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场】秦网廿三年(2023)12月10日 西安文艺路现场报道 中国秦腔网马俊峰/文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薪火相传 经典再续——秦腔花脸名家李买刚收徒仪式暨孙浩楠拜师活动,今天上午在古都西安隆重举行。来自陕西戏曲文艺界老中青艺术家、演员嘉宾、社会各界文化人士、相关新闻媒体等欢聚一堂,共同祝贺。七十余载从艺路,秦坛花脸别有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多活动详情动态,敬请关注中国秦腔网(www.qinqiang.com)公众号、秦网云直播、美篇、头条、快手、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最新资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次举办简朴而隆重的收徒仪式,是进一步全面继承李买刚先生的艺术造诣与成果,引领秦腔文化回归传统并根植于青年一代,截至目前已有四位专业弟子:杜仓元、张继宾、王建力、杨力。四位非专业弟子:高喜娟、马磊子、秦建军、牛金灵将李买刚先生的秦腔艺术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做好秦腔艺术传承工作,促进秦腔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加大秦腔艺术风格传承力度,请老一辈艺术家“传戏传德传规矩”,让青年一辈从业者“学艺学义学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买刚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是他对花脸唱腔的改革。秦腔花脸的唱腔慷慨激昂,粗犷豪放,韵味浓郁。但也同时存在着“嚎”“喊”“吼”“挣”,吐字不清等弊端。所以改革秦腔花脸唱腔,便成为有作为者的艰巨任务,李买刚曾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买刚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既大胆改革,又不脱离本体,而是博采众长,力求创新。因此,他的唱腔,基本上以净角的唱法为主,适当兼收了须生、红生某些唱法和兄弟剧种花脸的某些发音方法,既保留了秦腔传统花脸粗犷浓烈之特点,又避免了粗蛮生硬“挣破头”“乱喊叫”之弊,使花脸唱腔雄浑、豪迈,有美感,更有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孙浩楠,2003年生于陕西西安,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影响,酷爱秦腔艺术,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十期学员训练班,主攻花脸,毕业后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4团工作至今,曾演剧目《杨门女将》饰演(孟怀远)《红色娘子军》饰演(土匪头)《西游记之收四徒》《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分别饰演(李天王,如来)折子戏《三对面》饰演包拯《五台会兄》饰演(杨延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买刚在秦腔界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一位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党员,他既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退休前,他是剧团的主要演员,又是业务团长,却从不居功自傲,总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和同志们同甘苦,完成任务。演出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五个一样”:城市农村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观众多少一个样,条件好坏一个样,主演配角一个样。有时一天三场演出,场场卖劲,经常带病工作,晚上打吊针,白天照演出。在传承方面,他从不保守,甘当人梯,先后多次为青年演员让台、让戏,主动传授技艺,在秦腔界有口皆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人才是根本。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首先,要重视培养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因为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无“角儿”则无戏。一个好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甚至带动一个剧种的发展,进而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培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虽然不易,但对于戏曲传承和繁荣而言是十分必要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