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八桂—太原博物馆临展

张华杰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秀甲天下,壮美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沿海沿边又沿江, 母亲河西江贯穿全境,南接壮阔美丽的北部湾,有8个县(市、区)和越南接壤,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这里山环水绕、风光旖旎、四季花开、稻香蔗甜、鱼肥蟹黄,处处皆入画,四季景不同。这里有歌仙刘三姐缭绕悦耳的动人歌谣,有铜鼓流传千年激越不绝的雄浑回响。在这奇山秀水间,世世代代生活着壮、汉、瑶、苗、侗、仏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广西各族儿女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始终保持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坚定不移地担负起维护边疆稳定和领土完整的使命,堪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在年复一年炊烟相望、唇齿相依的生息劳作中,广西各族人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尤其是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堪称锦被绣服,霓裳羽衣,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本文中的广西铜鼓、服饰、织锦、刺绣等展品,是各族儿女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希望读者了解广西,增进彼此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霓裳羽衣</p><p class="ql-block">广西各民族自古有"好五色衣裳"的习尚,喜在 领口、袖口、胸襟、衣角、裙边、裤脚等部位装饰以精美别致的花纹图案。除了装饰美化之外,这些图案有的可作为族群标志,有的可作为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的象征,也有的可反映民族的某段历史。各民族因生活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相异,其服饰样式和风格也各有特色,别具风采。</p> <p class="ql-block">壮 族</p><p class="ql-block">壮族是广西、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先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深厚的稻作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山水田园景观,如气势恢宏的龙脊梯田和秀美宜人的明仕田园等。岩画、铜鼓、干栏建筑和织锦艺术则是壮族历史文化的优秀代表,歌圩习俗充分展现了壮族能歌善唱的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 特有的法定节日,已经成为家家户户载歌载舞、各地游客云集共庆的民族团结盛会。</p> <p class="ql-block">壮族服饰</p><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壮族先民已掌握了早期的纺 织工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壮族支系,其服饰也不尽相同,或厚重,或简朴,或头饰相异,或服装款式不同,或花纹繁简不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汉族</p><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边疆并与少数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广西汉族文化在建筑、语言服饰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分布在广西各地的汉族传统村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精湛的建筑技艺,如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的灵山县大芦村,世代弘扬清廉文化的灵川县江头村等。此外,广西客家围屋以其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聚族而居的特点而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瑶 族</p><p class="ql-block">广西瑶族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和桂西等地,如雄奇灵秀的大瑶山是瑶族世代居住的家园之一。瑶族妇女擅长挑花、刺绣和蜡染,织有文字图案的瑶锦别具风格。瑶族传统节日众多,其中又以盘王节最为著名。节日期间,多举行打长鼓、唱盘王大歌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瑶族服饰</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瑶族迁徙频繁,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其他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故其服饰款式繁多,达六七十种。广西瑶族重视头饰, 男女均喜爱包头,妇女发髻样式名目繁多。服饰色彩斑斓,纹饰众多,领口、袖口、脚口、衣边多刺绣、织锦、镶阑干,帽沿、披肩、背袋垂挂红缨。</p> <p class="ql-block">苗 族</p><p class="ql-block">广西苗族主要分布在桂北和桂西。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在庆祝丰收、欢度节日、迎宾送客时必跳芦笙舞,尤为青年 男女所喜爱。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芦笙坡会,以芦笙柱为中心,男子边吹芦笙边起舞,女子随节奏而跳踏,舞姿矫健有力,欢快热烈。苗族妇女擅长蜡染、刺绣、挑花和织锦等传统工艺,并喜欢用各式银饰装点盛装,别有风采。</p> <p class="ql-block">苗族服饰</p><p class="ql-block">广西苗族服饰因各居住地不同,有的服 装质地、款式、纹样相近,有的又相差较远。龙胜、三江、融水地区的苗族服饰比较接近,缠头插雉尾,女挽髻插银簪,青衣紫袖,喜用各式银饰装扮。南丹中堡地区的苗族女子服饰则多穿套头衣,下穿百褶长裙,集蜡染、刺绣、挑花等多种传统工艺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刺绣传情</p><p class="ql-block">刺绣是在织物上穿针引线构成图案色彩的手工技艺。广西各民族刺绣总五色而极思,具万物之有状,尽众化之为形,是民族文化的符号,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刺绣工艺细腻,针法多变,具体可分为挑绣、平绣、剪纸绣和补花绣等。当地妇女的慧性灵心,情肠意匠,均在刺绣中颖秀葩呈,动人心目。</p> <p class="ql-block">侗 族</p><p class="ql-block">广西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侗族村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技艺十分精湛,鼓楼巍然挺立,层层飞檐翘角,高耸于侗寨之中。风雨桥横跨溪河,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榫卯相接,结实牢固。侗族大歌、 抢花炮、斗牛、芦笙踩堂等节日风情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侗族服饰</p><p class="ql-block">侗族传统服饰一般用自制的黑色亮布或 白、黑、绿等色的棉布制成。盛装时,男子头插雉羽、毛绒或银冠,戴银项圈,斜背绣花袋和酒葫芦;女子头戴银花冠,或发髻遍插银花簪,脖系银箍,胸挂银牌、银链、银项圈,手戴银镯、银戒,穿花边衣。重大节庆期间,男女还有穿卉衣、披花肩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侗族刺锈</p><p class="ql-block">侗族刺绣分为散丝平绣、丝线颗粒绣和 丝线辫子绣等。散丝平绣光泽度好,色泽艳丽;丝线颗粒绣质感强,粗犷浑厚;丝线辫子绣质朴清新,技艺精巧。花纹图案主要有人物故事、龙、凤、牡丹、蔓草、太阳、月亮和榕树等,其中侗族史诗中的《救太阳》《救月亮》图 最为特别。</p> <p class="ql-block">壮族刺绣</p><p class="ql-block">壮族刺绣主要以五彩丝线或绒线在衣 服、裤子、肚兜、围裙、头巾的边缘或鞋面上刺绣,刺绣时仅凭构思和娴熟的技巧,飞针走 线,绣出各种布局工整对称、构图合理巧妙、线条流畅、色彩斑斓绚丽、寓意丰富深刻的花纹图案,充分表现了壮族妇女精巧的手艺和典雅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瑶族刺绣</p><p class="ql-block">瑶族刺绣以挑花为主,花纹图案包括树 木、花草、飞禽、走兽、云霞和山水等各式纹样,或体现民族渊源、民族信仰、民族历史和民族故事等不同题材,林林总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仡佬族</p><p class="ql-block">广西仡佬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有富于民族特色的"八仙"乐曲、"牛筋舞"等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民族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的拜树节和八月十五日的祭祖节。</p> <p class="ql-block">锦簇花团</p><p class="ql-block">锦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彩色经线或纬线用 重组织形成的质地厚实,外观丰富多彩的提花织物。广西少数民族的织锦,因地制宜,除了严格意义上的丝质锦,更广为流传的是丝棉、麻棉混织而成的锦。壮锦、侗锦、苗锦、瑶锦、毛南锦经过不断的发展,织功灵巧精湛,色彩艳丽不俗,图案精美别致,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壮锦</p><p class="ql-block">壮锦是用丝绒和棉线交织而成,以棉线 或麻线做经,以彩色丝绒做纬,经线为原色,纬线用五彩丝绒织入起花,正面和背面纹样对称,图案生动,结构严谨, 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京族</p><p class="ql-block">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哈节是京族的传统节目,每年都隆重庆祝,以祭祖祈愿、团聚乡民、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非常热闹。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古老乐器,旋律悠扬,音色柔美,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回族</p><p class="ql-block">广西回族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三个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长期与其他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桂林市草坪回族乡风景优美,风情浓郁,是广西唯一的回族乡。</p> <p class="ql-block">侗锦分为黑白锦和彩锦</p> <p class="ql-block">苗锦</p><p class="ql-block">广西苗锦有大花锦和小花锦之分,均用 自纺的白色棉线作经线底,用各色丝绒作纬线起花,以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成。花色凸显正面,结构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为主,色彩艳丽,图案精巧,多花鸟、虫蝶和几何纹,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苗锦主要用于被面、背带、袖口等。</p> <p class="ql-block">水族</p><p class="ql-block">广西水族主要居住在南丹县和融安县等地。水族有自己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还有以干支记日的水历。妇女长于刺绣,其中精美的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感,造型抽象夸张,图案美观 耐看。</p> <p class="ql-block">瑶锦</p><p class="ql-block">广西瑶锦以棉线作经,彩丝作纬,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成。图案多以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纹作对称式、水波式、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排列,色彩多以大红、桃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间以蓝、绿、白、紫等色,色彩对比鲜明,韵律感强。广西瑶锦主要用于被面、床单、背带、挂包等。</p> <p class="ql-block">毛南族</p><p class="ql-block">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其特产"毛南菜牛"、"毛南香猪"闻名遐迩。所编织的花竹帽美观精致,石雕、木刻工艺精湛,民间摊舞艺术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彝 族</p><p class="ql-block">广西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那坡县和西林县等地。彝族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以跳弓节、火把节最具特色。跳弓节期间,彝族男女身着民族盛装,吹奏葫芦笙,敲击铜鼓,伴随旋律踏歌起舞,场面热烈。</p> <p class="ql-block">仡佬族</p><p class="ql-block">仡佬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大多聚居在罗城仡佬族自治县境内。仡佬族山歌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依饭节和走坡节是仡佬族独特的传统节日,依饭节是仡佬族祈愿祝福的日子,走坡节则以男女对歌交友等活动为主。</p> <p class="ql-block">四凤纹壮锦</p><p class="ql-block">凤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壮锦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有"十锦九凤" 之说。相传凤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相随。在古代被尊为鸟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壮族布鞋刺绣</p><p class="ql-block">壮族在布鞋出现之前穿草鞋,这双布鞋的样式是用织带与刺绣仿草鞋的样式制作的凉鞋,是夏天赶圩、过节、访亲会友时穿着的。上面的刺绣为几何花朵纹饰,采用了十字挑花的绣法。</p> <p class="ql-block">侗族蝙蝠纹</p><p class="ql-block">蝙蝠纹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在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以此组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壮族拼布被面</p><p class="ql-block">壮族拼布图案以花朵、蝴蝶、鸟、鱼为主。壮族的贴布绣被面用剪 裁剩下的各种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碎布,按设计者的意图,拼贴成各种图案, 再用丝线订扎角边,工艺比刺绣、挑花投资少,既简便又美观大方,体现壮族妇女勤俭节约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隆林苗族蜡染围裙</p><p class="ql-block">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 (扎染)、夹(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该幅蜡染围裙上的图案为对称的几何纹,形似花朵或波浪。古时的苗族部落为躲避战乱,进行了远距离的迁徙。在迁徙过程中,心灵手巧的苗族人用蜂蜡将沿途的山川河流、花木鸟兽等描画在布面上,蜡染布上的图案是一段苗族的迁徙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隆林苗族的蜡染布除了记录历史,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以及融入自己的愿望与信仰,它是苗乡人创造的 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天峨壮族女服花朵刺绣</p><p class="ql-block">凤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壮锦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有"十锦九凤" 之说。相传凤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相随。在古代被尊为鸟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瑶族十字挑花绣</p><p class="ql-block">瑶族挑花绣的主要纹样为"八角花"纹,代表着太阳。瑶族挑花多是利用布料的经纬线,采取十字绣法挑出纹样。瑶族妇女挑花别具一格,不用事先在布上描绘图案纹样,全凭挑绣者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根据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实用需要,心灵手巧地在布的经纬交织处,用彩色丝线一针一线地从中心向四方挑绣出各种十分工整对称、色彩和谐、寓意纯朴、形象逼真的图案纹样。</p> <p class="ql-block">瑶族十字八角花纹刺绣</p><p class="ql-block">八角花纹,又叫太阳芒星纹,是广西少数民族中普遍使用的符号,是两个十字纹叠加以后的效果,上古文明中,"十"字是东西南北的表征,代表着太阳的四方,两个十字纹叠加之后代表着八方,更是太阳芒纹的现实表现,所以八角花纹代表着太阳、光明与永恒。</p> <p class="ql-block">苗族蜡染</p><p class="ql-block">该幅蜡染图案为对称的几何纹,形似花朵。苗族的蜡染布除了记录历史,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以及融入自己的愿望与信仰,它是苗乡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山水之间有仙境。广西气候舒适宜人,是四季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山水之奇、文化之灵、和谐之美、发展之势将带给 你更美好的身心享受。动听的鼓声响彻壮乡,五彩的霓裳舞动八桂。一面面铜鼓,一张张壮锦,一幅幅瑶绣,一件件苗服侗衣,犹如历史留下的一串串美丽足印,无不凝结着民族同胞的段段情愫,演绎着对美丽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相信一个美丽、开放、团结、自信、热情、包容的广西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山水含笑意,山歌漫山坡,<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广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span>等你来!</p> <p class="ql-block">从原生到共融</p><p class="ql-block">广西民族服饰文化研究</p><p class="ql-block">太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策展人:樊苗苗,女,壮族,艺术学博士,研究馆员,广 西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 务理事,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外聘硕导。现任广西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研 究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服饰抢救传承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和东南亚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少数民族传统纺织技艺研究等。截止目前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厅级课题4项,参与 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参与完成清华大学柒牌基金项目1项;目前主持广西社科课题1项,参与广西社科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论文与科研课题内容涉及民族文化研究、陈列展览、藏品保护等方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