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植物,是有固定的繁植地且自生自灭了上亿年。由于食草动物的“干预”,植物种子非自主的异地移动,尚属自然界的个别现象。植物猎人的出现,对不同地域植物的大规模、远距离的移动引种,对人们有意识的干预植物的生长、利用和品种改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们熟悉获取动物的猎人,而对植物猎人则较陌生。所谓植物猎人,是指受雇于资助人,凭借自己的园丁知识,在异域搜寻珍稀植物,为资助人获取利益的人。植物猎人,做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始于大航海时代(公元十五世纪)。</p> <p class="ql-block"> 【郁金香-欧洲人园艺最成功的引种花卉之一】威尔逊曾感叹:“很少国家像中国一样长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当欧洲还处于野蛮时代,尚不知有美洲时,他们已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葡萄牙享利王子觊觎印度和中国的财富,在1418年推动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其成果是欧洲疯狂掠夺殖民地和从事黑奴贸易、发现美洲及成立东印度公司。1516年,葡萄牙人到达澳门,把柑橘从广东带到印度,之后再引种到葡萄牙,这是直接带回欧洲的最早的中国植物(现今柑橘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水果,包括橘、柑、橙、金柑,柚、枳等)。</p> <p class="ql-block">【东印度公司总部】荷兰(1600年)、英国(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使欧洲植物猎人的活动从偶然为之,走向正规和常规化。从十八世纪末起,植物猎人被派往中国,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罗伯特·福琼(英)、佩雷·阿尔芒·大卫(德)、查尔斯·玛丽斯(英)、佩雷·J·M·德拉韦、A·享利、p·法尔热(法)为代表,采集了中国园林和野外的众多植物,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在纯植物学方面(活体和标本),在他们以后的植物猎人,开始把重心移向种子培育。</p> <p class="ql-block">【罗伯特·福琼,植物猎人】福琼是由英国半官方派遣的具有间谍性质的植物猎人。他曾在1843 -1861年期间四次来华,从京、冀、粤、浙、闽、皖等地的园林搜取植物,几乎覆盖了皇家和私人花园的所有观赏性植物的品种(向英国引种了190多种),后来的植物猎人发现,在中国华北和东南地区的园林中,几乎找不到没有被福琼发现的植物新品种。福琼甚至购买假发和衣服,伪装成中国人,在闽浙偷盗了千多棵茶树苗,引种到印度和斯里兰卡,成就了英国垄断世界红茶市场的雄心。</p> <p class="ql-block">【罗伯特·福琼,苏格兰植物学家】说的具体一些,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指派罗伯特·福琼的任务是调查和引种。一是收集北京故宫御花园中桃的栽培品种、不同品质的茶叶、在香港的灯笼花生长环境,调查有无黄色重瓣月季、黄色山茶及蓝色芍药等,收集荷花的变种,佛手、金柑、食用百合及做宣纸的原料植物,分析植被生长茂密处自然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适合山茶,杜鹃、菊花、灯笼花等植物生长的栽培土壤理化性质。二是从中国引走了秋牡丹、桔梗、金钟花、构骨、石岩杜鹃、柏木、阔叶十大功劳、榆叶梅、榕树、搜疏、12种牡丹栽培品种、二种小菊变种和云杜鹃。二种小菊变种后来成为英国杂种满天星菊花的亲本,云锦杜鹃在英国近代杂种杜鹃中起了重要作用。福琼将在中国的经历写了四本书:《漫游华北三年》、《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居住在中国人之间》、《益都和北京》。</p> <p class="ql-block">【1865年,着中式服装的大卫】皮埃尔·阿芒·大卫(谭卫道),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动植物研究学者。从1862-1874年间,大卫断续在中国用近十年的时间,在河北、内蒙古、四川、福建寻察,发现和命名了我国的麋鹿、熊猫、金丝猴等,制作了我国特有的梅花鹿、马鹿、河北猕猴(已知分布北纬的上限)、大鲵、扭角羚、高山杜鹃、报春花标本。他带回法国的动植物标本以及活体,经巴黎自然博物馆统计,总计2919种植物,9569种昆虫、蜘蛛与甲壳类动物,1332种鸟类以及595种哺乳动物。福琼和大卫的成功,将欧美园林界和植物猎人的视线,由中国东部转向了中国西部。</p> <p class="ql-block">【英格兰植物学家、植物猎人E. H. 威尔逊】威尔逊出身平民,他用30年的时间,从园丁做到了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主任,获得三一学院博士学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899-1905年,威尔逊先后四次到中国的西部,从四川盆地到西康、湘西、云南、陕西和甘肃的山地,历时12年(1918年又赴台湾考察),在我国共采得植物标本6.5万多份,包括2716个种和640个变种及变型,发现了6个新属,671个新种和424个新变种及变型,成功将1500余种原产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栽培。1913年,出版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1929年再版时更名为《中国-园林之母》。</p> <p class="ql-block">【英国植物学家乔治•福雷斯特。长期供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植物标本馆】做为植物猎人,福雷斯特从1904年到1932年,先后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进行了7次考察(国际植物界认定,云南是原始植物标本地),采集了3万多份标本,发现300个新物种,仅以其名为学名的物种就超过30种,其中以杜鹃花最为出名。</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洛克】美籍奥地利探险家、人类学家、植物学家及纳西学著名学者,从1922年起的27年里,洛克常住云南,足迹至川、甘、陕,广泛收集整理民族文化及当地的植物标本,潜心研究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著有《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是国际纳西族学的最权威的学者。云南电视台曾拍有4集电视专题片《云中孤旅》,介绍洛克。</p> <p class="ql-block"> 《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是洛克用二十多年的实地调查记录、拍摄影片和照片的成果。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洛克将积累的资料、胶片和笔记委托美海军运回美国,不幸在途中潜水艇遭日军击沉。洛克在1949年被迫离华,在檀香山仅凭记忆,用余生写就了这一专著,成为国际纳西族研究最为权威的著作。洛克,是最后离开中国大陆的“植物猎人”。</p> <p class="ql-block"> 植物猎人,从一开始的贪婪探险家,经过在中国捜集植物的丰富阅历和研究,大多洗礼成植物学家、博物学家。像洛克这样自始至终潜心学术的学者,少之有少。花卉,经植物猎人的手,造就了欧洲和美洲的绚烂多彩,但我们不要忘记,植物猎人是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才涌入中国的。他们的背后,始终有血淋淋的资本,留给人们遗产,却是遍及园林和庭院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