属淮南市谢家集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楚王匜鼎·战国·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蒸(今属淮南市谢家集区)出士</p> <p class="ql-block">蚁鼻钱·战国</p> <p class="ql-block">“比美诗之此为曹腾字季兴”文字砖·东汉·1973年安徽省亳州市城南元宝坑一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车马出行图画係石:这块车马出行图画像石出土于安徽省宿州市褚兰一号汉墓,位于祠堂的北壁。画像石描述车马出行的盛况,画像前端刻画一位伍伯和一位骑吏作前导,旁边伴随两只禽鸟,后面跟随三辆轩车,每辆车都有一位御马者和一位乘车者,其中前两辆车为三马拉车,后一辆为双马拉车。</p> <p class="ql-block">三彩三足炉·唐(618- 907)·1999年淮北市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俑陪葬在隋唐时期较为流行,这对武士俑一怒一笑,披甲按盾,气势勇猛,对研究隋代的武器装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镇墓兽是人们创造出来保护死者坟蓼及亡灵的神兽,担负着辟邪驱魔,保护墓室不受侵扰,确保死者灵魂安宁的职责。隋代镇墓兽一般成对出现,一人面,一兽面,置于墓门两侧。</p> <p class="ql-block">邢窑是唐至五代时期北方生产白瓷最重要的密口,其釉色类银似雪,名闻天下。白釉仰荷注子造型精美,腹部浮雕六瓣仰荷紋,装饰新颖,力五代邢窑白瓷精品。</p> <p class="ql-block">“章仲英造”银玉壶春瓶·元(1271- 1368 )·1955年合肥市原孔庙基建工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绿秞龙纹脊吻·明</p> <p class="ql-block">中都宫殿雕龙石栏板组合·明</p> <p class="ql-block">木雕人物窗栏板·民国</p> <p class="ql-block">朱漆脱胎鹤纹瓶·清 (1644-1911)</p> <p class="ql-block">刷金漆座屏·清(1644-1911)</p> <p class="ql-block">素胎镂空龙舟·民国(1912-1949)</p> <p class="ql-block">象牙圆雕说书艺人·清</p> <p class="ql-block">黑漆嵌螺钿人物纹酒斗·清</p> <p class="ql-block">犀角杯·明</p> <p class="ql-block">竹雕童子牧牛·清</p> <p class="ql-block">周乐元款玻璃内画鼻烟壶·清</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古以来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而安徽正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吸纳周边先进文化营养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孕育出安徽地域文化南北兼有的区域特色,塑造了安徽人坚韧勤劳、真诚豁达、开拓进取的性格。</p><p class="ql-block">“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往今来,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绚烂的江淮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一批批杰出人才在思想、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法制等方面为民族的发展进步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成为民族的骄傲。</p><p class="ql-block">文化连接过去和未来,“安徽文明史陈列”既是了解安徽历史发展脉络的窗口,更是领悟安徽人文精神的殿堂。站在新时代,我们应当继承先人的优良传统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再创辉煌。</p> <p class="ql-block">注:文字来自安徽省博物院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