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窟瑰宝——大同云冈石窟

毅然

<p class="ql-block">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继位以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刻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岗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岗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云岗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比较,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相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云岗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昙曜塑像及景区大门。昙曜主持了云岗石窟的第一期工程,开凿了16—20窟,又称“昙曜五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p> <p class="ql-block">礼佛大道,13对千佛列柱依次列于两侧。</p> <p class="ql-block">  云岗灵岩寺,坐落于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总建筑面积6815.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东部窟群,第1—第4窟。</p> <p class="ql-block">  第三窟,又名“灵岩寺洞”,是云岗规模最大的洞窟。主尊为倚坐佛像,高约10米。左右两侧胁侍菩萨高6米。</p> <p class="ql-block">中部窟群。第5—第20窟。</p> <p class="ql-block">第五、六窟外观。</p> <p class="ql-block">第六窟,释迦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六窟,冯太后造像。</p> <p class="ql-block">第七、八窟外观。</p> <p class="ql-block">第七—第八窟。</p> <p class="ql-block">  这张第九—第十窟的照片,拍照于2011年,首次发布,现在外景已改观。</p> <p class="ql-block">五华洞,即中部第九—第十三这五个石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五彩斑斓、异常华丽,因此成为“五华洞”。</p> <p class="ql-block">第九窟。</p> <p class="ql-block">第十窟。</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照于2011年,为对比欣赏,首次发布,现在外景已改观。</p> <p class="ql-block">第11—13窟</p> <p class="ql-block">第十六窟。</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窟。</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窟,立三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十九窟,宝生佛洞。主佛像结跏趺坐,高16.8米 是云岗石窟中第二大佛。</p> <p class="ql-block">第十九窟附二窟佛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窟 ,白佛爷洞。是云岗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正中释迦结痂坐像高13.7米。</p> <p class="ql-block">西部窟群,第21—第45窟。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岗皇家工程宣告结束,西部山崖成为民间造像的乐土。</p> <p class="ql-block">西岩绝唱第三十九窟,塔窟洞。</p> <p class="ql-block">第三十九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