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淮生 宋海生在盐阜区的岁月

管湘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导语:</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宋淮生、宋海生是宋乃德、陈宜方夫妇的长女与次女,分别于1942年与1943年出生在盐阜区这块红色土地上。他们分别于1945年与1946年离开盐阜抗日根据地去东北,算起来他们从出生到离开盐阜地区,年龄也都就三岁多一点,应该对盐阜大地没有什么印象。然而,宋淮生、宋海生,也包括他们东北出生的弟弟宋齐生都无限深情的眷恋盐阜这块热土,那是因为他们姐妹俩出生在这里,他们的父母战斗过这里,这是有黄海丰碑——宋公堤。所以他们视盐阜为第二故乡,常回家看看,也是情理之中。宋淮生、宋海生在盐阜期间,基本都是由我父亲照料与管理。父亲生前常常跟我讲起这姐妹俩的往事,我本着知之为知之的态度把一些情况原原本本的介绍给大家,供有兴趣的读者了解抗日战争的昔日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宋乃德 陈宜方夫妇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宋乃德、陈宜方夫妇是1940年10月随八路军五纵队来阜宁的,后宋乃德被任命为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我父亲管伯宁也就参加了政府工作,主要管理后勤服务。父亲常说:“他们夫妇全身心扑在抗日建政工作上,为盐阜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特别是修海堤。”我父亲也被县长委任为修海堤的会计,做筹集钱、粮等工作。海堤修成后,父亲又回到阜宁县政府,旋及被调至盐阜行政公署任总务会计,驻地在阜宁陈集岔头村,原因是宋乃德此时已由阜宁县长调任盐阜行政公署主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陈宜方 宋海生 宋淮生 母女三人合影</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从左至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能找到姐妹俩最早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到了1942年7月8日 (农历五月二十五),宋淮生就是在盐阜行署驻地出生了,父亲非常佩服陈宜方的能干,他的原话是:“挺着一个大肚子,一直工作到生小孩”,但父亲从来没说过在谁家出生的,也没有说过取名淮生是因为在淮河边上出生的。父亲说过“陈宜方奶水不足”,于是父亲就在岔头村里找了一个姓蔡的奶妈喂养淮生,并对奶妈负责管理。父亲说过“雇一个奶妈,每个月我要按时支付她几块洋钱,政府不亏待百姓。”所以奶妈与宋家及我父亲的关系极好。1965年我家从湖南长沙回滨海县后,父亲还带我去岔头村见过蔡奶妈,并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招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2年10月宋乃德调任苏北财委副书记,与黄克诚师长在一起办公。但我父亲生前从没有跟我说过任什么职,他对这段情况的一贯口语就是“宋乃德调回师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3年春节后,日本鬼子大扫荡,三师师部、盐阜行政公署等机关及相关主要干部都转移到阜东八滩海边,乡绅杨芷江就是在那个关键时刻救过有孕在身的陈宜方。而一般工作人员按当时斗争策略就地分散打埋伏,我父亲属分散打埋伏对象,当然责无旁贷的把宋淮生与奶妈都带住天沟村我家,宋乃德给我父亲一支二十响盒子枪和一支手枪防身。直到反扫荡胜利后,约是五六月份,三师师部和各级行政机关又陆陆续续的从海边转移到陈集一带,陈宜方也是那个时候回到内地才在天沟村与大女儿淮生会面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3年7月29日 (农历六月二十八)宋海生出生,至于在什么地方出生,父亲在世时从来没说过,但我父亲为海生找的奶妈姓李,是阜宁后三灶村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父亲曾带我赶集时去过后三灶李奶妈家,并受到了很好的招待。我父亲常说海生比我姐管家爱大整半岁,而我姐是1944年2 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出生的。这也印证了宋海生的出生日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管伯宁之女:管家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能找到最早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管伯宁1973年在陈宜方家做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在北京颐和园留影</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宋齐生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宋淮生、宋海生的准确出生日期,2022年冬,我曾电话宋齐生大哥,请他问一问住医院的淮生大姐。后来齐生问了淮生,令我惊讶的是淮生大姐回答说:他们姐妹俩的准确生日日期都是我父亲1973年亲口告诉她的。这反映出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宋乃德、陈宜方夫妇在抗日烽火岁月里工作有多么紧张与繁忙。二是我父亲跟他们家庭有多么密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淮生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随父母三师挥师去东北的。而宋海生由于军队规定只能带一个孩子,只好留在我家由我父母照应,直到1946年10月才由我父亲送到合德镇,转华中野战军10纵派人护送,从海路辗道朝鲜去东北的,据说一路上颠沛流离了几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淮生、宋海生在盐阜的生活据我父亲的原话是:“时局好的时侯就跟父母在一起,形势一紧张,宋乃德、陈宜方随机关转移,小孩就交给我打埋伏。”也就是说他们姐妹俩也不是一直住在我家的,也是断断续续的住在我家的。但宋海生送去东北前,确是在我家住了整一年,我父亲常说道:“家爱跟我叫爸爸,海生也这样跟着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宋齐生寻访管家旧草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管家立向宋齐生回忆他两个姐姐的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宋齐生来滨海拍摄江苏省委党校纪录片《宋公堤》时曾到访过天沟村我家老屋,寻访他父母的足迹和他姐姐的生活之地,我八十多岁的堂哥管家立见到宋齐生时还说隐约的记得当年我父母挤羊奶给他们姐妹俩吃的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011年宋淮生参观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与周正华同志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研究者说:淮生是因淮河边出生、海生是因为海边出生而得名。但根据他们的出生日期和当时状况,这个说法很难站住脚。我以为最好的解释就是在淮海地区出生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研究者考证:他们姐妹俩可能是在哪家出生的。我父亲从来没有说过这事,但从我父亲的语境中基本可以判断他们是在部队医院或卫生队出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齐生大哥曾对我说过:“去考证具体出生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两个姐姐是在盐阜这块大地上出生后,盐阜人民曾养育过他们。”我非常认同宋齐生大哥这种高屋建瓴的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宋齐生 管湘生 在宋公堤碑亭合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