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崇仁县原礼陂公社唅口知青队五十周年知青联谊会活动第三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照片隔着岁月与我们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策划审核:何建辉 宋易平</p><p class="ql-block">拍摄录像:甘国平</p><p class="ql-block">美篇插曲:画你</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制作:黎新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瞬间被定格在照片之中,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见证着我们知青这一代人的酸甜苦辣,岁月不会抹去记忆,不会忘记这一段苦难而又坎珂的历史。这段历史是我们用青春换来的记忆,是用热血和命运抗战,是生命铸造的战歌。是那个特殊年代造就特殊的一代人时代的风貌和人文景观。穿越岁月,我们站在这七十年代的照片面前,仿佛被带回过去的时光长廊。每一张张照片都是一个时间的胶囊,封存着特定时刻的情感与故事。一幅幅的画面,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片段,凝固着当时我们知青人的生活、文化和社会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一个知青战友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五十周年,战友们采取各种方式以历史对话,叙旧着《难忘的知青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青队的青春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3年12月5日,是我们难以忘怀的日子。高中毕业后的我们一行30人(其中男16人,女14人),随着全国掀起的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热潮,来到了崇仁县礼陂公社红星大队组建红星大队知青队(后改为晗口大队知青队)。从排上生产队和厚坊源生产队划拔了60亩水稻田,一台手扶拖拉机,二头耕牛。还派了一名带队干部,二名老农师傅。我担任知青队长。1977年又新增了7名知青,1979年4月该知青队撤消。刚到农村时,知青队还在建设之中,我们男女知青分别住在老农家打通铺。时值寒冬,北风呼啸,山里特别冷,清早起来地所有上结满白霜,有时房檐下还吊着冰凌。我们睡在竹片稻草上,熬过了一个寒冬。第二年刚开春了,我们就搬进了没打粉刷,没有天花板,没有电灯的简陋的知青队。真正开启了我们"修理地球"的岁月。那时才十七、八岁的我们,又是生活在城里的学生,要耕种60亩水田劳动量是非常大的。每天清晨我都要吹哨子,踏着晨露迎着朝阳出工。知青们也一样,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和人的价值,都寄托和体现在劳动上,手上的茧子磨得越厚,汗水流得越多,表现就越好。有一次下田撒猪粪,为了能撒均匀,带队干部命令大家不许用工具,用双手抓猪粪,虽然大家不情愿,但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回来后虽然洗了又洗,一连三天手上都有猪粪的臭味。春耕大忙季节,在老农指导下,犁田耙地,播种育苗,天不亮就要下田拔了秧。春寒料峭,我们在冰冷的水田里栽禾,女知青也不例外,彻骨的寒冷叫人难以忍受,特别可怕的是,双腿还爬满了手指般粗的蚂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春发育期正是长身体最需要营养的时候,超强的体力劳动,饥肠辘辘,不见一点油醒,胃口特别大,吃的是"甑上的饭,甑下的菜"(甑下的米汤撒上一把盐粑,盐倒点酱油,就是下饭菜),每餐都能吃6-8两米饭,个个都是"大胃王"。有时从公社食品站批上每人半斤肉,也分不到几块,但大家像过年一样快乐。所有每年大暑至立秋"双抢"是最紧张最艰辛的时候。先是抢收早稻,再耕田耙田种上二季稻。季节不等人,错过了将严重影响产量,为了不误农时,有时中饭都送到田头,天黑才能收工,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经过十几天的双抢,大家都瘦了一圈。当颗粒归仓,看到满倉金灿灿的稻谷,吃着自己种的粮食时,心里充满无限的喜悦,也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的体会。秋收过后是农闲时节,为了增加收入,我们上山搞副业,砍杂木棍,砍毛竹和柴火卖钱,还办了一个砖瓦厂。1976年7月,我和队友邓东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所有任了知青队党支部书记,兼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和公社团委副书记,还被评为全县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知青队是我们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那时心里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岁月如歌,一晃50年过去了,那段蹉跎岁月,那段浸泡着泪水和汗水的苦乐年华,挥不去抹不掉。知青队的那山、那水、那田、那树,却让我魂牵梦绕。知青队虽已成为历史,我们把难忘的岁月回忆留住,把青春热血的往事留住,将知青二字永远铭刻在心田。2013年在知青建队40周年之际,知青何建辉多方努力,筹集资金,在知青队原址上建立一座知青亭,以示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青队是我们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那时心里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岁月如歌,一晃50年过去了,那段蹉跎岁月,那段浸泡着泪水和汗水的苦乐年华,挥不去抹不掉。知青队的那山、那水、那田、那树,却让我魂牵梦绕。知青队虽已成为历史,我们把难忘的岁月回忆留住,把青春热血的往事留住,将知青二字永远铭刻在心田。2013年在知青建队40周年之际,知青何建辉多方努力,筹集资金,在知青队原址上建立一座知青亭,以示纪念。今年又在知青队原址上栽种了一棵大香樟树,命名为"知青树",愿它扎根在这块土地上,枝繁叶茂,永远蓬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知青队给予我的馈赠,使我终生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易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12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庆祝礼陂唅口知青队50周年聚会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光阴荏苒,往事犹新。岁月如歌,人世沧桑。光辉的历程,历史沉重的脚步,走过50年的春夏秋冬。跟随时代凯歌的步伐,在那激情、浪漫、峥嵘、燃烧的艰苦岁月,我们似初绽的蓓蕾,骄艳浪漫,如初生的牛犊,朝气蓬勃。1973年12月5日,是我们相识、相聚、相知、永远纪念难忘的日子,我们30名同学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伟大号召,胸佩红花,身跨汽车来到礼陂公社唅口大队,排上村杆队落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月后,在带队干部甘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和智慧,自力更生,你一砖,我一瓦,创建立了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组建起“唅口知青队”。(至77年又增加7名知青)回顾往事,心情激动,心胸澎湃,感慨万千,终生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0年的嬗变,50年的春风雨露,50年的春秋轮回,关山阻隔,鸿雁难飞。跨世纪的沧桑巨变,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犹如过眼云烟。想起知青队房屋周边的一草一木,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食堂、井水台前后,留下我们蹒跚的脚步;希望的田野,留下我们倘佯的倩影,谈笑风生,远大抱负,青春理想,人生起航,满怀梦想。一座座群山峻岭,留下我们苦涩的汗水。白天,我们手舞银刀,砍树伐竹,交织着笑语,歌声飞扬,震谷山荡,如诗如画,如梦如歌。晚上,大家忘却一天的辛苦疲劳,“苦中作乐”,欢聚一堂,笑声、歌声、笛声、口琴声、二胡独奏声,汇集一起,奏起时代交响的乐曲,沉浸在一片幸福的海洋中,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奉献了我们青春时代的热血,谱写了壮丽年华的诗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忆起知青现实的生活,挥洒的汗水,质朴的情怀,温馨如昨,我们同学们在带队干部,排上、厚坊源村老农的带领下,虚心学习,辛勤耕耘,坚忍不拔,英勇顽强,磨炼意志,锻炼成长。感谢他们的真心实意,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手把手教我们挑水、煮饭、烧菜,教我们犁田打耙,砍柴造林,放牛喂猪,垦荒种地。特别是“双抢”季节,丰收在望的稻谷,好似一派派金色的波浪,使人陶醉,令人梦香。然而,更是他们尽心尽力,鼎力相助帮忙。我们那弯腰弓背插秧,手把镰刀割稻,脚踩打谷机,隆隆声响,使得稻谷颗粒归仓,更有手扶拖拉机送粮忙。农闲之余搞副业,烧砖瓦窑等等,点点滴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以磨灭的印象。重温昨天的故事,迎接辉煌灿烂的明天,并将庚续我们后人的红色传承,载入史册,成为美丽的传说。梦思故归,恋惜青春,家史名传,精神慰藉的法宝。晚霞夕阳红,相聚话辉煌。50年弹指一挥间。当初,我们正值“十八岁的花季少年”,豆蔻年华、风华正茂、壮志凌云。如花似玉的女同学,翩翩起舞,英姿风发、神彩飞扬。</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大家都已过六旬,花甲之年,雨鬓冰霜,儿孙满堂。感谢党的培养,社会的历练,各尽所能,事业有成!同学中,有政界精英,图治国强;有专家学者,泰斗权威;有经贸英才,开拓国家经济发展;有工程 老总,拓土创业;有海外臣子,历尽坎坷;有教育宗师,桃李芬芳;有种植能手,各尽所长……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尽管我们同学之间,行业不同,贫富有距,但无论是高官显贵、豪门巨富,还是工薪阶层、普通百姓,我们都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笑对人生,知足常乐,淡薄名利,展望未来!同学团圆日,知青队友倍似亲。愿我们的这次同学聚会办的特色,圆满成功,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它将迎来朝阳的微笑,彩旗的招展致敬,鲜花怒放的祝福,同学们满怀豪情的歌唱。祝大家伴随着甜蜜的声声祝贺,玩的开心,谈的尽兴,笑得甜蜜,喝得痛快,唱得高昂,住得暖心,睡得梦香,好似如家如室,度过温馨幸福的港湾!“多情自古伤别离,相见时难别亦难”。重温昨日青春的浪漫,更惜如今夕阳的彩虹。亲爱的同学们,知青队的战友们: 年过花甲的我们,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来到。今天这次聚会,希望筑建成为我们今后加强联系与沟通的新平台、新起点,加大力度,碰撞我们同学的真诚友谊,心灵深处的火花。通过今天的聚会,我们将更加携手共同,并肩前进!手和手的牵连,心与心的相逢。无论彼此天南海北,各水一方,我们都是同学友谊,情深意长,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真诚相待,青春永驻,地久天长。依依惜别,互道珍重,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夕阳美丽,晚霞如锦。最后,请允许我谨代表唅口知青队的战友,向同学们、战友们表示以最亲切的问候和崇高敬意!并祝大家生活愉快,健康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中源2023年11月6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0 年 简 要 回 顾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五日,是我难忘的日子,我们胸带大红花,背着自己的生活日用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坐上大卡车从县城出发来到礼陂公社唅口大队排上知青队务农。当时我的心情很悲观,认为我的命这么苦,髙中毕业后就下放农村务农,以后恐怕回不去了,有可能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因为我家庭背景与其他同学不同,象我这样下放到农村来没有希望,只能听天由命,结果我在知青队一呆就六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在政策允许,我们最后一批回城了,于一九七九年六月一日分配在信用社工作,由于自己的努力,工作积极肯干,八二年被县农行推荐,农业银行抚卅中心支行任命为河上信用社主任,八三年光荣加入共产党党员,并先后担任会计,主任,县联社财会科科长,联社办公室付主任,联社党务办主任,联社机关党支部付书记,联社工会付主席,取得大专学历,中级经济师。于2013年12月光荣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顾知青队六年的经历,我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在知青队是队委成员并担任民兵连长职务。由于我工作积极肯干,于78年被礼陂公社选派我参加县政府组织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驻凤岗公社东山大队基本路线教育工作一年多。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团结队员并能在宋队长的带领下把知青队办得很好,得到了公社领导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潘 年 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12月8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聚厚坊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是几位知青老队友的一个倡议,一个电话、一声轻轻的呼唤,我们这些曾经的知青队友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崇仁。我们将欢聚一堂,隆重举行礼陂啥口排上知青队友上山下乡50周年庆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2023年12月5日清晨,我们相约在崇仁县华悦酒店门前集合。一声呼喊、一次握手、一个拥抱,岁月的风霜雨雪就挥散如烟,我们瞬间就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代,50年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我们一见如故,宛如从前。财富地位身份阻挡不了我们的情谊,这种情感就是可以让时光倒流的知青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驱车从崇仁县城出发,向礼陂镇唅口村厚坊源进发。那里曾是我们挥洒过青春热血的知青驻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冬阳和煦,秋的色彩还未完全褪去,树枝上仍有几片或红或黄凄美的叶子在风中悠荡,泛黄的草地上还有些许柔弱的小草在坚守绿意,它们以这种顽强的姿态迎接着远方客人的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达目的地,放眼望去,再也找不到我们曾经留下的足迹。昔日的宿舍、仓库、猪圈、砖窑早己没了踪迹,映入眼帘的是山峦相连树木茂密。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不禁令人思绪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的号召,崇仁县一中三十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胸戴大红花,在热心群众敲锣打鼓欢送下来到了礼陂镇啥口大队排上村落户。起初他们是散住在各农户家,后在厚坊源村前的山岗上开山平地建房,成立了排上知青队。据老知青回忆,73年冬,他们第一批下放的知青,自己动手上山砍竹木,靠自己的双手建起了宿舍、仓库、猪圈等家业。公社又从厚坊源村和排上村分别划出60亩良田供知青队耕种。另拔手扶拖拉机一台,还指派了二名种田能手为队农,指导他们种地。1977年又陆陆续续从崇仁各地来了7名知青,我便是这7名中的一员,这样整个知青队便有了37名队员。几年下来,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在老农的教导下学会了梨地耙田、插秧栽禾、种菜施肥、收获果实。实现了生活自给。白天我们辛苦劳动,晚上我们政治学习。繁重的体力劳动锻炼了我们的体魂,艰苦的生活环境坚定了我们的意志也加深了队友们的友谊。1978年底我应征入伍,离开了知青队,但知青的这段经历使我一生难以忘怀,它是我人生中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午10点整,爆竹响起,接着冲天的礼炮带着刺耳的声响拖着彩烟窜向天空,然后炸烈开来幻化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使得这宁静的小山村瞬间热闹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庆典活动在知青亭前开始举行,这个知青亭是由何建辉、宋易平等几位老队友于2013初筹资兴建的,并在亭子的四周栽种了好多树木。今年又栽种了一棵香樟树,立了一块知青石。象征着历史上曾经有一批知识青年在这块土地上奋斗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庆典会由原知青队长宋易平主持。礼陂镇村领导到场讲话,黎新华队友作了主旨发言,毛建华代表女队员发言,原带队干部万贵茂的儿子、省长天集团副总经理万新全也到会并讲话。最后何建辉队友作了总结发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后我们进村走访村民,厚坊村村民早就在进村路口两旁摆放好了爆竹,见我们前来,那点燃的爆竹便劈劈拍拍地响了起来,那爆开的大红纸屑便散落在了道路上,像极了道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这是村民特意选的大地红爆竹。我们被热情的村民迎进屋,桌上早已摆好了水果和山林野果。他们和我们握手聊天拉家常,高兴得像过年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我们在排上村用膳,很多村民轮流给我们倒酒敬酒,使得很多不会喝酒的知青也喝了不少酒,看着我们微醺的模样,他们非常开心,他们是用他们的纯朴热情款待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我们在华悦酒店聚餐同时举办晚会。何建辉、宋易平、黎新华分别进行了独唱,毛建华表演扇子舞、邓建民等女队员进行大合唱。看着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禁感慨我们知青队藏龙卧虎,人材济济。我们边吃边聊并进行晚会互动,把酒言欢,这一晚,大家玩的非常开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望着一一个满头银发,一张张饱受风霜的面孔,不禁令人心生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己近古稀。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现在发现年轻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时光好不经用。珍惜身边事,珍惜眼前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亲爱的队友们,又到了离别的时候,今日离别不知何日再见,愿你们去往之地皆为热土,愿你们疆域之人皆为挚友,愿你们千帆阅尽洗尽铅华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们百转千回阅尽繁华仍初心不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见,我的知青队友们!愿你们保重身体,期待下一个十年后我们还能在崇仁再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国云 2023.12.5于抚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知青队队长助人为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回顾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又一次重蓬相聚在一起,但是我们当年都是朝气蓬勃的年青人,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上山下乡锻练与磨练自己的意志,做一名为人服务的好青年,现如今我们已过古稀,夕阳西下,但是我们大家都在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我们虽然年青时代经过很多艰难困苦,可是我们坚持到最后,为我们后来在新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定基础,大家都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五号,为了响应毛主席号召,知青上山下乡被下放 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 到本县(江西省崇仁县)礼陂镇、唅口大队知青队,一年后我就被对方逼得结婚成家,后生二个小孩,然后就离不开家二个小孩六岁要上学,还没上户口(黑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想那六年真苦了,我们知青队的队长宋易平,宋易其.特别是陈桂莲,帮我想办法,出主意她是和我同一个房间一张床睡,不是亲姐妹胜过亲姐妹,一有困难她就想方设法来帮助我,有一次说出家里的困境一个小家庭的事情已是四个人吃饭,只是孩子的爸一个人口粮,每月只有三十拾斤大米一家四口人吃饭,这么过日子都会饿死了,我的口粮又在知青队里,二个小孩又没有户口快要上学怎么办呢?在这最艰难的条件下我的好队友陈桂莲就去问队长宋易平,帮忙解决,队长宋易平就义不容词亲自帮我挑谷子到粮站换支拨,知青队到粮站有六华里路程这种帮忙真没有几个能做得到,是我一生难忘。回想起来有六年之久我们知青队队长宋易平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因为我是在一九七九年被分配到三山供销社上班,参加工作后我的户口上来了,二个小孩也上了户口就可以读书了,短暂的几年既然有那么多的美好值得我去回忆,把关心与惦念凝聚在每天的脑海里,经过几年的磨炼难煅炼而认同,这就是知青队的魅力所在,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知青队价值观念,衍生出的知青队友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位知青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知青队队友终生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扬金珠2023年12月5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隔五十年我们再次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的一切对于我们知青们来说都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又看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笑脸。知青队原址立起的"知青亭”,排上村、厚坊源村我们回来了,是来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纪念上山下乡唅口知青队五十周年聚会"。五十年前,你们是容纳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是插队落户唅口知青队的知识青年! 往事如昔,在唅口知青队的岁月里,我们明白了农活的艰辛,懂得了农村的艰苦,理解了农民的艰难。那些纯朴善良的乡亲们,让我们享受到了亲如家人般的温暖。今生有缘。重回故里,我们再次享受到热情好客的老乡们的款待,再次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一处处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一张张亲切而又纯真的笑脸,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听闻知青队五十周年聚会,乡亲们早早地就在村口等候。见到昔日故友,更是聊不完的家长里短。大家忆昨昔,述今夕,话未来,喜谈家乡巨变,言语间充满了幸福感,中午我们一起用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礼陂唅口知青队队长宋易平队友张素华夫妻俩</span></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何建辉第一批入伍。</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扬瑞怀第一批入伍。</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黎新华第一批入伍。</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邹庆华第二批入伍。</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曾国云第二批入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潘年如、毛建华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员邓建民幸福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陈仕英幸福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吴润英幸福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范高金。</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陈中源</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刘子龙</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曹来兴</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王根龙</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王德元</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谢迎宪</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黄友桢</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扬金珠</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宋易琪、陈贵莲夫妻俩</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雷玲红</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卢水莲</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邓东临</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黄卫华</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姜梦英</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钱家华</p> <p class="ql-block">礼陂唅口知青队队友许小林</p>