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初中语文课·文言文《夸父逐日》

开心

<p class="ql-block">  打开我的旧文《做个追赶太阳的人》,再重读初中语文课里的文言文《夸父逐日》,有两个问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夸父逐日精神和“杖化邓林”的意义。</p> 文言文原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夸父逐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海经·海外北经》</p><p class="ql-block">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p> <p class="ql-block"><b>文言今译:</b></p><p class="ql-block">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p> 段落赏析和词语解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夸父逐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海经·海外北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span></p> <p class="ql-block">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逐日:追逐太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逐走:竞跑,赛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逐:竞争。走: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入日:</span>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渴:感到口渴。</p><p class="ql-block"> ✦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欲,想要。</p><p class="ql-block"> ✦于:到。(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b></p> <p class="ql-block">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p> <p class="ql-block">  ✦河、渭:即黄河,渭河。</p><p class="ql-block"> ✦足:够。(因为足的意思等同于够,所以足够:同义复合词)</p><p class="ql-block"> ✦北饮大泽: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b></p> <p class="ql-block">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p> <p class="ql-block">  ✦未至:没有赶到。</p><p class="ql-block"> ✦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p><p class="ql-block"> ✦弃:遗弃。</p><p class="ql-block"> ✦其:他的,指夸父。</p><p class="ql-block"> ✦为:成为。</p><p class="ql-block"> ✦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言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词语活用</b></p><p class="ql-block"> 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p><p class="ql-block"> 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古今异义</b></p><p class="ql-block"> ①夸父与日逐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p><p class="ql-block"> ②饮于河、渭~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词多义</b></p><p class="ql-block"> ①欲得饮~饮:名词,饮食,食物和水。</p><p class="ql-block"> ②饮于河、渭~饮:动词,喝。</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解 读</b>&nbsp;</p><p class="ql-block"> 《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p> <p class="ql-block">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题思想</b></p><p class="ql-block">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p> <p class="ql-block">  夸父是一个巨人型的神祗,而这一类巨人型神祗在中国古文化里是不多见的。这似乎可说明先民已认识到追赶、超越时间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于是才赋予与日相逐的夸父以巨大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至于夸父逐日的具体原因,在《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可以窥视到夸父逐日的本质原因。在中国古文化里,后土乃幽冥之都,亡灵之在所。这样,便产生了“夸父的所在地都是古代中国人观念中的幽冥地狱,夸父是幽冥巨人”的合理推论。</p> <p class="ql-block">  夸父较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时间对生命的压迫,而其对死亡的恐惧感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也自然要比常人强烈得多。</p> <p class="ql-block">  而“超越死亡的唯一解释便是与太阳相随同行,脱离有限的死海,加入无限的宇宙环。”</p> <p class="ql-block">  因此,这种来自时间的压迫,来自死亡的恐惧感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就是夸父“不量力”而逐日的根本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  其实,所谓的“夸父不量力”,一方面说明了客观上人类自然生命最终难以冲破时间即生命有限的束缚,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夸父身上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所以,夸父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后人眼中,他依然是英雄,千百年后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与爱戴。</p> <p class="ql-block">  夸父逐日的失败,表面上是由于饮不足而道渴而死,但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须知时间固然有使生命饱尝死亡熬煎的痛苦的一面,却又是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离弃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  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海德格尔把人规定为“此在”,认为“此在的意义是时间性”。时间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性,时间一旦被否弃,人类自身生命的存在也就被否弃。</p> <p class="ql-block">  夸父的失败,表明了人类不可能直接与时间抗衡。由于死亡的恐惧和永恒的诱惑过于强大,人们希望从别的渠道与时间和死亡作间接的抗争。于是,出现了“不死树”。</p> <p class="ql-block">  “夸父逐日”中的杖化邓林。关于“邓林”,毕沅云注曰:“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近。”《山海经·中山经》亦有记载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山海经·海外北经》说博(夸)父国,“邓林在其东,二树木。”</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文化里,“桃”具有特殊意义。陶渊明《桃花源记》使得“桃园”成为没有生命忧虑的人间乐园的象征,而果实——“桃”,象征着生命长度的延伸——长寿。</p> <p class="ql-block">  夸父在延长生命的绝对长度上,因无法超越时间而失败了,但他的这一愿望,最后却又化为邓(桃) 林,以帮助人类通过享乐(对桃果的食用)来增加生命的密度,从而相对延长生命的长度。在这个意义上,夸父实现了他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杖化邓林是夸父信念的持续存在, 邓林也是人类生命的长青树。这是夸父——悲剧英雄通过他虚死而实生的行动,传达给人类的永恒意象。通过杖化邓林,并以“尸膏”来将之养育,从而为后人提供增加生命密度的物质,夸父已获得了绵绵不绝的生。</p> <p class="ql-block">  夸父使人类在生命——时间——生命的关系中,获得了相对和谐与永恒。</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不死山”、“不死树”、“不死草”、“不死泉”的神话传说记载。这本身就已表明了远古之时先民对生命的有限、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  对于夸父逐日,陶渊明有诗云:“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p> <p class="ql-block">  陶渊明不认为夸父逐日是“不量力”,而视之为与时间抗争的宏志,并且认为夸父逐日虽告失败,但由于“杖化邓林”即为后人提供物质资料而可以相对延长生命长度, 达到了与有限生命的抗争目的,因而是“功竟在身后”。</p> <p class="ql-block">  先民对太阳与时间的崇拜与恐惧,构成了先民的心理因素,从而影响到先民们对生命与生死的看法。综观人类逐日等太阳系列神话,可知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生命永恒。</p> <p class="ql-block">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于《山海经》</b></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p> <p class="ql-block">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p> <p class="ql-block">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p> <p class="ql-block">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p> <p class="ql-block">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p> <p class="ql-block">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p> <p class="ql-block">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p> (相关图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