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智慧》,第十章、东方和西方的区别

青青右庭

<p class="ql-block">一、东方提倡优秀,西方发展强大。</p><p class="ql-block">东方的中国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强调传承优秀、正确的理论;对人性、思想、精神、灵魂方面做了很多总结。特别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构建与平和相处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把国家当作一个大家庭来管理,能够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再到一个国家政府的管理都有层层递进的理论论述;人性转换从理论到实践得到有力的社会证明。只要有一个好的家长,智慧的领导人,他的周围就会围绕人才,按儒家教育思路就可能领导有方,就可以把国家管理得很好。</p><p class="ql-block">《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已经形成系列理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p><p class="ql-block">这些理论体现了人生理念和政治思想,儒家的学术思想发展对统治天下,个人修身提供了依据。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为伦理哲学政治的基本纲领,教育读书人进可以治理天下,成为民众的楷模;退可以修身养性,成为家族榜样。</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么好的理论会遭到很多人批判呢?因为某一人的喜好;他接受了西方的暴力哲学。不要看他床头堆满了书,其实他专门看脸皮厚心肠黑的内容,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p><p class="ql-block">西方的竞争和暴力,战争和侵略思想倾向更浓厚。即使是民主、立宪,他们对国家的管理和人民的教育仍然没有中国古人理解深刻。东方在中国在儒家的教化下早早进入了文明的社会,人民深受影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人性、理性方面都有更好的认识和深刻见解。</p><p class="ql-block">西方在物质和生存竞争中,暴力占了主角,最终是暴力取胜,这就是东西方的区别。即使他们有圣经,有教会信仰,但是他们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够,宗教不是和平教育,比如:十字军东征,教会多次参与战争,甚至是战争挑逗者。因此,他们的社会只能存活几百年,没有历史的基础,只有短暂的拼搏,哪里能够和几千年来不断修正的中国儒家文化相比呢?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有征服中国的领土,也不能取代中国的文化和文明。他们到中国来,一旦了解中国的文化精髓,只有臣服它,心服口服地接受它。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威力,胜过千军万马,无敌于天下,“德者无敌”。</p><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一个美国人的演讲:他非常恐慌,因为其他种族大势入侵美国。美国白人已经成为一个小种族了,非常弱势了。所以,他忧虑不安,提出反击。而中国古人用事实告诉我们:不要担心。首先是我们要做好自己,然后会用优秀把其他所有的民族都包容、转换过来,转换成为中华民族。我听钱文忠老师讲《百家姓》:我们的姓氏追溯到几百年以前都是少数民族,而现在都是汉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力量---吸引与转换。中华民族到海外却不容易被转换,很多到新加坡、美国、英国去的中国人近百年了,甚至几代人,他们很多仍然坚定地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后人,坚持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在这一点上他是绝对骄傲的。到中国来叶落归根的人仍然念念不忘“自己是龙的传人”,这就是文化和文明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有位当过很短暂(64天)日本总理大臣羽田孜的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的祖先是秦始皇。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到日本来的时候,还有一位皇子是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就是他的祖先。他拿出家中的族谱证明说:他们家以前住的地方有很多中国元素的东西,后来被仇人追杀搬家到别的地方。他仍然记得他是中国人,承认自己是中国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比较好的那几年,日本人感恩中国人以德报怨收养日本孤儿,很多日本人到中国来寻祖归宗。中国人帮日本人养大丢弃的孩子,又送还给他们。日本人被中国的高尚品德征服了,才会几代几十代也想认祖归宗到中国来攀亲戚。做优秀民族的子孙是自豪的、光荣的。卖国贼的子孙会千里迢迢到中国认祖归宗吗?我想不会,他会羞愧自己的祖宗是奸臣。现在还跪在岳飞脚下的秦桧,有谁见过秦桧的子孙去给他烧香磕头,躲开还来不及。因此,中国教育孩子做好人,不要去做坏人。家里出一个坏人一家人都会羞愧。弟子规教育孩子:“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样的教育才是纯洁心灵的教育,才能是智慧的人性教育。</p> <p class="ql-block">二、文化“总结”</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几次变法,最后都是改正错误又走回儒家这条路上来。战国到秦朝是“百家齐言”,诸子百家出了很多顶尖聪明的人物。但是到了汉朝,皇帝和大臣意识到了:各家各派的各种“聪明”的理论是害了国家,秦朝的失败证明了这点。民族要长久发展不需要那些看似聪明的言论,有害于人性歪曲的理论应该通通否定。因此,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得到皇帝的认可,历史错误得以修正。中国不要小聪明,需要培养教育的是大智慧。 在《弟子规》教育孩子们“敝聪明,坏心志。”中华民族从中总结出:“大智如愚、大勇若怯、大巧若拙”的理论。</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孔子“可使民由之,不可使民知之”是愚民思想。只能说这样的人认识浅薄,断章取义。</p><p class="ql-block">这里的“知”不是代“智慧”而是代“聪明”。</p><p class="ql-block">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可以让老百姓自由,不能让老百姓太聪明。”</p><p class="ql-block">在孔子的文章中从头到尾都有对自己的“自律”。没有自律的聪明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p><p class="ql-block">法家之所以被很多皇帝接受,因为用它治理国家急功近利,聪明,成绩显著,但弊病也多。历代的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变法者都是难逃一死谢罪。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p> <p class="ql-block">法律只能起辅助作用,每年几十万人到北京上访,表明现在的法制社会同样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标志着法制的失败。</p> <p class="ql-block">儒家之所以不被当时君王接受是因为它不能够马上让国家产生效率,不能马上产生GDP;智慧而不聪明。实践证明:儒学是长治久安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儒学是教育人之道理,从个体教育到社会教育的延伸和拓展。"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则其本深,其及者远”,“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从每个人的人心开始矫正;正其心,修其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 <p class="ql-block">三、历史的评价是最公正的</p><p class="ql-block">人们常常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这句话不对,历史会还原真相,给人以公道。每个社会,每个阶段都逃不出后世人民给予历史最公正的评价。不管你怎样的修饰和遮掩,所有的阴谋诡计都会被拆穿,还原事实真相。</p><p class="ql-block">有人质疑为什么蜀人给了诸葛亮那么高的荣誉,他就是一个败军之将。诸葛亮比起曹操而言他就是个傻子,曹操精明地通过二代人的努力,把刘家的天下变成曹家的天下,而诸葛亮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兢兢业业地辅佐刘备愚蠢小儿刘禅,即使没有成功,但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在蜀国这个失败的团体里,诸葛亮是一个败军之将。蜀人不但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最高的荣誉和赞扬。刘备这个败军之将的总指挥官同样给予他“仁慈”的赞誉。据说刘备一生打了46次仗,失败有29次;说他是败军之将也差不多吧。刘备那句教育人们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后人谨记,让后人高看而尊敬。莽张飞同样得到人们的喜爱,在四川什么张飞牛肉,张飞庙都有。赵子龙是人们喜爱的忠君护主的常胜将军,最大的、荣誉最高的是集“忠、义、勇”一身的关羽将军。他仍然是失败者,败走麦城和儿子一起被擒被杀。但是他“忠、义、勇”的优秀人格为后世人民交口称赞;他的知名度已经远远地盖过很多皇帝和名人。现在不但是中国,已经是东南亚甚至全世界都有名气和最热卖的战神加财神的神像之一。他已经位列仙班,人们把他奉为武财神顶礼膜拜。他不就是中国的神吗?</p><p class="ql-block">我在日本看见有关《三国》的漫画、故事书很多,中国的故事在日本及东南亚流传最广泛的就是《三国》。那我们就要想想为什么?为什么失败者和失败者集团会得到如此高级别的口碑?是大家所说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吗?不是的。人们更敬仰的是优秀的品德和人格,优秀的品德和人格不是以简单的胜利和失败来评判的。 只要你拥有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历史需要一个沉淀过程,一定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一定会还原事情真相,不过是时间问题。</p><p class="ql-block">曹操是胜利者,他的子女也比刘备的子女更优秀、更聪明、更有才华。但是他假公济私,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抢夺了别人的江山。曹操这个胜利的团队里没有辉煌灿烂的人让人们尊敬和赞扬,有也是曾经的“过去式”。曹操篡夺别人的王位,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偷盗者,一个窃国大盗。即使是他儿子篡夺的皇位,他也是帮凶,是他教子无方。他偷盗成功,胜利也是短暂的。他的后代同样被司马懿家族用基本上相同的手段篡权夺位,难道不是中国人讲的因果报应的现实版吗?</p><p class="ql-block">曹操和司马懿在戏剧角色里永远是白脸小丑的形象出场,被人民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他们不过是利用阴谋和残忍打架打赢了的强盗、土匪。他们不被后代尊重和学习,是被中国人民痛骂的反面教材。在黑白颠倒的社会,有人竟然想给曹操平反,甚至给秦始皇平反。不管那些电影、电视怎么编,曹操就是偷盗之人,秦始皇就是残暴之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三国演义》与陈寿的正史《三国志》不一样。 刘备穷兵黩武让蜀国人民痛恨刘备集团。对诸葛亮的评价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唯一感谢刘禅投降让人们脱离战争。</p><p class="ql-block">这些不读历史,只跟“专家”走的无脑人很多。</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打仗不只要“赢”更要“义”,不是为胜利什么恶毒手段都使出来。诸葛亮的手下魏延几次劝他偷袭,见诸葛亮不为所动,又提议自己带人偷袭司马懿,并保证一定胜利,输了提头见。</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没有采纳,并在以后的战争中重用降将姜维,让姜维防备魏延。诸葛亮打了多年的杖不知道突袭会赢吗?知道为什么不让魏延去试试呢?</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每次都是浩浩荡荡出征,并且对魏延的偷袭计策不满,说明他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魏延能对敌人偷袭,怎么保证他不对自己偷袭。</p><p class="ql-block">这些事写《三国志》的陈寿是看不懂的。说明陈寿的文学水平很高,而洞察能力一般。因此,全国人民不满意,罗贯中才写了一个流传更广的人民喜爱的《三国演义》。</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为什么深受蜀国人民喜爱,因为他演绎了大丈夫的光明磊落,输得坦然,赢得智慧。不使用下三滥的手段,如果你跟别人打麻将,他们出老千或使用高科技,你高兴吗?你下次还和他们打吗?输赢不重要,人品更重要。</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死在五丈原收兵回成都,据说司马懿是知道的,司马懿认为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怀着崇敬的心情让他平安回到成都,没有追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家的兴衰真的只是权利者的事情吗?不管谁统治老百姓无所谓吗?</p><p class="ql-block">元朝的胜利者可以合法占有汉族女人的初夜权,以致汉族人第一胎孩子基本上是摔死的命运。十户人家共同使用一把菜刀。</p><p class="ql-block">清朝投降的老百姓被大大小小屠城几十次,“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最惨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p><p class="ql-block">老百姓对投降侵略者真的无所谓吗?</p><p class="ql-block">宋朝十万军民投海,宁死不做亡国奴,给我们人民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