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现在,人们终于发现自己的脑袋还是长在自己的肩膀上,于是乎就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 由于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封闭教条式的还是全面开放式的?是客观的还是带有偏见的?各人的人生经历不一样,是一路平坦还是坎坷曲折?是传统式的狭窄偏见的认知,还是独立有主见的思考。马云早年学英语,与外国人在西湖边交谈,发现得到的信息与知识,与从老师教科书上教的和从父母那里告知的完全不一样。很久以前,人们都相信,外国人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我们去解救,去解放他们。当第一次读到:“假如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人类,那么他们自己也得不到最终的解放。”时,是多么心潮澎湃激动,感到使命光荣和慷慨激昂!后来爬出井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对最近出现的一条词语:“井蛙共振”,的解释就有了依据。无论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不同认知的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激烈的争论,这就使这一切变得正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那时,由于信息闭塞,人们对来自何处消息都信以为真。那怕是荒诞无稽甚至迷信的传说,都“宁可信其有”。对报纸上发表的消息更是奉若神明。在看了报纸上发表的某专家学者的一篇分析知识性的文章,就有一种“茅塞顿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那时人们互相辯论的依据,就是一句:“报纸上说过的”。拿出一张报纸亮相,对方就认输了。那时,听上面的话是生存的首先法则。永远没有人怀疑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怀疑,将会引祸上身。而现在的情况确确相反,由于网络造谣和审核责任感缺失,虚假新闻满天飞。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人们对信息真假的辨别已经无所适从,感到十分困惑,尤其是信息闭塞的老人。“宁可信其有”变成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们还是在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生怕上当受骗。媒体上天天提醒,警示告戒人们不要上当受骗,还是有人不断地落入陷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所谓“井蛙共振”现象,指的就是:当初互联网的作用,原本是让井底之蛙一开眼界,认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可是成千上万只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互相认同、互相肯定,经过长期的交流之后达成共识,认为世界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在井底,就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见识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本领。以套话、空话、大话和口号式的理论说教来应对和解读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和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在井底时间呆久了也就适应了。而网络“投其所好”的自动推荐的功能又加剧了这种现象。你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人们对推荐过来的东西不加思考的全盘接受。它让每个人都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只能看自己喜欢看、愿意看的东西。于是,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观点变的越来越偏激,大相径庭。对某一个热门话题或热点事件的评论,无论是在公园里一群群老人聚集的公共场地;还是在网络公共平台上大咖们的各种自我表演,都非常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对于有些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来说,既没有专业知识和特长,又不善于学习,对新鲜事物抱有恐惧感,不愿意接受。在忆旧时,昔日的辉煌己不复存在,自己似乎已经被抛弃到了时代和社会的边缘,有一种失落感,陷入了迷茫和彷徨。他们在井底下唯一能做的是大声呐喊和重复,引起别人的注意,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整日大话、套话、空话连篇,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参加“井蛙共振”的大合唱,这既是可悲的又是无奈的。而名人们推波助澜,则是怀有各自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