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岭游记】镇远古城

侯睿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封面画照来源于网络,其余照片均由作者拍摄) 镇远古城 画(来源于网络) <h1>  一座小城,山环水绕有人家;一段岁月,灯火常伴明清瓦。这一站来到了镇远古城,它坐落于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境内,自春秋战国秦昭王时期设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h1><p class="ql-block"><br></p> <h1>  从千户苗寨出发,驾车走211国道,一路上山野苍茫、林海漫漫,能见到绿茵如毯的高山草甸,也能一睹色如浓墨的黑色山岗。中午时分抵达镇远古城,临近舞阳河时忽闻擂鼓阵阵,上桥观望后发现原是遇到了本地数支龙舟队下水集训的盛况,只见各人摩拳擦掌,抡圆了船桨在河中长舟破浪,刹那间舞阳河就变成了龙舟健儿竞速争先的战场。</h1> 舞阳河里的龙舟 <h1>  水映石屏山,城筑舞阳畔。舞阳河翠绿如翡,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北岸民居整齐排列于岸,窗前的红灯笼将这片山水点缀的更加生机盎然。从新大桥跨河至北岸的“石屏巨镇”牌坊下,这里就是古镇步行的起点。沿青石板路前行,两旁绿荫蔽日、古色古香,城中老巷曲径通幽、路途百转。从正街拐入复兴巷后就到了石屏山古建筑群区域,这里随处可见青砖灰瓦的明清老建筑,它们正散发着历史的光芒。高墙下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顿时阴凉了许多,墙角依附的青苔也因此得以存活。随意漫步于古巷,逛一逛充当了民俗展览馆的仁寿宫,在两湖会馆的门前驻足欣赏,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岁月的沧桑。随着历史的变迁,后头的老民居门头上也出现了“毛主席万岁”和“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字样。深巷里的四方井还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坛前仍留有香火。左近有户酒家,门里凌霄倒挂,院中竹器瓦缸,溢出丝丝醇香。回到正街,不远处便是镇远博物馆,可一探镇远历史,静听古城旧事。走过炎帝宫火神庙就到了祝圣桥,在很多宣传照里它就是镇远古城的主角,桥正中建有三层魁星楼,青石拱桥年代久远,融合了明清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辛劳。桥对岸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圣地青龙洞,游览时可登高望远,一睹幽幽古城的完整风貌。</h1> 北岸民居 凌霄倒挂 祝圣桥和青龙洞 古城 登高望远 远观祝圣桥 <h1>  古城里还有些不容错过的特色小吃。糯米糍,它的主场在沿街小店,将长方形铁质烤盘刷油后置于炭火上,再把淘洗干净的糯米铺入,等糯米在油中发出“嗞嗞”的响声时,辣椒、盐菜、土豆丝、香菜、折耳根等一干“好汉”才陆续登场,糯米底部何时能达到金黄酥脆的程度,全靠老板对时间的精准把握。煎好后,将糯米糍从中间对折,把配菜夹于其中,咬下一口,香脆粘糯、滋味丰富,就连不喜食糯米和折耳根的妻子也赞不绝口;鸡丝豆腐脑,能一瞬间抓住你的味蕾,让地道的风味在舌尖上游走。豆制品的优劣,全在于对黄豆与水的品质把控,用心做才会让豆腐脑质地绵软、香嫩滑爽。搭上鸡丝、萝卜干、花生碎、番茄酱、青葱、香菜、辣椒油等配料,这碗本味清香的豆腐脑吃起来才色味俱佳、酸辣爽口;豆腐圆子,是来镇远必尝的小吃。制作时,老板先将豆腐手捏成渣,再撒入细细的葱绿后重新揉搓成团。要现吃现炸,炸至表面焦黄出锅,吃起来外酥里嫩、满口豆香,这样一颗圆子必定会被众多豆制品爱好者所欣赏;炸蕨粑,外表其貌不扬,内里却剔透晶亮。蕨粑是由蕨菜根磨粉制成,这种食材在山区地带较为多见。蕨粑块切片入锅油炸,在高温的作用下其表面变硬起泡,内部不断熟化,吃前可以沾炒白糖或辣椒面,也可直接入口咀嚼,单纯去品尝这份劲道弹牙。</h1><p class="ql-block"><br></p> 糯米糍 糯米糍 <p class="ql-block">刚做好的豆腐圆子</p> 炸好的圆子 外酥里嫩 炸厥粑 内里剔透晶亮 鸡丝豆腐脑 <h1>  红轮西坠,雀鸟归林,舞阳河上的龙舟却仍穿梭往来,不知疲惫。在南岸的一家酸汤老店里,此刻汤沸肉烂,满室酸香。锅里红浪翻滚,酸的过瘾,我们大快朵颐,吃的酣畅,这份快乐就弥漫在这镇远古城的烟火街巷。由于要启程去梵净山,故而没有留下来观赏镇远夜幕下的灿烂星光。但我们不觉遗憾,因为我的旅行就是这样,不图尽善尽美,只求能将美好的风景和心情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光。</h1> 酸汤老店里的红酸汤 镇远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