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村落面积19.17公顷,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取名“弘村”,取宏广发达之意,清乾隆年间避帝讳改为“宏村”,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的选址、布局、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汪氏族人原先居住黟县奇墅村,屡次遭遇火灾,后来就举家迁到雷岗山上居住,最初建十三楼。鉴于以往教训,宏村人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为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历经400余年、多少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宏村的设计进行重新的布局和规划。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特别注重水系的安排。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蹄,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水在村内建筑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村内建筑主要有住宅、私家园林、书院、祠堂等建筑群保存完整。村内街巷傍水而建,民居都围绕着月沼布局,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初我来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宏村,我有幸遇见接亲队伍,刚开始我误认为是表演,咨询后才知道是真正的迎亲,这里我感受到了着古老的文化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